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66393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要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使文化之河源远流长,就应该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和人文的情怀,去主动涵养网络文化。

B.“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理应成为当代文人的历史使命。

C.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文化共存的现象,为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主流文化建设者应为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D.如果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没有改变,就能以比以往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去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对此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B.当今社会,读书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但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以至于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

C.任何一次新的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现象。

D.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需要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信息时代,他们既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时尚的制造者。

B.海德格尔、罗斯扎克等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表明:

只要拥有文化话语权,无论是草根还是精英,都能更早地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

C.既不必过分沉溺于文化乡愁,也不能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到来时主流文化建设者应有的态度。

D.在文化领域,因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

二、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4.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句是()(3分)

A.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5.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长短不同的篇章,一般来说,词分为3类:

小令:

58个字以内,中调:

58——90个字,长调:

91个字以上。

因此,《沁园春·

长沙》为长调。

B.《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纪传体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C.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

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

D.古代男子20岁称弱冠,行冠礼,以示成年;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称“及笄”。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牢骚和说辞,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

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都与秦国没有直接关系,这是文章的伏笔。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7.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5分)

译文: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5分)

(二)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11分)

游栖霞寺

李建勋

养花天气近平分①,瘦马来敲白下②门。

晓色未开山意远,春容犹淡月华昏。

琅琊③冷落存遗迹,篱舍稀疏带旧村。

此地几经人聚散,只今王谢独名存。

①平分:

春分节气。

②白下:

南京的别称。

③琅琊:

六朝时南京设琅琊郡。

8.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要表明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危急局面时,人们常常引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

“,。

《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千古名句是:

《沁园春·

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

“怅寥廓,,?

长沙》中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从前同学同游及生活回忆的诗句:

“。

《雨巷》中女郎飘过引发我无限忧愁的语句是: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

⑥《再别康桥》中作者坐着船,想在星光下高歌的句子是:

“满载一船星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张之洞与他的时代

冯天瑜何晓明

张之洞的一生,迈越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诸朝,或耳闻目睹、或亲身参与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

作为“身系朝局疆寄之重者四十年”的政治家,他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中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更在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中成为“朝廷柱石”;

而作为涉猎广泛、富于锋芒的思想家,张之洞的基本立足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既承袭其经世、变通、自强等积极意识,力图顺应时势,通过有限度的汲纳西学,革故鼎新;

同时又深荷纲常名教的重负,以卫道者自居,投入晋代中国的思想战线,既抨击守旧者的不知通,又讨伐求新者的不知本,然而他本人也未能寻觅到因与革,常与变的合理统一。

清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

这一年,张之洞刚满三岁。

这一场战争的时代意义,当然不是一个孩童所能理解,但它所造成的历史震动,渐次深入地作用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心态文化的各个层面,而这一切,又给予青年、壮年及老年张之洞以深刻影响,并制约了他的一生。

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祸,也曾给青年张之洞的心头罩上阴影,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张之洞感愤时事,诗以纪之。

不过,此时他孜孜以求的,仍然是”明体而达用,化民而成俗”的“帝王之学”。

同治二年(1863年)科考殿试一甲第三(俗称“探花”)的张之洞的精神状况,同当时绝大部分中国士人一样,震怵于民族危机,却又找不到解救出路,仍在传统故道上踯躅徘徊。

六十年代以后,西方器物文化的先进性,得到逐渐增多的中国人的承认,魏源当年的“师夷”说,此时具体化为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兴办“洋务”的实践。

“师夷”口号一旦落实为行动,立刻招致社会习惯势力的顽强抵制。

“变而从夷,正气为之不申,邪气因而弥炽”的责难蜂起。

张之洞并不是洋务先进,当李鸿章辈亟亟兴办江南制造总局,勤于“夷务”的六、七十年代,张之洞或为外省学政,或为京师清流。

所受教养及个人经历,使他“尚知六经大旨,以维持名教为己任”。

但执著于经世之志的张之洞又有别于“以不谈洋务为高”的一般“清流”同党,对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化事业很少进行实质性的批评,而且认为“塞外番僧,泰西智巧,驾驭有方,皆可供我策遣。

由于张之洞素有励精图治的意气和长于权变的机智,当他走出京官清流圈子,踏上封疆大吏之途以后,目睹中外大势,参酌诸洋务先进的前例,迅速从清流党向洋务派转化。

他八十年代初在山西巡抚任上发布的启示宣称:

“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以储才为先,方今万国盟聘,事变日多,洋务最为当务之急”。

这番话可视作他从京师清流一变而为洋务大员的标志。

由晋抚移督两广,经历中法战争的教训,张之洞以更加切实的步骤实施洋务计划。

这一时期,张之洞思想的内在矛盾渐趋激烈和外显。

他进一步感受到国势衰败的危机,继续将洋务事业推向前进,两湖、两江地区的实业建设、学堂创办、新军操练均有发展;

作为受儒教熏陶而且又执掌权柄的高级官员,他又忧心忡忡于日益昭彰的“新学”对名教纲常的冲击。

他惊呼:

“学者摇摇,中无所主,邪说暴行,横流天下。

”“吾恐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矣”,为此,他修撰出平生最重要的著作《劝学篇》。

《劝学篇》的宗旨是“激发忠爱,讲求富强,尊朝廷,卫社稷”,张之洞以此表明自己既与康有为等“激进”的“乱党”划清了界限,但又绝非抱残守缺的顽固“冬烘”,从而确立了自己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特定地位。

进入二十世纪,“山雨欲来风满楼”。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及清王朝一并走向生命的尽头。

老迈年高的张之洞,也由“久任疆寄”的地方大吏迈入朝廷中枢,成为“第二次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的主角。

此时张之洞“开新”与“卫道”的二重变奏仍在继续,对于政治制度层面的变革和激烈的社会革命,张之洞又持不共戴天态度,故尔清末革命党人斥其为附鳞攀翼的汉奸,恨不能将其“头置于胯下”。

1909年八月,垂垂老矣的张之洞心力交瘁,在“国步维艰,外患日棘,民穷财尽”的悲凉感叹中撤手人寰,此时距离武昌城头那划时代的首义枪声打响,已不足八百个昼夜。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展现的是张之洞的全景人生,描写了他忠心耿耿、献身朝廷、图强救国的事迹,再现了一代晚清名臣的风范。

B.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张之洞深受触发,激发了他保家卫国的豪情,孜孜以求“帝王之学”,毕生致力救亡。

C.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兴办“洋务”是在行动上实践魏源的“师夷”说,招致了社会习惯势力的责难甚至抵制。

D.张之洞既与“激进”乱党划清了界限,又绝非顽固的守旧,反映到行动上就是对两派虚与委蛇进行政治投机。

E.张之洞处于特殊历史时代,既想力求图新,又要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故在思想理论上徘徊纠结,难以抉择。

(2)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6分)

(3)在晚清王朝风雨飘摇之际,张之洞是如何实行“开新”“卫道”二重变奏的?

(4)张之洞尽管是“朝廷柱石”,一生殚精竭虑,欲挽大厦之将倾,最终还是未能改写清王朝覆亡的命运。

结合全文内容以及你的认识,谈谈你对个人与历史的辩证关系的看法。

(8分)

卷(共7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2.在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柯达有过这样自豪的口号:

“你只要按下快门,其他的交给我们。

”但对于今日的柯达而言,那些曾经的辉煌都已是明日黄花。

B.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郎平及全体队员的坚韧和勇气。

C.全球经济波谲云诡,资本市场动荡不安。

在货币政策紧缩、国内资金面紧张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国内A股不断下跌,很多普通投资者或深度套牢,或忍痛割肉出场,令人扼腕叹息。

D.虽然美联储三位高层都表示反对美联储未来两年维持利率不变的举动,但他们的言论也显示,美联储内部对此问题莫衷一是。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3分)

A.《富春山居图》合璧正为两岸的文化交流带来新契机,不仅令两岸艺术爱好者近距离欣赏到一代名师的精湛画艺,更掀起了一股"

交流潮"

B.“中国达人秀”栏目因为没有任何条件限制,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段都有;

他们带来的绝活也多种多样。

C.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并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

D.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国家外汇储备充足,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

14.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摘在手心上,玛瑙一般红得透明。

②小心翼翼地咬一口,酸甜甜有点像东北野甸里的都柿。

③李子大小的扁圆形,周边有一轮一轮的凹槽,果然像个袖珍的小南瓜。

④最喜欢一种名叫“南瓜莓”的小果子。

⑤果皮薄如熟透的西红柿,鲜红的果汁一碰就要溅出来了。

⑥中文译成个“南瓜莓”,形神兼备的,倒是恰如其分。

⑦密密地挂在树上,远看小红灯笼一片。

A.④⑦①③⑤②⑥

B.①③④⑦②⑥⑤

C.②⑤⑥④⑦①③

D.⑤⑥④⑦①③②

15.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两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进行修改。

(4分)

大家知道令尊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很有影响。

我在上中学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

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

(1)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16.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用一句话概括其寓意。

(3分)

五、写作。

(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世上没有一片荆棘单是为你铺设的,也没有一朵花单是为你开放的。

要求:

①请根据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6级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3分)D(依据文本最后一段,无论…也,假设关系不成立)

2.(3分)C(说法绝对化)原文是“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

3.(3分)B(不符合原文第三段的内容“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

选项为“只要…都””)

4.C

5.B《左传》是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6.A从侧面

7.

(1)已经在东边使晋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大它西边的边界(东,名作状;

封,使动用法;

肆,扩张,延伸。

各一分,大意2分,共5分)。

(2)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当做边邑,您知道这是十分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鄙,意动,把…当作边邑;

远,形作名,远地,指郑国;

陪,增加;

各一分,句意2分,共5分)

8.

(1)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冷落萧条的春景图。

天还未亮,月色朦胧,春意未显,篱舍旧村稀疏。

(2分)描绘了满目萧疏的景象,营造了凄凉的氛围,为尾联抒发感慨作铺垫。

9.尾联用王谢的典故,(2分)写人事几经变迁,昔日繁华不再,(2分)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昔盛今衰的感慨。

(2分)(从南京或栖霞寺角度作答皆可)

10.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到了颓圮的篱墙⑥在星辉斑斓里放歌(10分)

11.

(1)答C得3分,答B得2分,答A得1分;

答D、E不得分。

(A“本文展现张之洞的全景人生”错,只是截取了几个人生片段,其他正确。

D错误解读,不是“行动上就是对两派虚与委蛇进行政治投机”,张之洞是坚定的保皇派,只不过披着洋务的外衣罢了。

E他“在思想理论上徘徊纠结,难以抉择”错,其变法图新的目的明确,就是维护清王朝统治)

(2)①不少知识分子震怵于民族危机,却又找不到解救出路,仍在传统道路踯躅徘徊(2分)。

②更多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西方器物、制度文化的先进,开始师夷长技(2分)。

③两次鸦片战争导致了知识分子在推行洋务运动和维持封建帝制等问题上产生了诸多的思想分歧(2分)。

(3)在开新方面:

①思想上有限度地汲纳西学,革故鼎新。

②行动上积极创办洋务,切实施行洋务计划,将洋务事业推向前进,在两湖、两江地区创办实业、学堂、操练新兵。

(答出1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在卫道方面:

①深荷纲常名教的重负,讨伐求新者的不知本(1分);

忧心于“新学”对名教纲常的冲击,修撰出“尊朝廷,卫社稷”的《劝学篇》(1分);

③反对政治层面的变革与激烈的社会革命,以挽救清王朝的覆亡(1分)。

(4)①个人从根本上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2分)。

由于清王朝已病入膏肓,对于张之洞而言,“开新”已绝无起死回生之可能,“卫道”的种种努力在不可阻挡的革命风潮面前,也越发显现出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愚顽,能否认清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个人价值能否体现的核心因素(2分)。

②虽然历史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但个别杰出的人物对社会运动有推动或滞缓的作用(2分)。

张之洞虽然未能挽救清政府,但凭借自己的力量,延缓了清政府覆灭的时间(2分)。

(两个要点,每个观点2分,分析2分。

从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历史发展的大势角度作答,紧扣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12.B(A项,“明日黄花”指过了重阳赏菊日的菊花,比喻一旦事过境迁,则徒然感慨,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B项,“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C项,“波谲云诡”形容事物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变化莫测;

D项,“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13.A【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病句辨识题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

题中,B项语序不当,“因为”应放在句首。

C项搭配不当,“推进并挖掘”…“创新和内涵”搭配不当。

D项结构混乱,应改为“充足的国家外汇储备”。

“增强能力”搭配不当。

考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4.【答案】A【解析】

排序题首先要确定首句,分析所给几个句子能做首句的只有④句,其它的都不合理,由此可以排除其它三项,然后可以将其它的几个句子按照A项的顺序进行验证,即可得出答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15.【答案】

(1)犬子;

儿子。

(2)有幸;

应邀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技巧点拨】要做到语言得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先审清题目要求,把握材料内容或要表达的内容;

再根

据具体情况来调整语言。

①根据目的差异调整语言。

②根据色彩差异调整语言。

③根据场合对象调整语言。

④根据感情分寸来识别或调整语言。

恰当选用褒词、贬词、中性词,学会面陈与转述,正确使用谦词与敬

词。

如本题称呼对方的父亲不能说“家父”,应该说“令尊”或“您父亲”,敬谦不当。

16.【答案】该漫画批评了社会上乱办兴趣班、挤占孩子休息时间、扼杀孩子天性的现象。

(从家长角度分析,“给孩子乱报兴趣班”也可。

【解析】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需要运用“三‘看’一‘联’”的方法。

要概括漫画的寓意,首先要“三看”,即要分析漫画的主要信息点。

该漫画的主体是很多孩子(人)被装在了一个笼子(物)里,而结合笼子外的标签性的文字“暑假兴趣班”(文字)可知,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所谓的兴趣班就是牢笼。

其次是一“联”:

结合当今社会上这类教育现象可知,形形色色的兴趣班挤占了孩子们的假期,扼杀了他们的天性。

漫画的寓意就在于对这类教育现。

17..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名师点睛】这是一个比喻型作文材料。

比喻作文材料的审题立意要注意三条原则:

一是准确把握喻体的特点,弄清喻体的含义,这则材料有两个喻体,分别是“荆棘”和“花朵”,“荆棘”象征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逆境,譬如挫折、磨难、困境等;

“花朵”则象征人生中的顺境,例如成功、喜悦、幸福等,;

二是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材料中找到理解的突破口,即关键词句;

三是既要有整体意识,不能抓住一点不放,又要选择最佳立意。

材料中的两句话之间是并列关系,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侧面立意,也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辩证分析。

万物的平等

世界上没有一片荆棘是为你铺设的,也没有一朵花是单为你开放的.------题记

不要遇到困难就想放弃,亦不要听见一点赞赏的话就自高自大.要记住,世上的荆棘是无数的无数的,一样有人面临和你一样的困难,但大部分人会选择勇往直前!

打个比方:

同在一所学校里,老师给大家布置的作业是一样的,你难道要眼睁睁看别人勇敢地跨过荆棘而你自己却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