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相关工种职业病危害治理学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63920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相关工种职业病危害治理学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职业卫生相关工种职业病危害治理学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职业卫生相关工种职业病危害治理学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职业卫生相关工种职业病危害治理学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职业卫生相关工种职业病危害治理学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相关工种职业病危害治理学习Word格式.docx

《职业卫生相关工种职业病危害治理学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相关工种职业病危害治理学习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卫生相关工种职业病危害治理学习Word格式.docx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抛光尘、噪声。

(七)镀件喷沙

用净化的压缩空气,将干砂流强烈地喷射到金属工件表面,从而打掉工件表面的刺、锈斑、高温氧化皮及熔渣等杂质。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矽尘、噪声。

(八)镀件刷光

采用金属丝材料作刷光轮,靠金属丝的端面棱锋切刮金属表面的锈皮、污垢等。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无机粉尘、噪声。

(九)镀件滚光

在滚桶机或钟形机中,利用工件与磨料之间的磨擦作用进行磨削、整平,以除去工件表面的毛刺和污垢。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噪声。

(十)镀锌

将金属工件浸入镀锌槽中,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锌层,以防止金属表面的锈蚀。

广泛应用于防止黑色金属的锈蚀。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氧化锌、氯化锌、锌化合物、氢氧化钠、氯化铵、氰化氢或氢氰酸、氰化物。

(十一)镀镉

将金属工件浸入镀镉槽中,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镉层,以防止金属表面的锈蚀。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镉及其化合物、镍的化合物、氯化铵、氰化氢或氢氰酸、氰化物。

(十二)镀锡

将金属工件浸入镀锡槽中,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锡层,以防止金属表面的锈蚀。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氢氧化钠、硫酸。

(十三)镀铜

将金属工件浸入镀铜槽中,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铜层,以防止金属表面的锈蚀。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氢氧化钠、硫酸、氰化物。

(十四)镀镍

将金属工件浸入镀铜镍槽中,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镍层,以防止金属表面的锈蚀。

镀镍工艺主要有镀暗镍、光亮镍、黑镍之分。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镍的化合物、锌化合物、硫酸、氯化氢或盐酸。

(十四)镀铬

将金属工件浸入镀铬槽中,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铬层,以防止金属表面的锈蚀。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铬及其化合物、硫酸、氟及其化合物

(十五)镀件干燥

镀件在电镀后,进行干燥处理,防止镀层腐蚀产生水迹。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高温。

二、常见职业病与多发病

1、职业中毒:

汽油中毒、四氯化碳中毒、三氯乙烯中毒、镉及其化合物中毒、急性氟化氢中毒。

2、矽肺。

3、牙齿酸蚀症。

4、职业性铬鼻病。

5、化学灼伤:

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氰酸均可引起。

6、噪声聋。

7、职业性哮喘。

不可忽视汽车维修行业的职业危害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汽车维修行业发展比较迅速,目前,各大、中、小型汽修厂遍布城乡各个地区。

由于汽车修理作业环境艰苦,人员流动性大,职业危害防护意识差,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比较多等特点。

因此,职业危害防治不容忽视。

该行业涉及的职业危害主要包括电焊、喷漆等,其中电焊作业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电焊烟尘、金属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氟化物、臭氧、紫外辐射等,可导致从业人员发生电焊工尘肺、锰中毒、以及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电光性眼炎等多种职业病;

喷漆作业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苯及其化合物、酯类化合物等有机溶剂,其中苯是国际公认的致癌物质,可引起白血病;

另外还存在噪声、粉尘、汽油以及各类清洗剂等多种职业危害因素,这些危害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因此,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加强汽车维修有毒有害作业岗位职业健康管理,强化职业危害防治主体意识,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包括:

  1、建立职业健康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2、加强有毒有害作业岗位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配置和使用,配备通风除尘等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3、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并督促、教育、指导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

  4、落实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评价制度;

  5、建立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做好从业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档案;

  6、履行危害告知义务,包括合同告知、作业场所公告和公告栏告知、培训告知、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告知等;

  7、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8、履行对未成年工、妇女等特殊从业人员的特殊保护义务等

机械加工工业要注意如下职业病危害

机械制造工业范围很广,包括运输工具、机床、农业机械、纺织机械、动力机械和精密仪器等各种机械的制造,一般有铸造、锻造、热处理、机加工及装配车间,工种混杂,但职业危害因素大致相同。

(1)生产性粉尘主要粉尘作业是铸造,在型砂配制、制型、落砂、清砂等过程,都可使粉尘飞扬,特别是用喷砂工艺修整铸件时,粉尘浓度很高,所用的石英危害较大。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对金属零件的磨光与抛光过程可产生金属和矿物性粉尘,引起磨工尘肺。

电焊时焊药、焊条芯及被焊接的材料,在高温下蒸发产生大量的电焊粉尘和有害气体,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电焊粉尘可引起电焊工尘肺。

(2)高温、热辐射机械制造厂的高温和热辐射主要在铸造、锻造和热处理工种。

铸造车间的熔炉、干燥炉、熔化的金属、热铸件,锻造及热处理车间的加热炉和赤热的金属部件都产生强烈的热辐射,形成高温环境.严重时发生中暑。

(3)有害气体熔炼炉和加热炉均可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加料口处的浓度往往高;

用酚醛树脂等作粘结剂时产生甲醛和氨;

黄铜熔炼时产生氧化锌烟,引起“铸造热”;

热处理时可产生有机溶剂蒸气,如苯、甲苯、甲醇等;

电镀时可产生铬酸雾、镍酸雾、硫酸雾及氰化氰;

电焊时可产生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喷漆时可产生苯、甲苯二甲苯蒸气。

(4)噪声振动和紫外线机械制造过程中,使用砂型捣固机、风动工具、各种锻锤、砂轮磨光、铆钉等,均可产生强烈的噪声;

电焊、气焊、亚弧焊及等离子焊接产生的紫外线,如防护不当可引起电光性眼炎。

(5)重体力劳动和外伤、烫伤在机械化程度较差的企业,浇铸、落砂、手工锻造时都是较繁重的体力劳动,即使使用气锤或水压机,由于需要变换工件的位置和方向,体力劳动强度很大,同时要在高温下作业,故易引起体温调节和心血管系统的改变。

铸造和锻造的外伤及烫伤率较高,多是由于铁水、钢水、铁屑、铁渣飞溅所致;

机加工车间发生眼、手指外伤的较多。

另外金属切削的过程中使用的冷却液对工人的皮肤也有一定的影响。

焊接作业面临的职业危害

1、电弧焊接时,焊条的焊芯、药皮和金属母材在电弧高温下熔化、蒸发、氧化、凝集,产生大量金属氧化物及其他物质的烟尘,长期吸入可引起焊工尘肺,吸入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还可引起金属烟尘热。

  2、氧化锰是电焊烟尘中的重要毒物,长期高浓度吸入可引起慢性锰中毒。

  3、焊接时弧区周围还会形成多种有害气体,可产生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是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产生的一氧化碳浓度最高。

  4、焊接电弧是一种很强的光源,能产生中、短波紫外线,可引起电光性眼炎。

  5、非熔化极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需借助高频振荡器激发引弧,在引弧的瞬间(2—3秒)有高频电磁场存在。

  6、等离子喷焊可产生90—123分贝的强噪声。

  7、非熔化极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使用钍钨棒电极,能放出α、β、γ三种射线。

 

焊工的个体防护

•保护眼睛不受伤害:

使用镶有护目镜片的面罩,减弱电弧光的刺激,过滤紫外线、红外线。

  •防止皮肤不受伤害:

  穿浅色或白色帆布工作服。

  工作服袖口要扎紧,扣好袖扣。

  确保皮肤不外露。

  戴防护手套。

  •减少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

  尽量减少高频电磁场的作用时间。

  引燃电弧后要立即切断高频电源,同时注意焊件接地。

  •防止急性职业病中毒:

装有通风和吸尘设备,使用低尘少害的焊条。

  从事气焊、气割应遵守的安全规定

  •焊接场所10米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禁止在输电线路下放置乙炔瓶、氧气瓶等气焊设备。

  •操作者在焊接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气瓶都应该立放稳固或装在胶轮车上使用,而且不得剧烈振动及受阳光曝晒,开启时要使用专用扳手。

  •电焊和气焊在同一场所时,氧气瓶必须采取绝缘措施,乙炔气瓶要有接地措施。

  •焊接所使用的氧气瓶要远离明火或热源10米以上,乙炔瓶与明火距离保持3米以上。

  •严禁将正在燃烧的焊割炬随意放置

  •气焊设备严禁沾染油污和搭设各种电缆。

电焊

一、电焊作业中的主要危害

(一)金属烟尘的危害

电焊烟尘的成分因使用焊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焊条由焊芯和药皮组成。

焊芯除含有大量的铁外,还有碳、锰、硅等;

药皮内材料主要由大理石、荧石、锰铁等组成。

焊接时,电弧放电产生4000℃一6000℃高温,在熔化焊条和焊件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烟尘,其成分主要为氧化铁、氧化锰、二氧化硅、硅酸盐等,烟尘粒弥漫于作业环境中,极易被吸入肺内。

1、锰中毒

各种焊件和焊条中均含有数量不等的锰,一般焊芯中的含锰量很低,只有0.3~0.6%左右。

为了提高机械强度、耐磨、抗腐蚀等性能,使用含锰焊条时,含锰量可高达23%。

在通风不良场所如船舱、锅炉或密闭容器内施焊,长期吸入含锰的烟尘可发生锰中毒,可检出血锰、尿锰升高,神经行为功能改变,发锰测定亦可作为锰中毒早期筛检指标.

(二)有毒气体的危害

在焊接电弧所产生的高温和强紫外线作用下,弧区周围会产生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1、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体,它极易与人体中运输氧的血红蛋白相结合,而且极难分离,因而,当大量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以后,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人体输送和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

2、氮氧化物,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其中常接触到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

它为红褐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当被人吸入时,经过上呼吸道进入肺泡内,逐渐与水起作用,形成硝酸及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与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

(三)电弧光辐射的危害

焊接产生的电弧光有紫外线等。

紫外线主要通过光化学作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它损伤眼睛及裸露的皮肤,引起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和皮肤胆红斑症。

主要表现为患者眼痛、羞明、流泪、眼睑红肿痉挛,受紫外线照射后皮肤可出现界限明显的水肿性红斑,严重时可出现水泡、渗出液和浮肿,并有明显的烧灼感。

二、电焊作业职业危害的防护

(一)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

通过提高焊接技术,使焊接操作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人与焊接环境相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

由于电焊产生的危害大多与焊条药皮成份有关,所以通过改进焊条材料,选择无毒或低毒的电焊条,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

通风方式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其中机械通风是依靠风机产生的压力来换气,除尘、排毒效果较好,因而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室内,封闭的容器内进行焊接时,必须有机械通风措施。

(三)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加强个人防护,可以防止焊接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危害。

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防尘口罩等,若在通风条件差的封闭容器内工作,还要佩戴使用有送风性能的防护头盔。

(四)强化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等

 

电解铝行业的职业危害

粉尘危害

  在电解烟气净化系统、浓相系统、超浓相系统有氧化铝粉尘及其混合物;

在阳极煅烧车间的上料系统、排料系统、混捏机及磨粉系统有碳粉尘和沥青烟产生;

成型工段有沥青烟产生;

残极处理工段更是烟雾缭绕。

直接受到危害的有天车司机,电解车间工人,炭素粉破碎、筛分及残极破碎等岗位工人。

  毒物危害

  作业工人接触到的毒物主要有一氧化碳、沥青烟、氟化物、硫化物等。

毒物主要分布在电极、焙烧炉附近及烟气净化系统内。

铝电解的工艺为以冰晶石—氧化铝氟化铝的熔体为电解质,以炭素材料为电极进行电解,在阳极产生一氧化碳、氟化物、硫化物气体。

沥青烟主要来源于生阳极工段的混捏机、磨粉系统及成型工段。

  按照现行《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对毒物毒性分级的原则,氟化物为II级,属于高度危害,人体吸入过量的氟,常常会引起骨硬化、骨质增生、斑状齿等氟骨病,严重者使人丧失体力。

氟化物还对呼吸道粘膜及皮肤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沥青烟为III级,属于中度危害。

沥青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有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温度的影响使沥青挥发人体接触会引起皮炎;

二是沥青烟对皮肤及粘膜的刺激作用。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嗅气体。

它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组织的氧结合。

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脉快、烦躁、昏迷;

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肺水肿、严重的会死亡等。

  高温危害

  铝电解槽电解温度高达940℃~960℃,是主要的生产性热源。

炭素工段的煅烧、捏、预热螺旋、沥青熔化生产设备均为生产性热源。

针对高温作业,厂房都采用了分层通风及时散热和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劳动时间进行控制,尽量避免在高温区逗留时间过长。

  噪声危害

  产生噪声的设备主要有风机、破碎机、球磨机、成型机、给料机、送料机及空压机等。

噪声能使敏感度下降甚至造成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噪声影响也使误操作发生率上升。

  起重机械伤害及常用机械伤害

  铝厂采用的高位电解多功能天车和焙烧多功能机组等大多为桥式起重机。

桥式起重机的常见事故有高处落物、挤压、高处坠落、触电伤害和其他伤害;

常见机械伤害有挤压、碰撞和撞击、夹断、剪切、割伤和掳住等。

  坠落伤害

  残级处理工艺中有清理、筛分、破碎及定量等诸多工序,因设备安装在不同地点和不同高度形式的操作平台、地沟、升降口、坑洞及护坎,如果没有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有缺陷,就有坠落摔伤的危险。

  电气伤害

  触电事故:

车间高压电源间的网路连接点可能发生严重的电击事故。

系列电压达数百伏至数千伏。

尽管人们把零电压设在系列中点,但系列两端一旦短路,易出现人身和设备事故。

而且,电解用直流电,槽上电气设备用交流电,交流系统,会引起设备事故。

  静电危害事故:

焙烧炉、煅烧炉的输气输油管路、炭索生产系统的除尘管路及燃油锅炉系统等存在静电危害。

  雷电伤害事故:

电解车间厂房的残极破碎、筛分部分高度超过10米,煅烧工段、生阳极及残极处理排烟系统排气筒高度都在20米以上,在雷雨天存在被雷击的危险。

  在铝厂的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中,危险因素及有害因素处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绝对安全的生产是不可能的。

因此,预防性的安全管理和劳动保护各项制度及准则要建立健全,加强对人和物的管理,使管理合法化、合理化、规范化、制度化,运用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事故危险源和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和安全保护措施,切实把安全工作和劳动保护落实到位,强抓、实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危险是可以与我们擦肩而过的。

石英砂

一、基本要求

1.石英砂加工企业严禁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生产工艺(如人工加料、原料露天自然风干等)。

石英砂加工企业在生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用湿法生产工艺。

生产过程应密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宜采用视频监控技术集中监控。

输送干石英砂(粉)应采用密闭化措施,减少中间转运环节,降低物料落差,缩短输送距离。

烘干企业应优先考虑采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2.石英砂加工企业严禁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生产设备(如直径2.2米以下的磨机、水膜除尘设备等)。

对于产生粉尘和毒物(烘干企业)的生产设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人工直接操作。

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措施,并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设施对尘源进行控制。

高噪声设备应设置隔声罩。

3.企业场地应平整、硬化,石英砂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干法不得低于2万吨,湿法不得低于1万吨。

新建企业干法不得低于10万吨,湿法不得低于5万吨。

4.石英砂加工企业应远离居民区和其他建筑群,并位于城镇、相邻工业企业和居民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厂址距居民区和其他建筑群的距离应按批准的环评报告书(表)要求确定。

5.石英砂加工企业应根据工艺流程合理布局。

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与生活区之间保持卫生防护距离。

产生粉尘、噪声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生产场所必须与有人的作业场所隔离,宜将车间按产生粉尘、噪声危害浓度(强度)分开。

采用高温热源烘干的加工企业其高温热源应布置在车间外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其纵轴宜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当受条件限制时,其夹角不得小于45°

生产车间的厂房面积和厂房高度应能满足工艺布置和通风除尘的要求;

筛分和包装车间宜采用多层结构厂房。

6.石英砂加工企业的颚破、球磨、锤破、筛分工序应隔离设置,防止噪声和粉尘的污染。

7.石英砂加工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特性,设置通风、除尘、排毒、屏蔽等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使作业场所粉尘的浓度达到附录D的要求,噪声和其他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满足附录E和附录F的要求。

8.石英砂加工企业应加强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建设项目必须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评价、检测和设计应由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的服务机构承担,并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二、技术控制措施

1.石英砂加工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危害的环节,采取局部排风、全面通风或混合通风除尘等措施,降低作业场所尘毒浓度。

2.石料筛选不得采用露天作业,应与石料破碎合并进行。

3.粉碎、破碎应采用机械化进料方式。

湿法破碎设备进料口上方应安装连续喷水装置,如果不能完全控制粉尘的产生,应设置半密闭罩,下部排料口应进行封闭,并排风除尘。

干法石英砂进料口应设置成半封闭罩,罩口设置水喷雾装置,下部排料口应进行封闭,并排风除尘。

轮碾应采用机械化、自动化进料方式,宜设置料仓采用自动进料。

转运石料和石英砂的铲车、叉车和行车等设备的操作室应密闭并设置空调。

4.干燥设备排出的含尘气体,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宜采用湿式除尘器进行净化,若选用干式除尘器,应采用防结露和防堵塞的措施。

干燥设备的卸料口、料槽应密闭,在受料端应设密闭罩并排风除尘。

5.球磨机应安装在密闭间内,不应漏风,并通过排风保持室内微负压。

球磨进料口和包装口应安装符合要求的局部排风除尘设施。

6.石英砂筛分房应整体严格密闭,不应漏风,并通过排风保持室内负压。

在设备运转期间严禁未采取个体防护设施人员出入筛分房内。

筛面应密闭,并在受料端设置局部排风设施。

7.石英砂下料口管道保持负压,减少一次扬尘。

包装口应设置局部排风罩,并在后方或上侧排风除尘,排风量依据罩口面积确定,罩口平均风速不得低于1.5m/s。

8.石英砂包装间应配备真空清扫装置,及时清扫室内落尘。

9.输送石英砂的带式输送机,应采用全密闭或上部密闭方式,并设置通风除尘系统。

带式输送机的转运点、末端卸料点,应排风除尘。

10.斗式提升机严格密闭,在下部应排风除尘,当高度大于10米时,上部也应排风除尘。

11.螺旋输送机应密封,还应在适宜位置安装吸风口,保持内部负压。

12.储存干石英砂(粉)的料仓应严密不漏风,应在顶部设置排风及除尘装置,其风量应考虑消除进料产生的瞬时正压影响。

13.各种通风除尘风道内最低设计空气流速参照附录C。

14.石英砂加工企业石料宜入库,不宜露天存放,若露天存放,应采取防止二次扬尘的控制措施。

15.石英砂加工企业产品应及时袋装入库,应将袋装干石英砂(粉)储存在专用库房内,不得露天存放。

16.采用煤气作为烘干能源的企业,在可能产生泄漏的阀门、管道连接处应根据GBZ/T233的要求设置一氧化碳泄漏报警仪。

建材行业常见职业病危害

1、生产性粉尘:

硅酸盐水泥是最常用的一种水泥,此外还有快硬水泥、高强水泥、耐酸水泥、白水泥等,其原料为石灰石、粘土、矿渣、石膏等,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的不同以及防尘设施尚不完善等原因,可以产生大量的粉尘。

耐火材料、砖瓦、陶瓷、玻璃等的生产,在粉碎、过筛、配料、研磨等工序,均可产生粉尘。

长期接触这些粉尘可以导致劳动者尘肺病,其中硅尘(含二氧化硅的粉尘)是矽肺病的主要原因,石棉粉尘的影响则更为复杂,除引起石棉肺外,已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AIRC)确认可致肺癌。

  2、有毒气体:

水泥、砖瓦等在高温煅烧的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氨等气体,通风不好时,常可因逸出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水泥和石灰石遇水时,生成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刺激皮肤,引起刺激皮炎,甚至溃疡。

陶瓷、玻璃生产时,常在原料中加入铅等等重金属,配料和烧制的过程中会导致铅、砷、镍等有毒物质逸出,引起职业中毒。

油毡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沥青一般含有酚、苯、萘等多种有害物质,沥青蒸气刺激劳动者的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易使暴露部位发生接触性皮炎、色素沉着、结膜炎、支气管炎等,接触沥青的劳动者有癌症多发现象。

  3、其他危害:

比较突出的有噪声和高温,噪声主要来源于原料的破碎、混筛、球磨以及成型等生产过程和空压机等。

高温主要来源与各种窑炉焙烧的过程,大多数要达到1000℃~2000℃度的高温,热辐射强度较大,除可引起高温中暑外,还可因含有强度较高的红外线、紫外线以及亮度很大的可视线,对眼睛的角膜造成损害,甚至导致白内障。

建筑材料职业危害预防

建筑材料行业种类繁多,有水泥厂、石棉厂、玻璃厂、耐火材料厂、建筑陶瓷厂、矿物纤维厂、石材厂等等。

建材行业中主要的职业病危害是粉尘及不良气象条件(高温、辐射热)、噪声和振动,体力劳动强度也较大。

现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生产过程阐述如下。

  一、水泥厂的职业危害及预防

  水泥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此外还有特殊用途的耐酸水泥、筑坝用水泥等等。

随品种不同,原料也有所差别,主要有石灰石、粘土、火山泥、页岩、铁粉、煤炭、矿渣、石膏、硅藻土等。

生产方法有湿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