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6738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盘龙区云波小学

心理健康辅导教案

第一课时什么是自制力

教学目标:

1感知了解什么是自制力。

2知道自制力对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可贵作用,领悟从小培养自制力的重要性。

3产生培养自制力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说说你对自制力的理解。

1谈话导入:

(1)说说你最喜欢做什么?

(看书、运动。

吃。

如果学生没有说到“吃”,老师自己说自己是美食家,引导学生到要谈论的话题上来。

(2)出示一些图片:

肯德基的食物,商场的冰激淋,果冻,饮料,蛋糕。

(用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

A你们喜欢吃这些吗?

B要是吃饱了以后你会怎么做?

C看着这么多的美味,要是我,即使吃饱了也还是特别的想吃,就再吃一点点,一点点又一点点,真解馋!

(引起学生不同的反应,引入正题)

2播放《可怜的小金鱼》动画片。

1)学生谈谈看后的感受。

(2)小结:

小金鱼贪吃的结果是被撑死了,好可怕的结果!

刚才大家也说了感受,那么从这个故事中你能体会出什么呢?

(3)讨论:

你能把这个贪吃的故事结果引申到别的事情上去吗?

这要求人要有什么?

(4)条幅作为小结:

自制力就是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管理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

3你想知道自己在这方面的表现吗?

看看下面的内容,了解一下自己的自制力吧。

(1)出示文字幻灯片,学生进行自检。

2)看看自己做得怎么样?

想一想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问题:

你认为自己的自制力怎么样?

二、生活体验,领悟自制能力的重要。

过渡:

简单的说自制力就是自己控制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那么学习、生活中有没有它是不是一样的呢?

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身边的一个真实的事例。

1听故事《痛心的变化》,边听边思考,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原来的杨希是怎样的?

现在呢?

(2)是什么原因让他有如此大的变化?

(可能说电子游戏)

(3)透过电子游戏的表面现象,你能看出杨希发生如此痛心变化的最终根源是什么吗?

表现在哪里?

(4)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吗?

讲一讲你的故事

(5)这些事例对你有什么启示?

想一想控制自己改变一种习惯会是怎样的过程?

有什么体会吗?

(可能说出:

需要有很强的自制力、开始可以坚持但可能坚持不了多久等等,也可能有成功的例子[可能的话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

2。

过渡:

杨希的故事让我们痛心的同时,我们就想到了那些有所成绩的人,他们是不是没有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呢?

如果有,当它与工作、学习发生矛盾的时候又是怎样处理的呢?

那我们现在就来领略一下达尔文的风采吧!

(1)出示《达尔文管住自己不吃甜食》的故事。

A达尔文为什么不吃甜食?

(胃病,不自控,越来越严重;对身体不好,耽误工作时间,影响成果。

B当达尔文意识到甜食对它的危害时,他是怎样做的?

你能体会一下他当时的心情吗?

C控制自己不吃甜食以后,对达尔文有什么作用了吗?

直接作用:

对身体好,不再闹胃病了。

间接作用:

有精力工作,取得成绩。

(2)通过杨希和达尔文的故事的对比,你能明白什么道理吗

3小组讨论:

就你刚才的理解,谈谈自制力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哪些作用?

(提醒、告诫、督促、抑制、帮助。

小结:

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

 

 第二课时拒绝诱惑提高自制力

教学目标:

 

   丰富多彩的生活时时处处充满诱惑。

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小学生该如何面对?

本次班会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探究提高自制力的各种方法,增强拒绝诱惑的自觉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顽强意志力的形成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学生诉说生活中的烦恼。

  

   主持人: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这次班会的主题是:

面对诱惑,坚决说不!

 

   年幼的我们面对诱惑会显得茫然,不知所措!

你们什么烦恼?

说出来让我们大家都听听看!

 

   学生交流发言

   二、看小品说体会

主持人:

请大家欣赏小品《学艺的这班娃》。

 (小品表演) 

   什么启发?

请你给大家说说看!

 

   交流后指名同学谈体会 

   三、经验介绍,榜样激励。

 

 1  主持人: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同学在拒绝诱惑、提高自制力方面做得非常好!

为此,咱班还集体编了个快板儿呢!

 

   快板表演:

就把咱班的同学夸!

   2小记者采访,表现好的同学介绍经验。

 

  四、激情升华。

联系实际谈提高自制力的方法。

 

   1、诗歌朗诵《我有一个梦想》 

   2、班主任讲话。

 

   3、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第七课时说说烦心事儿

(一)问题激趣

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听教师讲故事《丁丁的烦恼》。

故事大意:

丁丁这一天遇到的烦心事儿可够多的。

早上高高兴兴地上学,谁料到,一脚踩上的香蕉皮,摔了个四脚朝天,课堂上,丁丁的同桌讲话,可老师却以为是丁丁,狠狠地批评了他,丁丁委屈极了;中午,丁丁发现自己的铅笔盒不知被谁碰到了地上,笔芯全摔断了;下午放学后,丁丁做完作业想看会儿电视,可妈妈偏要他弹钢琴,丁丁心里可真不愿意。

想一想:

丁丁为什么悉眉苦脸,他有些什么烦心事儿?

2.讨论以上问题,感受主人公的烦恼,引发学生谈感受。

(二)1.教师:

在学习或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烦心事儿吗?

愿意在小组里和同学们说一说吗?

让大家一起分担你的烦恼,说出来后,你的心情可能会好一些。

当然,如果你没有烦心事猁或实在不愿意跟别人说,也可以不说,希望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要耐心地倾听别人的发言,不要随意地批评,更不能嘲笑。

2.分小组交流各自的烦心事儿。

此过程,教师要巡视,留心观察小组内没有发言的同学,看看是属于哪种原因。

3.说了自己的烦心事儿,又听了同学们的烦恼,大家有想法和感受?

4.教师总结: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儿,向别人倾诉可以减轻我们的烦恼。

(三)

1.除了向别人倾诉可以缓解或消除我们的烦恼外,还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忘掉烦恼呢?

先请几名学生说说自己曾经有过的体验。

2.“摘苹果”活动

教师:

找到一种方法,就用简单的话写在苹果边的横线上,看看谁的好办法多,谁摘的苹果多。

3.交流各自的方法,学生都认为是好方法的,可以得到教师准备的一个“苹果”。

(四)1.如果你在生活中碰到这些烦心事儿,你会怎样做?

选择你认为自己有效的方法,写下来。

学生看图自主选择后,同座交流。

2.将你成功地运用适宜的方法缓解或消除烦恼的一件事用一两句话写在课后的横线上。

3.教师总结。

今后,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许多让你烦恼的事儿,只要我们能以快乐积极的心态对待它,就能让我们不再烦恼。

希望每一个同学记住: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对你哭;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

 

第三课时如果我是他

(一)1.教师: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人。

在与他人交往时,你试着想过他人的心情吗?

2教师叙述故事,学生看图。

故事一:

一天上课时,刘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

丁丁想了想,举起了手。

当刘老师请他回答时,丁丁却一时紧张起来。

丁丁低下了头,脸涨红了,结结巴巴说了半天,可还没讲清楚。

有几个同学见他答不上来,就在一旁嘲笑他。

丁丁难过极了,又不知怎么回答,忍不住哭了起来。

故事二:

豆豆的妈妈胃病犯了,住进了医院,豆豆看见妈妈痛苦的表情,坐在妈妈的病床前哭了。

故事三:

数学单元测验卷限下来了,点点一蹦三尺高,因为她考了99分。

她一边拿着试卷,一边欢快地跳起舞来。

(二)1.学生根据对故事的理解填空。

如果你是丁丁,你会想:

如果你是豆豆,你会想:

2.教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如果你通站在他人的角度多想一想,你会得到更多的快乐和朋友。

3.学生讨论:

当你明白了丁丁、豆豆、点点的想法后,你准备对他们说些什么?

(三)1.教师指导学生看图后进行表演,表演《爸爸和我》的故事。

提示:

学生上台前,先问问学生:

“如果你是爸爸,在批评儿子时,你会怎么想?

当儿子改正了自己的缺点时,你又会怎么想?

2.学生讨论:

你在生活中,站在他人一方想过吗?

第四课时克服任性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认清任性的害处,努力塑造良好的个性,从而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

教学重点:

分组讨论任性的害处,使学生明确正确的做法。

教学方法:

以情境塑造(表演、录相)采用负告诫和正面诱导相结合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挑选一名女生扮演剧中任性的小女孩丽丽,一名女生扮演妈妈,一名男生负责旁白。

教学过程:

一、导言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个性倾向性是由需要、动机、兴趣等构成的,正确的需要动机、兴趣、无疑对我们的成长是有利的,但生活中也有一些错误的倾向,需要我们在成长中加以摒弃和克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克服任性》。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认清任性的害处,养成优良的个性,从而使我们成为一个身心俱健的一代新人。

二、新授

1.表演:

《任性的小女孩》旁白:

这是一个星期日的上午,妈妈和女儿丽丽正在屋里交谈妈妈:

丽丽,你的功课做完了吗?

丽丽:

(自豪地)早就做完了。

妈妈,你带我到姥姥家玩好吗?

妈妈:

(生气地)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任性,妈妈不是说下午去吗,就是不行!

丽丽:

(执拗地)不行,就是不行!

(丽丽越哭越厉害),后来索性坐到了地上。

旁白:

瞧,这位小女孩多任性呀!

大家可千万别学她那样。

三、看了同学们的表演,你认为丽丽这是一种什么行为?

(任性的行为)下面请同学们讨论:

1.丽丽任性好不好?

2.丽丽如果不任性的话,应该怎么办?

(指几名同学回答)3.剧中的小妇孩非常任性,很不好;那么录相中的小男孩他做的对吗?

请你当他的心理医生,给他做一下心理诊断。

4.出示录相:

(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一位八九岁的男孩,跟妈妈到百货大楼买文具,路过玩具柜台,他看中了一支玩具手枪,非叫妈妈买,可妈妈一看,兜里的钱不够了,妈妈说:

下次一定买,可小男孩哭着,喊着,扯着妈妈的衣角闹着,引来了许多“观众”)5.指名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

剧中的小女孩和录相中的小男孩是这样任性,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出现过类似他们的行为呢?

如果有,你打算今后怎样做?

(指名谈谈)6.下面请你判断这些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任性长期发展下去,就会使我们产生心理疾病。

()

2)妈妈不让明明上学,明明非得要念书,这是任性。

()

3)对于合理的要求,我们要坚持,这不是任性。

()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任性是一种不好的个性品质,任性的孩子往往缺乏礼貌,不尊重家长,自己撒娇,自我中心,随意放纵,缺少克制力,如果不注意改掉任性的手病,将来就有可能在集体中到处碰壁,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当然,如果改抻了任性的毛病,家长,老师和同学都会很高兴的。

 

第五课时要尊重他人

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是交往的基础,学习怎样在交往中尊重他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在交往中,由于不尊重对方,使交往受到了阻碍。

比如,你打听道儿,叫人定“老头”或“老太太”,人定就不爱听,可能就会不理你,使你的目的不能达到,你也感到不痛快。

应该如何尊重别人呢?

我们今天学习新的一课《要尊重他人》。

(二)学文明理读一遍课文,读后思考1、张良为什么能得到黄石公的《太公兵法》?

2、芸芸本是个聪明的孩子,又有一技之长,期末评选好儿童,她为什么落选了?

同学们可以分组讨论,讨论后找代表在全班发言。

教师小结:

张良是一个聪明有礼貌的孩子,他见老人的鞋掉桥下了,就主动捡起来,并给老人穿上,这是一种尊重长辈的表现,所以老人才把兵书给他。

芸芸虽是个聪明的孩子,又喜欢画画,但她骄傲自满,不愿意为同学服务,却争着要荣誉,所以大家都对她有意见。

可见尊重不尊重别人,在交往中,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们应该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