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群的修养之道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6815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群的修养之道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张群的修养之道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张群的修养之道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张群的修养之道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张群的修养之道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群的修养之道文档格式.docx

《张群的修养之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群的修养之道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群的修养之道文档格式.docx

其次,要有愉快的心情。

他说:

“我曾在韩国看到一副对联‘一笑一少,一怒一老’。

对联虽然只有寥寥八个字,含义却很深远。

我说对联改写为‘大笑一次,年轻一天;

大怒一次,短寿一年’,更精辟动听。

再次,张群认为健康与劳动有关,从小养成勤劳的习惯,一生受用不尽。

最后,他用一首《不老歌》来勉励读者:

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

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

天天忙,永不老。

这8句话,24个字,可以概括为张群的养生之道。

关于养生之道,张群赞同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的说法,就是:

浩饮伤神,贪色灭神,饱食闷神,久读苦神,多动乱神,多言耗神,多忧郁神,多思扰神,多睡倦神,是为“九戒”。

张群提示自己:

大笑一次,年轻一天;

大怒一次,短寿一年。

他的养生自律是:

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

常跑跑,多笑笑,莫怒恼;

天天忙,永不老。

张群把他几十年为人处世、事主为官的体会,颇为细致地总结了一番,经常四处演讲,演讲时他把《谈修养》一书的主旨概括为一篇“五养箴”,以帮助人记忆:

归纳为五个方面,称为“五养箴”:

一是养身,即起居有时,饮食有节,心情愉快,勤爱劳动,还编了一首《不老歌》。

二是养心,即要有虔诚的信仰、淡泊的胸怀、坚毅的意志和永恒的热忱。

三是养慧。

要有冷静头脑,客观态度,求知精神,并能实践力行。

四是养量,即谦逊以应世,宽恕以待人,忍耐以自制,协和以容众。

五是养望,即端赖谦益以应世,宽恕以待人,忍耐以自制,协和以容众,保持社会对自己的信赖。

张群说,按照这五条修身养性,行动要诚恳,要持之以恒,才能有收获,才能达到养生、高寿的目的。

他还说,他更从美国医生哈瑞斯博士所研究的20位百岁老人的报告中,得到长寿要诀,那就是:

有镇静幽默的性情;

节制饮食的习惯;

经常忙碌,以及有足够的休息。

在《养气》一章中他写道:

“虔诚的信仰,淡泊的胸襟,坚毅的意志,永恒的热忱,廉抑以应世,宽怒以待人,忍耐以自制,协和以容众,以公诚化忿怨,以负责树众信,以服务为领导,以牺牲求创新.”

张群对此“五养”是身体力行的,又“卓有成效”地达到了“主不疑”、“众不嫉”的境界,因此,他的这篇《谈修养》在台湾大受赞誉:

在朝的大小官吏,可以从中学到为官之道;

要保官、要升官的,也能从中获得教益;

削职丢官的国民党老人,则可以从中找到慰籍,不啻是一个自我精神的疗法的良方;

正在四处钻营谋求一官半职的,也可以从中摸到门径。

这篇《谈修养》两年内同,居然印了9次,也就不足奇怪了。

晚年,中外记者向他请教长寿秘诀,张群微笑着说了6个字:

忘年,不怒,常笑。

有人追着要进一步讨教,他又淡淡地说了16个字:

淡泊明志,生活简朴,淡然愉悦,表里如一。

关于淡泊,张群曾经说过:

方今物质文明日益进步,人类对于物欲的追求和享受,极为猛烈。

倘迷恋于声色口腹,纵欲无度,不知节制,必然迷失本性。

晚年的张群,成了大讲修养的明星。

他在80岁时曾撰《自勉歌》八句:

“日行五千步,夜眠七小时;

饮食不逾量,作息要均衡。

心中常喜乐,口头无怨声;

爱人如爱已,报答尽忠诚。

还书了一副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1987年张群98岁生日的时候,人们来为他祝寿,看到他身体硬朗,都非常敬佩.张群在答谢辞中说:

“人生70才开始,60几岁还在摇篮里.”张群的戏言,获得满堂喝彩。

张群这句话从台湾传到大陆。

1990年7月,张群以102岁的高龄,参加了张学良90岁的生日庆典.这天,张群坐着轮椅,兴致很高,他以庆典活动发起人的身份,宣布庆典开始.然后,宣读了亲笔所写的致词。

张群与张学良有着很深的情谊.早在1930年中原大战之际,为了争取张学良的支持,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陆海空军副司令,张群受蒋之托,进关为张学良送去委任状与信印,并劝说张学良归附蒋介石.张学良在张群的劝说下,果断易帜.自此,俩人结下莫逆之交.

去台后,张学良仍无行动自由,张群经常去看望这位老朋友,与大画家张大千、“国策顾问”王新衡一起,每月一次,轮流做东请吃饭,被人戏称为“三张一王转转会”。

张学良不仅会吃,而且还做得一手东北菜.有一回,张群向人说起张学良的烹饪手艺,不停地称赞他,说他是当代烹调第一人.张学良听后哈哈大笑,十分得意.他对张群说:

张资政,在您面前,我不敢言老.但年纪大了,饭量小了,我相信汉代刘向的那句话“食必常饱,然后求美;

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张群听后,很感兴趣:

“汉卿兄说得好,刘向的那两句话,真可写下来挂在书房里细细品味.”

“好,什么时候我一定写下来送到府上.”

没过多久,张学良果然写了一个条幅,送到张群家里.张群见了,爱不释手,让人高悬于堂上。

张群喜欢喝酒,酒量也不错.他在《谈喝酒》说:

“喝酒要有些条件.第一主人要好;

第二客人要好;

第三酒要好;

第四酒品要好;

第五下酒菜要好;

第六谈话要好;

第七光线要好;

第八环境要好;

第九太太要好,即使喝醉了,回家也不挨骂.”他的这些理论,得到了爱好喝酒的同道朋友们的认同。

张群对人的情爱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把男女之爱分为三部曲:

男女从初恋到结婚,是恋爱;

俩人成家以后,有了孩子,夫妇不仅有了爱,更有了恩情,这时是恩爱;

孩子长大成人,另立门户,老夫老妻彼此相怜,这是怜爱。

夫妇之间必须情理并重,处处为对方着想,家庭就会永远保持着春天。

张群还认为,世界上的事不外乎讲情与讲理.夫妇间必须情理并重,处处为对方着想.理是冷的,情是热的;

理是刚的,情是柔的,用情伴着理,冷暖刚柔互相调剂,家庭就会永远保持着春天。

.

1990年12月4日,张群因心肾功能衰竭在台湾去世,活了整整102岁。

这在中外军政人物中是罕见的。

张群的妻子叫马育英,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为人慈善,乐于助人,1949年随张群一块去了台湾.

张群生有两子一女.长女和次子去了国外,留下长子张继正随张群居住台湾.张继正后来当了国民党“中央银行”总裁。

1987年张群98岁,他在生日祝寿活动中再次说道:

人生70才开始,60还在摇篮里。

这句话从台湾传到大陆。

张群经历:

张群(1889.5.9—1990.12.14)

1889年5月9日(清光绪十五年四月初十)生于四川省华阳县。

父张汉霞,字星亭,母姚氏。

张群幼年曾在家乡念私塾,学的是一些儒家典籍。

后其父升官,全家迁至成都,张群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新知识、新思想,阅读了一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刊物。

毕业院校:

  1906年,张群决意投笔从戎,他携带其父给的60块银元作为旅费,北上参加保定陆军学校的考试,并被录取。

在校一年多,旋于1908年考取赴日留学生,进入日本军部办的一所陆军军事预校——振武学校学习。

此时,张群与同在该校学习的蒋介石相识。

据张群后来回忆,“本来准备学步兵的,可是与蒋先生一见如故,于是不学步兵而学炮兵,以期与蒋先生朝夕相处,共同切磨”。

在东京学习时,张群与蒋介石一起加入了同盟会。

在完成了振武学校预备课程后,张群与蒋介石到日本新潟高田的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见习。

后于第十期考入士官学校(日本陆军学校)。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

在日本各见习营的中国士官生纷纷离开日本回国。

张群与蒋介石偷渡回上海,立即参加了陈其美领导的上海起义。

起义成功后,于11月4日组成了都督府,陈其美被推举为都督,黄郛为参谋长,张群任军务处军械科长。

后张群在黄郛任师长的第二十三师任团参谋,团长为蒋介石。

1912年春,张群升任营长。

这一时期,张群与蒋介石、黄郛关系甚密,并结拜为兄弟。

  1912年10月,张群在上海与马育英结婚。

马与张群同岁,江苏昆山人,毕业于上海圣玛利亚女校。

两人生有二子二女,长女幼时夭折,存二子一女,长子名继正,次子名继忠,次女名亚兰。

辛亥革命后,张群与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希望到国外去留学,继续读书深造。

在北京政府稽勋局局长冯自由的支持下,张群在婚后不久携夫人北上天津,准备由陆路前往英国。

但是,此时国内的局势发生了变化,国民党在1912年12月至1913年初举行的第一次国会选举中大获全胜,这对袁世凯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打压国民党,袁世凯派出杀手南下,准备刺杀国民党要人。

在天津的黄郛得知这一情况,担心在上海的陈其美的安全,遂遣张群于3月初由天津前往上海报告。

之后,张群转往南京,准备搭乘津浦铁路返回天津时,听到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于3月20日在上海车站遇刺的消息。

宋教仁遇刺身亡,使国内舆论大哗。

孙中山由日本返国,认为“非去袁不可”,力主兴师讨袁。

“二次革命”于7月发动。

张群在陈其美催促下,放弃去英国的计划返回上海,参加“二次革命”,任上海讨袁军副团长(总司令是陈其美,团长是蒋介石)。

不久,“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大肆搜捕国民党人,张群携夫人和其他国民党人亡命日本。

这时,恰巧日本政府宣布保留辛亥年在日本联队的士官生的学籍,张群于1914年再度入日本士官学校读书,翌年毕业。

因为国内袁世凯正阴谋复辟帝制,回国不大可能,加上日本提出对华二十一条的无理要求,迫使袁世凯接受,使中国人在日本生活有不安全感,所以张群应友人之邀,到南洋荷属东印度(今印尼)的爪哇,在首府巴达维亚(Batavia,印尼独立后改名为雅加达Jakarta)的中华学校教书,暂避风头。

1915年12月,袁世凯推翻共和,复辟帝制,宣布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奋起反袁,发动护国运动。

12月25日,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起义讨袁。

张群此时响应护国运动,从爪哇回国,投身反袁,曾任国民党浙军参谋官。

1917年,段祺瑞任国务总理,通过“西原借款”等善后大借款,大肆出卖主权,遭到国人谴责。

张群积极参与反对段祺瑞借款的活动。

他代表上海的两家报社《中华新报》和《民国日报》,参加上海新闻记者访日团到日本,进行反对借款的活动。

张群凭借曾在日本军校读过书、与日本军方人士有过接触的条件,与当时的日本参谋部次官、中将田中义一进行了交谈。

张群问田中,日本为什么要帮助段祺瑞?

田中回答说,北京政府是中国的中央政府,而段祺瑞是中央政府的总理,因为“中日亲善”,段现在没有钱,没有力量,而中国要参加欧战,必须增强实力,所以要支持他,借款给他。

张群对此不以为然,他说:

你们这不是看错人吗!

中国和日本不一样。

中国军阀的派系多,互相混战,如果这一派的势力增强了,使他有了凭借,正足以挑起他的野心,引起更多的内战,使中国内战不休,更贫更弱,这哪里算是帮助中国呢?

①张群与田中的谈话不欢而散。

西原借款最终签订。

张群回国后在《中华新报》上发表文章《中日亲善的疑云》,批评日本的对华政策。

1928年1月7日,蒋介石复职总司令。

张群随后回国,继续担任总参议,旋任军政部政务次长兼兵工署长,还兼任过一段时间同济大学校长。

由于张群的推介,原属北洋时期的政学会成员如黄郛、杨永泰、吴鼎昌、熊式辉、陈仪、吴铁城、翁文灏等,改换门庭,积极为蒋介石出谋划策,成为国民党内一个主要的政治集团,人称“新政学系”。

这是一个熔旧式官僚、新派学者和政客名流于一炉的松散的政治组织,品质既杂,水准不一,关系微妙。

1931年“新中国建设学会”在沪成立,这是“新政学系”走向公开的标志。

新政学系中的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担任过蒋介石秘书的杨永泰,一度成为宠臣,另一个就是张群。

杨永泰被刺杀后,张群成了“新政学系”的唯一领袖。

政学系的主要工作,就是拉拢各党各派,增加蒋介石政权的实力。

其中,张群起了重要作用。

张群在蒋介石身边,被称为做“糨糊、胶水工作”,许多实力派、反动党派,几乎都通过张群而与蒋氏结合。

所以有些人又说,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张群是“蒋介石的怀刀”,为蒋氏出谋划策,四处游说。

蒋氏经常把最不放心、最难处理的事情交给张群去办理,张群也最能领会蒋氏意图,而不折不扣去执行。

张学良东北易帜,中原大战时入关援蒋,都因为有张群的周旋奔波。

民社党首领张君劢、青年党主席曾琦等,都由张群介绍给蒋介石。

一些地方军阀,杂牌队伍,也通过张群拉拢而依附蒋介石。

张群的效劳得到蒋介石的信赖与回报。

1928年,蒋介石出任国民政府陆、海、空军总司令,张群任总参议,并任中央政治会议外交委员会委员;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张群当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旋即被任命为上海兵工厂厂长;

接着升任军政部第一政务次长,兼理兵工署署长。

1929年3月国民党三大,张群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月因张定璠放走白崇禧被撤职而出任上海特别市市长。

中央执行委员一职,一直连任到国民党的“六大”。

1932年,行政院改组,张群辞去上海市长之职,改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党政委员兼政务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策划对付鄂豫皖边区根据地的红军。

随后不久,他改任北平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兼北平市整理指导文化委员会副委员长。

1933年7月,国民政府发表张群出任湖北省政府主席。

1935年12月,张群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群出任军事委员会秘书长。

1937年11月,上海陷落,南京吃紧,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加紧进行“调停”活动,张群以中国代表身份参加谈判。

由于日本占领南京后,态度更加强硬,谈判破裂。

次年1月,中日两国先后召回大使,两国外交关系断绝。

1937年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而称“陪都”。

张群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国民精神总动员会秘书长,1938年任国防最高委员会重庆行营主任。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张群都在蒋介石身边,出谋划策。

1940年7月,川康经济建设委员会在重庆成立,蒋介石自兼委员长,实际工作由张群负责,邓汉祥为秘书长。

这个委员会罗致了川康各界头面人物。

会内设置秘书处,办理日常工作,遇有重大问题,则向张群直接汇报请示。

1940年11月15日,国民政府发布任命令,派张群为四川省政府主席,同时兼任成都行辕主任。

张群抵任之初,即提出增强抗战力量、充实建国基础为努力之两大目标,并以“崇法务实”、“存诚去伪”勖勉同僚。

其为政重点是:

协调四川与西康两省之军政干部,使其同心协力,共赴国难;

以四川全省之人力粮食与财富支持抗战。

张群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六年多,在安定川、康,抚绥地方,抓好川康经济事业、增强抗战经济实力的同时,参预中枢大政,联络各党派,谋取战时合作,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国共内战,蒋介石全面溃败至台湾后,1949年12月,张群从香港乘轮船去了台湾。

作为蒋介石的永久性政治附庸,张群到达台湾后,既没当愚公,更不曾放弃政治活动,而是出任“总统府秘书长”,继续替蒋介石牵线。

张群生平年表

  1908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

1911年返国参加光复上海之战。

沪军都督府成立,任军务处军械科长。

后任蒋介石组织的第二十三师参谋。

1913年参加反袁战斗,失败,走日本。

1915年回国,任浙江省督署参谋。

1917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军。

1924年,任河南省警务处处长兼开封市警察厅厅长。

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参议兼军事委员会委员。

自1928年起,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议、国民党军政部常务次长兼兵工署长,同济大学校长,上海特别市长等职。

1933年至1939年历任鄂豫皖“剿匪”总司令部党政委员会委员兼政务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政府主席、外交部部长、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兼外交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行政院副院长、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1940年至1945年任成都行辕主任兼四川省政府主席。

1945年以政府代表身份参加国共重庆谈判与军事调处。

1947年3月任行政院院长。

1948年5月转任总统府资政。

同年当选第一届国大代表。

1949年2月任重庆绥靖公署主任,后任西南军政长官。

同年底从香港去台,任国民党革命实践研究院主任。

1950年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委员。

1951年兼任台湾当局“行政院设计委员会”委员。

1954年5月至1972年5月任台湾当局“总统府秘书长”,

1957年兼任台湾当局“国防会议”秘书长。

离职后被聘为“总统府资政”。

1989年退休。

是国民党第三至六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七至十三届中央评议委员及主席团主席。

1990年,张群在台北以103岁的高寿无疾而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