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5765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

主题一:

外出活动保安全

[活动目标]

1.了解外出活动中常见的意外伤害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增强安全意识。

2.初步学会多渠道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方法,能够主动交流、分享信息。

3.了解外出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知道如何预防意外伤害,能根据出现的意外情况采取合理的急救措施,培养自我防范、自我救护的能力。

[重难点]

知道如何预防意外伤害,能根据出现的意外情况采取合理的急救措施。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利用各种途径搜集学生外出活动时发生的安全事故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主题,制订活动方案

(一)情境导入

教师:

当同学们走出教室和家庭,去考察,去游玩,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家一定非常高兴。

但对于大家外出活动,我们的家长和学校、老师都非常担心,为什么呢?

学生:

担心出现安全问题。

教师:

的确,外出活动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

(多媒体演示学生外出活动时发生的安全事故:

交通事故、摔伤)

提问:

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例,同学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

(二)汇报交流

1.小组交流

(1)教师提出要求:

课前,每位同学都搜集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安全事故的资料,下面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从以下几方面来汇报:

同学们是通过哪些途径搜集资料的,搜集到了哪些资料。

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相同的内容不再重复,可以进行补充。

(2)各小组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生相互补充,共同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

交通安全问题;游泳的安全问题;旅游的安全问题;乘车的安全问题;游玩的安全问题;公共场所的安全问题,等等。

(三)选择研究内容

1.总结引申

教师:

通过同学们的调查和交流,我们知道在外出活动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如果同学们缺乏安全意识,不能做到事先防范,就可能造成意外伤害。

造成这些意外伤害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避免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呢?

今天就让我们围绕外出活动安全展开研究,了解外出活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掌握更多的安全防范措施。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刚才归纳的几个方面中选择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

2.确定研究内容

各组通过讨论确定研究内容。

组织全班交流,要求说明为什么确定这个内容,准备怎么研究。

(四)制订活动方案

1.教师提供相应的表格做参考,对相关问题进行提示。

学生分组讨论具体的活动任务、活动步骤、研究方法、时间安排、人员分工。

利用表格呈现方案内容。

2.分组交流活动方案,听取其他同学和老师的意见。

3.分组修改完善活动方案。

(五)搜集信息

鼓励学生在课下分组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信息,如:

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师指导下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可以到图书馆通过书籍查找相关资料,还可以在家长和老师帮助下进行采访。

第二课时 交流分享,模拟体验

(一)整理信息

学生分组整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制作成知识卡片。

教师深入各组,了解情况,进行指导。

(二)交流分享

教师引导:

课前我们分头搜集了关于外出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相应的防范措施,各小组获得了哪些信息?

是怎样搜集和整理这些信息的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分组汇报交流。

其他同学进行质疑、补充,提出建议。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对应该注意的问题适时点拨,对学生忽略的问题进行提示,启发学生思考。

如:

郊游时迷路、遭遇雷雨天气怎么办等,并引导学生汇报研究的过程,重点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模拟救护

教师:

通过各组的汇报,我们了解了大家搜集资料的过程,知道了更多的外出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感受到同学们确实有了一定的防范意识。

可是尽管我们一再强调预防,但在活动中,还可能会有一些意外发生。

比如:

有的同学不小心跌入水中,有的同学不小心磕伤了,有的同学被虫蚁叮咬……如果我们遇到这些情况,该如何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救和互救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

下周我们要进行一次野外考察,同学们设想一下可能会遇到什么安全问题。

下面就请各组自主选择一种可能出现的意外伤害,进行一次模拟表演,尝试进行现场救护。

1.设计

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根据每组所选的安全问题讨论设计虚拟的情景。

你们选择的安全问题是什么?

自救方法有哪些?

根据自救方法你们是如何分工的?

下面大家分组进行设计,看一看哪个组的救护方法最科学、最合理。

学生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2.演练

教师:

我看大家想出了很多救护的方法,怎样才能把这些方法再现出来与大家分享?

演示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发言。

教师:

我们在这个活动中要进行一场竞赛,大家的提议就可以作为评价的标准。

模拟演练时如果感情投入,表演真实,就将获得表演奖;救护方法科学、有效,将获得救护奖。

为了使我们的演练更真实,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道具:

这是应急小药箱,里面有创可贴、纱布、紫药水、消毒棉签等一些常用物品;还有小队旗、小喇叭、哨子、毛巾、矿泉水等,大家可以根据需要选用。

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自己设计的情景进行演练。

教师:

同学们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哪个组的演练最成功。

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两个小牌子,用于评价各组演练得怎么样,自救方法是否科学有效。

请你们组公正地举起你们的牌子,一会儿咱们要看看哪个组听得最认真。

学生模拟演练。

第一组:

模拟溺水急救。

(1)呼救请人帮忙;

(2)找木板等漂浮物;(3)脱下大家的外衣系成绳索;(4)打急救电话。

教师引导评价:

他们表演的怎么样?

给各小组十秒时间,做出你们公正的评价。

第二组:

模拟轻微磕伤救护。

(1)先用清水清洗伤口;

(2)用酒精消毒;(3)涂抹紫药水;(4)纱布包扎。

学生评价并陈述理由。

授予该组救护奖。

教师:

通过旁白解说,我们知道了一些轻伤的处理方法。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上网查找、请教家长)噢,看来你们真是很用心,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有效的自救方法,同时在你们的表演中,老师也看到了同学间的那种相互关心照顾的感人画面。

这种爱的力量往往会创造生命的奇迹。

为自己鼓掌加油!

第三组:

模拟同伴走失。

(1)呼喊;

(2)沿原路寻找;(3)求助带队老师;(4)找工作人员帮忙;(5)广播寻找。

学生评价并陈述理由。

授予该组救护奖。

教师:

看到你们的表演,我也想加入你们。

这位同学扮演的是一位走失的同学,大家表演的只是在寻找,而这位走失的同学却没有想办法学会自救。

我想和这位同学做一个即兴表演,你同意吗?

好,你继续扮演走失者,我是一位路过的游客。

师生共同表演。

教师:

如果这个同学真的和我走了,你们想一想可能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会被骗走)对,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多和对方交流,确认无疑再和他一起走也不尺。

你们说是吗?

不过这位同学能和我一起进行表演,非常勇敢,老师想单独给他颁发一个“表演奖”,你们看怎么样?

(四)活动总结

教师:

同学们的表演就是一种体验,通过这样的体验帮助我们掌握有关安全常识,如果真的发生了类似的情况,我们就可以从容应对。

通过今天的活动,大家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

安全是第一位的,在活动中,我们不但要学会保护自己,还要学会保护别人。

课下请同学们多搜集一些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让知识守护我们的生命,让安全伴我们同行。

主题二:

来之不易的粮食

【教学要求】

1.采用多种方式观察、了解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等。

 

2.用不同的方式来感受、体验农村生活,表达出对粮食来之不易感受。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观察、语言表达、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等

【教学难点】

对粮食来之不易感受。

【课前准备】

课前放手让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略)

  第二阶段:

成果展示。

一.教师引入

二.展示、交流信息,分六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

“农民生活”图片展。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展示田园四季的风光及农家生活劳作等方面的图片,在了解一些农业常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在评价中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

  第二环节:

“田园”诗朗诵。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在感受诗的意境美的同时,增进对田园风情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第三环节:

“农家”故事多。

  

设计意图:

通过收集农家生活中的故事,感受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具有的传统性,从而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

  

第四环节:

“农家方言──普通话”对对碰。

  

设计意图:

这个游戏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区分方言和普通话的同时,增强使用普通话意识,并进一步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第五环节:

我是“科技兴农”小专家。

  

设计意图:

通过“杂交水稻”、“彩棉”等农业科技专家角色的扮演,使学生受到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新农村的思想感情。

  第六环节:

畅想未来的“新农村”。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农村、为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做贡献的美好情感。

三、教师总结,生谈感受,活动结束

  

主题三:

多种多样的粮食制品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粮食与我们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它。

同时,了解一些有关粮食的种类、种植过程及产量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

2.通过活动,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调查、访问和考察获取研究资料和信息,继续培养学习收集资处理资料的能力,学习体验多种学习方式。

3.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农民劳作的辛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培养珍惜粮食、尊重劳动者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与粮食有关的知识。

2.使学生懂得珍惜粮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粮食作物的图片、粮食的果实和加工后的粮食及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通过调查、访问等形式,获取有关粮食作物的各种信息。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各种粮食作物的图片:

小麦、高粱、水稻、玉米、大豆、红薯等。

(2)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

你有什么想问的,想说的吗?

(3)生:

自由发言

(4)师:

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要研究,那我们今天就一同来了解一些与粮食有关的知识。

(出示课题:

粮食知多少)

二、认识粮食

1.认一认

(1)师:

同学们,我们桌上都已经摆放了各种粮食,现在让我们和他们亲密接触一下,大家可以用手摸一摸,仔细看一看说说它们是什么粮食。

(学生收集到的粮食拿出来和组内成员相互认一认)

(2)学生汇报

师:

说说你认识的粮食有那些?

生:

师:

谁能给这些粮食分类?

(豆类、谷类、薯类)

(3)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加工后的粮食图(面粉、大米、小米等)

师:

你们认识它们吗?

这是加工后的粮食宝宝。

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给这些粮食宝宝找妈妈,请把这些粮食宝宝和相应的粮食作物、果实放到一起。

(利用实物,进行游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说一说

师:

我们日常吃的主食有哪些?

他们都是什么粮食做成的?

生:

(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反馈。

三、种植过程

1.过渡:

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认识了各种粮食,这些粮食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

课前,个小组的同学针对粮食的种植过程进行了调查,快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告诉大家吧!

2.生分组汇报调查结果。

(表格,展示)

3.师播放水稻成米的过程《米的一生》

4.总结:

老师收集到一个资料显示:

稻子从播种到成为米饭要经过47道工序。

听到这个数字,你想到了什么?

5.生反馈

过渡: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浪费粮食的现象。

四、爱惜粮食

1。

播放一视频短片《惜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