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课外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6473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课外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课外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课外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课外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课外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课外篇.docx

《中考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课外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课外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课外篇.docx

中考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课外篇

中考专项训练 古诗词鉴赏(课外篇)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山中问答(9训练5已用)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o)然:

远去的样子。

(1)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2)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请简要分析。

A.无可奈何花落去B.风住尘香花已尽C.簌簌衣中落枣花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9训练2已用)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谷口,山谷的入口。

辛夷:

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

(1)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9训练3已用)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下列四首诗与《城南》体裁相近的是(  )

A.《蒹葭》B.《将进酒》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D.《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2)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

(3)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浣溪沙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

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

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②鞘(shāo):

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

③澹(dàn):

恬静安然的样子。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D.词的下阙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  )

A.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色彩明丽。

B.“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阙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词的下阙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

D.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

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湖①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②欲暮见湘烟③,岸苇无穷接楚田④。

去雁远冲云梦雪⑤,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⑥,星汉通霄向水悬⑦。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

指洞庭湖。

②中流:

指江心。

③湘烟:

指雾霭。

④楚田:

指田野。

⑤云梦雪:

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

⑥风波尽日依山转:

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

⑦星汉通宵向水悬:

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

【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

(1)首联中写了哪些物象古诗词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种情感或精神,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通过“梅花”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2)“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6.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号,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宋朝胡仔称:

“绿肥红瘦,此语甚新。

”请简要赏析“绿肥红瘦”的表达效果。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7.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乌江亭:

在令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诗。

(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

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也有可能。

 

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9训练4已用)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③。

【注】①董颖:

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

②摩挲:

用手抚摸。

③钓舟:

指行舟。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9.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虞美人梳楼

[宋]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

春在溟濛处。

楼儿忒小不藏愁。

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

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阑干。

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注释】①溟濛(míngméng):

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

②忒(tuī):

太。

(1)这首词中作者选取了绵绵的细雨、___和___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归念远之情,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进行分析。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宋]杨万里

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

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1)杨万里的小诗妙用动词。

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中“过”字的妙处。

(2)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

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1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上

【明】孙蕡

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阅岁华。

【注释】①孙蕡(fén):

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

②沧州:

滨水的地方。

(1)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

陈子昂的友人。

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

②魏绛:

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了而受金石之赏。

③六郡雄:

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

④代:

代州。

⑤狐塞:

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

⑥云中:

云中郡,边塞重镇。

⑦燕然:

燕然山。

东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

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

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8训练三已用)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释】①席:

竹席。

②流莺:

即莺。

流:

指其鸣声婉转。

(1)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________、树阴满地、_____、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_______的心情。

(2)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诗中“觅封侯”用了(人名)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使用了____修辞手法。

(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塞上忆汶水

曹元用

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释】沙碛:

沙漠。

苑马:

西域大苑所产的马。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

 

16.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8训练二已用)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án)期:

唐代诗人。

②平仲:

银杏的别称。

浮客:

游子。

诗人自指。

(1)“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____。

(2)“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17.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8训练五已用)

定林①所居[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②[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定林:

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      、      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      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

(2)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

1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阑干:

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②偏知:

才知。

③驼褐:

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月夜》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象。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

参考答案

1.

(1)诗人的回答是笑而不答。

“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

“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当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的时候,诗人觉得此处别有天地,如仙境一般。

此时的心情是很安适恬淡的,神态悠然自得身处幽居碧山,心里一片轻松坦然,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

(2)C;“簌簌衣中落枣花”句,枣花纷纷飘舞,飞落在词人的衣襟之上,词人甚至听到了它们飘落之时的簌簌声,细小轻微的枣花轻轻飘落的声音,词人都能听到,足见词人此时的安适与陶醉,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喜爱。

2.

(1)描写暮春草堂周围的景色,营造春光逝去、凋零空寂的氛围。

以鸟稀、花尽、花飞反衬幽竹的清阴“不改”。

(2)表达了诗人对翠绿葱茏的幽竹的喜爱,对不为俗世的节操的礼赞。

3.

(1)C(本题考查诗歌体裁的知识.《城南》是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蒹葭》是古体诗,《将进酒》是古体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属于七言绝句,《长歌行(青青园中葵)》属于古体诗。

(2)示例:

风过罢,雨卷珠帘,水漫碧池,潮涨横塘,远山含翠,错落起伏,小径明灭,任尔东西.(3)示例:

喧嚣浮华者网网昙花一现,平凡朴实者定会恒久长远.

4.

(1)C(“澹烟衰草有无中”,淡淡的轻烟,连天的衰草,隐现于辽阔的蓝天之下,这里写出了眼前景象的荒凉凋零。

同时也是词人面对朝廷孱弱、北伐无期的现实的一种悲凉情绪的流露,而并非表达了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