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6132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x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docx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

简答题

1、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容。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容有: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1)信息技术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为了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的学习领域。

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对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信息理论。

(2)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并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自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4)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P285)

2、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实践锻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坚持严格要求。

有效的锻炼有赖于严格要求,进行任何一种锻炼,如不严格遵守一定的规和要求,不可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只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心感到锻炼是必要的,有益的,有价值的,他们才能获得最大的锻炼效果。

(3)注意检查和坚持。

良好的习惯与品德的形成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锻炼过程。

所以对学生的锻炼,要强调自觉但又不能放松对他们的监督、检查,还要引导他们长期坚持下去。

(P430)

除上述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运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

3、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第一,及时复习,在学习的当天进行复习。

第二,合理分配时间,在识记后不久,复习的次数要多一些,时间间隔要短一些。

第三,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集中复习就是把材料集中在一段时间进行复习,分散复习就是把材料分配到几段相隔的时间进行复习。

复习难度小的材料可以适当集中,复习难度大的材料可以采取分散复习的方式。

第四,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这种方法能使学习者及时了解到识记的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另外,这种方法还可以及时检查记忆效果,有利于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第五,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单调的复习方法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会降低复习效果,在组织学生复习时,方法要灵活多样。

第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多种感官参与可以更好地提高记忆效果,在复习时应尽量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要眼看、耳听、口读、手写相结合。

(P342)

【参考答案】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复习要及时。

一般来说,当天学过的容要在当天之进行复习。

(2)复习要合理。

常用的方法有:

①在期末复习全学期的功课时,采用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

②在复习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简缩而概括的记忆材料。

③复习方法多样化,可以采取整体复习、部分复习和综合复习,其中综合识记效果最佳。

④让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

(3)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额度。

超额学习程度达到150%时,效果最佳。

 

4、简述福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绪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心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

“学生喜欢我吗?

”“同事们如何看我?

”“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

”等等。

因而有些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

有些新教师则可能想方设法控制学生,因为教师都想成为一个良好的课堂管理者。

(2)关注情境阶段。

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关注的情境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传统教学评价也集中关注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

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P454)

5、简述学科中心论的主要观点。

学科中心课程论是最早出现、影响最广的课程理论。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和布鲁纳等是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要素主义、结构主义是其代表理论。

这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主教学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课教学,是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

这些主对学校课程设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因而至今仍是学校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

但是这个学派的理论较多强调的是按知识体系编制课程,而对社会生活与生产实际不够重视;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兴趣、爱好、需要和接受能力等心理准备也较少关注。

(P277)

【参考答案】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主:

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而这些文化科学知识的精华就包含在学校设置的各门学科里。

教师的任务是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掌握预先为他们准备好的各门学科的知识。

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6、简述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含义:

又称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要求:

(1)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2)要深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要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4)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

(P307)

7、简述人格的特征。

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涵的概念,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功能性的特点。

(1)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2)稳定性。

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

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格持续性首先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

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

所谓人格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3)整体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人格整体形势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一个现实的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组织。

(4)功能性。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奋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性的表现。

(5)社会性。

人格的社会性是指人格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社会的人特有的。

每个人的人格都打上了他所处的社会的烙印,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个体有不同的影响,是人格带有明显的社会性。

(P387)

8、简述品德的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1)道德认识。

亦称为道德观念,是对道德规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它主要是指一个人面对矛盾冲突的情境能自觉地意识到是非善恶,进而能就行动做出缜密的道德抉择。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心体验。

道德情感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异物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

其中,义务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

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

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

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4)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

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看一个学生的品德,就是看他是否言行一致。

(P410)

9、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密切课程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加强课程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P285)

10、怎样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不仅需要教师能够有效调控和机智应对影响课堂气氛形成的因素,还需要教师掌握基本的营造策略,二者缺一不可。

(1)准确地鉴定、分析课堂气氛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和基础。

(2)时刻保持积极的情绪状体感染学生。

(3)树立典型,利用榜样示积极引导学生。

(4)妥善处理矛盾冲突,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

(P439)

11、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1)关注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

①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丰富性;②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与组织性;③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

(2)选择教学容,安排教学过程:

①精选教材;②合理安排教学容;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P356)

12、简述中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

(2)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并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一般有三种类型:

社会生产劳动、社会宣传和服务活动、社会调查。

(3)课外、校外活动。

具有丰富多彩的容和灵活多样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

通过这个途径进行的德育符合中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共青团是学生自己的集体组织。

通过自己的组织进行德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主人翁意识以及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

团队通过开展活动、组织生活等来激发青少年学生的上进心、同预感,促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提高思想意识,培养优良品德。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

(6)班主任工作。

(P428)

13、简述讲授法运用的基本要求。

(1)讲授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纪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所提高。

(2)注意启发。

在讲授中善于诘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3)讲究语言艺术。

力图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4)要组织学生听讲。

(P309)

14、简述促进中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方法。

(1)有效的说服。

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要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逐步提高要求。

(2)树立良好的榜样。

榜样尽量与学生相似,使学生产生接近感,可以通过直接的行为表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