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之分配与生活剖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5989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的经济学》之分配与生活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活中的经济学》之分配与生活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活中的经济学》之分配与生活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活中的经济学》之分配与生活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活中的经济学》之分配与生活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经济学》之分配与生活剖析.docx

《《生活中的经济学》之分配与生活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的经济学》之分配与生活剖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活中的经济学》之分配与生活剖析.docx

《生活中的经济学》之分配与生活剖析

分配与生活

——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一、要素收入分配

(一)工资理论

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取决于劳动市场的供求。

1、劳动的需求

(1)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①市场对产品的需求;

②劳动的价格即工资;

③劳动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④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劳动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边际产量)。

(2)劳动的需求曲线

§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

§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劳动的需求量与工资成反方向变动。

2、劳动的供给

(1)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①人口增长率;

②劳动力的流动性(移民的规模);

③劳动的成本(一是实际成本:

维持本人及其家庭生活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费用以及教育费用;二是心理成本:

劳动是以牺牲闲暇的享受为代价的,劳动会给劳动者心理上带来负效用,补偿劳动者这种心理上负效用的费用就是劳动的心理成本。

④劳动的价格即工资;

(2)劳动的供给曲线

劳动的供给通常指在一定的工资水平上,劳动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W

3、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工资决定

§由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

(二)利息

利息是资本的价格,取决于资本市场的供求。

1、对资本的需求

对资本的需求来自三个方面:

企业经营需要大量资金;

居民的超前消费,特别是耐用消费品的购买;

政府为了公共投资和平衡财政收支。

资本的需求主要是企业的投资需求。

对资本的需求,首先存在产品市场的扩张;其次考察利率的水平;再看技术条件,具体取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

迂回生产理论

§生产资料称资本品。

§迂回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迂回生产的过程越长,生产效率越高。

迂回生产理论——先生产生产资料,后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带来利息。

现代生产的特点就在于迂回生产,但迂回生产的实现就必须有资本。

这种由于资本而提高的生产效率就是资本的净生产力。

资本具有净生产力是资本能带来利息的根源。

2、资本的供给

资本的供给主要来自于消费者,部分也来自于企业。

人们之所以放弃手中的现金,是因为可以获得利息收益。

资本的供给主要是储蓄。

利息率和资本的供给量之间呈正向变动关系。

时间偏好理论——人们喜爱现期消费,对未来难以预期。

放弃现期消费应该得到利息作为报酬。

利息的作用

•鼓励少消费,多储蓄;

•使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调节经济,抑制通货膨胀。

3、资本市场的均衡

§对资本的需求和供给决定了资本市场的均衡。

§利率取决于对资本的需求与供给。

§资本需求曲线D(投资)与供给曲线S(储蓄)相交于E,决定:

利息率水平为i0,资本量为K0。

(三)地租

1、地租(R)的决定

地租由土地的供给和需求决定。

土地的需求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土地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

土地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土地的供给是固定的,因为在每个地区,可以利用的土地总有一定的限度。

因此,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

2、地租的发展趋势

◆土地的供给不会增加,只能在S水平

◆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D0→D1

◆地租有不断上升趋势。

(四)利润

◆利润分为正常利润和超额(经济)利润。

1、正常利润

即企业家才能的价格,是一种特殊的工资。

●企业家才能需求很大;

●企业家才能供给很小;

●企业家才能的供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正常利润就会远远高于一般劳动者的工资。

●正常利润包括在经济学分析的成本之中,所以收支相抵就是获得了正常利润。

●完全竞争中,利润最大化就是获得正常利润。

●超过正常利润以后的超额利润在完全竞争时并不存在。

2、超额利润(经济利润)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只要达到均衡状态就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经济利润。

§超额利润,即超过正常利润部分的利润。

§企业获得超额利润途径 

(1)承担风险的超额利润

§是对从事某项事业失败可能性的补偿,合理。

(2)垄断的超额利润

§卖方垄断:

出售权

§买方垄断:

购买权

§垄断对经济的发展没有好处,是一种剥削,不合理。

(3)创新的超额利润

§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

§包括五种情况:

引入一种新产品;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开辟一个新市场;

获得一种原料的新来源;

采用一种新的企业组织方式。

§创新的超额利润是合理的,应予以鼓励。

二、社会收入分配

(一)公平与效率:

一个永恒的难题

1、公平

过程公平论:

美哲学家诺齐克认为收入公配是否公平关键在于决定分配的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重要的是制度上的公平,而这种公平要以私有产权和自愿交易为基础。

只要保证了私有权和自愿交易,无论分配的结果如何,分配都是公平的。

例:

某歌手举行演唱会,每张门票100元,听众自愿购买,如果有1万人购票,歌手得100万元。

歌手收入较高,但只要双方都是自愿的,并元不合理之处。

结果公平论:

美哲学家罗尔斯认为,如果最穷的人可以通过从任何一个其他人那里得到收入而增加福利,那么,公平就是要求进行这种分配。

结果公平论并不主张完全平等的分配,而是关注最穷的人的状况,通过收入分配来增加他们的收入。

我国学术界有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种观点:

起点公平——即社会赋予每个人享有获取收入的均等机会;

过程公平——即社会建立收(个人收入)支(要素贡献)相符的分配机制;

结果公平——即社会实现收入和财富占有差距在合适区间(基尼系数在0.4以下)的非极化状态。

2、效率

从微观经济活动来看,效率是指在投入既定的前提下产出最大或在产出既定的情况下投入最小;

从宏观经济运行来看,效率是指资源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

3、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西方观点:

一般认为两者是对立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观点:

认为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公平促进效率;效率促进公平。

据《世界经济论坛》测算并公布,在2003年全球竞争力排行榜上,芬兰列全球第1,瑞典排名第3,丹麦位列第4,而这些国家的收入分配差距也比较小。

又据资料,北欧的芬兰、瑞典和丹麦,最富有的10%人群收入下限和最穷的10%人群收入上限之比,如果只计算劳动性收入,大约为2.5:

1,如果再加上资本性收入即按总收入指标计算,大约为3.5:

1,三个国家的基尼系数约在0.25~0.3之间,属于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小的国家。

(二)衡量社会收入分配状态的标准

1.洛伦斯曲线:

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100

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斯提出。

◆离开45度线越远表示社会分配越不平均,越近则越平均。

收入分配分组

2.基尼系数

◆用公式表示为G=A÷(A+B)

◆G=0,表明洛伦斯曲线与45度线重合,社会分配绝对平均;

◆G=1,分配绝对不平均。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

◆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国际通用的标准:

0.4是“警戒水位”

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2010年中国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61,城镇家庭内部为0.56,农村家庭内部为0.60。

报告结论称:

“当前中国的家庭收入差距巨大,世所少见。

(三)引起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

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KD

GDP0

0

G0

GDP

G

E

库兹涅茨曲线是表示随经济发展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加剧,但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随经济发展收入分配逐渐平等的一条曲线。

2、制度

一些国家存在的户籍制度、工会制度、受教育权利的不平等。

3、个人原因

每个人的能力、勤奋程度、机遇等影响收入分配。

案例:

漂亮与收入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与杰文通过调查,认为漂亮的人的收入比一般的人高5%左右。

为什么漂亮的人收入高?

经济学家认为,人的收入差别取决于人的个体差异即能力、勤奋和机遇的不同。

漂亮程度正是这种差别的表现。

一是漂亮属于天赋。

漂亮的人可从事其他人难以从事的职业,如演员、模特。

漂亮的人少,供给有限,自然市场价格高,收入高。

二是漂亮包括外形与内在气质。

气质是人内在修养与文化的表现。

在漂亮程度上得分高的人往往文化程度高,收入水平高是正常的。

三是漂亮也可反映人的勤奋和努力程度。

一个工作勤奋人,自然打扮得体,举止文雅。

勤奋的人收入高。

四是漂亮的人机遇多,更容易受雇。

漂亮的人比一般的我多得的收入称为“漂亮贴水”。

三、收入分配平等化政策

在市场经济中,是按效率优先的市场原则进行个人收入分配的。

收入差别悬殊,甚至贫富对立是不可避免的。

这种分配状态,不合乎人们公认的伦理原则,也不利于社会安定。

1、税收政策

①税收政策的目的与手段

目的:

通过对富人征收税收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平等化。

税收的手段主要是个人所得税

②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累进所得税制度

▪什么是累进所得税:

根据收入的高低确定不同的税率,对高收入者按高税率征税,对低收入者按低税率征税。

中国的累进所得税制度:

对工资薪金所得,采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最低一级税率为5%,最高一级税率为45%。

▪累进所得税的优缺点:

优点:

累进所得税,有利于纠正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从而有助于实现收入的平等化。

缺点:

不利于有能力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对社会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③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其它税收

⏹遗产与赠予税,即对财产的转移征收税收;

⏹财产税即对不动产(地产、房产等)征收税收;

⏹消费税即对某些商品和劳务的消费征收税收。

2、社会福利政策

①社会福利政策的特点:

通过给穷人补助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平等化。

②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内容:

第一,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

失业救济金制度,即对失业工人按一定标准发放能使其维持生活的补助金;

老年人年金制度,即对退休人员按一定标准发放年金;

残疾人保险制度,即对失去工作能力的人按一定标准发放补助金;

对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的补助;

对收入低于一定标准(即贫困线)的家庭与个人的补助。

第二,向贫困者提供就业机会与培训。

收入不平等的根源在于贡献的大小,而贡献的大小与个人的机遇和能力相关,这样,政府就可以通过改善穷人就业的能力与条件,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平等化。

在这方面,主要是实现机会均等,保证所有人的平等就业机会,并按同工同酬的原则支付报酬。

其次是使穷人具有就业的能力,包括进行职业培训,实行文化教育计划(如扫盲运动),建立供青年交流工作经验的青年之家,实行半工半读计划,使穷人有条件读书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穷人的文化技术水平,使他们能从事收入高的工作。

第三,医疗保险与医疗援助,

Ø医疗保险:

包括住院费用保险、医疗费用保险以及出院后部分护理费用的保险。

这种保险主要由保险金支付。

Ø医疗援助;

是政府出钱资助医疗卫生事业,使每个人都能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

第四,对教育事业的资助。

主要措施:

包括兴办国立学校,设立奖学金和大学生贷款,帮助学校改善教学条件,资助学校的科研等等。

第五,各种保护劳动者的立法

主要立法:

▪最低工资法和最高工时法

▪环境保护法

▪食品和医药卫生法

第六,改善住房条件。

主要措施:

•以低房租向穷人出租国家兴建的住宅;

•对私人出租的房屋实行房租限制;

•资助无房者建房,如提供低利息率的长期贷款,或低价出售国家建造的住宅;

•实行住房房租补贴等等。

这种政策的作用:

改善了穷人的住房条件,也有利于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

3、政府收入分配政策的利弊

1)积极作用

§缩小了贫富之间的差距,改善了穷人的地位和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实际收入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