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山一中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9557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中山一中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历史中山一中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历史中山一中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历史中山一中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历史中山一中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中山一中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Word文档格式.docx

《历史中山一中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中山一中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中山一中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Word文档格式.docx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5.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B.儒家思想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7、“从来皇帝的尊号中都有‘奉天承运’‘继天立极’这样的字样。

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

”曾为皇帝制造神圣光环的历史人物是()

A.老子B.董仲舒C.李贽D.梁启超

8、汉朝初年发生了一次日食,汉文帝(汉武帝的祖父)发布诏书,认为自己“不德”从而导致“天示之灾”,希望天下臣民“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纠正他的错误。

这说明汉统治者()

A.接受了董仲舒的主张B.从儒家人士中选拔官员

C.以儒家思想为治国之本D.认为天象与统治密切相关

9、“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10.儒家思想长期以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1.下列对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注重人的自然欲求,张扬个性B.凸显人性尊严,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C.注重气节、品德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

12.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

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14、某思想家说: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B.中央集权制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

15、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16、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7、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

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

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

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

18、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历程,不正确的是()

A.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与后来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系的刻画符号

B.夏朝时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

C.文字的改革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秦始皇改变了汉字一字多形的混乱状况

19、右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其中不包含的文化信息是()

A、篆刻

B.书法

C.剪纸

D.“京”字

20、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手法是绘画的特点()

1,3,5

A.风俗画

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

2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B.甲骨卜辞C.《楚辞》D.《诗经》

22、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23、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杂剧俑京剧脸谱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B.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24、“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信仰即可得救”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25、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A.民主思想B.无神论思想C.科学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

26、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塔格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27、一位哲人说过:

“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

①但丁②马丁•路德③米开朗琪罗④达•芬奇⑤伏尔泰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⑤

28、15世纪学者奇诺说:

“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

”这反映了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29、《最后的晚餐》《圣母与圣子》《西斯庭圣母》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绘画作品。

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面对这三幅艺术作品的表述错误的是()

《最后的晚餐》《圣母与圣子》《西斯廷圣母》

A.都通过色彩、构图、技艺融入人文主义精神B.都是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

C.都对作品中的神进行了人格化的处理D.都表达作者对至高无上神性的赞美

30、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

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31、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联

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

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

D.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

32、马丁·

路德说: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

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

33、“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A.彼特拉克B.莎士比亚C.马丁·

路德D.伏尔泰

34、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

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A.以民意制约权力B.以道德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D.以权利制约权力

35、17~18世纪,欧洲兴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法国人引领了时代潮流,涌现出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等杰出思想家。

这场运动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文学革命

第Ⅱ卷(本卷共2大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共2大题,36题19分,37题11分,共30分。

36、(19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

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

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李贽:

前三代,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9分)

37、(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的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格拉

材料二:

苏格拉底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

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

……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

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四: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

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的基本主张。

(2分)

(2)材料三两幅作品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4分)

(3)材料三、四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

(2分)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

(3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10BBBCDCBDAB11—20ADACBDABCC

21—30DADCDBABDC31—35DDDCC

部分选择题解析

2、【答案】B

【解析】A项爱无差等是墨家的思想。

C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治国方针,D项存天理,灭人欲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帮故排除A、C、D三项;

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又符合儒家思想。

4、【答案】C项

【解析】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物;

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

“天法道”,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

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BD项反映的是其中一个方面。

上述观点是针对天人关系提出的,不涉及政治主张,A项错误。

6、【答案】C

【解析】董仲舒的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杂以法家、道家某些思想成分,发展为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新儒学。

例如,董仲舒从天人关系出发,又根据“阳尊阴卑”的思想,建立一套“三纲”“五常”的伦理学,更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从而为汉武帝所接受,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7、【答案】B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容易排除ACD三位思想家,老子的政治思想“无为”“小国寡民”与材料所述无关;

李贽是明末早期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

梁启超是维新思想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本题选B项,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等,极力维护封建集权统治,为皇帝制造神圣光环。

8、【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儒家思想在汉代成为统治思想的时期的掌握。

题干所给时间是在汉文帝时期,而A、B和C项都是在汉武帝时期故应该排除。

9、【答案】A

【解析】扣住题干中心词“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即可知反映的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局面,A项符合题意;

B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是在两汉之际,与题干时间不符;

C项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题意无关;

而D项绘画风格的写实更无法体现。

故选A项。

12、【答案】D

【解析】王阳明的主张是“心学”,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形成“心即理”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

材料中的禅宗六祖慧能的主张“心动”.显然也是主观唯心主义。

13、【答案】A

【解析】王守仁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

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故A项符合题意。

C项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属于格物致知,归程朱理学,排除。

B、D两项表述错误。

14、【答案】C

【解析】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为天下万民服务而并非为君主实现其专制统治服务,从自于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家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反映出其反对封建专制思想,故选C符合题意。

15、【答案】B

【解析】抓住关键词“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

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

所以B符合题意。

16、【答案】D

【解析】明末清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界出现了黄宗羲等为代表的鼓吹早期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17、【答案】A

【解析】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印刷的大量书籍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传播,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1、【答案】D

【解析】《老子》一书是记录春秋时期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代表——老子言论的著作;

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统治阶级为预测吉凶,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

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根据楚地方言创作的一种诗体。

因此这些文献都不可能较多反映平民生活。

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类。

其中风就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

22、【答案】A

【解析】汉赋、唐诗、宋词以及明清小说的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日渐兴起历史。

日益平民化,反映平民的生活、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24、【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解读与知识迁移能力。

依据材料““经验证”,“一步推演”可以看出,要运用你自已的理智出发现真理。

A为宗教改革思想,强调信仰;

D认为世界不可知;

B“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的感觉,三选项都是错误的。

25、【答案】D

【解析】人文主义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简单说就是以人为本。

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而不是神圣的高高在上的神的形象,这显然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2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说明这位哲学家重视道德的作用,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

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

27、【答案】A

【解析】题干要注的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人物,②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人物,⑤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人物,所以选A。

28、【答案】B

【考点】文艺复兴

【解析】解题关键在于时间和地点,时间是15世纪地点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判断为文艺复兴。

各种科目的复活其实对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传承。

希腊罗马文化在公元前就已经繁盛,排除A,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的德国,排除C,启蒙思想兴起于17世纪,排除D。

2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滥觞。

30、【答案】C

【考点】宗教改革。

【解析】关键信息:

马丁•路德、信仰无法安稳的奠基于《圣经》、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本题要求回答马丁路德和教皇代表的分歧所在。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同上帝对话,信仰即可得救,教会代表认为圣经容易被人曲解,个人的得道要依赖于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所以他们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谁掌握圣经的解释权。

材料没有涉及教会腐败问题排除A,很明显也可以排除B,D项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是没有分歧的。

31、【答案】D

【解析】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A、B、C三项的说法错误。

32、【答案】D

【解析】宗教改革本身就是对基督教提出挑战,否定教皇地位。

33、【答案】D

【解析】启蒙运动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材料体现了对教会和封建制度的批判,因此选择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

34、【【答案】C

考点】启蒙思想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是三权分立,因此,C项正确;

权力与权利是有区别的,如果不能区别两者区别或者粗心而错选D项;

AB项是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

35、【答案】C

【解析】结合关键词“17~18世纪”、“法国”、“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回顾所学相关知识,可以判定是法国的启蒙运动。

故选C。

文艺复兴的时间、代表人物均不符题干信息,排除A。

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是加尔文和马丁·

路德,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

“文学革命”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题意无关,排除D。

36、【解析】

(1)结合教材内容回答,思想上,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政治上,孔子强调统治者要施行仁政。

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

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老子主张: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围寡民的理想社会,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的。

苏格拉底提出“认识自我”,注重道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2)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王夫之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3)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假托古圣先王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增强了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

【答案】

(1)孔子:

仁、礼、中庸;

老子:

道、无为、小国寡民。

苏格拉底: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2)李贽:

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3分)顾炎武:

注重实学,经世致用;

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3分)

37、(11分)

(1)主张:

怀疑神的存在,“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材料二:

主张认识自己,关注人的发展;

注重美德,崇尚知识,认识法则。

美德即知识。

(2)人文主义。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

(3)相似:

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都抨击教会、教皇、抨击中世纪的神学统治).(2分)

关系:

继承与发展;

(1分)

说明:

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冲击了神学的束缚;

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宣传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