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公安基础知识重点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6669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公安基础知识重点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公务员公安基础知识重点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公务员公安基础知识重点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公务员公安基础知识重点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公务员公安基础知识重点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公安基础知识重点1.docx

《公务员公安基础知识重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公安基础知识重点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公安基础知识重点1.docx

公务员公安基础知识重点1

公安基础知识重点概述

一、重要含义

1,公安执法监督:

是指法律授权的机关、公民和社会组织(监督主体)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监督对象)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情况所实施的监察和督促(监督内容)。

2,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内务:

即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内部事务,指的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部工作运转程序和公安民警对外发生的联系活动。

3,人民警察义务:

是指人民警察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须作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约束。

4,人民警察的纪律:

是指根据人民警察职业特点而制定的,要求人民警察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守的义务性行为规范总称。

5,社会监督:

是指来自国家机关以外的组织、团体和公民个人等,依法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活动进行监督的制度。

它是国家机关监督的重要来源和重要补充,是一种非国家性质的监督,一般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不具有直接法律效力,不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6,公安行政复议制度:

是指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认为公安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提出申请,由受理的公安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决定的法律制度。

7,劳动教养:

是对违反治安管理,经处罚仍不悔改,或者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所实施的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强制措施,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方法。

8,收容教养:

是对不满16周岁而不予刑事处罚的少年犯罪人员,(包括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满14周岁的)集中进行的文化教育、法律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行政强制措施。

治安管理处罚:

是指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依法强制剥夺其人身自由、财产或其他权利的行政处罚。

10,公安政策:

是党和国家意志在公安工作中的体现,是党和国家为实现公安工作任务而规定的指导公安工作的政治原则。

是由党和国家制定的。

1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是党和政府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战略方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工作中党的领导、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形势,是党委领导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和群众路线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

12,社会治安秩序:

是指由法律、法规-----主要是《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其他治安法规所确认为系的社会秩序。

13,命令:

是指公安机关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依法向负有特定义务的人发出的作为、不作为和约束的指令。

又叫警察命令。

14,紧急排险:

是指公安机关在紧急处置重大灾害事故或平息叛乱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所采取的非常措施。

15,紧急状态处置:

是指公安机关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对突发的重大暴力犯罪、重大治安事件、和重大治安灾害事故依法采取的非常措施。

16,公安机关的任务:

是指公安机关在国家法律所规定的管辖范围内,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承担的内容。

17,公安机关的职责:

是公安机关依法在管辖范围内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18,警察:

是指具有武装性质的维护社会秩序、惩罚犯罪、保卫国家安全的国家行政力量。

19,治安行政处置权:

是指公安机关在公共场所等治安管理活动中,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依法对特定的人、物事、场所所采取的命令、禁止与取缔、许可等权利。

20,治安监督检查权:

是公安机关依法对应负治安责任的社会团体、组织及个人履行治安责任、预防治安问题的发生所进行的监督检查。

21,人民警察的素质:

是指人民警察应具备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文化水平、心理特征、身体状况诸多方面的总和。

22,人民警察的业务素质:

是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务,完成各项任务的实际本领,是公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体现。

2、重要的时间

1,2000年6月1日颁布实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

2,2003年1月22日公安部发布了“五条禁令”,自2003年2月1日起施行

3,2000年3月11日110报警服务台开通

4,2005年8月28日通过《治安管理处罚法》自2006年3月1日起实施

5,1999年6月10日决定在全国开展警务公开制度

6,1998年7月22日颁布了《公安部聘请特邀监督员办法》

71992年7月1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8,1829年英国通过了《警察法》

9,1927年12月在上海建立党中央特科(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设立的最早的保卫组织)

10,1931年11月建立国家政治保卫局(我国最早的人民政权公安机关)

11,1938年5月成立延安市警察队,全称“陕甘宁边区人民警察”,简称边警。

(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支比较正规的人民警察队伍)

12,1939年2月在党内高级组织成立社会部

13,1898年长沙成立的“湖南保卫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职警察机构。

14,1905年巡警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全国性的中央警察机关

15,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将巡捕和巡警改为警察

16,1927年将内政部警政司改为公安局

17,1946年将内政部警察总署改为警察局

18,1949年11月1日公安部正式成立

3、重要知识点

1,公安机关任务的分类:

公安教育与科研工作(包括公安民警学校教育和在职教育),公安科研包括:

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技术科学的研究

公安后勤保障工作:

经费保障、装备保障、生活保障、信息保障

9,公安专业工作特点:

复杂性、危险性、艰苦性、易腐蚀性

10,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

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

公安机关服从党的领导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全面的和直接的。

党的领导是公安决策正确性的根本保证。

11,党对公安工作领导的途径:

政治、思想、组织、决策、法制领导

12,正确处理党领导与政府领导的关系:

党政分开、彼此保证、互相结合、全面强化的原则。

13,一切为了群众是:

公安工作的宗旨和出发点、一切依靠群众:

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态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

公安工作的基本方法。

(人民群众是维护社会治安的基本力量、公安工作具有社会性和群众性、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

14,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

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1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任务

打击:

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是落实综合治理其他措施的前提条件。

防范:

是减少各种治安危害和维护治安秩序的基本措施。

教育:

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略性措施。

管理:

是重要要手段。

建设:

是关键环节。

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规范建设(建立法律、规章、制度)

改造:

是教育人挽救人和防止重新犯罪的特殊预防工作(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16,巡警的建立与工作是公安工作由静态走向动态的管理新举措。

主要负责:

维护辖区治安秩序、预防和制止犯罪行为、参加处置灾害事故、维护交通秩序、劝解制止民事纠纷、为公民提供救助和服务。

17,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能:

民主职能、专政职能。

专政职能是实现民主职能的基本保障,民主职能是发挥专政职能的基础条件。

18,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公安工作的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做好公安工作的根本保证。

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是衡量公安工作的最高标准。

19,公安机关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公安机关的任务。

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公安机关的职责。

20,公安机关的基本任务:

维护国家安全(保卫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主权领土)、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保护公民人身安全(生命权、健康权)和人身自由(公民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通信自由、通信秘密)保护公共财产和个人合法财产、预防制止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21,公安机关执行的刑罚:

短期有期徒刑(被判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剩余刑期在一年以下的罪犯)、暂予监外执行、缓刑执行、假释执行、拘役(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管制(3个月以上2年以下)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执行

22,刑事强制权包括:

对犯罪嫌疑人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拘留、提请逮捕和执行逮捕(不包括决定逮捕)

23,人民警察的回避有其所属的公安机关决定,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上一级公安机关决定。

24,打击与保护二者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

25,秘密工作和公开工作是相辅相成的,秘密工作需要公开工作进行掩护,秘密工作寓于公开工作中。

26,公安业务工作所遵循的共同指导原则:

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

即:

党委领导下的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

公安工作中党的领导、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反映了我国公安工作的重要特色和优势,主导方面在公安机关。

党委领导下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这种结合是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

27,公安政策的作用:

指导、规范、调整作用。

28,五项基本公安政策

严肃与谨慎相结合:

是我党根据历史经验提出来的,是指导人民警察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一项重要政策。

严肃要以谨慎为保证、谨慎要服从严肃的要求。

严肃与谨慎相结合政策总精神是不枉不纵,具体应坚持“稳、准、狠”。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

是一项分化瓦解和改造犯罪分子的有效刑事政策。

应注意:

在惩办的前提下讲宽大、要争取多数从宽、当宽则宽当严则严、要善于从宏观上运用政策的威力。

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政策:

依法从重依照《刑法》在量刑幅度以内从重处罚。

依法从快依照《刑事诉讼法》在审理案件时限内迅速审结案件。

重证据严禁逼供信

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是指导治安管理处罚的一项基本政策。

处罚是治安管理的必要手段,目的是教育本人和他人,维护治安秩序。

这一政策的基本要求是:

以教为主,寓教与罚、教育多数,处罚少数、当罚则罚,罚如其分。

29,公安政策实际上是一种公安对策,他与公安法制、公安专业政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等,构成完整的公安对策体系。

政策是法律的灵魂,是制定法律的依据

30,公安工作具有打击与保护的双重特点,这是由公安工作的对象所决定的。

工作对象的隐蔽性与公开性,决定了公安工作的隐蔽性与公开性。

31,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是侦查机关和刑罚执行机关。

在刑事诉讼中负责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和部分刑罚的执行。

32,公安刑事司法的主要措施

侦查措施

(1)讯问犯罪嫌疑人:

只能由侦查人员进行,讯问时不得少于2人。

应让犯罪嫌疑人陈述有罪情节或无罪辩解。

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传唤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连续传唤。

讯问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时,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外,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教师到场。

在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犯罪嫌疑人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

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律师可以为其取保候审。

询问证人:

应当个别进行,制作笔录。

询问不满18周岁的证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询问证人地点可以是证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处,必要时也可以通知证人到公安机关提供证人证言。

询问被害人,适用询问证人的规定。

勘验检查:

勘察现场时,应持有《刑事犯罪现场看查证》,必要时请专门知识的人,必须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

人身检查:

除紧急情况外必须经县级以上公安负责人批准,如犯罪嫌疑人拒绝检查的,而侦查人员认为有必要检查的,可以强制检查。

检查妇女身体应当由女侦查员或医师进行。

对于死因不明的尸体,侦查机关有权决定解剖,但应通知死者家属到场。

侦查实验:

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禁止一切足以造成危险、侮辱人格或者有伤风化行为。

搜查:

必须由侦查人员进行,不得少于2人。

搜查时出示《搜查证》,应当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在场。

搜查妇女身体应当由女侦查员进行。

不用《搜查证》可以搜查的情形(可能随身携带凶器的、可能隐藏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可能隐匿毁弃转移犯罪证据的、可能隐匿其他犯罪嫌疑人的、其他突然发生的紧急情况)

扣押物证书证:

现场勘查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