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和过一天》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5890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和过一天》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和过一天》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和过一天》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和过一天》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和过一天》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和过一天》精品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和过一天》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和过一天》精品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和过一天》精品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和过一天》精品教案

《我和____过一天》教学设计

  一、文本分析

  《习作:

我和___过一天》是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

本单元属于读写结合单元,单元中的神话故事为学生展现了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为本次习作提供了想象的支架和人物素材。

学生需要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个童话或神话中的人物,想象与自己共度一天的故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进入本次习作前,已经接触过多次想象习作的训练,达成了一定的想象能力。

相较而言,前几次展开的想象,受到的限制较小,本次习作的想象则增加了一定限制,表现在故事内容必须是神话或童话中的一个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我”过一天的故事。

故事要把所选人物的特点和“我”的愿望,放在一天之内,组合起来进行想象,这体现了较为明显的坡度。

因此,本次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既有基础,也有难度。

 

  三、教学目标

  1.能展开想象,把故事写清楚。

  2.能把“他的特点”和“我”组合起来想象,让故事中既有他的特点,又和我有一定联系。

  3.能通过“借用”“改造”“自.由想象”等方式,增补人物的招牌动作、语言等,让故事更吸引人。

  四、教学重难点

  1.能把“他的特点”和“我的特点”组合起来想象,让故事中既有他的特点,又有我的特点。

  2.能通过“借用”“改造”“自.由想象”等方式,增补人物的招牌动作、语言等,让故事更吸引人。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展开想象,把故事写清楚。

  2.能把“他的特点”和“我”组合起来想象,让故事中既有他的特点,又和我有一定联系。

  3.能通过“借用”“改造”“自.由想象”等方式,增补人物的招牌动作、语言等,让故事更吸引人。

  

(二)填写理由

  1.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上填写自己想要共度一天的人物名称,并写下及三条喜欢他的理由。

  2.抽选学生展示。

  (三)探究情景图

  1.播放情景图中小伙伴围绕与孙悟空共度一天的不同想法。

  2.引导学生思考:

没有说话的小男孩会想和孙悟空去哪里做什么?

  3..在学生交流中,建构故事发生的地方既可以是“他的世界”也可以是“我的世界”还可以是“我们都没去过的世界”。

  4.探究小伙伴想出故事的思维路径。

  5.在学生交流中,建构把“他的特点”和“我”组合起来想象故事的方法。

  (四)初写习作

  1.出示写作提示:

 

  

(1)能展开想象,把故事写清楚。

  

(2)能把“他的特点”和“我”组合起来想象,让故事中既有他的特点,又和我有一定联系。

  2.抽选学生展示习作,并结合标准进行点评。

  (五)建构支架

  1.出示教师下水文

  2.引导学生发现不够吸引人的问题。

  3.出示微课:

三位小伙伴借助人物剪辑卡,通过“借用”“改造”“自.由想象”等方式,增补(的招牌动作、语言等,让故事更吸引人。

 

  (六)修改习作

  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修改习作,增加人物的招牌动作、语言,让故事更吸引人。

  (七)互评习作

  1.教师出示同桌互评标准

  

(1)能展开想象,把故事写清楚。

  

(2)能把“他的特点”和“我”组合起来想象,让故事中既有他的特点,又和我有一定联系。

  (3)能通过“借用”“改造”“自.由想象”等方式,增补人物的招牌动作、语言等,让故事更吸引人。

  2.抽选同桌代表示范评价

  3.全班同桌互评

  4.展现优秀习作。

  (八)总结

  1.布置修改并誊写习作的任务。

2.总结今日收获

  六、板书设计

习作例文与习作

活动分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记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要求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课本上给出了两篇习作例文(包括旁批和文后的思考题),旨在让学生直观感受如何写好一件事。

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习作例文,总结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具体的习作教学。

课文中已经给出了参考题目,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指导,然后拓展学生的选材范围,争取让他们的作文素材更丰富多彩。

教学目标:

1.能总结习作例文的写作技巧,回答文后的问题。

2.能按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3.能参考他人的意见修改作文。

重点难点:

1.学习并运用习作例文中的叙事技巧。

2.交代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万花筒实物。

3.3.向家长征集学生生活中有趣的视.频或照片。

学生:

1.阅读习作例文,借助旁批,自行回答文后的问题。

2.回忆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拟写几个主题,或参考课文给出的题目进行思考。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1.传阅万花筒,让学生感受习作主题的内涵。

导语:

万花筒是老师小时候很着迷的一种玩具,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喜欢它。

(在班级里传阅)请大家说说,你透过万花筒的镜片看到了些什么?

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回答“五彩缤纷”)是的,从万花筒里我们能欣赏到无数缤纷的“花儿”。

那么,“生活万花筒”又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思考作答)没错,它实际是指生活多姿多彩、丰富有趣。

经常听到有人说,生活是平淡的。

其实,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我们亲历的、我们看到的、我们听说的……单说同学们亲历的就不少,不信请看——

2.出示学生生活中有趣的视.频和照片,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中的种种滋味。

预设:

教师可先展示照片,引导学生体会照片中的情感,回忆事件的经过,再播放视.频,体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感知自己丰富而精彩的童年生活。

过渡:

童年就像一首诗,诗里有你们天真活泼的记录;童年就像一幅画,画里有你们多姿多彩的生活;童年就像一个梦,梦里有你们丰富的想象和憧憬。

看着照片上你们那多变的表情,听着视.频里你们那或好笑,或难受,或让人哭笑不得的话语,老师真是不得不感叹:

你们的生活就像一支支万花筒呀!

看,这次习作的素材不就有了吗?

二、拓展思路,精选素材

1.结合学生的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往事。

预设:

采用点名的方式,让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深刻的事,说清楚主题即可,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些内容按一定的角度进行分类,如情感相同、主题相近、事情发生的地点相同等,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思考,发散思维,拓展选材范围。

思考:

(1)我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感体验?

(2)我是不是也有过同样主题的往事?

(3)在某个地点我有没有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

(4)我还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可以写?

2.回顾课文要求,交流让人印象深刻的事。

预设:

让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强调“亲身经历的”“看到的”“听说的”事情均可以写。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身边让人印象深刻的事,可以是从电视、报纸上看到的新闻,可以是同学、朋友、家人、邻居等讲述的奇闻,还可以是自己目睹的发生别人身上的事。

这些事或是在心灵上触动了自己,或是在情感上打动了自己,或是具有传奇色彩。

3.出示参考题目,确定写作主题。

预设:

出示课文中给出的参考题目,如果学生与某些题目产生共鸣,则可以直接选择该内容作为写作对象;如果学生有别的难忘的事,也可以自拟题目。

三、研读范例,交流方法

过渡:

这次作文写什么,相信大家心里已经有数了。

可是怎么把这件事情清楚地写出来,并且能打动人呢?

这就要求我们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了。

不如我们先去看看两位小朋友是怎么写的吧!

1.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上的两篇习作例文,结合旁批,分组讨论。

思考:

(1)说说爬天都峰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课文只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一句话加以交代,你觉得例文有没有把事情写清楚?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明确:

(1)爬天都峰的起因是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看到天都峰太高“我”有点胆怯;经过是遇到一位同样来爬山的老爷爷,“我们”相互鼓励,相互汲取力量;结果是“我”和老爷爷都登上了天都峰并合照留念。

(2)课文把事情写得很清楚。

对“我”和陈明产生矛盾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作者都做了清晰的介绍,尤其是将友谊破裂的过程完整细致地记录了下来,让读者一目了然。

这次矛盾持续的时间虽然长,但那属于矛盾产生后的无变化阶段,因此可用“转眼几个月”将时间快速拉进,直接进行后面情节的描述,这样写既不影响情节的推进,又能让文章更简洁。

3.再读例文,教师指导并归纳写作技巧。

过渡:

这两篇文章的小作者各自记叙了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写得都非常精彩。

那么,他们是怎么把文章写得让人觉得生动又真实的呢?

请大家再读一读,品一品,认真体会文章中的精彩之处,好的方法可以运用到我们的习作中去。

(1)引导学生说清楚主要内容。

明确:

《爬天都峰》主要写了“我”对天都峰的畏惧心理和爬上天都峰后大家的表现,借此点明文章主旨。

《小木船》的重点是“争吵”和“和好”两个片段,即第3、4自然段。

作者写得非常详细,先写拿小木船“翻过来掉过去地看”,不料失手摔坏了;再写陈明哭,“我”争辩,却不小心把小木船踩得更碎,二人的友谊就此破裂;然后写陈明搬走前向“我”道歉并赠送“我”新的小木船,二人和好,情节写得十分曲折动人。

(2)总结归纳写作技巧。

明确:

《爬天都峰》一文采用了顺叙的手法,交代了事情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最后点明文章主旨,对文章进行升华。

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进行描写,此外还进行了恰当的心理、外貌、神态描写,将事情写得生动有趣。

《小木船》一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借由“小木船”引发回忆,然后叙述事情的经过。

作者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进行描写。

在记叙一件事情时,应当选择一定的记叙顺序,再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具体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等进行刻画,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四、确定顺序,完成初稿

过渡:

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对这次习作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应该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吧?

材料有了,方法有了,还等什么?

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叙写你们记忆里那件印象深刻的事吧!

1.学生互相交流,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和写作重点。

提示: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一说自己要写的事。

讨论作文中应该重点写什么,哪些内容应该略写或不写,重点内容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刻画,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好的处理方式,文章的结构应该如何安排……重点交流这件事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原因,这是本次习作的核心内容。

2.根据讨论结果,列出写作提纲。

提示:

列提纲时,可以标注写作重点、写作技巧、应该交代的内容,防止在写作过程中疏忽大意。

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写明确,印象深刻的地方要醒目标注。

3.练习草稿。

根据交流的内容和写作提纲,把事情的经过完整地记录下来,形成作文。

4.教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五、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1.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修改。

评议重点:

(1)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没有交代清楚;

(2)叙述的顺序有没有条理;(3)有哪些优点可以借鉴。

2.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

修改重点:

(1)改正错别字、错用的标点;

(2)改正不通顺的语句;(3)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具体一点,哪些地方可以简写或删去。

3.小组间交流习作,互相修改评分。

4.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点评重点:

(1)叙事过程完整;

(2)内容具体,重点突出;(3)描写生动,情感真挚;(4)标题、开头、结尾夺人眼球。

【优秀习作范文】

避暑记

去年夏天,天气酷热难耐,我和妹妹待在家里,倍感无聊。

一天,妈妈出门买菜去了,我们按妈.妈.的吩咐乖乖地看电视,可是电视节目一点儿也不精彩。

“实在太热了!

”我喊道。

①妹妹说:

“我们吃西瓜吧!

”于是,我们打开冰箱拿西瓜。

当我触到冰冰的西瓜时,忽然想道:

冰箱里凉凉的,不正是一个很好的“避暑胜地”吗?

②我高兴地叫起来:

“我们到冰箱里去避暑吧!

”妹妹一听,也兴奋地跳了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