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诊断与评估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2477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诊断与评估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心理诊断与评估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心理诊断与评估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心理诊断与评估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心理诊断与评估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诊断与评估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

《心理诊断与评估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诊断与评估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诊断与评估复习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使人们出现心理混乱。

具体而言,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惧怕预测结果的出现。

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到心理诊所进行治疗,是由于他们惧怕自己预测的结果得到证实。

②活动周期问题。

人们的活动存在一个周期,这个周期就是C—P—C周期,包括审视、先取和控制。

这里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两个:

第一是缺乏审视阶段,缩短整个周期,即在没有进一步思考的情况下,就马上采取行动;

第二是审视时间太长,缺乏控制阶段,即对问题进行思考的时间太长,却没有付诸行动。

这些问题都是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诊断的维度和诊断的问题

凯利反对病理学的分类系统和诊断模式。

根据个人结构心理学理论,凯利提出了自己的诊断标准,并依据这些标准对一些典型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解释。

(1)诊断的维度。

诊断的维度就是在分析来访者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的方面,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一般都与以下这些方面有关。

①符号。

一个结构都要使用一定的符号标志,当然这些符号不一定都是语言。

这个结构是一个重要的诊断结构,因为在人们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往往有一种回归性的行为,表现出前语言结构,或者说人们使用前语言结构对待人或事物。

当咨询者对来访者进行诊断的时候就要分析来访者使用的是哪一个前语言结构,如是童年的依赖结构还是敌对结构。

②结构的极。

结构有两极,在分析来访者的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支配来访者这种行为的结构,然后要分析支配这个行为的极。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有的时候来访者仅仅表现出结构的一极,这个表现的一极叫做悬浮。

但是结构总是有两极的,有的时候来访者将结构的相反的一极隐蔽起来,凯利将这种现象叫做淹没。

有的时候治疗者必须分析来访者被淹没的一极,这样才能够使来访者认识到对自己发挥作用的结构。

如果通过诊断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治疗者就可以使用合理的治疗方法。

③结构的范围。

有的结构具有广阔的范围,可以应用于很多事件,凯利将这些结构称之为广博结构;

而有的结构则仅仅可以对待很少的事件,这些结构就是附带结构。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的问题是由于使用了不当的结构来解释问题而引起的。

④结构的地位。

在对心理问题进行诊断的时候要分析来访者结构的地位。

如果你发现来访者的一个结构存在问题,就要马上分析这个结构在来访者的整个结构系统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有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来访者将一个不太重要的结构当作核心结构对待,他认为这个结构对他的心理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实际上这些都是边缘结构而非核心结构,这往往就是人的强迫性行为出现的原因。

⑤结构的变化。

诊断的时候还要分析结构的变化情况。

如果一个来访者有一个结构,而且来访者企图将这个结构使用于特别广泛的领域,这个时候咨询者可以说来访者在进行着扩张;

如果来访者尽可能地缩小结构的使用领域,那么咨询者可以说来访者进行着收缩。

在诊断的时候,不仅仅要分析具体的结构情况,而且还要分析来访者对这个结构的使用情况。

(2)诊断的问题。

凯利认为,利用这个诊断结构可以诊断出很多心理问题,人们出现的典型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焦虑。

凯利认为焦虑是在人们发现自己所面临的事件出现于自己结构的益性范围之外的时候所表现出的一种典型的心理现象。

如果一个人面对一个事件,这个时候他发现自己无法使用某个特殊的结构进行解释,因为这个事件是在自己结构的益性范围之外的,对于这种状况的意识就会产生焦虑。

②威胁。

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核心结构就要发生变化的时候,自己就受到威胁。

③恐惧。

边缘结构的一些变化会使人出现恐惧情绪,这个时候要取代的不是核心结构,而是边缘结构。

④攻击性。

与其他心理现象一样,凯利对攻击性的解释也是很不同的。

他认为,攻击行为就是人们在主动地使用某个结构进行尝试的时候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别是在人们需要选择某个结构的时候表现得更加明显。

人们焦虑的时候容易出现攻击性,因为如果一个事件在人们的某个结构的益性范围之外,这个时候他会先取另外一个结构,然后通过冒险的方式对这个结构进行实验。

因此,凯利认为攻击性是人们进行实验探索的必要行为,当然这种行为也会有很多危险性。

⑤犯罪感。

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偏离了某种核心角色的时候,他就会出现犯罪感。

⑥敌对。

在凯利看来,敌对是一个应该消除的心理现象。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来访者和治疗者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敌对,因此治疗者一方面要仔细地检查来访者所表现出的敌对,同时还要检查自己所表现出的敌对。

(2)其他人的理论

按弗洛伊德的理论,人格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包括了三部分,分别称为本我、自我、超我。

人格中的三个部分彼此交互影响,在不同时间内对个体产生不同的作用。

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相互关系就构成了人格的动力结构。

自我必须同时协调和满足本我、超我和现实三方面的要求,三者处于动态相对平衡状态中,共同构成整体人格。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所产生的各种焦虑症状以及人格异常,都是由于本我、自我以及超我之间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或难以维持造成的。

所以,以精神分析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咨询者一般会从这个方面去分析来访者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对心理问题作出诊断,帮助来访者恢复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荣格的人格理论最主要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批评与修正。

荣格反对把性看作是人格发展的唯一动力,认为追求自我实现才是基本的动力。

荣格认为人格应分成自我、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部分。

三者互相独立,同时又相互联系。

荣格认为不被自我所承认的经验、思想、情感以及知觉保存在个人的潜意识中,个人的冲突、未解决的道德焦虑和充满感情的思想是个人无意识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们也是被压抑的或是个人难以接受的。

当它对个体形成一个感情冲突时,则称为情结。

因为情结是无意识的,也就是说,个体没有意识到情结的存在,所以,咨询者的目标就是要使情结成为意识。

所以,对心理问题的分析重点是挖掘自性的种种变形,使人逐步认清自己的本质,并把它们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超越善与恶、意识与无意识、自我与自性的二元对立,这个过程也称自性化。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以个体的自我为中心理念,对自我研究较多,所以一般称之为自我理论。

罗杰斯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是指与“我”相互联系的一切经验的总和。

自我概念形成后,一般都不容易改变。

他认为别人对个体行为的评价如果与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感受不一致,就会给个体自我观念的形成带来困难,这些经验或者被拒绝,或者以歪曲的形式被接受下来。

当外在的经验与个体的自我概念相一致的时候,个体处于一种无条件积极关注状态。

当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感受得到别人无条件的积极支持时,他的自我观念就会越来越明确,很少发生自我冲突,进而获得健康成长。

当意识的自我与实际经验产生分歧时,人们就经历不协调状态,严重者导致心理失常。

3.心理测验法

心理诊断的测量法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量化手段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加以确定和测定的方法。

1)心理测量的分类:

根据功用划分为:

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问题诊断测验、神经心理学测验、心理健康评估等。

根据测验方法为:

问卷法、作业法、投射法等。

2)测验过程包括:

实施步骤、测验分数的解释、注意事项。

4.心理诊断的流程与步骤

诊断的流程

(一)初诊

初诊主要指咨询者运用心理诊断的各种技术与来访者第一次接触后所形成的初步诊断,有时是心理问题的性质判断,有时是心理问题类型的判断,有时是心理问题的大概印象。

一般来说,初诊都是安排在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初始阶段的。

但是,咨询者不能简单地把与来访者的初次会谈就定义为初诊,也就是说,不能把与来访者的初次接触就认为是初诊。

与来访者的初次会谈一般包括几个步骤:

第一,介绍心理咨询的原则及心理咨询的情况;

第二,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第三,收集咨询者作出诊断所需要的资料;

第四,通过倾听、提问、分析对来访者的情况作出初步的诊断。

咨询者要注意,第四点是建立在咨询者对来访者有一定了解,而且有比较充足的信息支持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复诊

复诊是在初诊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确认或修正初诊的结果而进行的进一步诊断。

复诊的目的是检验或者修正诊断结果,复诊过程使心理诊断更准确。

一般来说,复诊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审阅初诊记录;

第二,对初诊进行再推理;

第三,分析无关证据;

第四,再次诊断。

在初诊和复诊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在这期间,咨询者可能从不同渠道获得更多关于来访者问题的信息资料。

复诊过程使咨询者重新审视初次诊断,反复思考诊断过程,并分析材料与初诊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新信息和旧信息进行整合推断,对之前认为无关的一些资料进行再分析,看是否能够提供新的诊断思路,确保诊断的可靠性。

(三)会诊

会诊主要是在心理诊断的过程中,咨询者自身通过反复思考仍然不能对来访者作出明确诊断的时候,需要更多的同行专家或相关临床专家进行集中讨论,共同作出诊断结论的方式。

(四)转诊

转诊主要是指把不适合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来访者转介给适合的相关部门,或将不适合心理咨询者的个案介绍给其他咨询者。

诊断的步骤

从心理诊断的具体操作实施来看,主要可分为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对问题作出诊断、确定咨询目标几个阶段。

(一)收集资料

在信息的收集阶段,主要任务就是深入收集与来访者及其问题有关的资料。

信息的收集是在治疗的最初阶段进行的,是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最重要的一步,而且往往要综合心理咨询的各种技术进行访谈和收集资料。

丰富的个案资料,对于咨询者的心理诊断以及治疗是相当有利的。

所以,咨询者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最大化地扩充与来访者有关的资料信息。

(二)分析资料

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是心理诊断很重要的环节。

(三)对问题作出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通过资料收集和观察所获得的信息总有一些模糊的或者不全面的地方,有的地方甚至可能是矛盾的。

对于这些问题,必须经过更详尽的分析与综合才能获得较明确的答案。

所以,在这个阶段,咨询者要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取证以及论证,对来访者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和确认。

此外,是否接受来访者并进行心理咨询,亦是咨询者要确定的工作之一。

(四)确定咨询目标

咨询者要在心理诊断的基础上与来访者共同制订咨询目标。

经过心理诊断之后,咨询者与来访者对问题的认识基本比较明确。

这个时候,可以这样问来访者“通过咨询,你希望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改变,达到什么程度”等。

通过与来访者的讨论,确定进行咨询的目标,以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效、有针对性地进行。

5.影响诊断的因素

(一)咨询者因素

1.第一印象

在心理诊断中,如果咨询者先获得来访者的一些资料,包括病史及最初与来访者的接触和过分随意的交谈所形成的第一印象都可能给咨询者以暗示,咨询者可能会产生不全面或者错误的判断,带着错误的倾向来收集资料,对后面的诊断会产生误导的作用。

2.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使咨询者作出诊断时可以参照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快速的诊断,并使咨询者在心理诊断中可以节约一些心理资源。

它可以使咨询者在从事诊断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程度,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和精力。

但同时,心理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咨询者的思维,使咨询者只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其他“捷径”突破,因而也会给解决问题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张仲明,2005)。

心理定势还会使咨询者的诊断思路沿固有的模式进行,或按原来的思路收集资料并作出诊断。

特别是在接待别的咨询者转诊过来的来访者时,容易受到前一咨询者的诊断或书面报告的影响。

3.询问不够深入

(二)来访者因素

1.来访者受咨询者的暗示

2.来访者的不配合

3.来访者的夸大描述

六.大学生一些基本的心理问题及诊断

1.什么是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的情形。

心理的“正常”和“异常”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和绝对的界限,一般认为,人的心理及行为是一个由“正常”逐渐向“异常”、由量变到质变,并且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连续谱。

因此,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理问题,即人的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2.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领域

(1)新生入学适应问题

(2)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

(3)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5)求职择业及个人发展方面的困扰(6)个性及情绪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分类

▓神经症:

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抑郁症、癔病症

▓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表演型人格、冲动型人格、偏执型人格强迫型人格、焦虑型人格

▓性心理障碍:

同性恋、易性癖、恋物癖、异装癖、窥阴癖、暴露癖

▓重性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燥狂抑郁症

▓PTSD(创伤性心理障碍:

战争、灾害、交通事故、犯罪被害)

3.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既有遗传和生理因素,又有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

心理问题主要源自各种心理冲突,有个人的原因,也有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原因,也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突发性事件所致。

4.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社会环境影响:

政治、经济、社会风气

◆大众传播影响:

报刊、广播影视、网络

◆学校教育影响:

教师、学风、校园文化

◆家庭父母影响:

家长、养育、亲子关系

◆同伴群体影响:

朋友、异性、交往方式

◆个人条件限制:

生理、心理、自我期望

5.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1)行为观察法

(2)面谈诊断法

(3)心理测验法(4)心理健康普查

6.特别需要关注的学生:

1)有明显的外部精神刺激事件的人

2)情绪低落、悲观抑郁、自卑者

3)性格孤僻内向、与周围人缺乏正常交流者

4)严重不良的家庭成长环境,如家庭破裂、缺乏温暖关爱者

5)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和信心,看问题消极者

6)谈论自杀,有自杀暗示者

7.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3)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4)创设学生健康成长环境

8.学生个人应对策略

1)主动学习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方面的知识,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掌握一些心理问题的鉴别方法和常用心理调适方法。

2)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生活体验,增加社会阅历,从而不断增进人际关系,提高挫折承受力和社会适应力。

3)以科学、理智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发现有心理困扰时,主动、积极、及时地到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七.心理测量的概念、特点(性质)

所谓心理测验,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理科学手段。

心理测验的性质:

㈠、间接性:

我们还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活动,只能测量人的外显行为,只能通过一个人对测验项目的反应来推论出他的心理特质。

所谓特质是用来描述一组内部相关或有内在联系的行为时所使用的术语,是个人对刺激作反应的一种内在倾向。

如一个人喜欢修理自行车,喜欢观看机器运转,阅读机械方面的杂志,等,就可以推论此人具有“机械兴趣”的特质。

智力的特质,如某人广闻博见,谈吐流畅,计算敏捷,动作灵活,学习优秀等,我们就可以说此人有较高的智力特质。

特质乃是个体特有的、稳定的、可辨别的特征。

由于特质是从行为模式中推论出来,所以心理测量永远是间接的。

㈡、相对性:

对人的行为做比较,没有绝对的标准,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

所谓测验就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由此测得一个人智力的高低、兴趣的大小或性格的特性等。

㈢、客观性:

测验的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验的标准化问题。

对一切测量的共同要求是测验工具的标准化。

测验用的项目或作业、施测说明、施测者的言语态度及施测时的环境等,要要求标准化。

特别是对测验题目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在预测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确定的。

当然对投射测验来说,它的客观性相对差些,而选择题的客观性较好。

最后,分数转换和解释标准化,对结果的推论应该是客观的。

最后测验评分记分的原则和手续也要经过标准化,使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

八.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验观

错误的测验观:

自测验问世以来,人们对其毁誉不一。

所以如此,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对它缺乏客观态度。

不客观态度大体分为两类:

一是测验完美无缺,另一是测验无用且有害。

㈠、测验万能论

有人认为心理测验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对测验甚至顶礼膜拜,奉若神明。

他们迷信测验,把测验分数绝对化,例如IQ的差别只有1分,也会认为这种差别很有意义。

在心理测验风靡西方世界,人们狂热地编制心理测验的上世纪20年代,测验泛滥成灾,忽略了心理测验还只是个粗糙的工具。

当测验结果与那些毫无根据的期望大相径庭的时候,对测验的失望、怀疑,乃至敌视情绪便油然而生。

㈡、测验无用论

 随着心理测验的不断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测验的局限性和不足。

 其一,某些人格测验侵犯了个人隐私,违背民主原则。

他们认为人的个性和态度是自己的事,与学习或工作的成功无关,不应在作实际决定时加以考虑。

 其二,测验为宿命论和种族歧视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如早期智力测验的结果表明,黑人的平均IQ低于白人的平均IQ,于是下结论说黑人确实比白人差。

㈢、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过去,有些人脑子中有这样一个公式:

心理测验=智力测验=智商(IQ)=遗传决定论。

这也是一种误解,心理测验长期受这一误解的支配,蒙受了不少不白之冤。

正确的测验观:

㈠、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除实验法以外,心理测验法的出现是心理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是心理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研究方法之一。

有许多高级心理过程目前尚无法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心理测验就是很好的办法。

在进行升学、就业、招聘、晋级等工作时,传统的方法往往是不准确,不可靠,科学性较差的,这时若有相应的心理测验,就可以帮助有关部门做出科学的决策。

㈡、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尽管心理测验是心理学研究的必要手段,而且实际生活中也在广泛应用,但是心理测验从理论到方法都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过分夸大心理测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不可取的。

因此,我们对心理测验的得分做出解释时要小心,尤其是拿测验预测个别人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时更应慎之又慎。

心理测验的最大问题是理论基础不够坚实。

比如,关于智力和人格的定义尚未争论清楚,还没有得到一个统一公认的定义,但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已被广泛使用。

  我们的态度是既要承认心理测验的不完善,又要科学地自信地使用心理测验,我们不应该重犯倒洗澡水把孩子也泼掉的错误。

9.信度的概念、类型效度的类型

信度是指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几次测量的分数相差悬殊,便说明此测验的性能不稳,信度低。

一个测验的实得分数(X)总是由真实分数(T)和误差(E)两部分构成的,用公式表示如下:

X=T+E

类型:

1)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系数。

它的计算方法是采用重测法,即使用同一测验,在同样条件下对同一组被试者前后施测两次测验,求两次得分间的相关系数。

用重测法估计信度的优点在于能提供有关测验是否随时间而变异的资料,可作为被试将来行为表现的依据。

其缺点是易受练习和记忆的影响。

如果两次施测相隔的时间太短,则记忆犹新,练习的影响较大;

如果相隔的时间太长,则身心的发展与学习经验的积累等足以改变测验分数的意义,而使相关降低。

最适宜的时距一般是两周到四周较宜,间隔时间最好不超过六个月。

2)复本信度又称等值性系数。

它是以两个等值但题目不同的测验(复本)来测量同一群体,然后求得被试者在两个测验上得分的相关系数,这个相关系数就代表了复本信度的高低。

复本信度的优点是能够避免重测信度的一些问题,如记忆效果、学习效应等。

但也有其局限性:

其一,如果测量的行为易受练习的影响;

其二,由于第二个测验只改变了题目的内容,已经掌握的解题原则,可以很容易地迁移到同类问题。

最后,对于许多测验来说,建立复本是十分困难的。

效度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

效度是科学测量工具最重要的必备条件,一个测验若无效度,则无论其具有其他任何优点,一律无法发挥其真正的功能。

测量的效度除受随机误差影响外,还受系统误差的影响。

可信的测验未必有效,而有效的测验必定可信。

简言之,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

一)内容效度(content-relatedvalidity)

  ㈠、内容效度指的是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用性,从而确定测验是否是所欲测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

  想编制有较高内容效度的心理测验,首先要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有个明确的概念,并划定出哪些行为与这心理特性有关,又较密切。

这就需要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观察及询问来发现究竟哪些行为是受这种心理特性所制约。

通过自己的观察及调查加以验证,从而明确编制测量的内容。

  要求内容效度的测验,并不一定要求测验为同质的。

例如智力测验通常包括了各种能力与技能,高度同质性的规定将不实际且不需要。

  ㈡、内容效度的评估方法

  1.专家判断法

  为了确定一个测验是否有内容效度,最常用的方法是请有关专家对测验题目与原定内容的符合性做出判断,看测验的题目是否代表规定的内容。

由于这种估计效度的方法,是一个逻辑分析的过程,所以内容效度有时又称“逻辑效度”(logicalvalidity)。

  为了使内容效度的确定过程更为客观,弥补不同专家对同一测验的判断可能不一致,可采用如下几个步骤:

  ①、定义好测验内容的总体范围,描述有关的知识与技能及所用材料的来源;

  ②、编制双向细目表,确定内容和技能各自所占的比例,并由测验编制者确定各题所测的是何种内容与技能;

③、制定评定量表来测量测验的整个效度,如测验包括的内容、技能、材料的重要程度、题目对内容的适用性等。

2.统计分析法

除描述性语言外,内容效度的确定也可采用一些统计分析方法。

例如计算两个评分者之间评定的一致性。

两个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