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课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9353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8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经济管理课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农业经济管理课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农业经济管理课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农业经济管理课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农业经济管理课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经济管理课件Word下载.docx

《农业经济管理课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济管理课件Word下载.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经济管理课件Word下载.docx

☐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第一节农业的概念、地位与特点

☐一、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经济活动。

☐广义上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狭义上就指种植业。

农业的内涵与外延

☐内涵: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社会中称为第一产业。

农业作为一种生产经济活动,其本质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人类所需的生物产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过程。

☐外延:

农业包括植物栽培(种植业和林业)和动物饲养(畜牧业和渔业)。

有的国家把“农业前部门”和“农业后部门”也划归农业部门统一管理,这样农业就成了一个由产前部门、产中部门和产后部门组成的产业系统。

☐外向型农业Agricultureforexport

☐休闲农业LeisureAgriculture

☐都市农业AgricultureinCityCountryside

☐绿色农业Greenagriculture

☐生态农业Ecologicalagriculture

☐有机农业Organicagriculture

☐立体农业Stereofarming

现代农业体系

二、农业的地位与贡献

(一)农业的地位

☐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

基础性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衣食之源);

☐农业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它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上述两点)不以国家和地区为转移,是一个普遍规律。

2、农业在不同国民经济

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第一阶段:

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的比重。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早期必须有农业提供的积累。

这一阶段是必不可少的,任何国家都不能超越。

☐不是靠本国的农业就是靠殖民地或其他手段掠夺他国的农业积累。

我国解放后,为了完成这一历史发展阶段,采取了诸如低价收购农产品等一系列做法,从农业中获取了大量资金。

☐第二阶段:

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

☐这一阶段,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非农产业比重增大。

份额下降了的农业依然能够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数量更大、质量更优农产品的需求,说明“小”的农业承载“大”的国民经济,农业的地位不是变小,而是更重要了。

☐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不能用份额来衡量,例如农业生态贡献的份额无法计算。

☐我国农业已进入第二阶段。

农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属弱质产业,政府必须对农业实行保护。

中央一号文件(关键字):

☐2004年:

促进农民增收

☐2005年: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6年: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年: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8年: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2009年: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010年: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2011年: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二)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1、产品贡献:

食品、工业原料

☐2、要素贡献:

劳动力、资金、土地

☐3、市场贡献:

工业品市场、农产品市场

☐4、外汇贡献:

为资本品的进口提供外汇

(三)农业多功能性

☐环境功能

☐社会功能

☐粮食安全功能

☐经济功能

☐文化功能

粮食安全内涵

☐FAO定义:

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与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粮食

☐粮食安全不是一个简单的供求数量,其内涵复杂

(1)粮食生产能力。

指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各种生产要素综合投入能够达到的期望产量。

一般说来,生产要素投入指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电气化水平等。

(2)粮食生产的经济性。

粮食安全应当以合理的成本获得,尽可能提高资源的效率。

☐(3)粮食生产能力储备。

粮食安全不仅着眼于当前,而且着眼于未来。

☐与粮食连续增产相适应,国家粮食储备连续增加。

目前中国的粮食储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数量,占当年全国粮食消费总量的比例超过35%,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17%-18%的粮食安全线。

与此同时,中国一直保持高粮食自给率,始终在95%以上。

(除大豆以外)

☐展望未来,中国有“五个不会变”:

人口逐年增长不会变;

土地逐年减少不会变;

城乡居民生活改善对粮食的需求量逐步增长不会变;

以粮食为原料的食品工业和粮食深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不会变;

以自力更生为主解决粮食问题的方针不会变。

这种发展趋势表明,全国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整体处于紧平衡状态。

换言之,中国对粮食安全问题,必须警钟长鸣,不可放松,采取必要措施,有效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5亿吨总产量的基础上继续稳定持续提高。

三、农业生产的特点

(一)农业的根本特点

☐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互交织,具有社会性和生物性的双重特点。

☐相互关系:

自然再生产是经济再生产的基础,人类不能代替或取消自然过程;

但是,人类可以强化或调控自然再生产过程并使自然再生产过程向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

(二)具体体现及其经济管理意义

☐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影响大,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生产要素,必须珍惜和保护土地(尤其是耕地)。

☐农业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必须充分利用农业劳动力的剩余时间。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及时生产和销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农业生产周期长,必须进行科学的预决策。

☐农业生产地域性明显,必须因地制宜。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

☐农业的产品具有生物学特性,要求生产、贮藏、加工、运输适宜的技术条件。

☐各种农副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多样性和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取代性,这为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提供了相当大的选择余地。

第二节农业经济概述

☐经济:

资源的有效利用与节约

☐原因:

资源有限,需求无限

☐要求:

合理配置资源

☐资源配置方式:

计划与市场

☐农业经济:

农业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

是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

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问题一向为人们所重视

第三节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一、管理

(一)管理的定义

☐人们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项功能,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群体活动。

☐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有效并高效地运用组织资源达到组织目的的过程。

(二)管理的基本要素

☐管理者

☐管理对象

☐管理目标

☐管理的办法与措施

管理具有二重性: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二、农业经济管理

(一)农业经济管理的含义

☐国家为了达到一定的预期目的,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调控和监督等而采取的方法的总和,属于中观经济管理层次的部门经济管理。

(二)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依据

☐农业的外部性

☐农业的公共产品性

☐农业的弱质性

☐农业的不稳定性

(三)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要素

☐管理者:

国家,具体职能由相关政府农业部门履行;

(国家农业部及省农业厅和地市农业局)

☐管理对象:

农业经济的整体运行,重点是农业经济总量增长和农业结构调整;

☐管理目标: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维护供求平衡的基础上,促进农业增长、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管理方法:

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参考期刊与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主办:

《农业经济问题》

☐农业信息网、三农信息网、经济网等

思考题:

☐1、农业经济管理的含义与理论依据?

☐2、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要素?

☐3、农业的具体特点体现及其经济管理意义?

第二章农业经济管理的目标、职能与手段

 

☐农业经济管理的目标

☐农业经济管理的职能

☐农业经济管理的手段

☐2010年、2011年中国农业政策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第一节农业经济管理的目标

☐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我国农民收入连续6年较快增长。

(2004——2009)

☐保障农产品供应的安全性(注重总量供给)。

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

☐优化农业结构。

农产品的品种与质量。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

☐农民充分就业。

农业内部就业和非农就业。

2004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居过去七年之首

☐2004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36元,比上年增长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为1997年以来增长幅度最高的一年。

农民家庭生产经营纯收入人均1746元,增长13.3%。

其中,农业纯收入1056元,增长20%;

牧业纯收入271元,增长10.3%。

农业纯收入增加对全年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

☐工资性收入仍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农民得到的工资性收入人均998元,增长8.6%。

工资性收入保持平稳增长。

☐2004年中国农民财产性收入保持平稳增长,转移性收入特别是来自国家的补贴收入增加较多。

农民税费负担大幅度下降。

农民得到的转移性收入人均116元,增长19.3%;

农民的税费负担人均38元,下降44.3%。

☐中国经济网:

2008年我国农产品普遍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增加621元 

☐2009年农民收入连续6年较快增长,人均纯收入达到515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5%。

☐烟台市农民收入自2004年起实现年两位数增长,其中,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347元,比上年增长14.7%;

2006年6072元,增长13.6%;

2007年6979元,增长14.9%;

2008年7935元,增长13.7%;

2009年8642元,增长8.9%(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要实现“十二五”农民收入倍增,2015年纯收入必须达到19500元以上。

山东力争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

☐(2010-08-27)山东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后几年,山东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力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每年2位数增长,5年内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半岛地区大多数市及30个经济发达县二、三年内达到1万元以上。

近年来,山东农民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也要看到,山东农民增收工作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与先进省市还有很大差距,离广大农民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

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放缓,收入水平不高,与山东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称。

今后几年内,山东将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城镇化繁荣农村,以工业化富裕农民,大幅度提高高效农业占种养业的比重,大幅度提高非农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大幅度提高非农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增创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

 

近年来,山东农民收入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2009年,山东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19元,比2008年增长8.5%。

2010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536元,增长14.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8%。

资料:

联合国以恩格尔系数为评价标准

☐30%以下——极富

☐30-40%——富裕

☐40-50%——小康

☐50-60%——温饱

☐60%以上——贫困

第二节农业经济管理的职能

☐一、农业经济管理职能的内容(7项)

☐制定农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具体计划,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运用经济手段、政策法规及行政手段等对农业生产与流通进行间接宏观调控;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政府对农业生产与经营的支持,改善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培育、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保证市场运行的良好秩序;

☐统筹协调与农业发展有关的各方经济和利益关系;

☐制定农业管理法规,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实施农产品环境监测、产品质量检验和市场监督控制,使农产品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二、政府行使农业经济管理职能

应遵循的原则

☐确立农业企业和农户在农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要有利于市场主体作用的发挥;

☐确保市场机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要遵循和坚持间接调控;

☐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引导农业生产与开发,要遵循和坚持市场导向

☐以农产品市场营销和流通领域为重点进行管理,通过开拓销售市场推动农业生产;

☐把发展农业生产与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外向化原则发展农业生产,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农业经济管理的内容

☐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通过收集、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指导农业生产;

☐培育、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搞好科技服务;

☐制定优惠政策,利用经济杠杆和利益诱导促进农业发展;

☐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扩大农业生产和经营规模。

第三节农业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经济手段

☐价格、信贷、税收等

☐国家通过一定的政策和措施促使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来引导和控制国民经济运行的手段。

价格杠杆是调节利益关系最直接、最灵敏的手段。

税收如农业税、牧业税、农林特产税和耕地占用税。

通过对不同的税种和税目规定不同的税率,予以开征、加征、减征与免征等,对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和农产品起鼓励和限制作用,从而引导农业投资、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二、法律手段:

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各种经济法;

政府颁布的法令、条例和规定;

以及某些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

主要分为农业立法和农业法律实施等两个方面。

☐三、行政手段:

有效及时解决某些全局性的紧急问题;

有效及时调控某些重大农业项目。

☐四、农业政策:

农业政策是党和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制定的各种重大措施和行为准则。

五、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

☐各种管理手段综合运用时,应突出运用经济手段。

☐综合运用各手段时应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不同管理手段在方向上保持一致;

-不同管理手段彼此互补,最优发挥宏观管理手段的整体功能;

-不同管理手段的力量保持适度。

第四节2010年、2011年中国农业政策

☐1、保持粮食增长,保持粮食一万亿斤。

稳粮保供给,保证13亿人吃饭这是最大的责任。

怎么保供给?

☐保证耕地面积

☐科技确保供给

☐中央财政优先农村农业,预算基础投资优先农村基础建设,土地出让金优先农村建设

☐高度重视极端天气对农业灾害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完善农业补贴制度

☐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主要包括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

☐2010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补贴,2月4日,中央财政已将2010年的两项补贴共867亿元预拨地方,力争在春耕前通过“一卡通”或“一折通”直接兑付到农民手中。

良种补贴方面,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早稻、小麦、玉米、大豆和油菜每亩补贴10元,中晚稻、棉花每亩补贴15元;

扩大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面积,在藏区将启动青稞良种补贴,在部分花生产区启动花生良种补贴。

农机具购置补贴标准维持购机价格的30%、单机补贴上限5万元不变,3月1日,中央财政先期预拨了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286亿元,确保各地春耕生产需要。

2011年农业“四补贴”力度加大

☐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共1011亿元:

2011年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补贴资金原则上要发放到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

今后将逐步加大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力度,将粮食直补与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和交售商品粮数量挂钩。

建立和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制度,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新增部分重点支持种粮大户。

今年中央财政共安排粮食直补151亿元,农资综合补贴860亿元,两项补贴合计1011亿元。

☐良种补贴规模扩大:

2011年良种补贴规模进一步扩大,部分品种标准进一步提高。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良种补贴220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

小麦、玉米、大豆和油菜每亩补贴10元,其中,新疆地区的小麦良种补贴提高到15元。

早稻补贴标准提高到15元;

水稻、玉米、油菜补贴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方式,小麦、大豆、棉花可采取统一招标、差价购种补贴方式,也可现金直接补贴;

继续实行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在藏区实施青稞良种补贴,在部分花生产区继续实施花生良种补贴。

☐农机具购置补贴同比增加20亿元:

2011年,农机具购置补贴增加到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0亿元,补贴范围继续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

补贴机具种类涵盖12大类46个小类180个品目,在此基础上各地可再自行增加30个品目。

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实行统一补贴标准。

 3、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2004年以来,国家不断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逐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促进了粮食市场稳定,保护了农民利益,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2009年的粮食补贴是粮食直补每亩地15元综合直补每亩地补贴66.72元每亩地合计补贴为81.72元。

☐为进一步加大对种粮农民的支持力度,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国家决定从今年新粮上市起适当提高主产区2010年生产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

每50公斤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90元、86元、86元,比2009年均提高3元;

每50公斤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93元、97元、105元,比2009年分别提高3元、5元、10元。

《201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一、明确最低收购价格水平、执行区域和时间。

201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水平,白小麦(国标三等,下同)每市斤0.95元,红小麦和混合小麦每市斤0.93元。

执行区域为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主产省。

执行时间为2011年5月21日至9月30日。

☐二、完善预案启动机制。

在预案执行期间,以县为单位,当其小麦市场价格连续3天低于最低收购价时,由中储粮分公司会同省级价格、粮食、农业、农发行等有关部门核实确认后,报中储粮总公司批准在相关市县或全省范围内启动预案,并报国家有关部门备案。

根据要求,各委托收储库点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在上述小麦主产区挂牌收购农民交售的小麦。

  

☐三、加强委托收储库点资格审查。

中储粮公司及地方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委托收储库点资格的审查和复查。

委托收储库点应满足具有粮食收购资格、在农发行开户、具备必要的检化验设备和人员等条件。

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优先作为委托收储库点安排。

在已开展粮油仓储单位备案的省份,委托收储库点应按规定完成了备案工作。

在确定委托收储库点时,要统筹考虑中储粮直属库、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及地方国有和国有控股粮库,以充分利用现有仓储资源,确保储粮安全。

☐四、落实政策执行责任主体的责任。

中储粮总公司作为国家委托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责任主体,要对其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收购的小麦数量、质量、库存管理及销售出库等负总责,指导和督促委托收储企业严格执行收购质价政策,既不能压级压价损害农民利益,也不能抬级抬价扰乱市场秩序;

并逐级落实管理责任,建立定期巡查制度,确保最低收购价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中储粮有关分公司及其直属企业要按有关规定,对收购入库的最低收购价小麦品种、数量和质量等级及时进行审核验收,并对验收结果负责。

对验收中发现入库的小麦数量、质量指标与收购码单等原始凭证标注不符的,要及时核减最低收购价收购进度和库存统计,扣回全部费用利息补贴。

对验收合格的,要建立委托收储库点的质量档案,做到分品种、分等级专仓储存。

在最低收购价小麦销售时发现库存粮食实际数量和质量与销售标的不符的,造成的损失由负有监管责任的中储粮直属企业先行赔付,并查明原因,追究相关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以主产区为重点,全面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

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的配套改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以良种培育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加快建设乡镇和区域性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5、要深化农村改革

☐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

启动国有林场改革。

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加快培育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农村改革经过了30多年,到现在体制、机制改革到了需要突破的阶段,在农村土地问题上,在农民组织化提升问题上、在农村金融改革方面,都需要大的举措。

从土地建设方面来看,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家庭承包制长久不变、农民承包关系长久不变。

改革到现在,一个家庭承包责任制,重构农民和土地关系的变化,从2002年试点,到2006年全面推开的农村税费改革,重构农民和国家的关系。

☐下一步重构农民和城市居民的关系、重构乡村和城市的关系。

在稳定农民承包关系基础上,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特别是在发达地区、在务工比较多的地方,比如上海,上海流转面积60%以上,浙江超过30%以上,留在内部农民经营的面积越来越大、规模效益越来越高,农民收入越来越高。

大力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各种合作社在解决购置生产资料、降低成本、抗争风险方面都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组织能力,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专业合作社包括今后增加的农业补贴向专业合作社倾斜,提高中国农业的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

 6、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要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加强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