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
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
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
【解析】
(1)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这首词上片重点写“望月”。
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
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下片重点表达“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词的最后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也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2)考查对诗词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的理解。
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从表现内容方面来说,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
上片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
下片“人月”双及,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
从布局方面来说,全词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去”与“回归”的矛盾和困惑,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心胸,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希望,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3.【2019年中考黑龙江龙东卷】古诗赏析。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答案】示例:
用典(或运用典故),表现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的意思是“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垂钓碧溪上”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
“乘舟梦日边”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
借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明作者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4.【2019年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感。
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关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圈”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2)这首词中加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1)C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①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
但愿人们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②体现了作者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人们分别时的苦闷与惆怅,表明情意相通不受时空阻隔,由对兄弟的思念转为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③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使得词的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蕴含的情怀乐观而旷达。
(1)考查对词的内容的理解。
C.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
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
“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故选C
(2)考查对名句的赏析能力。
这两句写了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
“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
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而且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
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据此作答即可。
5.【2019年中考海南卷】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_______________三个字,写出了战乱时间之长;
“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名句有何妙处?
请简要赏析。
(1)连三月对家乡和亲人强烈思念
(2)国都沦陷而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荒草满目,这种反差强烈的景物描写手法,痛彻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1)一空,考查根据题干要求提取关键词语的能力。
“烽火连三月”: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现在仍然没有结束。
所以“连三月”三个字,写出了战乱时间之长,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二空,“抵万金”:
战火仍连续不断。
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
“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强烈思念之情。
根据以上分析填充即可。
(2)赏析诗句。
可抓住重点词语赏析,也可分析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
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
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
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
“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
“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和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6.【2019年中考湖南娄底卷】诗歌赏析
送凌十一①归长沙
曾国藩
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①凌十一:
作者的朋友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1)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
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
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翻译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即可。
“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的意思是“昨日的小雨送别最后的秋天,落叶飘满河沟,随水漂流。
”然后描绘即可。
(2)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含义分析表达的情感。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的意思是“劝君一杯酒,快乐起来吧,大丈夫从来都是看轻万里漂泊。
”表达了作者希望凌十一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长沙,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7.【2019年中考湖南益阳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颔联以景喻人,诗人以“蓬”“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尾联写作者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表达了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
(2)《而庵说唐诗》评价本诗时说:
“‘大漠’‘长河’联,独绝千古。
”请仔细品读颈联,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该联的画面。
②请从语言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赏析其“独特”之处。
(1)D
(2)①示例:
浩瀚无边的沙漠上,一缕孤烟扶摇直上,直插云霄;
苍茫暮霭中,滔滔河水绵延千里,一轮红日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缓缓下沉。
②赏析语言:
“直”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了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
“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圆,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
表现手法: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了神奇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
ABC三项正确。
D项“表达了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
”错误。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
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2)①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即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意思为: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示例:
茫茫的沙漠无边无际,漫漫黄沙轻轻舞成一个卷儿,接着便无力地瘫在地上,无声又无息。
一缕孤独的青烟,笔直——笔直,直插银河深处。
九曲连环的长河边,夕阳西下,化为一个很圆的光团,点点阳光抚爱着沙砾。
②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赏析语言。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表现手法:
结合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得出表现手法是: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8.【2019年中考浙江台州卷】诗歌阅读
卢溪别人
(唐)王昌龄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南行别弟
(唐)韦承庆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注释]①此诗为作者流放岭南与弟相别之作。
这两首写离别的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南行别弟》用“江水”烘托离愁别绪,以“落花”自喻,表达诗人流放岭南与弟作别时内心的悲愤、伤感、凄凉、孤寂之情。
《卢溪别人》中把自己比作“溪水”,像溪水一样陪伴友人,劝慰友人不要悲伤,要积极乐观,表达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
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还要注意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遭遇。
《卢溪别人》把溪水北流说成追随友人北去,流露自己不能陪同之憾;
“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即景寓情,用花落无声比喻临别时相对无语,表达了贬谪途中的失意。
9.【2019年中考广东广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1)画面:
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2)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
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多么安逸的场景,多么令人陶醉的画面啊。
但是这些热闹是他们的,诗人什么也没有,有的就是寂寞和孤寂。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
尾联,诗人终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了,直抒胸臆。
诗人从美好而热闹的场景中回过神,又回到了起始的心境之中了,更加平添了一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
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
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10.【2019年中考贵州安顺卷】阅读《满江红》,完成小题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3)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1)秋瑾
(2)示例:
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
秋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颜像擦拭过一般明净。
(3)示例一:
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只答“用典”也可)。
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示例二:
直抒胸臆。
(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常识。
《满江红·
小住京华》的作者是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
(2)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
学生根据对词的理解,抓住“篱下黄花”的意象,通过自己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形象写出词中所展现出来的面面。
中秋时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秋色明净,就好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中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大意是“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
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通过对句子大意的理解,可知该句抒写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和对自己前途的担忧,然后再结合该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引用典故、直抒胸臆)进行赏析。
11.【2019年中考四川攀枝花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晚春
(唐·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这首诗突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手法。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拟人修辞手法;
把“草树”写得有知觉,知道春天将归去;
百花“斗”艳,写出花儿像人一般竞相展示自己的美丽;
“无才思”,“惟解”赋予了“杨花榆荚”人一般的情感。
(2)①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②对春天将尽的留恋之情(或者惜春之情)。
(意思相近即可)
(1)考查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这四句诗都运用拟人修辞手法,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诗人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
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
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堪称平中翻新,颇富奇趣。
(2)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础。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表达了惜春、赞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12.【2019年中考山东临沂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①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④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⑤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①三年谪宦:
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②栖迟:
停留,居留。
③楚客:
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④汉文:
指汉文帝刘恒。
⑤吊:
凭吊。
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存在,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借古言今在这首诗中无处不在。
首联,表写贾谊的一生,实则暗寓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颔联看似写是眼前所见,实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颈联表写文帝与贾谊,实写自己一贬再贬,沉沦坎坷,更是必然。
尾联更是由古及今表明自己和贾谊、甚至屈原都是无罪而遭受不公的处罚!
【解析】《长沙过贾谊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怀古诗。
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全诗意境悲凉,真挚感人,堪称唐人七律中的精品。
本题考查体会诗歌蕴含的感情。
这是一首怀古诗,一般采用借古伤今的手法,分析作者情感时,要注意作者和“贾谊”之间的相似之处:
遭诬陷被贬。
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
满腹牢骚,对历来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更是将自己和贾谊融为一体。
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诗歌前四句借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和对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描写,寄寓了诗人对迁谪命运的悲叹;
后四句表面上写贾谊的见疏实际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因而作者是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按以上分析,即可说明诗歌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存在。
13.【2019年中考湖北襄阳卷】古诗词赏析。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
“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
(1)B
(2)诗句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1)B“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鸡鸣见日升”仅仅是“闻说”而已。
(2)分析诗句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理解诗句大意后,结合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解读。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这两句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同时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高度决定眼界。
14.【2019年中考湖北黄石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2)有人说“归雁入胡天”中“归雁”是作者自比你同意吗?
请说明理由。
(2)同意的理由有两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