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第28讲免疫调节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3296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第28讲免疫调节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第28讲免疫调节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第28讲免疫调节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第28讲免疫调节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第28讲免疫调节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第28讲免疫调节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

《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第28讲免疫调节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第28讲免疫调节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第28讲免疫调节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

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B细胞和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细胞,普遍分布于血液和淋巴液中,B正确;

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等,C正确;

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D正确。

知识自主梳理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免疫系统的组成

[特别提醒]

1.免疫活性物质不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

如唾液腺和泪腺细胞都能产生溶菌酶。

2.B细胞和T细胞都由骨髓造血干细胞生成,但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2.免疫的类型

3.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

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非特异性免疫以及第三道防线的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监控和清除功能:

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二、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1.抗原与抗体

(1)抗原: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具有大分子性、异物性和特异性等特点。

(2)抗体:

机体接受特定的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该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2.体液免疫

3.细胞免疫

4.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

(1)记忆细胞特点:

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

(2)二次免疫反应:

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二次免疫反应特点:

抗体产生的速度快,量多、持续时间长。

[特别提醒]

1.唾液、泪液等中所具有的溶菌酶是第一道防线,体液中存在的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

2.防卫:

主要针对外来的病原体。

监控和清除:

主要针对体内病变、衰老、损伤的细胞。

 

1.抗原可以是来自外界的物质,也可以是自身的物质或细胞,抗体是一种分泌蛋白。

2.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

吞噬消化病原体属于在第二道防线起作用,摄取处理传递抗原属于在第三道防线起作用。

3.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并且一种浆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

4.在免疫反应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吞噬细胞也能够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

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5.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6.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若T细胞缺失,细胞免疫功能全部丧失,体液免疫功能只有部分保留。

(4)抗体浓度变化与患病程度变化曲线

5.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三、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应用

1.自身免疫病

(1)病因:

防卫功能过强。

(2)概念:

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成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

(3)病理: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表面物质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破坏正常细胞。

(4)病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

2.过敏反应

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起一系列反应。

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4)特点

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5)实例:

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

3.免疫缺陷病

防卫功能过弱。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3)类型

7.在二次免疫中,浆细胞(效应T细胞)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由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二是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初次接触过敏原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但是会发生免疫反应。

过敏反应必需第二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才发生。

(4)艾滋病

4.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接种

对人或动物接种疫苗,使机体获得免疫能力。

(2)疾病的检测

运用抗原能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

(3)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的最大难题是实行手术后,免疫系统会将移植的器官当作“非己”成分进行攻击。

1.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

病原体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2.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

1.预防接种的疫苗往往是灭活的病毒,不会引起疾病的发生,但可以充当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

2.器官移植面临的两大难题:

器官短缺和免疫排斥。

 

考点题型突破

考点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题型一免疫细胞的来源和作用分析

1.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答案 C

解析 图中a为T细胞,b为B细胞,c和d分别为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能识别抗原的有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和效应T细胞,A错误;

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可由B细胞(b)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B错误;

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B细胞和T细胞都需要经过抗原刺激后才能发挥作用,C正确;

c、d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其核DNA是相同的,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了功能的不同,D错误。

2.(2019·

贵州高三模拟)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浆细胞能直接识别抗原,进而合成并分泌相应的抗体

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

C.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D.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

解析 浆细胞可分泌相应的抗体,但不能直接识别抗原,A错误;

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也可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B正确;

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等处,C正确;

免疫活性物质如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D正确。

知识拓展

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题型二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3.(2018·

成都金堂中学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

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解析 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A正确;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B正确;

青霉素能杀菌不属于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正确。

4.人体感染白喉杆菌(白喉杆菌侵入易感者上呼吸道,通常在咽部黏膜生长繁殖)后,将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的繁殖

B.吞噬细胞通过溶菌酶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灭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答案 D

解析 非特异性免疫是指由皮肤、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参与的免疫,A、B、C三项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由抗体或效应T细胞等参与的免疫,D项中的免疫球蛋白就是指抗体。

技法提升

“三看法”判断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考点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题型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1.(2016·

全国卷Ⅰ)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

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

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 

(1)由题意知,动物乙感染病毒甲后,动物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所以病毒甲可以破坏乙的免疫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因此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2)甲疫苗的实质是处理后的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病毒甲再次感染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形成大量抗体,从而起到预防相应疾病的作用。

(3)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均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均形成囊泡,且均需要消耗能量。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分析判断

(1)“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2)依据图像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通过流程图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1] (2018·

上海普陀一模)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

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细胞c只能为浆细胞

D.细胞b只能为T淋巴细胞

解析 根据“抗体”和“靶细胞”可推断出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A正确;

抗体是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B正确;

根据“抗体”和“靶细胞”可推断出细胞c、d分别为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C正确;

浆细胞可来源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可来源于T细胞和记忆细胞,故b细胞可能为T细胞或记忆细胞,D错误。

[1-2] 如图是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细胞A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

细胞B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起作用

B.移植器官发生的排斥反应,主要与①②⑥⑦有关

C.HIV通过攻击细胞C,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失引发艾滋病

D.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内会发生⑦或⑧的过程,进而产生G或E,发挥特定的免疫效应

解析 细胞A是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细胞B是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A正确;

移植器官发生的排斥反应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正确;

HIV通过攻击细胞B,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失引发艾滋病,C错误;

⑦⑧过程是记忆细胞分化过程,在二次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使免疫能力更强大,D正确。

题型二二次免疫反应

2.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①~⑦中需抗原刺激才能产生的有④⑤⑥⑦

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于分化产生了差异

C.图乙中曲线在bc段的斜率大于de段的斜率

D.图乙中m>

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B细胞

解析 记忆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产生,A正确;

细胞分化不会导致遗传物质改变,B错误;

分析题图可知,de段属于二次免疫,bc段属于初次免疫,bc段的斜率小于de段的斜率,C错误;

图乙中m>

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记忆细胞,D错误。

3.(2019·

成都模拟)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

B.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甲中的细胞④增殖分化产生的记忆细胞有关

C.如果图甲中的细胞②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疫方式全部丧失

D.图甲中的细胞②和细胞⑦可以识别抗原

答案 B

解析 由于图甲中细胞⑦释放抗体,所以可以判断该免疫方式为体液免疫,细胞②④⑦分别是T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A错误;

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是免疫反应既快速又强烈,这主要取决于图甲中的细胞④在初次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B细胞,B正确;

如果图甲中的细胞②(T细胞)全部失去,则体液免疫会保留一部分,C错误;

图甲中只有细胞②和细胞④可以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错误。

考点  免疫功能失调与免疫学应用

题型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原因分析

1.(2018·

重庆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

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D.曲线EF段,T细胞浓度上升是因为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快速分裂的结果

解析 结合曲线图分析,由于HIV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所以AB段内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增殖的结果,不是内环境,A错误;

消灭HIV,一方面需要细胞免疫将胞内的HIV释放到内环境,另一方面需要体液免疫将内环境中的HIV通过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消灭,B正确;

图中CD段时期,体内HIV逐渐增多,而T细胞逐渐减少,由于T细胞既要参与细胞免疫,也要参与体液免疫,所以随T细胞的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要大大降低,C错误;

T细胞是在胸腺内成熟,不是在骨髓,D错误。

2.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调节紊乱,抗原入侵机体后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被破坏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下列有关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将导致血浆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加

B.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弱导致的

C.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属于自身免疫病

D.红细胞表面存在与抗原相似的化学基团

解析 红细胞被破坏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会释放到血浆中,A正确;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属于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是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B错误,C正确;

抗体只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抗体能吸附在红细胞表面,说明红细胞表面有与抗原相似的化学基团,D正确。

3.(2017·

全国卷Ⅰ)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

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

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解析 若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乙酰胆碱或呼吸抑制剂,则第一次注射时小鼠就会出现相应症状。

若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第一次注射不会引起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而在第二次注射时,小鼠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机体会发生过敏反应,释放组织胺,出现皮肤红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快速确定三类免疫失调病的方法

错将“正常组织”作为免疫对象——自身免疫病;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过敏反应;

免疫功能先天或后天不足——免疫缺陷病。

题型二免疫学的应用

4.将由H7N9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注入人体后,体内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浆细胞产生针对该禽流感毒蛋白的抗体

B.效应T细胞消灭被疫苗感染的细胞

C.B细胞受刺激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

D.吞噬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

解析 由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不会进入细胞内,不会引起机体产生细胞免疫,不会有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的反应,B符合题意。

5.(2018·

河南开封一模)人体免疫学的应用,一般有如图所示获得免疫的方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猫咬伤人时,方法②预防狂犬病较好

B.在医学上,方法②可进行免疫预防

C.要获得更持久的免疫力,方法①比方法②更佳

D.人体通过方法②获得抗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解析 猫咬伤人时,不确定该猫是否带有狂犬病病毒,最保险的办法是按方法①注射抗体,A错误;

通过注射抗原使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称为免疫预防,B正确;

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不长,但记忆细胞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可产生大量抗体,故方法②比方法①具有更持久的免疫力,C错误;

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

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

(1)免疫预防:

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

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

(2)免疫治疗:

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激素、淋巴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方向真题体验

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解析 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形成效应T细胞,A错误;

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新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从而发挥免疫效应,B正确;

健康人的T细胞如果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会被患者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攻击,C错误;

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骨髓瘤细胞和针对某抗原的相应B细胞产生的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可生产大量的单克隆抗体,D错误。

2.(2017·

天津高考)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解析 呼吸道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

T细胞参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B正确;

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属于体液免疫,C错误,D正确。

3.(2016·

江苏高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解析 HIV感染机体后可破坏T细胞,使免疫系统受损,故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免疫力低,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A正确;

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B正确;

机体免疫系统只能识别暴露于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因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无HIV蛋白,故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C正确;

HIV侵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反应,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错误。

4.(2015·

天津高考)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

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

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

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解析 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错误;

在第一次注射后,引发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变异是不定向的,鸡霍乱病原菌不能诱导存活鸡产生定向的抗性变异,B错误;

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从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C正确;

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也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