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6606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docx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docx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哲学

2、物质

3、运动

4、时空

5、意识

6、规律

7、联系

8、系统

9、发展

10、矛盾

11、度

12、辨证否定

13、实践

14、真理

15、生产力

16、国家

17、社会意识

18、阶级

19、交往

20、人的本质

二、辨析题。

1、哲学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总汇。

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3、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

4、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5、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7、发展的实质就是新陈代谢。

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9、事物的质和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10、否定的实质就是对事物的消灭和发展的结束。

11、时间先后相继的联系就是事物的因果联系。

12、假象就是错觉。

13、反映就是对客观事物的摹写。

14、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指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15、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先决条件,因此,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决定力量。

16、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

17、阶级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和最普遍的矛盾。

18、社会改革就是社会革命。

19、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20、社会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三、简述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引起了哲学的革命变革?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建立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意识的本质及其作用是什么?

4、为什么说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6、什么是度?

掌握事物的度有什么重要意义?

7、辨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8、什么是实践?

它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是什么?

9、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0、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1、实事求是包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12、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13、为什么说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

14、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1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16、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17、社会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8、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9、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0、什么是人的价值?

它的实现途径是什么?

四、论述题。

1、试述邓小平理论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

2、试述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的世界观意义和方法论意义。

3、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统一原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4、正确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辨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5、试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6、试述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7、试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

8、试述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和根本标准。

五、分析题。

1、初学写字时,便觉得“凹”和“凸”这两个字非常古怪特别,但从未深究。

如今仔细端详忽然觉得这两个字非同一般。

它们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寓意深刻。

“凹”者,深陷也;这不免让人联想到埋头苦干,扎实生活。

“凸”者,突出也;这不免让人联想到功成名就,出人头地。

“凹”和“凸”的并列,体现着道路坎坷和路途艰辛;而“凹”和“凸”的对接,则体现着取长补短,方方正正。

因此,只有“凹”的人生是不幸的,最大的不幸在于锐气的萎缩;而只有“凸”的人生则是残缺的,最大的欠缺在于磨砺的不足。

人生的道路,不正是“凹”和“凸”的关系的生动体现吗?

朋友,请直面“凹凸”吧,理解它们的关系,感悟它们的寓意,将使我们拥有更加完善、充满智慧的一生……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理论阐述“凹”和“凸”的相互关系?

(2)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否定之否定思想,回答:

如果将“凹”和“凸”并列起来,将给我们带来什么人生启示?

(3)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价值观有关思想,回答:

如果将“凹”和“凸”对接起来,将给我们带来什么人生启示?

2、敬畏,是人类童年时期萌发的一种基本情感。

《论语》中孔子曾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也。

”也就是说,做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尊敬鬼神而又远离它们,在敬畏中达到人生的智慧。

那些热爱智慧、追求真理的先哲们在思考这个世界和人类自身的存在奥秘的时候,就禁不住发出一阵阵惊叹。

这声声惊叹属于科学,也属于哲学。

曾几何时,作为人类心智活动的冠冕的“科学”被赋予傲慢与偏执的含义之后,科学与征服便成为了一对孪生兄弟;这种狂妄的“科学”信奉人是万物的尺度,对于自然只知征服、改造和掠夺,从来不敬自然,不尊法则,不畏宇宙。

浑然不觉所谓的“征服者”只不过是茫茫宇宙苍穹中的一条“寄生虫”。

在无所畏惧的征服中,真正的科学精神完全被狂妄的、自私的、功利的人类中心主义所玷污……无知的人生,自然无畏。

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法则。

这是人类生存的底线。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唯物论的有关思想说明:

人类为什么要敬畏宇宙?

(2)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认识论的有关理论评述:

“无知者无畏”。

(3)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价值观的有关思想说明:

人类应该确立什么样的科学精神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哲学: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

2、物质:

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运动:

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直到思维。

4、时空: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5、意识:

是人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的反映。

6、规律:

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7、联系:

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8、系统:

是指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有机组成的统一的整体。

9、发展:

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运动变化,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0、矛盾:

是指客观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排斥的关系。

11、度:

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幅度和范围,它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

12、辨证否定:

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是扬弃。

13、实践:

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变革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14、真理: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5、生产力:

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16、国家:

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

17、社会意识:

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是社会的物质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18、阶级:

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19、交往:

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20、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辨析题。

1、哲学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总汇。

答:

错误。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不能取代具体科学。

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答:

正确。

哲学反映时代的潮流,体现时代的精神,顺应时代的需要。

3、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

答:

正确。

哲学的物质概念是通过思维的抽象,撇开物质的具体特征而形成的对事物普遍本质的揭示。

是思维加工的成果。

4、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答:

错误。

这是否定运动的客观性,把物质的运动纯粹理解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5、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答:

正确。

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绝对运动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答:

正确。

人的思想观念的产生都是来源与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能够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

7、发展的实质就是新陈代谢。

答:

正确。

发展的实质就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就是新陈代谢。

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答:

正确。

辩证法强调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都表现为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孤立的事物,因此,世界就是过程的集合体,发展的集合体。

9、事物的质和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答:

错误。

事物的质与客观事物是直接同一的,有事物的质就有事物的存在;而事物的量的变化则不直接决定事物的存在,不具有直接同一性。

10、否定的实质就是对事物的消灭和发展的结束。

答:

错误。

辩证法的否定强调是对事物的扬弃,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而不是绝对的抛弃和发展的中断。

11、时间先后相继的联系就是事物的因果联系。

答:

错误。

时间的先后相继只是因果联系的外部特征,因果联系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必然联系。

12、假象就是错觉。

答:

错误。

假象是与本质不一致的现象,而错觉则是对事物现象的歪曲的反映;假象是客观的事物现象,而错觉是主观的感觉。

13、反映就是对客观事物的摹写。

答:

错误。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而不是机械被动的反映。

反映不仅有摹写性,而且还有选择性和创造性。

14、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指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答:

错误。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主观和客观相一致,而不是指客观事物本身。

15、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先决条件,因此,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决定力量。

答:

错误。

先决条件不等于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6、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

答:

正确。

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国家是主要的构成,而政权又是国家构成的核心。

17、阶级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和最普遍的矛盾。

答:

错误。

阶级矛盾只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的表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和最普遍的矛盾。

18、社会改革就是社会革命。

答:

错误。

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而社会改革则是社会的部分质变;社会革命是彻底变革社会制度,而社会改革则是对社会体制的改善和革新。

19、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答:

错误。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受既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是不能随心使欲的创造历史的。

20、社会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答:

正确。

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所以,它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三、简述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引起了哲学的革命变革?

答:

(1)实现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结合,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

(2)唯物史观的发现,连同剩余价值学说的提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使无产阶级第一次有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建立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

(1)回击了唯心主义对唯物主义的攻击,有力地捍卫了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

(2)坚持了物质的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线。

(3)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