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五节恶乎往而不可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6159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五节恶乎往而不可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五节恶乎往而不可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五节恶乎往而不可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五节恶乎往而不可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五节恶乎往而不可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五节恶乎往而不可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五节恶乎往而不可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五节恶乎往而不可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五节恶乎往而不可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五节恶乎往而不可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恶乎往而不可

[基础·夯实]

一、识记字音

1.尻(kāo)   2.曲偻(lóu)  3.句赘(ɡōu)

4.沴(lì)5.怛(dá)6.蘧然(qú)

7.哀骀它(tái)8.眴若(shùn)9.翣(shà)

10.刖者(yuè)11.屦(jù)12.无郤(xì)

二、通假字

1.颐隐于齐通脐,肚脐

2.亡,予何恶通无,不

3.予因以求时夜通司,守候

4.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同悬,倒悬

5.不翅于父母通啻,只,止

6.佚我以老通逸,使……安逸

7.取妻者止于外通娶

8.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通窥,窥察

9.故不足以滑和通汩,乱

10.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通悦,愉悦

11.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通隙,空闲的时间或地方

12.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通是,善、美

三、古今异义

1.其妻子环而泣之

古义:

妻子和儿女  今义:

丈夫的配偶

2.今一犯人之形而曰

古义:

犯,承受;“犯与人”不能连读,应读为“今一犯/人之形而曰”

今义:

触犯刑律而被法院判处刑罚、正在服刑的人

3.丈夫与之处者

古义:

成年男子今义:

女子的配偶

4.且而雌雄合乎前

古义:

女人和男人今义:

雌性和雄性;比喻胜负、高下

5.无几何也

古义:

多久今义:

几何学

6.吾以南面而君天下

古义:

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或诸侯会见群臣皆面向南而坐,故用南面称君王之位

今义:

表方位,与“北面”相对

7.恐吾无其实

古义:

这样的实名今义: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8.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古义:

……的原因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四、一词多义

1.恶

2.焉

3.时

4.亡

5.形

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君:

统治

2.吾与之友矣友:

做朋友,交朋友

(二)动词活用

1.动词的使动用法

(1)息我以死息:

使……休息

(2)轻用吾身而亡其国亡:

使……危亡

2.动词的为动用法

其妻子环而泣之泣:

为……哭泣

(三)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故善吾生者善:

善待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果以恶骇天下骇:

使……惊骇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此古之所谓县解也(“也”表示判断)

2.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者,……也”表示判断)

3.是事之变、命之行也(“也”表示判断)

(二)省略句

1.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之)为鸡(“以”后省略代词“之”)

2.卒授之(以)国(“之”后省略介词“以”)

(三)状语后置

1.莫逆于心(“于心”作状语,后置)

2.劳我以生(“以生”作状语,后置)

(四)宾语前置

1.予何恶(“何”作“恶”的宾语,前置)

2.又将奚以汝为(“奚”作“以”的宾语,前置)

3.唯命之从(“命”作“从”的宾语,前置)

(五)主谓倒装

伟哉造化(谓语“伟”前置)

[课文·译注]

(1)

(2)

1.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评析] 现在完全把天地看成大炉子,把造物者看成造诣极高的铁匠,那到哪里去(变成什么)不可以呢!

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产生的本源,是万物的主宰和宗师,人要能够顺应死生,顺化而游,在陷于人生绝境的时候,靠内在的精神力量的培育自解倒悬之苦,实现人生的突围。

2.平者,水停之盛也。

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

德者,成和之修也。

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评析] 平是水静止到了极点的结果或状态。

它可以作为法则,内心保持极端的平静就可以不被外在的事物摇荡。

德就是这种内心纯和的培养。

养成这种德而不显行迹的人,人们离不开他。

人在生命中遭遇的苦难和身体所受的折磨都是无足轻重的,我们的内心都应不为所动,加强自身修养,充实自己内心的“德”,养成任何外物都无法摇荡的内心的纯和,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平和、快乐、充满生机。

3.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此古之所谓县解也。

[评析] 合乎时,顺乎理,均安然处之,哀乐就不会进入内心了。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解除倒悬之苦。

这句话是说,活着的时候,要把握现有的时间,现在就是价值。

要死的时候也不要有留恋,这都是自然本来的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自然而已。

只有这样做,才能哀乐不入于心。

[问题1] 选文1,被病痛折磨得已不成人形的子舆,能“心闲而无事”,为什么?

[明确] 因为他懂得“安时而处顺”,自然也就“哀乐不能入也”。

[问题2] 选文1,被病痛折磨将死的子来,为什么面对死亡却能“成然寐,蘧然觉”?

[明确] 因为他完全把天地看成一个大炉子,把造物者看成造诣很高的铁匠,而把自己的死当作造物者的杰作。

[问题3] 选文2,孔子所举的几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明确] 说明人应当有“德”,不能失去精神支柱。

[问题4] 选文2,孔子用什么手法来解释“德不形”的?

[明确] 比兴;“德不形”,德在内心纯和的培养中作用巨大,有德不外显,人们就离不开他。

[问题5] 本文谈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明确] 庄子力图以他特有的方式和观念,为世人解脱生命的负累。

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生最大的困境就是病和死,尤其是死。

“人固有一死”,死永远都是人生不可改变的结局。

然而如果对死亡的忧惧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承受的重压的话,那么生命就丧失了强度和韧性。

庄子认为,被生死的哀乐捆缚住的人其实在承受着倒悬之苦。

那么怎么去解除这一倒悬之苦呢?

答案是要在自己的心上下功夫,要做到心安。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也就是要安然地去领受人生的无奈,顺从命运的安排。

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跰而鉴于井   (镜子)

B.倚其户与之语曰(门)

C.无聚禄以望人之腹(饱)

D.取妻者止于外(通“娶”)

解析:

鉴:

照。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B.

C.D.

解析:

A项,身体、形体;显露,表现。

B项,均为介词,把。

C项,介词,比;介词,对于。

D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

A.其妻子环而泣之

B.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

C.金踊跃曰:

“我且必为镆铘!

D.恐吾无其实

解析:

A项,“妻子”,妻子儿女;B项,“以为”,认为,与现代汉语同;C项,“踊跃”,跳跃;D项,“其实”,这种实名。

答案:

B

4.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又将奚以汝为B.予何恶

C.此古之所谓县解也D.唯命之从

解析:

A、B、D三项为宾语前置句。

C项为判断句。

答案:

C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

“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

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

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

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

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

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

国无宰,寡人传国焉。

闷然而后应,泛然而若辞。

寡人丑乎,卒授之国。

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

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

是何人者也?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卫有恶人焉      (凶恶)

B.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倡导)

C.又以恶骇天下(使……惊骇)

D.丈夫与之处者(古代成年男子的通称)

解析:

A项中“恶”意为“丑陋”。

答案:

A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介词,向;介词,从。

B.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C.代词,他;结构助词,的。

D.均为代词,这。

答案:

D

7.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哀骀它虽然丑得让人惊骇,但他以高尚的德行养成了他内心的纯和,极大地发展了自己的潜能,也产生了巨大的人格魅力。

B.这则故事意在表明庄子“道”的思想,一个人不管相貌如何,只要道德充实,仍然可以成为一个受人追捧、受人尊敬的人。

C.庄子在叙述故事时,描写人物鲜明独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写哀骀它,运用比喻手法,使这一形象生动而又有个性。

D.这则寓言故事启示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相貌的美丑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心灵美好,才能够真正彰显其人格魅力。

解析:

C项中“运用比喻手法”错误,应是“运用夸张手法,造成肖像与内心的强烈反差”。

答案:

C

8.本文中,庄子写到了丑陋的哀骀它,其目的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庄子把他置于常人承受不了的绝境之中,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更加凸显了哀骀它的智慧和内在品质的过人之处。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9~12题。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yǔ)曰:

“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曰:

“吾闻道矣。

”南伯子葵曰:

“道可得学邪?

”曰:

“恶!

恶可!

子非其人也。

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

吾欲以教人,庶几其果为圣人乎?

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

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

其名为撄宁。

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南伯子葵曰:

“子独恶乎闻之?

”曰:

“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于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

(《庄子·大宗师》)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是(  )

A.而色若孺子       (小孩)

B.恶!

恶可(可恶)

C.庶几其果为圣人乎(差不多)

D.已外天下矣(遗忘)

解析:

“恶”为否定词,不。

答案:

B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 B.

C.D.

解析:

A.介词,向;介词,在。

B.目的连词,来;介词,用、拿。

C.递进连词,并且;修饰连词。

D.均为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答案:

D

11.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断开。

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于玄冥

答案:

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