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市旅游景点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69509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樟树市旅游景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樟树市旅游景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樟树市旅游景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樟树市旅游景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樟树市旅游景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樟树市旅游景点Word文件下载.docx

《樟树市旅游景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樟树市旅游景点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樟树市旅游景点Word文件下载.docx

者,则是绝无仅有的,可见唐宋时其胜概。

现宫观经重建于閤皂山深处,前对凌云峰,后倚东西两山,正殿座北朝南,重门深院,翼以修廊,混合结构建筑,歇山顶、琉璃瓦、飞檐高脊、彩壁丹墙、拼条花窗,殿中供奉葛仙翁、张天师、许真君塑像三尊,道貌庄严令人肃然起敬.宫内香火终年不断,游人如织。

[紫阳书院]位于阁皂山九龙谷景区东峰南坡,占地约860平方米,宋时供奉太上老君、释迦牟尼、孔丘之殿宇,也称道德宫。

因朱熹(别号紫阳)几次在此讲学而被称为"

紫阳书院"

明代毁于山火,清雍正庚戍岁(1730),本地大学生黄衍出资重改建为混砖结构。

院内古树婆娑,浓荫蔽日,有距今近800年的参天古银杏,宋元时金桂、银桂、四季桂,还有罗汉树、紫玉兰、紫荆等观赏和药用珍贵草木,多逾百年之物。

四季和风习习,常年馥郁馨香。

[一天门]位于阁皂山九龙谷景区南部谷口,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天门是进入閤皂福地的门户,由八棱柱、横额、雀替、方础组成,呈"

门"

字形,全为豆绿石所建造,高7.17米,宽4.3米,石坊上部面南横书"

一天门"

北面按唐高宗御赐封号,镌"

三十三福地"

五字。

门最早建于宋代,当年朱熹第一次登临閤皂山讲学时,路经这里停轿歇息,见两旁高山挺秀、溪涧清幽、林木参天、怪石峥嵘,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之势,惊叹曰"

此乃一天门也!

"

,嗣后捐银修建,命名为"

,现在的"

是清光绪二年(1876)重建的。

[九龙泉]位于阁皂山九龙谷景区太极峰西麓。

传为崇真宫前放生池内十条锦鲤,受葛仙翁洗药池水灵气而化成龙,有九条飞入宫东深壑中深修,故壑称九龙洞,泉为九龙泉。

经现代科学检测,九龙泉水中含锌、钙、铁、镁等十二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是四特酒酿造水的源头,也是福地景区群众唯一的生活饮用水。

景区内群众年青人多俊男靓女,年老的多八旬老翁、仙姑,且村民从未发现过癌症病状,或许与常年饮用九龙仙水有关。

[百草园]位于阁皂山九龙谷景区挂壁峰南,传为葛仙翁传艺授徒和医病应急而采集山中百草集中栽培所辟,按"

神农尝百草,百草配千方"

之意取名"

百草园"

后经历代閤山道众经营,特别是明末四公子之一的"

药地和尚"

方以智在百草园隐居,培植、制造药材之后,又更具规模。

现在的百草园洞门竹篱之内,集山中所产名药按八卦图布局栽培,很有特色,且四季药草飘香,常年奇花竞放,是集赏景、科研于一体的场所。

[阆苑奇葩]位于阁皂山九龙谷景区道德宫庭院内,为一组珍稀名木群。

有宋元金桂、银桂、四季桂花树4株,元代罗汉松2株,明代辛夷1株,其它的如紫荆、腊梅、石榴、厚朴、木芙蓉、萱草等观赏和药用的珍贵草木散植其间,枝交叶接,浓荫蔽日,幽香四溢。

庭院内还有清代镌刻的"

桂苑宫"

石碑和宋代石刻碑文,并散置石桌石凳,为游人学子品茗歇息、论学唱和的理想之所。

["

夫子"

银杏]位于阁皂山九龙谷景区紫阳书院庭院内,为国家二级保护树木。

志载为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后代学者尊称其为朱夫子)来山讲学时手植,故称"

夫子银杏"

这株银杏高耸入云,其抱两围。

文革时曾被人误为"

反动"

象征而拟齐兜锯倒,锯到4/5眼看快要倒时,被有识之士劝说制止,如今这株古树虽然锯痕仍在,却奇迹般地生长着,且更加枝繁叶茂,山民戏说:

这树是圣人栽的,怪不得生命力这样强"

深秋时节,其似蝴蝶状的叶片变黄,随风飘落地面,一片金黄,平添了"

金蝶戏秋"

这一季节景观,吸引着众多游人前来观赏和摄影留念。

3、秀水:

位于阁皂山东、北两侧的梦湖、丁仙湖,水域总容量分别为5035m3和1490m3,湖水清澈,四周植被繁茂,湖光山色连为一体,是您游湖赏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4、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城遗址]位于樟树市吴城乡吴城村。

1973年樟树市博物馆调查发现,遗址总面积有4平方公里,遗址中心是一座61.3万平方米的商代中晚期都邑古城。

自1973年起共进行过十次考古发掘,揭露面积6000多平方米,清理出房基、灰坑、窖穴、制陶、铸铜、祭祀场所等文化遗迹和墓葬,出土有青铜戈、矛、刀、器盖;

陶器及原始瓷器鼎、罐、盆、大口尊、鬲、缸、碗、盂、豆、爵、尊;

陶质和石质生产工具有马鞍形刀、纺轮、网坠、拍、垫、斧、锛、刀、镰、铲、镞、矛、玉刀,以及铸造青铜器的石范,还发现200多个刻划在陶器和石范上的文字符号,这些文字有的与甲骨文相似,有的更为原始。

特别是在西段城墙城壕近4米深的不到4平方米的范围内,出土了20多个商代人头颅骨和部分肢骨。

吴城遗址是长江以南首次发现的大规模商代人类居住遗址,否认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历史。

199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荣获“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

2001年,国家文物局将该遗址列入“十五”期间大遗址保护50处重点之一,定性为商代中晚期的都邑遗址,对于探讨中国南方商周青铜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筑卫城遗址]位于江西省樟树市大桥街道办事处(原大桥乡),它延续时间长,包括新石器时代、夏代、商代、西周、春秋、战国六个时期的文化堆积,上限距今约4500年。

该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早期文明时期大型土城之一。

该遗址,东西宽410米,南北长360米,总面积147600平方米;

周围土城墙最高的有21.8米,最低的也有10米左右,有6个城门可以进出(其中有一进一出二个水门);

城内有一条内河与外河(古河道)相通,城外东北面是自然河流,南西面是人为的护城河;

城内是较为平坦广阔的土地,内河的西南部有祭祀房屋遗迹现象及人工修整较平的大场地(可能是祭祀广场或宫殿遗迹),内河的东北部有3米多的文化堆积,是居住区;

城的北面有内城,北城墙的外面有外城,东城墙的外面还有几座陶窑遗迹。

整个筑卫城布局合理,功能齐配,防卫能力强,充分体现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期聪明的才智、非凡的毅力,他们凭藉勤劳的双手开垦了这块肥沃的土地,同中华大地上的先民们一样,创造了樟树的历史文明,一个伟大的奇迹。

出土的文物:

石器有斧、刀、铲、凿、砺石等;

陶器有陶鼎、豆、碗、壶、缸等。

这些器物的出土标志筑卫城居民当时尚处"

刀耕火种"

的原始农业阶段,过着以农业为主,渔猎经济为辅的生活。

该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使吴城遗址商文化的年代得以印证,是江南地区印纹陶遗址核心的著名遗址,为进一步了解江南地区文化全貌,确立江西乃至先秦考古学编年提供了科学的资料。

[鸣水桥]位于阁皂山九龙谷景区南谷,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桥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石砌单孔,拱高2.5米,桥长7.3米,宽6.8米,桥两旁有石栏、望柱,柱上雕有莲花头座。

桥为弧形,深若石洞。

两侧拱壁共刻有三十四个楷书铭文,字大如盘,清晰注目。

南宋大臣文天祥在赣州任知府时,多次游览閤皂山。

有一次在鸣水桥台与閤皂山道德宫孙方丈品酒论诗,应孙道士之请,即席题写了"

鸣水桥"

三个行楷结合、清逸飘洒的大字。

现桥碑上的桥名,就是文天祥的拓刻原迹。

[樊城堆遗址]位于樟树市西南24公里的刘公庙乡庙下村东侧,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系高出稻田1—3米的台地遗址,南北长124米,东西宽101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距今约4500年的原始村落,是赣江中下游最具有代表性的遗址。

5、大观楼:

位于樟树市西南21公里的临江镇县前街,坐北朝南,面对府前街。

始建于北宋淳化三年(992),尔后几经修缮,屡有改观。

明洪武三年(1370)、弘治三年(1490)、清康熙九年(1670)作了三次较大的修缮,史称“三庚”大修。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道光三十六年(1846)亦相继维修。

咸丰七年(1857)毁于战乱,仅存楼基。

同治十二年(1873)复建。

该楼原名谯楼,系临江军、路、府署大门望楼。

登楼眺望,远山苍松、桔林农舍,风帆上下、城廓烟云、历历在目,故又名大观楼。

整体为城楼式建筑,通高22.4米,一层为楼层,基台上再建三层楼阁。

楼基石除中间通道外。

均以青砖实垒砌。

基台高6.45米。

宽25.6米。

呈梯状,中开两扇木制大门,为进出通道。

纵深14.2米。

在基台背面左右两侧,各砌石台阶40级,转折登台。

台面再立通柱。

一层有回廊,内分左右室和堂间。

二、三层为敞间,面积逐层递减。

各层设腰檐。

四面灵条活窗,板梯上下,歇山顶,泥瓦复盖,正脊饰几何对称云纹图案,两端鱼形鸱舌脊。

脊翼角饰嫔伽蹲兽。

脊檩墨书铭文“皇清同治拾贰年岁次癸酉仲冬谷旦”。

在二楼,原设有漏刻复壶,用以司更定时;

正面中部原悬挂有“临江府”竖额,为解缙所书;

内向原悬“大观楼”木匾。

1951年江西省临江荣复军人疗养院进驻后,将原县府旧址辟为院址。

该楼为院门楼。

虽修缮时局部略有改变。

但风貌基本如旧。

1984年公布为樟树市文物保护单位。

6、唐代太平观碑:

位于樟树市西38公里的昌傅乡太平观旧址。

立于南唐。

碑顶至底座通高4.07米,碑身高3.75米,宽1.25米,厚0.31米。

青石质,平面呈圆顶,长方形体方足。

碑额雕刻披云,碑体两侧起凸棱三道,额中部镂一圆孔,直径0.10米。

石龟为座,形体丰盈,刀法粗犷简练,姿态雄健,碑身庄重肃穆,面向东南,上刻有南唐礼部侍郎江文蔚创修太平观序文,凡1200余字。

历经千年风化,字迹多已漫灭,字大如卵,勒石甚精,书体端庄、笔力挺拔。

碑文分序、铭两部分,内容提要为,太平观的来由以及对道观建筑简朴变为壮丽的描述。

太平观,旧名净观,原为晋朝旌阳令许逊居住的地方。

自晋至唐,四百年间,观遂倾圯。

唐德宗贞元六年正月重建观完工,赐名太平观。

后更名玉虚观,并建有许旌阳祠。

皆毁。

现仅留残垣,惟此碑独存。

该碑1987年重新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7、明代永镇塔:

又名永泰塔。

位于樟树市城南偏西17公里的永泰镇。

赣水河畔。

据清同治九年《清江县志》永泰团图载:

“市前小港,明成化末,赣水暴涨冲决,遂成大江,因水势直下,建永镇塔以控下游”。

当时村民建塔九层,为镇水患命名为“永镇塔”。

系砖石结构。

六边形,共7层,从下而上逐层递缩,高24米。

清光绪十七年(1891)“辛卯风灾”,刮去塔顶,注入江口。

乡民又捐资整修,由9级改为7级。

至今塔身保存尚好。

塔基系用灰绿色花岗石砌成。

青砖作平台,砖上压印铭文,有“洪永昌修”、“洪永昌会公修”、“永镇塔砖”等。

每层高3米,设6门,三虚三实,塔身眠砖垒砌,塔壁白灰粉饰,腰檐皆以青砖叠涩铺挑出,上盖青石吻鳌斜出联角,雕作翘式,下部吊挂铜铃,顶层以青石覆盖,顶部铜帽呈圆锥形。

塔内中心竖一参天杉木柱,柱直径80公分,直通塔顶。

各层设有井字木架四根,夹嵌木柱,使木柱与塔身紧密地连结在一起。

原塔内设有楼板、木梯,现已废。

8、望津楼:

位于樟树市西面赣江边大码头石级坪台上。

又名望津亭。

与对岸的“知津亭”(毁)遥遥相望。

该楼创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光绪元年(1875)重修。

1957年秋,1982年又两次维修。

因处重要渡口,居码头之上,登楼可远望赣水;

清代曾设卡课税。

为商贾税收之要津,故名为望津楼。

大码头系赣水交通必经之地,过往船停泊之点,为之标记,当时码头旁设有义渡,过往行人可在望津楼内歇息避风雨。

该楼系木石结构,方形擎檐石柱四根,置于方础石之上。

木质圆形通住四根。

下垫鼓础,楼为两层。

底层为敞间,呈方形。

铺砌花岗岩为基台,两侧砌有台阶,上下层之间设楼板腰檐,天花板素底,四面棂条明窗,歇山顶泥瓦覆盖,勾头,滴水檐头,彩瓷葫芦刹,饯脊鳌尖,四翼悬挂铎,楼体髹漆枣红。

楼上层原悬挂“望津楼”匾颜体字,下层悬挂“利涉大川”横匾、隶书体。

两匾均系黑地金字,笔力雄劲,惜毁。

9、清代贞节石牌坊“清标彤管”:

位于樟树市区东南16公里的店下镇堆上村北侧。

该石牌坊是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监生黄时衡奉皇上圣旨为其母,儒生黄士熟之妻李氏所立。

石牌坊为四柱三间式,高8.3米,宽8米,全是青石石构而成。

由长方形垫石、方柱、夹杆石、上下额坊、平板坊、花版、石刻浮雕人物、翔禽、花卉、几组斗拱等组成。

其南面,上有“圣旨”二字;

中有“清标彤管”,其下一行小字是“咸丰四年甲寅季冬吉立”等字;

下有“族表节孝儒生黄士熟之妻李氏”;

中间两方柱上,右有“雁志守深闺孤诣苦心堪微讲德”,左有“龙恩颁下里清风亮节永著贞珉”;

再两旁方桂上,右有“地接松山培本性”,左有“晴阁岭真操”等字。

其北面,上有“恩荣”;

中有“天中月心”;

下有“族表节孝监生黄时衡之母李氏”;

中间两方柱上,右有“一片冰清坚贞久耐风霜烈”,左有“千秋石立远近传闻姓字香”;

再两旁方柱上,右有“井水无澜清澈底”,左有“松林耐冷节弥坚”等字。

在江西省境内,保存这样完好的同类石牌坊实属少见。

它的发现,特别是石牌坊的构造和石刻浮雕艺术,为我省石牌坊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艺术珍品和实物史料。

 

2000年7日2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清标彤管坊”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0、三皇宫:

位于樟树市边街北偏西12米处。

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砖木结构。

由正殿、神殿、左右厢房、里院、戏台、套间、客厅、膳房、寝室等部分组成,形似四合院布局,建筑面积889.83平方米。

正殿内原有扁鹊、华佗、张仲景、王叔和、王惟一、李时珍、叶天士、皇甫谧、葛玄、孙思邈等医药学家塑像。

是樟树药业人员供奉三皇和历代医药家之地,也是药材行铺集会的场所。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要在这里举行盛大庙会。

除夕向药王礼拜辞岁,年初一齐聚集三皇宫团拜。

三皇宫开八字形门楼,青砖平砌,中嵌青石、豆绿石、浮雕人物、走兽、翔禽、花卉、楼阁于石上。

门楼上端竖镶“三皇宫”石匾,横镶“如游上世”石匾。

门联为“历劫真师朝圣阙,终天草木载皇仁”。

入宫门通道顶部是戏台,高2米,台面面积60平方米,为木结构。

藻井雕菱角形花纹呈螺旋式排列,正中镂雕隆起云龙宝相花,天花板以条木组织几何形纹饰。

朱漆为地,图案贴金,色彩鲜明,造型美观。

戏台面对正殿,中间为花岩岗石砌蚊形场地,左右设长方形神殿,与正殿相连。

正殿为歇山顶,通柱整齐排列,构架并拆较高,彻上明造。

正檩书有“皇清光绪十三年丁亥鸿孟夏四月吉立樟树药材行铺公建”。

11、中药材专业市场:

樟树中药材专业市场位于樟树城区西侧,沿105国道500米布局,向纵深规划发展。

市场占地257亩,预留用地500亩。

市场建设布局根据经营中药材要求规划设计,在市场入口处设置了一个面积为5652平方米的半园形广场,围绕广场将建筑展开,铺面房由三层的联排式及围合式单元店面组成组团,中央布置交易大厅。

整个市场视野开阔,造型中西合壁,既能感受到繁华、开放的市场氛围,又能体会到樟树药业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市场总建设面积185000平方米,其中:

店面58000平方米,仓储70000平方米,交易大厅6000平方米,其它设施49000平方米,绿地率达18%。

市场内配套物业管理体、信息、仓储、金融、邮电等服务设施。

市场周边配套停车、货运、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

市场拥有一支精干、高效的专职管理队伍,统一物业、收费管理,建立健全了责任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安全消防体系。

场内环境优越,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是药界同仁投资经商的理想场所。

在市场入口处的直径为200米、面积为5652平方米的半园形广场中,临105国道方向的中央位置上,建造了展示樟树药文化底蕴和内涵的大型仿古青铜制碾槽雕塑,这是药市的标志性建筑,大大提高了药市的整体形象。

目前樟树药市有16个省(市)、72个县(市)的300余户药商在场内经营,年成交量10万吨,交易额10亿元,辐射全国21个省(市)、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