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6263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

2020年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而是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养成学生品德

【答案】B

【解析】理解古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能了解题干所描述的内容是指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要教授

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能力。

故选B。

2、“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答案】B

【解析】在传统教育结构的组成中,自下而上的由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

组成,构成了一个比较完美的“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体系完备,结构紧密。

故选B。

3、教育法规作为国家的一种普遍的强制性教育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人们的教育行为的作用。

这体现

的是教育法规的()。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保障作用

【答案】B

【解析】教育法规作为国家的一种普遍的强制性教育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人们的教育行为的作用。

种作用就是评价作用。

故选B。

4、直接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的社会因素是()

A、生产力水平

B、科学水平

C、文化传播

D、政治经济制度

【答案】D

【解析】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目的的性质,也就直接制约着教育的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

故选D。

5、多动症的基本特征是()。

A、分心

B、注意缺陷

C、注意转移

D、注意分散

【答案】B

【解析】多动症的特征是注意缺陷(注意的选择性差差,冲动性强)、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灵活性

差。

故选B。

6、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在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

的概率便会降低,这叫做()。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答案】D

【解析】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增加反应概率的发生。

消退:

指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

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

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

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故选D。

7、以下几项教学工作中,()不属于教学目标设计的范围。

A、分析教学对象

B、分析教学内容

C、分析教学过程

D、分析与编制教学目标

【答案】C

【解析】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

钻研课程目标,分析课程内容;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确定教

学目标分类;列出综合性目标;陈述異体的行为目标。

故选C。

8、侮辱学生侵犯了学生的()。

A、受教育权

B、人身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答案】C

【解析】人格尊严权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如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变

相体罚或其他有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故选C。

9、以下跟教师道德修养无关的是()。

A、“学而不厌,海人不倦”

B、“立志乐道,甘于奉献”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以身作则,反躬自省”

【答案】C

【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一种教学方法,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无关。

故选C。

10、以下几项教学工作中,()不属于教学目标设计的范围。

A、分析教学对象

B、分析教学内容

C、分析教学过程

D、分析与编制教学目标

【答案】C

【解析】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

钻研课程目标,分析课程内容;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确定教

学目标分类;列出综合性目标;陈述異体的行为目标。

故选C。

11、根据同化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相互关系,学习可以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中位学习

【答案】C

【解析】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故选

C。

12、遗传对个体的身心发展能够产生积极影响,请指出以下哪一方面个体很难通过遗传来传递()。

A、外貌

B、身高

C、行为

D、骨髓构造

【答案】C

【解析】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

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如外貌、身高以及骨

髓构造。

而行为属于后天习得的,很难通过遗传来传递。

故选C。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

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A、家庭支出

B、社会筹集

C、学校支出

D、财政拨款

【答案】D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

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故选D。

14、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是()。

A、教师荣誉

B、教师公正

C、教师良心

D、教师义务

【答案】B

【解析】教师公正即教师的教育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

可以说,教师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

故选B。

15、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层单位是()。

A、班级

B、教研室

C、学科组

D、学习小组

【答案】A

【解析】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层单位是班级。

故选A。

16、从法规类型(属性)上看,《教师资格条例》属于()。

A、单行条例

B、政府规章

C、行政规章

D、行政法规

【答案】D

【解析】从法规类型(属性)上看,《教师资格条例》属于教育行政法规。

故选D。

17、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方针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A、整体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顺序性

【答案】A

【解析】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方针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即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符合人身

心发展的整体性的特点。

故选A。

1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培养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答案】B

【解析】传统教育重知识记忆和再现,而现代教学过程则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提倡创造性地解决问

题,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现代

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本质区别。

故选B。

19、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培养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答案】B

【解析】传统教育重知识记忆和再现,而现代教学过程则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提倡创造性地解决问

题,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现代

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本质区别。

故选B。

20、下列归因因素中,属于外部而稳定因素的是()。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答案】C

【解析】韦纳归因理论包括三个维度:

原因源(即内外性)、稳定性和可控性维度。

其中,内部的、稳定的

因素包括能力、身体特征等;内部的、不稳定的因素包括努力、心情等;外部的、稳定的因素包括任务的难

度、无法克服的障碍;外部的、不稳定因素包括运气、机遇等。

故选C。

21、学校教育是()的最重要的途径。

A、社会生产

B、科学研究

C、科学知识再生产

D、技术研发

【答案】C

【解析】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之一体现在其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其中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

产的最主要途径,因为它是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故选C。

22、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自我意识是()。

A、社会自我

B、生理自我

C、心理自我

D、理性自我

【答案】C

【解析】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的原始的形态。

它始于儿童1周岁,到3周岁左右基本成熟;社会自我是儿童

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发展到社会自我阶段,至少年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是从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故选C。

23、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到7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起

【答案】C

【解析】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①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②发展时期(20

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③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故选C。

24、张老师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时间辅导自己的孩子学习,他既欣慰于学生的成长又对自己的孩子感到内

疚,张老师需要进行的是()。

A、行为取向的义利调适

B、生活工作的角色调适

C、行为选择的动机调适

D、师生之间的人际调适

【答案】B

【解析】教师角色是教师在他的教育生涯中所担当的职业身份的总体概括。

“欣慰于学生的成长”体现了张

老师的职业角色,“对自己的孩子感到内疚”体现了张老师社会角色中扮演的家庭生活角色。

这二者的冲突

就是生活与工作出现的角色冲突。

故选B。

25、第一个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人是()。

A、冯特

B、詹姆斯

C、桑代克

D、亚里士多德

【答案】A

【解析】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自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

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的。

故选A。

26、强调“强化”在儿童行为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的是()。

A、华生

B、苛勒

C、斯金纳

D、布鲁纳

【答案】C

【解析】斯金纳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强调积极强化对儿童行为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27、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中,学校教育起()。

A、决定作用

B、重要作用

C、主导作用

D、核心作用

【答案】C

【解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其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

导作用。

故选C。

28、张老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恰当运用英语剧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习英语。

张老师的做

法()。

A、优化了教学目标

B、优化了教学条件

C、优化了教学过程

D、优化了教学资源

【答案】C

【解析】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

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

张老

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恰当运用英语剧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习英语,这种做法优化了教学

过程。

故选C。

29、信息保持时间在2~20秒之间,最长不超过一分钟的记忆是()。

A、短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瞬时记忆

D、感觉记忆

【答案】A

【解析】从时间持续长短来判断,瞬时记忆一般在一秒以内,一秒以上一分钟以内属于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时间超过一分钟直至几天或数年,甚至终生不忘。

故选A。

30、学生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

欢乐与幸福,这体现了教师的()角色。

A、管理者

B、示范者

C、朋友

D、传道者

【答案】C

【解析】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做他们的朋友,也期望老师能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朋友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