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讲义9第2讲竞赛班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学六年级语文讲义9第2讲竞赛班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讲义9第2讲竞赛班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⑵在选择问句中,问号只能放在句末。
你是去学校还是直接回家?
连续发问时,每句话末尾用问号。
⑶主谓倒装的疑问句,问号放在句末。
怎么了,你?
3.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使用叹号时,应注意:
⑴叹号用来表示强烈的感情,如惊喜、赞叹、愤怒、请求、命令、祈使、悲伤、惧怕等,只要是抒发强烈感情的语言,句末均用叹号。
⑵反问句如感叹语气强烈,可用叹号。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4.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使用顿号时,应注意下列情况不用顿号:
⑴表示概数的地方,如:
“十二三岁”“三四个”之类,不用顿号;
⑵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及”等连词时;
⑶在没有明显停顿的并列词语间,如“工农兵”;
⑷并列短语作谓语、补语时,其间的停顿用逗号不用顿号。
5.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使用逗号时,应注意:
⑴主语部分较长,或为了突出强调主语,用逗号;
⑵较长的主谓短语作宾语时,宾语前用逗号;
⑶句首状语、插入语之后,复指成分之间,用逗号;
⑷倒装句子成分之间用逗号,如主谓倒装,状语、定语后置句。
6.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使用分号时,应注意区别分号和逗号的不同之处。
分号和逗号都可以用于分句之间,不同之处在于分号常常用在并列分句之间。
它表示的停顿大于逗号。
其他分句只要分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分句之间就得用分号。
分号的作用主要是使各分句间的层次清楚。
7.使用省略号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⑴用了“等”、“等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
(省略号和“等”、“等等”有不同,省略号表示的可以是各种需要省略的,而后者只能是类似的词语或意思。
)⑵要正确处理省略号前后的点号问题:
一是省略号前是个完整的句子的,省略号前应使用句末标点,表示省略的是句子;
二是省略号前不是完整句子的,省略号前一般不用点号,表示省略的是词语、短语;
三是省略号后一般不用标点。
⑶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段文字,就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
二、句式转换。
句式变换是综合性很强的语言运用题,此类题目一般都是以主观题形式出现,根据要求不同,大致可分两种形式。
一是明确规定将句子改变成某种句型。
二是不提供变换的句型,但提供了变换句子开头的词或短语。
各种句式的转换,须遵循以下原则:
①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
②不能混淆句式分类的界限;
③要体会语意,把握语境,恰当地转换。
㈠主动句变被动句。
主动句变被动句,只要把“把”字后的受动者,即“把”带的宾语提到主语的位置上,将“把”改为
“被”即可。
被动句变主动句,只要将“被”字带的宾语提放到主语位置上,将受动者放到动词后面,去掉“被”字即可。
⑴他把大青虫碾死了。
(主动句) ⑵大青虫被他碾死了。
(被动句)
㈡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变换。
反问句比陈述句更加肯定有力,既能强调,又能表达强烈的感情。
反问句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有否定词的,另一种是没有否定词的。
变换的方法是:
以句子通顺、意思不变为原则,动词前面有否定词的去掉否定词,动词前面没有否定词的要加上否定词,最后把问号改为句号。
陈述句变为反问句,则需要在相应的位置加上“难道”,还要加上否定词,如“不”,句末的句号要改成问号。
㈢直接引述改为间接转述。
做到“三改一不变”:
1.改换人称,将对话中表示“谁”的人称代词(如“我”“你”“我们”等)改成“他”或“他们”。
2.改动标点,将冒号改成逗号,双引号去掉。
3.适当地调整词语,使语句通顺。
4.不改变句子的原意。
三、扩句和缩句。
㈠缩句
缩句就是把句子中修饰、限制的词语去掉,保留句子的主干。
缩后的句子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成份和基本意思。
因此,否定词“不”不能去掉,一些专用名词也不能去掉。
缩句方法:
缩句时,首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是“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然后找出每部分的主干词语,最后去掉修饰的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成完整的句子。
㈡扩句
扩句是缩句的逆过程,就是将简单的句子,加上合适的修饰词语,成为意思更加具体、生动的句子。
扩句要注意:
扩句时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然后在主干词语前添上合适的修饰词语。
但原句的
基本意思不能改变。
四、修改病句。
常见的语病有以下几种:
1.用词不当。
包括词性误用、指代不明、褒贬不一、生造词语等。
例如:
这件事真麻烦,班主任上蹿下跳,才解决了它。
分析:
“上蹿下跳”是个贬义词,用在此处不当。
应改为:
这件事真麻烦,班主任东奔西走,才解决了它。
2.搭配不当。
指句子中前后某些词语在意义上彼此不能搭配,或者是不符合语言习惯。
他喜欢打篮球和足球。
“打”与“足球”搭配不当。
他喜欢打篮球和踢足球。
3.句子成分残缺。
一个完整的句子至少应有两个部分:
一部分指出要说明的对象“谁”或“什么”,另一部分指出说明对象“怎么样”或“是什么”。
如果少了其中任何一部分,句子就不完整了,即主要成分残缺。
经过讨论,使我们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性。
“使”字淹没了主语,“经过讨论”这个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
经过讨论,我们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性。
4.词序混乱。
多数情况下,句子里的词序是固定的。
词序一变,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
给词语安排顺序,一定要符合语言习惯,不能随意颠倒。
同学们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将来”的位置不当,应放在“成为”之前。
同学们都希望自己将来成为有用之才。
5.前后矛盾。
有的句子前后表达的意思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我断定他今天大概不会来了。
“断定”表示肯定,“大概”表示猜测,这两个词自相矛盾。
我断定他今天不会来了。
或者是:
我想他今天大概不会来了。
6.重复罗嗦。
句子的意思表达不够简洁,多个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这就重复罗嗦了。
他看上去大约20岁左右。
“大约”和“左右”都表示估计,应该任意删掉一个。
7.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有些句子概念使用错误,或者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会造成病句。
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世界上没有”,中国怎么会有呢?
应该为:
我国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万里长城。
8.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因为明天不下雨,我们就会去看望老师。
“因为”应和“所以”搭配,“只要”应和“就”搭配,通过具体语境,我们判断此句应用“只要……就……”。
修改病句应注意以下几点:
1.看到句子后反复读,凭语感和技巧查找病因,在读中检查修改得是否正确。
2.保持原意。
这是修改病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取最简单方案。
一个病句不止一种修改方案,这就要求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选择最简单的一种方案。
五、修辞。
在小升初的考试中,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有两种题型:
一种是对修辞手法的辨识,如“下面各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下面句子中哪些是比喻句”等;
另一种是运用修辞手法写句子,如“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各写一句话”,“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比喻句或者拟人句”等。
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训练。
一、给下面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1.语文老师开始念分数了刘洋89分张力82分陈静90分教室里安静极了
2.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被称为千岛之国
3.真是一个粗心大意的孩子他微微一笑露出了白亮的牙齿忽然又叹息一声唉谁又不是这样呢
参考答案】
1.:
“,,……”。
2.——,“”。
3.“!
”,,,“,?
”
【分析】我们在给句子加标点符号前,一定要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句子的语气和结构,这样才能得知需要加哪些标点。
二、判断下面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
2.我最喜欢的水果有苹果,西瓜,梨。
3.你能说说这样做的目的吗?
()
4.听了爷爷的话,小刚说“他今后一定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
5.“哇——”响亮的哭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6.他今天学了一首歌,歌名叫“我爱你,祖国”。
【参考答案】1.×
2.×
3.√4.×
5.√
6.×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运用情况,完成此题,首先要读懂句意,读准句子的语气,在此基础上,再来辨别句子中标点使用有无错误。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使它们表达不同的意思。
1.这条鱼不大好吃
⑴
⑵
2.六
(1)班打败了六
(2)班夺得了冠军
⑴
【参考答案】
1.⑴这条鱼,不大好吃。
⑵这条鱼不大,好吃。
2.⑴六
(1)班打败了,六
(2)班夺得了冠军。
⑵六
(1)班打败了六
(2)班,夺得了冠军。
【分析】同一个句子,标点不同,表达的意思也是有区别的,或意思完全不同,或强调的重点不同。
答题的时候,要仔细揣摩,从句意上来思考怎样断句,怎样加标点。
加完标点后再读一读,看看句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补充句子,并加上标点。
1.清脆悦耳的叫声
2.我爱绿叶,不仅因为她是大自然最宠爱的儿女,
1.清脆悦耳的叫声在山谷里回响。
2.我爱绿叶,不仅因为她是大自然最宠爱的儿女,还因为她象征着生命。
【分析】第1题是要补充谓语部分,即解决“清脆悦耳的叫声”怎么样的问题。
第2题是要补充递进关系复句的后半部分,要注意补充的内容与前一分句在语意上不能重复,而且能与之形成递进关系。
五、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注意用好关联词语。
1.既然你知道这件事做应该做,
2.,才能得到别人的谅解。
3.人总是要死的,
4.邱少云宁可牺牲自己,
5.周总理虽然离开了我们,
6.老师不但关心我们的学习,
【参考答案】略
【分析】答好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关联词语的搭配习惯,然后再根据给出的句子去补充句子,补充好句子后,要检查是否简洁流畅,表意是否清楚。
六、按要求变换句子。
1.一座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急促的报警声。
(缩句)
2.比赛在进行。
(扩句)
3.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
(改为感叹句)
4.秦王我都不怕,也不会怕廉将军。
(改为反问句)
5.凡卡说:
“我想回家,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
”(改为间接叙述)
6.鲁迅在回信中说:
“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也可以同意。
”(改为第三人称)
1.博物馆里传出报警声。
2.激烈的比赛正在进行。
3.这个问题太容易解决啦!
4.秦王我都不怕,难道还会怕廉将军?
5.凡卡说,他想回家,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
6.鲁迅在回信中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也可以同意。
七、将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原意。
1.他只用了40分钟就做完了试卷。
2.赖宁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3.小叶背书包。
小叶推门。
小叶跑出去。
4.王震爷爷说:
“在当代中国,爱祖国,就是要热爱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
1.他只用了40分钟就把试卷做完了。
(他只用了40分钟,试卷就被他做完了。
2.赖宁难道不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吗?
(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是赖宁。
3.小叶背起书包,推门跑出去了。
4.王震爷爷说,在当代中国,爱祖国,就是要热爱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子的能力,但较之上一题难度大了一些。
因为它没有提示你怎么变换。
有
些题甚至有几种变换方式,如第1题,可以变成“把”字句,也可以变成“被”字句。
答题的时候,
我们先要读句子,认真分析,找准变换的角度,然后再动笔变句子。
八、使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句子。
1.看完电影后,受益匪浅。
2.学校开展了学雷锋的高潮。
3.“六一”儿童节那天,操场上到处插着五颜六色的红旗。
4.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5.语文老师绘声绘色地经常给我们讲故事。
6.小华做完了老师布置的所有的一切作业。
1.看完电影后,我受益匪浅。
2.学校掀起了学雷锋的高潮。
3.“六一”儿童节那天,操场上到处插着五颜六色的旗子。
4.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5.语文老师经常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故事。
6.小华做完了老师布置的所有的作业。
【分析】解答此题,我们首先要找准各句的病因。
第1句很明显是句子成份残缺,缺主语“谁”。
2句属于词语搭配不当,“开展”不能与“高潮”搭配。
3句中“五颜六色”与“红”自相矛盾。
4句属于不合事理,“造纸术”只是一项发明,不能说是“四大发明”。
5句属于词序混乱。
6句属于重复罗嗦,“所有的”和“一切”意思相同。
另外,此题要求用修改符号修改,同学们还应掌握常用的修改符号。
九、说说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老师是春蚕,是红烛。
2.太阳冲破云霞,完全跳出水面。
3.火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都热热闹闹地站在枝头。
4.我这样说,难道你还不明白吗?
5.平凡的沙石布满整个地球的外壳,有的沉没在河底下,有的裸露在高山上,有的散卧在荒野郊外。
6.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7.由远而近的喊杀声,惊天动地。
1.比喻2.拟人3.排比拟人4.反问5.排比6.比喻7.夸张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小学阶段常用的几种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解题时,我们要认真读题,弄清句意,再结合修辞各自的特点,来对号入座。
一、按要求改写句子。
1.在事实面前,他向老师承认了错误。
(改为双重否定句)
2.柳条在空中飞舞。
(改写成比喻句)
3.古代劳动人民用数不清的条石筑起了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缩写句子)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改为肯定句)
5.教室里可真安静。
(改为夸张句)
6.我们坚持植树造林。
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的公园。
(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7.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有把我们照顾好。
(改为引述句)
8.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不就是养花的乐趣吗?
(改成陈述句)
1.在事实面前,他不得不向老师承认了错误。
2.柳条像绿丝带一样在空中飞舞。
(答案不唯一)
3.人民筑起了长城。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真理。
5.教室里可真安静,连掉下一根针也能听见。
6.因为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所以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的公园。
7.老班长说:
“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有把你们照顾好。
8.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二、选择题。
1.下面句子变换后基本意思不变的一组是()
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不犯人,人不犯我。
B.我不可能不认识张军。
——我怎么可能不认识张军呢?
C.老师可能知道了这件事情。
——老师不可能知道这件事情。
D.这位客人,只能住在山顶的旅馆。
——山顶的旅馆,只能住这位客人。
【参考答案】B
【分析】
B项中,前句是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改后的句子是反问句,同样表示肯定,前后
句意思相同。
2.下面这段话的末尾缺少一句话,你认为哪一句合适(),并说明理由。
李刚同志进入公司以来,无故旷工迟到,任意辱骂同志和领导,错误很严重,
A.我们应当对他进行批评。
B.我们不得不对他进行批评。
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B理由:
因为前面句子语意比较重,所以后面也应当接语意较重的双重否定句。
一般来说,表达同一个意思的一句话,用肯定的句式比否定的句式语意重一些,而用双重否
定句式和反问句表达的语意则更重。
选择什么句式来表达要根据情感需要,根据表意强弱的需要。
3.对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夸张)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比喻)
C.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反问)
D.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参考答案】D
4.按括号里的要求,下列语句朗读时重音标示不准确的一项是()
A.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
(其它城市不是陕西省的省会)
B.这是我的语文试卷。
(不是其他人的语文试卷)
C.我今年6月份毕业。
(不是明年6月份)
D.我喜欢看足球比赛。
(我不讨厌看足球比赛)
【参考答案】
B
5.下面句子,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
A.谁都知道李白是中国唐代的伟大诗人。
(改为否定句)
谁也不能否认李白不是中国唐代伟大的诗人。
B.说出来的话必须算数。
(改为反问句)
说出来的话怎能不算数呢?
C.这雨来得又突然,又猛烈。
(改为感叹句)
让这雨来得更突然,更猛烈吧!
D.被浓云衬托着,大坝仿佛是一只泊在海里的大军舰,更加雄伟了。
(改为主动句)
大坝衬托着浓云,仿佛是一只泊在海里的大军舰,更加雄伟了。
【分析】A项从形式上看,改句确是否定句,句中有三个否定词,两个“不”和一个“否认”;
从意思
上看,改句中“谁也不能否定”即“谁都承认”的意思,而加上一个“不是”则表示否定,和原句的
意思正好相反。
C项改句虽然有表示感叹语气的感叹号,但并非是感叹句,应为祈使句。
D项应当是“浓
云衬托着大坝”,而不是“大坝衬托着浓云”。
6.以下几句,认为“那本书是好书”的一句是()
A.难道你认为这是一本好书吗?
B.难道你不认为这是一本好书吗?
C.难道你不认为这是一本坏书吗?
D.难道你认为这不是一本坏书吗?
【参考答案】B
7.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表达效果最好的一句是(
古今中外的诗人,常喜欢将珍珠与眼泪比。
阿拉伯的诗人说,牡蛎在海滩上赏月,天使的一滴眼泪,刚巧滴落在它心上,
A.就像一颗晶莹的珍珠
B.变成了一颗晶莹的珍珠
C.就是一颗晶莹的珍珠
D.俨然一颗晶莹的珍珠
8.“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后面连接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
A.犹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万条闪烁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9.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校门对面又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B.新建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C.我们一些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没有多大改善。
D.小张明天要去北京参加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知识竞赛。
【参考答案】D
10.与“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守信用”这句话意思不一样的是( )
A.答应别人的事能不守信用吗?
B.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
C.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吗?
D.答应别人的事不能不守信用。
【参考答案】C
11.下列语句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B.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C.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D.大家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12.选出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 )
A.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B.一路上,稻田绿、菜花黄、江水银,绘成了一幅幅田园巨画。
C.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参考答案】D
二.下面的词语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分类写下来。
人山人海鸟语花香地动山摇气吞山河翻天覆地青山起舞
山欢海笑枫叶似火势如破竹一日千里门庭若市莺歌燕舞
含比喻的是:
含拟人的是:
含夸张的是:
枫叶似火、势如破竹、门庭若市
鸟语花香、青山起舞、山欢海笑、莺歌燕舞
人山人海、地动山摇、气吞山河、翻天覆地、一日千里
三.按要求仿写句子。
1.仿写示范:
宽容如春雨,滋润人的心田;
宽容如阳光,照亮人的灵魂。
(以“宽容”开头写句子)
2.仿写示范:
如果你是一朵花,就给人们带来一份温馨;
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给人们带来一份绿色;
【参考答案】略
四.标点符号趣味题。
从前,有一个饭店老板,替一位客人包饭,写了一个契约:
“没有鸡鸭也可以没有鱼肉也可以青菜豆腐不可少”
不料,客人出了很多钱,天天吃的是青菜豆腐,既没有鸡、鱼,也没有鸭、肉。
客人对老板说:
“你怎么不守约啊!
”老板回答说:
“我怎么不守约呢?
”于是,双方就争论起来。
同学们,你们能用标点来表明他们各自的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