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函Word下载.docx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函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函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
为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和《浙江省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行动方案》,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有关精神,主动顺应“互联网+工业”发展趋势,加快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推进制造强市建设,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牢牢把握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
市场导向、应用核心;
夯实基础、重点突破;
示范引领、分步实施”,着眼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大背景,着力装备产品智能化提升,着力企业存量装备智能化改造,着力突破研发设计、集成创新、协同制造等智能化关键瓶颈,夯实我市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基础,推进智能化试点示范,实现信息技术与嘉兴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二)行动目标
1.产业目标
2018年,智能制造装备产值260亿元以上,培育智能制造装备企业100家以上。
2.智能化水平目标
组织实施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900项;
规上工业企业“机器换人”实现90%覆盖,全市新增使用工业机器人、工业自动化专机等近一万台(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0%以上;
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73%;
重点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超43%;
机器设备联网率超33%;
制造业使用机器人密度达到150台/万人以上;
有序开展智能制造示范推广,树立数字化示范车间、智能工厂示范35个,装备、产品智能化示范40个。
到2018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20%,不良品率降低20%。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装备及产品智能化升级
三年内,协同推进装备及产品的智能化升级,树立装备、产品智能化示范40个。
1.加快制造装备智能化升级
(1)提升一批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
明确我市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重点领域,梳理一批核心、共性技术及核心部件,依托我市装备制造业基础优势和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重点在高强度紧固件、高速轴承、精密刀刃具、泵阀等液压件、电机等基础部件上提升一批,每年开展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增加产品的可靠性,使现有品种和质量能满足我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需要,显著提高我市零部件配套能力和成套装备集成水平。
同时,通过制定政策引导我市整机企业与相关部件企业协同创新和协同制造,提升我市智能制造装备及相关产业良性发展。
(2)引育一批智能制造装备。
依托现有装备产业基地,瞄准关键环节,着力引进一批智能制造装备研制和产业化重点项目,三年内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3D打印装备、智能特色专用装备四大整机装备,加强新型传感器、工业软件、智能控制、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在智能制造装备中的集成应用。
完善我市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认定工作,加强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投入,认定一批市级智能制造重点装备首台(套)产品。
(3)培育一批装备服务型制造企业及系统集成商。
重点鼓励有条件的装备企业为其他企业智能制造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设备、生产线维修,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运维、远程监控等信息服务,实现从制造产品为主向系统集成、提供工程承包和远程运维服务的转变。
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分行业重点培育一批系统集成企业,实现系统集成企业、本体及零部件制造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着力发展一批提供方案设计、设备采购、安装维护、检测认证的专业服务机构。
2.加快产品智能化升级
(1)加强数字化智能化产品研发。
重点发展智能移动终端、智能照明、智能化服装及箱包、智能家居。
依据现有手机产业基础,推进智能移动终端向速度越来越快、性能越来越强、应用越来越开放、服务对象越来越多元化等开发式操作平台发展;
结合我市目前照明智能化突破,推动嘉兴LED产业产品智能化提升,实现智能交互、情景照明、安防等功能;
围绕嘉兴传统产业发展和面向消费者对健康、舒适、便利、功能的需求,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积极研发嵌入监测、交互、电源、信息存储、无线传感等功能的服装和箱包;
展望未来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集成应用网络通信、物联网、自动控制等技术,强化嘉兴集成吊顶、小家电、安防产品以及家装家具等产品的智能化。
(2)提升智能产品创新设计及创意能力。
提高我市制造企业的创新设计意识,增强工业设计企业的设计服务能力,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3D打印等现代工业设计技术的广泛应用,鼓励企业探索实施面向个性化定制的个性化设计,优化产品功能,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
实施“互联网+设计+制造业”,重点瞄准箱包、服装、家电、集成吊顶、智能手机等行业领域,鼓励企业采用虚拟设计、众包设计、云设计等先进模式,实现工业设计企业与制造企业的互联合作。
培育一批市级以上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引进培育一批为制造企业提供工业设计整体解决方案的专业机构或企业。
(二)“并联式”统筹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
1.加强顶层设计,推进企业管理智能化创新
通过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实行扁平化管理,在设计、分析、仿真、工艺、生产制造、管理、服务以及信息采集、控制等业务领域推进精细化管理,使之能适应过程智能化改造的需要。
引导企业在产品加工和流程制造工艺环节,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制造执行系统(MES)、生产过程的仿真优化、生产工艺数字化控制、数字化检测等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集成平台,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互联互通,支持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供需双方的快速匹配和网络化协同设计制造,提高产品设计和制造效率。
三年内,推进一批企业智能化管理创新试点示范。
2.夯实制造基础,实施关键环节“机器换人”
全力推进“机器换人”扩面升级,在重点行业着力实施“机器换人”重点专项和示范特色项目,重点行业应用机器人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继续发挥嘉兴市“机器换人”推广服务中心作用,扩大“机器换人”服务机构库、案例库、专家库,组织“百博入企”、“百家服务机构入企”等专项精准服务行动。
三年内,组织实施700项“机器换人”重点项目及特色项目。
——装备制造业:
特别是机械五金行业,鼓励企业推动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采用高精度复合型数控机床、柔性制造单元,针对用工量大、工作强度高、工作内容重复度高的工序,全面推进机械手取代人工,在部分环节“机器换人”上,重点推进冲压、注塑、搬运等工艺环节。
——电子信息行业:
全面推进单台(套)半自动化向全自动化设备改造,鼓励企业关键工序连接节点采用贴片、焊接、装配、测试、包装、码垛等专用经济型机器人。
——光伏组件及LED:
新能源产业以光伏组件生产为重点,节能环保以LED组装生产为重点。
积极导入自动检测、焊接、封装、包装、分拣等数控化智能化成套装备,促进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纺织服装和皮革行业:
全面提高纺织服装行业生产关键设备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购置全自动生产线或数字化染整、印花、制版、绣花、疏理机等设备以及质量检测评价系统、自动剪裁系统、自动物料输送系统、立体整烫系统、立体仓储系统等。
3.推进数字化普及,加快物联网改造。
深入推进一批主业突出、自动化程度高、管理创新水平好的企业用信息技术对现有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加装传感器、数控装置(系统)和通讯接口等,使不具有数字化功能的设备也能够接入生产线和信息网络,并基于工厂内的通信网络和智能系统将机器装备、生产物料、产品等要素资源部分或连接在一起,进行各类数据采集和分析。
推进企业内部形成“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专用网络”的工业物联网,打造“物联网式制造工厂”,使企业从单机生产向连续化生产转变,提升传统制造方式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
三年内力争全市开展200项物联网改造项目。
推进一批省级存量装备利用物联网技术提升试点示范。
以机械五金行业为重点,积极运用物联网技术,将单台设备连接多台,多台设备组网成线。
加强应用虚拟设计、金属或特种金属材料数字化成形技术,模拟仿真与数字验证成形等技术。
实现管理、设计、优化工艺、制造、装配全自动化、数字化。
建设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物流自动传输线,运用物联网技术,生产过程实施在线检测、跟踪追溯、抽样检查、工况识别和质量控制。
——纺织服装及皮革行业:
纺织面料生产中在纱线(涤纶长丝、涤纶短丝、棉纱线等)、经轴染色、面料、服装制作的各可实现自动化工厂中实现数字化生产、仓储,实现设备间信息集成,自动配送。
提升纺织服装和皮革产业的信息化管理和互联网运用能力。
——化纤及化工新材料产业:
物料、生产运行和设备状态信息采集到系统;
全集成自动化的工程、编程和调试统一设计平台。
提升智能仪表、生产执行系统在后加工石化业的应用水平,加强生产流程的感知能力,实现远程诊断、主动维护,升级具有在线检测、优化控制、安全控制的成套生产装置,实现生产过程实时化、模型化、可视化,加强智能监测监管体系建设。
4、实施智能制造,开展试点示范
(1)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区域建设。
选择一批有基础、产业集聚度高的主体及平台,围绕智能制造重点方向领域,建设产业配套完善、龙头企业主导、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智能制造示范区域,积极支持创建市级、省级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以及智能制造“特色小镇”。
(2)推进企业试点示范。
选择少数信息化和数字化基础制造水平好、自主创新能力强、对行业带动作用大的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支持申报省级智能制造企业试点示范建设。
三年内有序开展智能制造示范推广,树立数字化示范车间、智能工厂示范35个。
具有自学习、自感知、自决策等智能化管理功能、参数控制与缺欠报警功能,具有智能调度、动态调度与计划、控制的智能互联功能。
实现部件、整机装配柔性化智能化。
实现管理、设计、优化工艺、制造、装配、实时在线检测一体化及互联互动功能。
参与全球的协同制造,推动产品向高端新型电子元器件领域发展。
打通产品研发设计、材料选购、加工生产、检测、物流等环节的信息数字化传递流程,形成生产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数字化生产制造工厂。
应用仪器仪表提升纺织过程的在线检测和控制水平,实现设备间及半制品与成品间的信息集成,形成生产链的信息集成,实现最优化排产、生产。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结合个性化定制需求,通过传感、网络、自动控制等互联网技术,提升生产模块化、柔性化水平,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要求。
建立统一的企业核心数据库和基于企业工厂模型及生产管理数据集成平台,支撑各业务模块服务于企业生产管理,向下集成生产实时数据和实验室化验分析数据,向上支撑企业ERP和总部生产营运指挥等系统运行,实现实时、敏捷、柔性的生产,实现生产管理综合展示应用,提升企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加强统筹协调,专门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协调小组,形成工作合力,强化整体推进。
落实责任分工,围绕智能制造三年目标,制定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分工,并建立综合绩效评价考核体系。
各地要结合实际,按照本计划确定的主要任务,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对智能制造发展的认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实施智能制造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加强财政政策扶持
主动对接省、国家智能制造相关战略、规划,争取智能制造专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等政策支持。
出台“智能制造”政策意见,研究设立智能制造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试点示范以及分类支持在“并联式”推进中“2.0补课、3.0普及、4.0示范”不同优质项目、智能制造装备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突破,智能装备与系统开发,产业化项目、系统集成商培育,公共平台建设等。
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
(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智能制造投融资体系;
发挥政府部门的征信优势和协调功能,组织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促进智能装备产业与金融业全面对接,创造良好金融环境;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善提升金融服务,对智能制造项目、智能装备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给予优惠信贷支持。
鼓励生产型企业智能化改造采用融资租赁形式购买设备,鼓励智能制造装备企业采用厂商租赁形式推广市场应用。
(四)加强人才引进培养
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国内外学科带头人、海内外研发或管理人才开展项目开发、技术合作。
建立智能制造行业人才库,完善重要人才数据,形成完整的人才储备库;
发挥嘉兴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大专院校作用,研究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加强本地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对毕业后在本地就业的毕业生给予政策性倾斜;
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定向培养、定向招生、委托培训等多种形式,推行双导师制,重点培养一批智能制造技术人才、管理人才。
(五)强化产业招商引智
实施专项招商措施,围绕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等智能制造重点领域开展定位招商引智、产业链招商引智;
围绕重点区域开展定向招商引智,在欧美日韩等地,围绕智能制造关键环节,开展定向招商引智活动;
围绕重点项目开展定点招商引智,根据推介的重点项目制定详细可行的招商引智计划,做好项目的跟踪、协调和落实,加快推进项目落地。
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对属于产业缺链型重大项目,在符合国家有关土地使用标准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入园条件,并视情况采取“一企一策”的优惠政策和零审批制度,切实保障项目的顺利引进。
(六)推进新兴要素完善
加强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资,同时,基于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收集、整理、分析、应用信息,推进行业的一些网络基础平台、产业数据中心等一批信息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云平台,实现行业和企业间的信息互动与信息共享。
附表:
各县(市、区)行动计划任务分解表
目标
属地
智能制造装备产值
(亿元)
智能装备及产品示范
(个)
“机器换人”项目
(项)
物联网改造
项目
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工厂试点示范(个)
南湖
15
5
70
18
3
秀洲
嘉善
45
90
27
平湖
海盐
40
海宁
35
110
30
桐乡
25
经开
2
港区
8
合计
260
700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