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72467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编.docx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编.docx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编

第3单元

8 匆 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写“挪、藏”等生字。

理解“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写作方法。

3.情感与价值

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导入新课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是啊,时间如流水匆匆,一去不复返!

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也曾在他的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感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时间的匆匆。

(板书课题)

2.作者介绍:

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先生吗?

3.“匆匆”是什么意思?

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学会6个生字。

2.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思考问题:

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他有没有回答?

三、小组合作

1.读准词语:

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涔涔、潸潸。

2.听写词语,互查互批。

3.小组内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句子重点练读。

四、读文解疑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问题:

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他有没有回答?

五、指引探究,布置作业

1.读课文,想一想:

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自主阅读,感悟体会

(一)自主阅读,组内交流。

1.默读课文,想一想: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找出文中的语句,用心体会。

2.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

1.读出文中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指导朗读:

体会时间易逝。

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方面吗?

(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上一闪而过……)

(2)“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地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指导朗读:

读出作者想留住时间的迫切以及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

2.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朗读。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3.细读课文,画出作者抒发感受的句子,感受作者的情感,感悟文章的道理。

(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2)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

只有徘徊罢了,

只有匆匆罢了。

讨论: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二、回读全文,懂得惜时

作者以优美的笔触表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

读了这篇文章,你们想到些什么?

三、倾诉友情,共享格言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请你们把一句有关惜时的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

四、作业设计

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惜时格言。

【板书设计】

匆匆

逃去如飞——珍惜时间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加强对重点语段的品读、理解,从而加深学生理解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的无奈和惋惜。

新课程认为,课程不是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

本文作者在抒发自己的感受时,把自己在特定处境里的感受依托于大自然多种可感的景象中,把抽象的时间流逝通过具体的事物写具体。

[不足之处] 我感觉本节课中还有些欠缺。

学生的交流虽然还算成功,但不够深入,仅停留在部分成绩好的同学之间,学困生还没能体会到文章的主旨,因此很少发言。

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学机智,是动态生成,为了不使每一节课匆匆而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充实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更加成功。

9 那个星期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的“绽、搓”等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

品析课文,重点关注文章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

3.情感与价值

感受孩子的失望与无奈,辩证认识母亲和孩子在沟通中所存在的鸿沟。

【教学重点】

重点关注文章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

感受孩子的失望与无奈,辩证认识母亲和孩子在沟通中所存在的鸿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导入

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关于“盼望”的文章,哪位同学可以来给我们回顾一下那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盼》写了一个小女孩盼望穿上新雨衣的故事,文中生动地描绘了小女孩“盼望”的心路历程。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与盼有关的文章——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

针对课题“那个星期天”,你有哪些疑问?

“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作者要选取这样一个题目?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读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作者介绍。

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

1951年出生于北京。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二)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能否用一句话概括?

(本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2.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时间顺序,从早到晚。

3.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是什么?

(“我”的心情。

4.那么我们可以归纳出,本文主要写了“我”的心情的变化。

那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引出下文。

5.如果把第一自然段中第二句改成“那个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好不好?

为什么?

(不好。

“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这里罗列了时间点,显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

(三)重点研读,体会人物感情。

1.自读课文第二部分,圈画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交流“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2.“……这不会错。

……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这几句都满怀期待的心情。

3.为什么如此令“我”期待的一天,“我”却记不清去哪了?

(1)母亲之前一直答应“我”去,但是却没有兑现,“我”一直期盼,以至于忘记了目的地。

  

(2)“我”的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在那个星期天由于期盼落空,所以这样的伤痛令“我”印象深刻,以至于忘记了具体信息。

4.“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这几句对天气、动作的描写,体现出“我”的心情的愉快。

5.“这段时光不好挨。

”作者是怎样来体现不好挨的?

(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而且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想象陌生人的生活。

“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写出“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

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一直耐心、执着地等待着。

6.整个上午“我”都跟在母亲腿底下,追在母亲的腿底下。

“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表现了“我”急切的心情。

那两条不停顿的腿在“我”眼前晃动,侧面表现出母亲的忙碌。

这一部分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以孩子的视角来写,富有童趣,更加真实。

三、小结

本文写了“我”等待的过程,整个上午“我”的心情变化:

期盼——愉快——耐心等待——急切。

四、作业

抄写词语。

蚂蚁 唠叨 耽误 惆怅 惶恐 依偎 逝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我”在等待中的心路历程,请一位同学回顾一下,“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期盼——愉快——耐心等待——急切)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我”的内心世界。

二、新课讲授

(一)品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

我一声不吭,盼着。

”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焦急,执着。

“我看着盆里的衣服……我一声不吭。

”这一部分写出“我”的心理是怎样的?

(想看看母亲还有多少衣服要洗,看看天是不是晚了,心存期盼。

“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越来越缥缈。

”这一句是什么描写?

写出了什么?

(环境描写,写出了光线变暗,暗示时间的推移,“我”的期盼落空。

同时也照应“我”的心情,希望渐渐破灭的失落。

“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忽然明白了什么?

(今天是没有希望出去了。

  第6自然段中“我”的心情由之前的等待到期盼落空的失望。

2.“我现在……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用光线的变化和声音的描写,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出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的悲伤。

为什么光线“漫长而急遽”?

虽然等待时间很漫长,但是“我”却并不希望黑夜降临,希望白天能更长一点。

体现出“我”执着盼望的心情。

“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表现出男孩儿无比悲伤的心情。

联想《迢迢牵牛星》中的“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可以感受到那种极度的悲伤,无以言表。

“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表现了男孩儿内心的悲伤和无奈。

梳理人物的心情变化:

期盼——愉快——耐心等待——急切——执着——失望——悲伤

相对应的时间也发生了变化:

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两条线索并行,写出人物的心路历程。

(二)进一步感受人物。

1.在这个星期天里,母亲没有兑现对“我”的承诺,那么她还是不是一位好母亲?

说说你的看法。

第7自然段中:

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

“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从这些动作和语言中,表现出母亲对自己没有兑现承诺而感到自责、不安,试图来安慰“我”,看出她对“我”的怜爱。

可以感受到母亲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迫于生计只能不停地劳作。

2.可能有些同学会产生疑问,“我”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拉着母亲出门,而一定要等母亲停下来呢?

“我”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体谅母亲的辛劳。

(三)领会主旨,学习写法。

1.读了本文,你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