机械类开题报告范文可编辑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机械类开题报告范文可编辑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类开题报告范文可编辑版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可以说,电梯的全部其他工作都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使电梯安全运行更有保障。
运行安全不仅要消除电梯启动时较强的电磁辐射,使用安全材料和运行稳定,而且要有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让每一位乘客在宽敞、明亮轿厢内有安全、舒适的好心情。
同时,电梯运行安全也要求电梯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时,不但要使乘客容易与外界沟通联系,而且电梯本身应当能自动播放让乘客感到放松的音乐,彻底消除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
当小孩和老人乘坐时,电梯对他们应给予一种如同家人般的照顾,不但让老人和孩子感到方便和舒适,而且更让其家人感到放心。
电梯运行安全还要求电梯有自动休眠功能,使电梯在保证运行效率最高的同时,使电梯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休眠。
(3)与环境的协调和平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视觉协调。
有人曾经做过环境色彩是否对人有影响的研究。
该研究发展:
视觉不协调的环境色彩对人的情绪、精神影响非常大。
色彩宜人,格调高雅,制作精良的电梯,乘客自然会有一种安全的感觉,有一种视觉上的舒适。
用料低廉,款式陈旧,色彩沉闷,甚至破破烂烂的电梯,乘客视觉协调无从谈起,乘坐电梯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安全。
国内的许多电梯公司对此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不少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国产化的电梯也显露出一副土生土长的容貌。
②消除电磁辐射。
如前所述,由于电梯是大楼里频繁起制动的大容量电器是电磁干扰的元凶,所以绿色电梯必须是一个达到自身对大楼电磁干扰最小,而又不被其他电磁干扰影响的建筑机电设备。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乘客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可以保证大楼、大厦中的大楼的办公自动化、楼宇自动化、通讯自动化的正常运转。
③舒适感。
通过采用高载频波矢量静音变频器,可降低噪声变换频率及电压。
以CPU控制电压及频率的连续变换方式,按人体生理适应要求,利用计算机优化设计而成的理想运行曲线,实现更稳定、更舒适的运行。
对现代化电梯性能的衡量,主要着重于可靠性、安全性和乘坐的舒适性。
此外,对经济性、能耗、噪声等级和电磁干扰程度等方面也有相应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信电梯行业会越来越贴近生活。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所解决的问题目前,在电梯的控制方式上,主要有继电器控制、PLC控制和微型计算机控制三种。
而PlC实际上是一种专用计算机,它采用巡回扫描的方式分时处理各项任务,而且依靠程序运行,这就保证只有正确的程序才能运行,否则电梯不会工作;
又由于PLC中的内部辅助继电器及保持继电器等实际上是PLC系统内存工作单元,即无线圈又无触点,使用次数不受限制,属无触点运行,因此,它比继电器控制有着明显的优越性,运行寿命更长,工作更加可靠安全,自动化水平更高。
PLC控制是三种控制方式中最具有可靠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的控制方式,它更适合于用在电梯的技术改造和控制系统的更新换代,是电梯控制系统中理想的控制新技术。
电梯的控制是比较复杂的,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为电梯的控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PLC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使得它的体积大大减小,功能不断完善,过程的控制更平稳、可靠,抗干扰性能增强、机械与电气部件有机地结合在一个设备内,把仪表、电子和计算机的功能综合在一起。
它已经成为电梯运行中的关键技术。
因此,研究plc技术更具有了战略性的意义。
Plc的研究内容及措施对于电梯的控制,可选用继电-接触系统或可编程控制器来完成,但是二者有各自的特点:
a:
继电-接触系统:
它的优点是线路直观,大部分电器均为常用电器,更换方便,价格较便宜。
但是他触点繁多,线路复杂,电器的电磁机构及触点动作较慢,能耗高,机械动作噪音大,而且可靠性差。
b:
PLC在设计和制造上采取了许多抗干扰措施,使用方便,扩展容易。
它使用了梯形图和可编程指令,易于掌握。
总之,PLC取代继电-接触系统已经成为大的趋势。
基于上述原因,我选择用可编程控制器来完成对电梯的控制。
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PLC行业已经在工业市场上占有一大片领地。
在此次设计中,我将利用PLC来实现对电梯的控制。
其中包括对PLC硬件的设计,软件设计,驻点路的设计,控制柜的设计,以及电梯惦记和其他设备的选择,还有原理分析等。
相信此次设计后,我对电梯的实际运行能有初步的了解。
控制要求:
1.电梯轿箱的控制要求:
a:
选向:
根据电梯各层内选外呼信号的先后和停止时轿箱所在的楼曾位置决定电梯的运行方向。
b:
选层换速:
指电梯能够根据轿内所选层而决定运行方向,而且遵守或一直向上,或一直向下的原则。
并且在每次平层的时候都能够换速。
c:
楼层位置的指示:
选用了数码管显示的方法。
由于FX2N系列已有内部计数-译码驱动模块,所以只要外部加上LED七段显示管和电源就可以显示楼层了。
2.电梯门的控制要求:
要求当电梯平层的时候,电梯门自动打开,经过10秒钟后电梯门自动关上。
如果遇到有人在门中间的情况,电梯会因为光电开关的作用而自动开门。
3.补充要求:
除了上述两个要求以外,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备用电梯电机的使用,一但曳引电机出现故障,备用电机将手动控制转入运行状态,避免因曳引电机出故障而引发的不必要的麻烦。
机械类开题报告范文
(二)题目:
四开胶印机着墨机构三维设计专业:
印刷工程(设备)班级:
印051班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付**指导教师:
江**完成时间:
**年3月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这次毕业设计的课题是根据自己的专业所长和自己的兴趣选定的,属于设计绘图类题目,在江祖勇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属于开发设计型。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印刷工艺过程是借助印刷压力将涂布在印版上的油墨转移到印张上的过程。
作为传递油墨和涂布油墨的着墨装置,无论对哪种印刷机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获得清晰的印品,油墨涂布要适量、均匀,没有性能良好、工作正常、结构合理的着墨装置,任何印刷机都不能印出令人满意的印品。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在早期的胶印机上不存在完整的供墨系统,由人工方式向版面提供和补充油墨,随着胶印机的不断改善,供墨系统从无到有,并发展到今天的自动化程度,成为胶印机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目前的目标是在一些基本技术上取得突破,具体是:
控制方式的智能化,在高速胶印机上研发远程诊断功能。
提供远程服务与工作流程,针对具体机器的故障点设计系统解决方案;
设备功能多元化,在大环境的变革下多元化、弹性化,且具有多种切换功能的包装印刷设备,才能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
结构设计标准化、模块化,利用原有机型模块化设计,可在短时间内转换新机型;
机构运动高精度化,通过应用马达、编码器及数字控制(NC)、动力负载控制(PLC)等高精度控制器来完成,并适当做好产品延伸,朝高科技产品的方向进行研发;
无轴传动技术。
用“电子齿轮”代替传统的机械齿轮,去掉传动轴,其优点在于避免由于传动轴的扭曲以及齿轮间隙对印刷机张力及套印造成的影响,可实现更高程度的同步运转,真正实现印刷机组模块化;
针对特殊应用的混合技术和通过连线生产增加附加值;
为了适应上述发展,输墨机构也必须同步发展。
输墨系统是技术上极其难于解决的复杂部分。
每一种胶印机的发展其主要内容是设计着墨系统,传墨系统最好能满足一下要求:
在印刷纸张纵向与横向上获得高度均匀的油墨层快速的调节敏感性各个分色图像油墨层之间的分裂要小,也就是对分裂影响的低敏感性对油墨和湿润溶液的数量具有大范围的控制变量满足经济效益要求等。
四、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毕业设计内容根据印刷工艺原理及印刷机操作程序的要求,胶印机必须把油墨均匀地适量地传给印版表面,并根据需要进行离墨和着墨。
为此本设计要求采用合适的机构来完成离墨动作,选择适当的着墨时间参数。
设计内容
(1)分析胶印机的着墨工作过程,选择合适的时间参数;
(2)选择合适的驱动机构;
(3)根据结构选择合理的结构参数;
(4)设计着墨详细结构;
2、主要参数最高印刷速度:
10000/小时;
最大纸张尺寸(mm):
750*520;
最小纸张尺寸(mm):
285*200。
五、完成论文的条件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1、通过搜索相关的中外文资料,了解着墨机构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撰写综述;
阅读并翻译外文资料,并借助查阅相关的专业文献完成开题报告。
2、通过在自主学习并在指导老师的指点和引导下,形成自己的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完成设计计算,绘制三维机构,并完成着墨机构的电子图稿。
六、本课题进度安排、各阶段预期达到的目标:
第1—5周:
调研、收集资料,择写综述,阅读、翻译外文资料,对着墨机构动作分析,确定着墨、离墨时间,对结构类型进行分析,选择合适机构,并确定合适的参数时间,设计计算,完成开题报告。
第6—7周:
设计结构,校核。
第8—12周:
绘制三维机构。
第13周:
在计算机上对所有设计机构进行修改和调整。
第14周:
根据三维图绘制工程图。
第15周:
编写设计说明书。
第16周:
编写设计说明书,编写PowerPoint电子课件。
第17周:
编写PowerPoint电子课件,总结、答辩。
七、指导教师意见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
指导教师:
八、所在专业审查意见负责人:
(三)
1、课题名称:
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产品设计
2、选题理由制造技术是各国经济竞争的重要支柱之一,经济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先进的制造技术,而机床是机械制造技术重要的载体,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机床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先行部门,担负这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现代化技术装备的任务,以1994年为例,全世界基础的消费额达26
1.7亿美元。
其中美国的消费额56亿美元、中国3
3.6亿美元。
所以,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机床工业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机械制造业中,大批大量生产时采用专用机床、组合机床、专用自动线等并配以相应的工装,这些设备的初期投资费用大、生产准备时间长,并且不适应产品的更新换代。
单件小批生产时,由于产品多变而不宜采用专用机床,特别是在国防、航空、航天和深潜的部门,其零件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几何形状也日趋复杂,且改型频繁,生产周期短,这就要求迅速适应不同零件的加工。
书空机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自动化机床,它较好的解决了小批量、品种多变化、形状复杂和精度高的零件的自动化加工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机床数控技术正从普通数控向计算机数控发展。
一个国家数控机床的拥有量(相对值),标志着这个国家机械制造业的现代化程度。
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因其特有的加工方式及其加工范围广在数控机床中占有重大的比例,因此研究《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产品设计》具有重大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当今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对机床工业高度重视,竞相发展机电一体化、高质量、高精、高效、自动化先进机床,以加速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长期以来,欧、美、亚在国际市场上相互展开激烈竞争,已形成一条无形战线,特别是随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控机床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加速发展,各方用户提出更多需求,早已成为四大国际机床展上各国机床制造商竞相展示先进技术、争夺用户、扩大市场的焦点。
中国加入WTO后,正式参与世界市场激烈竞争,今后如何加强机床工业实力、加速数控机床产业发展,实是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数控机床出现至今的50年,随科技、特别是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美、德、日三国是当今世上在数控机床科研、设计、制造和使用上,技术最先进、经验最多的国家。
例如:
在19世纪初时是1mm级,到20世纪初时提高到了0.01mm级。
而近30年来,普通机械加工的精度已从0.01mm提高到0.005mm级,精密加工的精度已从1um级提高到0.02um级,超精密加工的精度已从0~0.01um级进入纳米级。
在表面粗糙度方面,日本用萤光碳素泡沫抛光剂和细微SiO2粉末抛光工作,成功获得了小于0.0005um的表面粗糙度。
过去们只注意表面粗糙度、波度和纹理等表面特征,忽视了表面之下0.38mm范围内的内部效应,即次表面效应对零件可靠性的影响。
这方面尚需深入研究,采取相应措施,方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及可靠性。
中国於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
在1958~1979年间为第一阶段,从197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中对数控机床特点、发展条件缺乏认识,在人员素质差、基础薄弱、配套件不过关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终因表现欠佳,无法用於生产而停顿。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盲目性大,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在第二阶段从日、德、美、西班牙先后引进数控系统技术,从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奥、韩国、台湾省共11国(地区)引进数控机床先进技术和合作、合资生产,解决了可靠性、稳定性问题,数控机床开始正式生产和使用,并逐步向前发展。
在20余年间,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
培训一批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人才;
通过合作生产先进数控机床,使设计、制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
通过利用国外先进元部件、数控系统配套,开始能自行设计及制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轴联动加工的数控机床,供应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
至今许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依靠国外技术支撑,不能独立发展,基本上处於从仿制走向自行开发阶段,与日本数控机床的水平差距很大。
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缺乏象日本“机电法”、“机信法”那样的指引;
严重缺乏各方面专家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
缺少深入系统的科研工作;
元部件和数控系统不配套;
企业和专业间缺乏合作,基本上孤军作战,虽然厂多人众,但形成不了合力。
4研究内容:
1.按图纸要求制定真确的工艺方案
2.选择合理的刀具和切削工艺参数
3.编写数控加工程序
5、研究方法:
首先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教材及新闻背景资料,包括机械制造的原理及方法,质量管理应用,数控机床现有技术水准,国际水平探讨方面的书籍,报刊。
以了解可靠性的内容,质量管理的概况和数控机床领域的基本知识体系。
然后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企业现状及需求。
接下来进行分析与设计。
确定数据来源的真实准确。
再进行系统设计由于现有设备所采用的是分析设计方法,因此可以首先对原有设备进行适当的测试与调试,然后使用快速原型方法来提高加工质量,等得到企业有效的反馈信息后再可以考虑用统计分析法和棕合法进行接下去的再分析,再设计
6、进展按排:
1、准备阶段(12月15日~12月30日)。
搜集有关资料,准备参考资料
2、完成开题报告及论文大纲交老师批阅(1月1日~1月15日)
3、依据论文大纲完成论文一稿交老师批阅(1月16日~3月10日)
4、完成论文二稿交老师批阅(3月11日~4月10日)
5、完成三稿(4月11日~4月30日)
6、完成相关论文简介、答辩提纲,准备答辩阶段(5月1日~5月10日)
7、毕业设计答辩阶段(5月中旬)
7、主要参考资料:
1、周昌治,杨忠鉴,赵之渊,陈广凌,机械制造工艺学,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12月第6次印刷。
2、张丽华,马立克,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2版
3、杨建明,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第3次印刷
4、吕天玉,宫波,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3次印刷
5、高波,机械制造基础,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1次印刷
6、黄鹤汀,王芙蓉,金属切削机床(上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第10次印刷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开题报告范文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附送:
机械类毕业实习报告
(一)岁月如梭,时光飞逝,转眼间为期一个半月的毕业实习结束了。
毕业实习是在完成全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后所进行的实践环节,也是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旅程。
实习目的通过到工厂实习,了解和掌握了石材机械生产工艺和流程,巩固和理解了已学过的理论和专业课程内容,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毕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单位简介我所实习的单位莱州宏发石材机械厂位于沿海城市烟台莱州,是一家生产石材机械的公司。
实习内容及进度此次实习时间从20**年11月14日开始,根据单位对我的情况进行了如下的安排:
第一阶段:
20**年11月14日——11月27日,企业给我们安排了入职培训,主要进行听课、听讲座、到现场了解机械设备的运转原理和常见的一些故障问题,通过几天的学习和了解我对公司的实力和自己的能力有了一个大概的定位。
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和踏入社会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阶段:
20**年11月28日开始领导为我安排了师傅,我先从设备工艺方面学起,到基层锻炼,在师傅的安排和指导下,结合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动手操作。
并且熟悉企业的结构、发展方向、主要事务。
而且还熟悉了数控车床、钳工、电焊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原理。
按照公司的安排,对新员工入职培训,也是对实习前的一个重要课程,总共分为了六讲,为了确保培训期间正常的纪律,规定了培训纪律,尽可能调动我们学习的积极性。
并且让我们上台讲解我们对于某些事的见解,锻炼了我们的胆量,也练习我们的口才。
培训的内容都有独到之处,这一切的一切对我们入职做了充分的准备。
1、积极的心态。
跟对人,做对事,个人就会成功;
选对人,做对事,团队就能成功。
我们是即将毕业的学生,也许对工厂的环境不大适应,这时我们应积极融入环境——适度自我约束——积极主动做事——努力钻研产品知识——认真细致的职业精神。
2、企业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远东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考勤制度,目的是保证公司员工有规矩的上班,爱护公司财物,携手共建身边的环境。
3、职业生涯规划。
一个人有追求、目标,才有奔跑的方向。
“明日复明日”,因此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时鞭笞自己。
数控车床与普通车床相比,同是车床,数控车床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数控车床是数字程序控制车床的简称,它集通用性好的万能型车床、加工精度高的精密型车床和加工效率高的专用型车床的特点于一身,是国内使用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种数控车床。
可能因为自己是学过计算机的缘故,所以我对数控车床通过编程来控制车床加工感到特别的亲切,上手特别的快。
之前担心的耐性和准确性问题消失得无影无踪:
只要有严密准确的思维,输入正确的程序,车床就会执行相应的操作,完全不用担心人为的差错,而且数控车床还可以加工轮廓形状特别复杂或难于控制尺寸的回转体零件--如果是通过普通车床来应付它们的话,普通车床将会显得那么的无力。
由此,我不禁联想到,现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大学生的肩上更有着不可推卸的重责!
科技,将为我们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钳工钳工工厂设备较为简单,因为多数都是人工体力劳动。
在这一天内,为了让我们熟悉钳工基本的工作操作以及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与意志,我们要做一枚m12的螺母。
从剧断铁柱到锉磨平行平面,从打孔到拧螺纹,件件不是轻松的活。
由于时间关系,老师也没多说什么,就是介绍了一下台虎钳,锉刀和锯的使用方法,然后就叫我们用铁棒为材料加工一个M12的六角螺母,要把螺母的上下两面用锉刀挫平,还要挫出六个侧面,当然还要钻孔,最后还要倒六个30度的角。
其实一开始,师傅就告诉我们今天来实习的目的一个是练手艺,因为钳工主要就是靠手工加工,另一个就是体验生活。
虽然下午干的的确比较辛苦,但心里面还是挺充实的!
焊接焊接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焊体形成原子间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
听了师傅的介绍,我才知道目前60%-70%的金属出厂后还要经过焊接(再加工)才能使用。
由此可见焊接在工业生产中应用之广泛。
焊接方法种类很多,而我们要学习的仅仅是熔化焊中使用最广泛的两种--电焊和气焊。
光是焊接时的高温就足以使人恐惧不已。
幸好有防护面罩、手套和脚套的保护,我们才不那么怕。
我想只要按照操作要求去做,肯定就不会出现问题的。
首先在一块旧铁板上练习电焊。
基本动作要领我们都知道,但操作起来手却不听使唤。
一开始,不是引弧时不能引燃,就是运条时速度控制得不好,焊痕断断续续,连我们自己都觉得太难看。
这样的作品怎能拿得出手呢?
但我们并不因此就气馁,而是继续练习。
我们三个人配合默契,几个回合练习下来,技艺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们正练得起劲,师傅布置了一道作业--将两根铁棒焊起来。
我看了看评分标准,不禁咋舌:
按照刚才练的效果来看,我只能达到B的水平。
但这丝毫不影响我的信心。
真正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
我首先把两根铁棒并排放在桌子上,接着在铁板上引弧,逐渐过渡到铁棒上,将两根铁棒的两端焊紧,然后才从头至尾地运条。
由于运条到铁棒中间的时候速度快了一点,以至于留下了一条约5mm长的裂缝。
我原以为再用电弧焊一下这个地方就可以了,没想到补焊的地方与之前焊的很不协调。
于是我向指导老师请教,他告诉我可以再将整条焊条焊一遍,这样看起来就比较整齐了。
我照他说的去做,发现果然比刚才焊的好看多了。
实习体验及心得实践是真理的检验标准,通过几个月的毕业实习,我了解到很多工作常识,而且让我对专业知识得到了现实中的检验,让学校抽象的课程在现实的实物中得到呈现。
提高了我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也明白了抽油机的工作原理,设备安装工艺的要求和必备的技术,还了解了图纸设计和资料归档的一些工作流程。
这几个月的实习使我知道了许多,有辛酸,也有快乐,这是我大学生活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对我以后的人生路将有很大的影响,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它会时不时的鞭策我,提醒我如何沉着冷静,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
更让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个硬道理。
这次实习也让我明白无论做哪家公司的员工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强;
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