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68136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文档格式.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文档格式.docx

②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法儒结合,此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4、墨家:

墨子:

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①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②曾被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三)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后世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直至今天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儒学主张:

①根据中央集权需要: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②为加强君权: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

③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提出相应措施,用以改变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

④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2.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吸纳了其他学说,由先秦时的批判时政改为维护现实统治。

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③兴办太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影响:

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②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③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

④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⑤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三、宋明理学

1、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

南宋——朱熹):

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

②“理”休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④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

●王阳明的心学:

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①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②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进一步发展了“仁”的思想,强调自我修养和奋发立志。

2、评价:

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后来成为封建统治者奴役人民的理论工具;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明末清初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

1、出现的背景:

政治: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兴起;

思想:

理学和心学盛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李贽思想(明朝后期的思想家):

否定孔孟学说的权威;

反对传统道德和传统观念,追求个性解放;

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主张男女平等。

著作有《焚书》《藏书》等。

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①共同主张:

政治——都反对君主专制;

经济——都主张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思想——提出“经世致用”主张;

②不同主张政治——黄宗羲主张“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王夫之主旨“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②经济——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思想,这是资本主义主义萌芽在思想上的反映;

③思想上——王夫之是唯物主义思想家。

③代表作: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日知录》、《天下郡国利弊书》、王夫之《船山遗书》。

4、影响:

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思想解放的历史进步作用②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③并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第2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三杰”:

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

①薄伽丘《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②但丁《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③彼特拉克,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高潮时期(质朴走向高雅细致)的杰出代表人物,《哈姆雷特》是其最杰出的作品。

莎士比亚作品提升了人性的高贵与尊严。

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①产生的根源:

资本主义萌芽。

②它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核心内容是:

崇尚人性,重视人的价值,要求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③实质:

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希腊知者运动以来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

④作用:

解放人们思想,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文化、科学的发展。

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4.宗教改革

(1)历史背景:

天主都会的腐败和专横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文艺复兴的影响:

人文主义思想起了推动作用;

罗马教皇及天主教对德意志疯狂掠夺(导火线)。

(2)马丁·

路德的主要思想:

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

信仰上帝便可得救(核心);

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以婚配和还俗;

《圣经》高于教士和教皇;

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和教皇。

这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3)历史意义:

是一场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起的反封建斗争(性质),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基本思想是相通的,只不过它侧重宗教领域的思想。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从自由。

二、启蒙运动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1.含义:

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

2.背景:

(1)根本原因: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教会特权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对人性平等自由的追求。

(2)历史条件:

①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②阶级条件:

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③思想条件: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清除了精神枷锁.

3.核心思想:

理性主义。

理性就是人的思考和判断,即人通过自己的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用理性的力量努力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使历史进入“理性时代”。

4.主张:

提倡用理性主义判断一切事物,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二)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1.孟德斯鸠:

(1)代表作:

《论法的精神》

(2)思想主张:

“三权分立”学说(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3)影响:

“三权分立”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2.伏尔泰:

(1)思想主张:

提倡自然权利学说,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特权,倡导君主立宪,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影响:

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其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世有人评论:

“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3.卢梭:

(1)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2)思想主张:

阐述“天赋人权”,提出“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主张创立民主共和国。

是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其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革命的理论。

4.康德:

主张:

主权属于人民;

相信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

认为言论自由是人类一切进步的条件;

法律应保护个人的权利。

(三)启蒙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1.性质:

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2.影响:

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提供了思想条件,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思考:

为什么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它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思维拓展:

比较明清之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不同

(1)产生的社会条件:

①政治条件:

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资产阶级还未形成,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强大。

②经济条件:

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而欧洲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③文化条件:

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

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封建文化受到很大冲击。

(2)内容差异:

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没有提出建立新社会制度的主张,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欧洲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贵族特权,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整套政治构想,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欧洲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促进作用。

第3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里程碑)

1、造纸术:

①西汉时就发明了纸。

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造纸术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④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为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印刷术:

①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868年)印刷的《金刚经》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③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3、火药:

①唐代发明,唐末用于战争;

②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

4、指南针:

①战国时发明司南;

②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西欧,促进了远洋航行,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从中国的殷周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秦始皇的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2.中国书法:

起源:

黄帝时期,仓颉造字传说。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

发展:

小篆:

创始于秦代;

隶书:

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

楷书:

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

行书:

开始盛行于晋代;

草书: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最能抒发作者的情感

中国书法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

魏晋以前为自发阶段,魏晋以后为自觉阶段。

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东晋的王羲之所书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代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被后世学习与临摹;

而怀素、张旭之狂草亦别具艺术魅力;

苏轼、苏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四大家,都以行书名世。

元代赵孟頫,创赵体。

明代以文征明、董其昌声誉最高。

3.中国画

(1)中国画又称国画,是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

追求抒情写意的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

中国画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的作品,也有许多精彩之作。

(2)特点:

①注重线条,讲究神似、意境和气韵。

②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

③表现手法灵活、自由,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④宫廷画和民间画注重写实,人文画主写意。

三、文学成就: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

1.《诗经》

概况: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共305篇。

以四言为主,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内容: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地位:

《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2.楚辞——①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

②《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

3.汉赋——①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在骚体诗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的。

②特点是

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

③代表人物有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和东汉张衡等。

4.唐诗——辉煌的原因:

①政治上:

国家的统一②经济上:

国力的强盛,③文化:

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

④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

①盛唐——诗歌豪迈奔放、刚健清新,成就最大,代表人物有“诗仙”李白②中唐——诗歌沉郁凝重,代表人物有杜甫(诗圣)、白居易

5.宋词——繁荣的原因:

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宋词两流派:

婉约派:

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

6.元曲:

由散曲(元代出现的新体诗)和元杂剧合称而得名。

元曲中许多作品抒发了汉族文人愁闷的情怀,也表达了下层文人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

代表人物:

关汉卿《窦娥冤》。

7.明清小说

繁盛的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成就:

①明朝的“三言”、“二拍”第一次把商人作为歌颂对象写入文学作品;

②揭露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的力作有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③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四、京剧

京剧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形成:

①清乾隆年间,徽剧戏班进京演出。

道光年间,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

汉合流”的局面。

②以后徽剧和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称为京剧。

发展: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清朝末年,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成为全国流行的最大剧种。

第4单元:

近代世界的科学技术

一、经典力学

1、伽利略:

经典力学的奠基者,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

2、牛顿:

①建立: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②内容:

包括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

③最显著特征:

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④意义:

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第一次进行的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它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在经典力学预测下发现海王星和冥王星,体现了自然科学所具有的惊人的预见力和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二、生物进化论

1.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①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标志着生物进化诞生。

②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③生物不是不变的,而是会发生变异。

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核心),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④1871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起源》,进一步了论证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

2、1863年,赫胥黎发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它使人猿同祖论进一步得到确立,促进了进化论的传播。

3.进化论的意义:

①生物进化论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是对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

②它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③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

④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

三、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1.蒸汽机的发明:

背景:

①工业革命开始后,动力问题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问题。

②早期蒸汽机用于矿井抽水。

过程:

①1769年起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完成了对纽可门蒸汽机的革新。

②1785年“万能蒸汽机”投入使用并推广。

(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和富尔顿的汽船)。

意义:

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为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极大地推动了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所以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应用:

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理论,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到20世纪,电力成为工业发

展的主要动力。

美国人爱迪生是著名的电气发明家。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

业的迅速发展。

各种各样使用电力的新发明纷纷涌现,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第5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新思想的萌发

1.魏源与《海国图志》:

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史地和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

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技术。

在书中,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

2.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①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近代向国内介绍西方情况的第一人。

②设译馆翻译外文资料,《各国律例》,《四洲志》;

③以改革家的胆识,设法购买英制船炮,并加以仿制,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3、作用:

启迪了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思想主流。

二、维新思想

1、背景和条件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历史条件: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

西学知识的传播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

2.代表人物①康有为:

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学中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结合起来,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的必要性。

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②梁启超:

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③谭嗣同:

主要思想:

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地位:

是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维新勇士。

④严复:

编译《天演论》,是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他对君权论进行严厉批判,他指出,封建君主为“大盗窃国”。

用近代民主思想阐明主权在民的道理,用民权否定君权,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

3.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①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还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

三、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政治方面: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和军阀专制统治经济方面:

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思想方面: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人中国;

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鲁迅等。

(3)主要思想阵地和活动基地: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阵地,北京大学是主要活动基地。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前期:

①倡导民主和科学(核心,“德先生”与“赛先生”),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为此,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

因此,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鲁迅的《狂人日记》把文学的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4.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①新文化运动前期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②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

③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④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标志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大大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深入开展;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中国的先进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国际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发展

(2)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3)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4)实践基础: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

结论:

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萌芽(国民大革命时期):

国民革命运动中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思考

A.内容:

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B.主要著作:

《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