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 历史必修1 期末测试题 4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4314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 历史必修1 期末测试题 4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一 历史必修1 期末测试题 4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一 历史必修1 期末测试题 4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一 历史必修1 期末测试题 4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一 历史必修1 期末测试题 4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 历史必修1 期末测试题 41Word下载.docx

《人教版高一 历史必修1 期末测试题 4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 历史必修1 期末测试题 41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一 历史必修1 期末测试题 41Word下载.docx

5.光绪《大清会典》载:

“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中说:

“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秦创郡县制,汉因之;

隋创科举制,唐因之;

宋创义官制(义臣将兵制),明因之;

明创阁臣制,清因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②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③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④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D.①②③

7.“雅典民主不是某个天才的瞬间发明,而是200多年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雅典的民主政治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B.雅典民主是不断改革创新的成果

C.雅典民主的确立与伟大人物无关D.雅典民主制度是最完美的政治制度

8.“每一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的会议,掌管财政、军事、外交、民政大权。

”材料反映的这一改革

A.按照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B.以地区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

C.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D.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

9.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据此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②《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 ③《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B.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C.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10.关于古希腊民主政治,亚里士多德认为:

公民是“有权利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尼西阿斯说:

“男人就是城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享有公民资格的多是雅典城邦的成年男子B.男性公民,可以参与公民大会,拥有城邦权力

C.排斥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的民主权利D.公民的出现表明政治上血缘关系开始取代地域成分

11.古罗马共和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法学权威•西塞罗说:

“人们始终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

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

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西塞罗这段话揭示了

A.维护公民权利平等的重要性B.法律应当保护全体罗马人的权利

C.罗马公民法的特征D.罗马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必然性

12、“19世纪中期,英国凭借其先进的科技、股份制公司制度、金融中心地位、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以及强盛的海军,建立了一个以英伦三岛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

”这实际上说明了英国

A、成为了“世界工厂”B、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C、推行自由贸易政策D、最先完成了科技革命

13、《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这里将“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的最主要手段是 

A、资本输出     B、武力威逼   C、商品输出     D、人口流动

14近代中国有人评价西方某国制度: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

”这一描述最有可能是

A.德国君主专制B.英国君主立宪C.中华民国的共和政体D.法国民主共和

15.北大教授钱乘旦在论述英国历史时说:

“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

……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

”据此,作者认为英国现代化的开始应该是

A.光荣革命 

B.颁布《权利法案》C.1832年议会改革 

D.责任制内阁形成

16.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和变革之间: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一书中说:

“由于工业革命的发生,社会力量发生变化,工业阶级向土地阶级要求分享政权,争取民主的斗争就此开始。

”对于这次“争取民主的斗争”理解正确的是

A.主要指工人阶级向资本家要求政治权力 B.实现了资产阶级不同集团间权力的转移

C.各个阶级以暴力冲突的方式进行   D.《权利法案》的颁布是其重要的成果

17.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过:

“我们的宪法(1787年),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

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下列与“奠基石”和“根”的主要内涵不符合的是

A.共和制B.联邦制C.三权分立D.黑人奴隶制

18.马克思曾指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德意志帝国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②德意志议会的权力很小

③德意志帝国的统治不稳固 

④德意志皇帝的权力很大

A.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英国的《权利法案》、法国的《人权宣言》和美国的《1787年宪法》都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产物,它们的共性主要表现在

A.都是反对封建统治的产物B.都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C.都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妥协的产物D.都充分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20.“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

21.著名学者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的结果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2.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

下列资料中,他不可能留下的是

A.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B.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C.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照片D.与义和团冲突的日记

23.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

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24.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

“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

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B.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

C.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D.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25.孙中山在逝世前曾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26.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

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下列事件的革命模式与此思想相悖的是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7.《南京!

南京!

》通过日本士兵角川的眼睛让观众看到了南京如何在三天内成为死城。

片放映后,观众褒贬不一,掀起热评。

那么,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应持的正确态度不包括

A.控诉战争,批判罪行B.正视历史,以史为鉴

C.警钟长鸣,勿忘国耻D.民族仇恨,永不泯除

28.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取得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提出这一观点的历史背景是

A.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B.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29.“很显然的,日本帝国主义既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

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

”材料应该是

A.日本军部发动侵华战争的文件B.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

C.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证据D.发动百团大战的必要性之说明

30、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

“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

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该类护照最早出现的时问最可能开始于

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31.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成千上万的工人和士兵,热烈欢迎领袖的到来。

列宁向革命参加者致敬,最后高呼:

“社会主义革命万岁!

”列宁在演讲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A.俄国革命的特点和前途B.二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占主导地位的原因

C.革命的口号问题D.领导起义的机构问题

32.“它的任务是:

团结各种力量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在全国未普选以前,它执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材料中的“它”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一国两制”构想

33.列宁说:

“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

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

”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A.①②④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4.在香港回归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

“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适合该评论的标题是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B.“一国两制”——使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

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5.《两霸争雄》一书中说:

“两极格局解体不是大战的产物,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

”这表明

A.美国已失去超级大国地位B.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长期性

C.欧洲与日本联合对抗美国D.俄罗斯在较量中优势尽失

36.学习了历史必修1后,请你指出下列历史命题中,不是历史规律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B.世界政治文明经历了人治到法治、专制到民主的过程

C.20世纪末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正说明中国的古代谚语: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D.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价值观多样化也是不可遏制的

37.20世纪80年代末,曾经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抗衡了近半个世纪的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这场危机的最主要的教训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B.要进行改革开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C.要时刻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D.要支持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38.“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

”这说明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

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维护欧洲安全B.保障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C.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D.制止欧洲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39.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

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亚非拉一系列民族国家的独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和日本衰落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40.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

中国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万隆会议圆满成功的影响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1.下图是选自侯中军所著《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书中的近代中国订立不平等条约数量增长趋势图。

该图反映了

A.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传统的外交体系逐渐动摇B.清末民初以后不平等条约的总数呈现下降趋势

C.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不平等条约体系基本瓦解D.订立不平等条约的数量与中外战和关系成正比

42.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称“洪秀全除推行宗教革命及种族革命以外,他有社会革命的思想没有?

他提倡男女平权,但他的宫殿充满了妃妾。

”这则材料反映出洪秀全

A.主张在中国全面复兴西方基督教B.想打倒列强,恢复中华民族的自由

C.企图建立新朝代而非新国家或新社会D.对于社会革命也是十分积极的

43.“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

……盖周时以嫡庶长幼为贵贱之制,商无有也。

故兄弟之中有未立而死者,其祀之也与己立者同。

A.周代全面继承了商代的承继制度B.周代的承继制度比商代更合理

C.周代在承继制度上确立了嫡庶差别D.商代完全采取兄终弟及的承继制度

44.《史记·

A.汉朝地域形势十分复杂B.汉王朝增加了郡县的数量

C.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D.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的权力

45.《后汉书·

袁闳传》中记载:

“(闳)服阙(即母死服丧),累征聘举召,皆不应。

”针对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时实行的是察举制B.当时士人厌倦官场

C.袁闳因“孝”被屡次举召D.察举制无法选拔出优秀人才

46.光绪年间,托名“天津城土地尊”的一条乩语道:

“一片苦海望天津,小神忙乱走风尘。

八千十万神兵起,扫灭洋人世界新!

”洪钧老祖降坛谕(北京)有云:

“九月初一日、初九日为日(月)之首,初九日为重阳之日,必将洋人剪草除根。

众民不须动烟火,如若不遵者,闭不住洋人之火炮。

”这里共同说明的信息是

A.反洋人斗争有统一领导,组织严密B.义和团运动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

C.义和团民抗击八国联军,士气高涨D.列强意识到瓜分中国策略的失败

47.有人将五四运动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捍卫国家主权而不排外的群众运动”。

这一评价表明

A.五四运动是对义和团运动的继承B.科学理性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内除国贼”成为最为迫切的呼声D.五四运动是一场组织严密的民众爱国运动

48.民国二十八年冬,政府军训部曾编译一书,并附有训令:

“查……为长期抗战,消耗敌人兵力,争取主动地位,富有弹性之战法。

……适应现阶段之需要,应在敌侧后发动较前规模更大更坚强有力……之打击。

惟国军干部对此尚欠普遍与深刻之研究……随令颁发,各部队学校一体研究,俾利实用,而歼敌寇为要。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富有弹性之战法”指游击战B.国民党重视防御阶段的军事培训

C.游击战成为抗战的主要斗争方式D.枣宜会战鼓舞了抗战的士气

49..聂荣臻曾经夸赞某次大规模战役:

“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

”此次大规模战役指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淞沪会战C.平型关大捷D.百团大战

50.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在上海、广州、武汉、莫斯科和延安等地召开的七次党代会,几乎都是秘密召开。

只有七大,当时可以说是半公开。

直至八大开幕时,已有50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以及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受邀出席。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中共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艰难的过程B.自八大起,才开始有外国人出席中共的会议

C.建国初期,我国外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D.中共党代会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51.美国学者约翰·

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

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

52.毛泽东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提出:

“要有两个万岁,一个是共产党万岁,另一个是民主党派万岁,资产阶级不要万岁,再有两三岁就行了。

”“两个万岁”的提出意味着

A.中共仍然摆脱不了封建迷信思想的束缚B.中共要与民主党派长期联合执政

C.中共与民主党派要共同消灭资产阶级D.中共要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

53.《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历次修改时间如下图所示。

对此分析恰当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早制定了《选举法》B.重新修订和历次修改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C.1953年以后人民民主开始实现D.《选举法》的修改权属于各级人大

54.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下列现象体现了上述原则的是

A.1960年版枣红色1角券人民币,左侧花符中首次出现四种少数民族文字

B.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

C.196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

D.民盟成员沈钧儒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55.

“有关香港的3个条约,白纸黑字写在那里,任何人都不能抹煞这一事实。

既然这些条约仍然存在,那么就必须得到遵守。

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就会对香港带来灾难性影响,破坏香港的繁荣。

”针对此谬论,中国政府提出了

A.“一国两制”B.“以主权换治权”

C.“两个中国”提案D.“九二共识”

56.1954年缅甸总理吴努回访中国时曾以诙谐幽默的方式笑谈中缅关系:

“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但是周总理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

”缅甸人恐惧的消除主要得益于当时

A.万隆会议的召开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D.香港顺利回归

57.1971年7月6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讲话,称中国是五极之一,第一次对中国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称谓,并指出: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

”这意味着

A.美国放弃了“两个中国”提案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美国政府的外交思维发生了变化D.新中国开始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走向国际舞台

58.《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汤姆斯·

弗里德曼说:

“美国成功的秘密不在于华尔街和硅谷,不在于空军和海军,不在于言论自由和自由市场……美国成功在于长盛不衰的法治及其背后的制度。

美国强大的真正力量在于,我们所继承的良好的法律与制度体系。

”下列关于美国“法律和制度体系”的理解准确的是

A.美国的法律制度水平超过了其经济军事实力

B.1787年宪法体现了民主法治、分权制衡的原则

C.美国总统由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

D.联邦法院最高大法官任期为四年

59.《大国战略研究》一书中认为,虽然第三世界大国纷纷崛起,欧洲加速推进一体化进程,日本开始对美国说“不”,但“单极世界的缺位,并不意味着这个世界便是多极世界,而表现出单极倾向与多极倾向(或者一体化和多极化)并存的复杂局面”。

对当前世界格局理解正确的是

A.“一超多强”是两极格局瓦解后向多极化推进的过渡形式

B.当前,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趋向单极化

D.美国已经放弃了建立单极世界的计划

60.《1815—1870年的英国》:

“新法案实行不久,工人群众的革命报刊《贫民卫报》载文揭露,在世界所有已经提出的法案和阴谋中,辉格党的法案是‘最不开明、最暴虐、最可憎、最不光彩和最下流的’。

”这里的“新法案”指的是

A.《权利法案》B.《王位继承法》

C.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61.(20分)政治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上,通过政治制度的建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某班学生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历程进行探究活动,并把成果做成了展板。

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展板一:

古代中国中央机构的演变

材料一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