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安全培训讲义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7391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员工安全培训讲义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员工安全培训讲义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员工安全培训讲义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员工安全培训讲义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员工安全培训讲义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员工安全培训讲义Word格式.docx

《员工安全培训讲义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员工安全培训讲义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员工安全培训讲义Word格式.docx

齿轮啮合机构、皮带传动机构、联轴器等。

这些机构高速旋转着,人体某一部位有可能被带进去而造成不幸事故,因而有必要把传动机构危险部位加以防护,以保护操作者的安全。

  在齿轮传动机构中,两轮开始啮合的地方最危险,。

  皮带传动机构中,皮带开始进入皮带轮的部位最危险,

  联轴器上裸露的突出部分有可能钩住工人衣服等,使工人造成伤害。

  所有上述危险部位都应可靠地加以防护,目的是把它与工人隔开,从而保证安全。

  

(1)啮合传动的防护。

  啮合传动有齿轮(直齿轮、斜齿轮、伞齿轮、齿轮齿系)啮合传动、蜗轮蜗杆传动、链条传动等。

这里仅对齿轮啮合传动的防护装置作讨论。

  齿轮传动机构必须装置全封闭型的防护装置。

应该强调的是:

机器外部绝不允许有裸露的啮合齿轮,不管啮合齿轮处在何种位置,因为即使啮合齿轮处在操作工人不常到的地方,但工人在维护保养机器时有可能与其接触而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在设计和制造机器时,应尽量将齿轮装入机座内,而不使其外露。

对于一些老设备,如发现啮合齿轮外露,就必须进行改造,加上防护罩。

齿轮传动机构没有防护罩不得使用。

  防护装置的材料可用钢板或有金属骨架的铁丝网。

防护装置必须安装牢靠,并保证在机器运行中不发生振动;

要求装置合理,防护罩的外壳与传动机构的外形相符,同时要便于开启、便于机器的维护保养,即要求能方便地打开和关闭。

为了引起工人的注意,防护罩内壁应涂成红色,最好装电气连锁,使得防护装置在开启的情况下机器停止运转。

另外,防护罩壳体本身不应有尖角和锐利部分,并尽量使之既不影响机器的美观,又起到安全作用。

  

(2)皮带传动机械的防护。

  皮带传动的传动比精确度较齿轮啮合传动的传动比差,但是当过载时,皮带打滑,起到了过载保护作用。

皮带传动机构传动平稳,噪音小,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因此,皮带传动机构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中。

但是,由于皮带摩擦后易产生静电放电现象,故其不能用于容易发生燃烧或爆炸的场所。

  皮带传动机构的危险部分是:

皮带接头处和皮带进入皮带轮的地方,如图1—4中箭头所指部分,因此要加以防护。

  皮带防护罩与皮带的距离不要小于50mm,设计要合理,不要影响机器的运行。

一般传动机构离地面2m以下,要设防护罩。

但在下列3种情况下,即使在2m以上也应加以防护:

皮带轮之间的距离在3m以上;

皮带宽度在15cm以上;

皮带回转的速度在9m/min以上。

这样万一皮带断裂时,也不至于落下伤人。

皮带的接头一定要牢固可靠。

安装皮带时要做到松紧适宜。

皮带传动机构的防护可采用将皮带全部遮盖起来的方法,或采用防护栏杆防护。

第二篇电气部分

一、电气安全概述

二、触电事故及其对策

三、电气防火防爆

四、静电危害防护

一、电气安全概述

电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统计资料表明:

在工伤事故中,电气事故占有不少的比例。

例如:

触电死亡人数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5%左右。

世界上每年电气事故伤亡人数不下几十万人。

我国约每用亿度电就触电死亡1人,而美、日等国约每用20~40亿度电才触电死亡1人。

触电事故的种类

电击

直接接触电击:

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的带电体。

间接接触电击:

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在故障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

单线电击:

人占在地面上,与一线接触。

(可以是直接或间接)

两线电击:

人与地面隔离,两手各触一线。

(可以是直接或间接;

可以是两相,也可以是单相)

电伤:

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气机械性伤害等。

电流途径

不同途径,危险性不同,但没有不危险的途径。

最危险的是:

左手到前胸。

判断危险性,既要看电流值,又要看途径。

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

工作绝缘——又称基本绝缘或功能绝缘,是保证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和防止触电的基本绝缘。

位于带电体与不可触及金属件之间。

保护绝缘——又称附加绝缘,是在工作绝缘因机械破损或击穿等而失效的情况下,可防止触电的独立绝缘。

位于不可触及金属件与可触及金属件之间。

双重绝缘——是兼有工作绝缘和附加绝缘的绝缘。

加强绝缘——是基本绝缘经改进,在绝缘强度和机械性能上具备了与双重绝缘同等防触电能力的单一绝缘。

在构成上可以包含一层或多层绝缘材料。

手持电动工具的识别和选用

具有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设备属于Ⅱ类设备。

Ⅱ类设备无须再采取接地、接零等安全措施。

标志:

“回”——作为Ⅱ类设备技术信息一部分。

手持电动工具应优先选用Ⅱ类设备。

我国国家标准GB3805《安全电压》规定了特低电压的系列:

特低电压额定值(工频有效值)的等级:

42V、36V、24V、12V和6V

选用:

根据使用环境、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确定。

漏电保护

漏电保护——利用漏电保护装置来防止电气事故的一种安全技术措施。

漏电保护装置——又称为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简称RCD(ResidualCurrentOperatedProtectiveDevice)。

漏电保护装置是一种低压安全保护电器。

用于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时:

应选用额定动作电流为30mA及其以下的高灵敏度、快速型。

需要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的场所

(1)

触电、防火要求较高的场所和新、改、扩建工程使用各类低压用电设备、插座,均应安装漏电保护器。

对新制造的低压配电柜(箱、屏)、动力柜(箱)、开关箱(柜)、操作台、试验台,以及机床、起重机械、各种传动机械等机电设备的动力配电箱,在考虑设备的过载、短路、失压、断相等保护的同时,必须考虑漏电保护。

用户在使用以上设备时,应优先采用带漏电保护的电器设备;

需要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的场所

(2)

建筑施工场所、临时线路的用电设备;

手持式电动工具(除Ⅲ类外〕、移动式生活日用电器(除Ⅲ类外)、其他移动式机电设备,以及触电危险性大的用电设备,心须安装漏电保护器;

潮湿、高温、金属占有系数大的场所及其他导电良好的场所,如机械加工、冶金、化工、船舶制造、纺织、电子、食品加工、酿造等行业的生产作业场所,以及锅炉房、水泵房、食堂、浴室、医院等辅助场所。

三、电气防火防爆

1.电气引燃源

主要分为两类:

危险温度和电火花和电弧

1)危险温度

2)电火花及电弧

电火花——电极之间的击穿放电。

大量电火花将汇集成电弧,电弧高温可达8000℃,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火源。

分为:

工作火花——正常时应无引燃危险,但异常时如:

三相刀开关不同时闭合等

事故火花——短路、断线

其他火花——雷电、静电、电磁感应

2.危险物质

1)分类(按爆炸性物质种类分类)

爆炸性物质分三类

Ⅰ类:

矿井甲烷(CH4)

Ⅱ类:

爆炸性气体、蒸气

Ⅲ类:

爆炸性粉尘、纤维

2)分级、分组

分级——(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或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分级:

Ⅱ类爆炸性气体(分三级):

ⅡA;

ⅡB;

ⅡC

Ⅲ类爆炸性粉尘(分两级):

ⅢA;

ⅢB

3.危险环境(危险区域等级)

1)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

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对危险场所分区,分为:

0区、1区、2区。

0区(0级危险区域)——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

2区(2级危险区域)——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可能是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

4.防爆电气设备和防爆电气线路

防爆电气设备类型

按照使用环境,防爆电气设备分成两类:

Ⅰ类——煤矿井下用电气设备;

Ⅱ类——工厂用电气设备。

按防爆结构型式,防爆电气设备分为以下类型(括弧内字母为该类型标志字母):

(1)隔爆型(d)

(2)增安型(e)

(3)充油型(o)

(4)充砂型(q)

(5)本质安全型(ia、ib)分为ia级和级

(6)正压型(p)

(7)无火花型(n)

(8)特殊型(s)

防爆电气设备的标志:

防爆型电气设备外壳的明显处,须设制清晰的永久性凸纹标志。

设备铭牌的右上方应有明显的“Ex”标志。

5.电气防火防爆措施

电气防火、防爆措施是综合性的措施。

其他防火、防爆措施对于防止电气火灾和爆炸也是有效的。

1)消除或减少爆炸性混合物

a)消除或减少爆炸性混合物属一般性防火防爆措施。

b)采取封闭式作业,防止爆炸性混合物泄漏;

c)清理现场积尘,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积累;

d)设计正压室,防止爆炸性混合物侵入;

e)采取开式作业或通风措施,稀释爆炸性混合物;

f)在危险空间充填惰性气体或不活泼气体,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g)安装报警装置,当混合物中危险物品的浓度达到其爆炸下限的10%时报警等。

2)隔离和间距

隔离是将电气设备分室安装,并在隔墙上采取封堵措施,以防止爆炸性混合物进入。

10kV及其以下的变、配电室不得设在爆炸、火灾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变、配电站是工业企业的动力枢纽,电气设备较多,而且有些设备工作时产生火花和较高温度,其防火、防爆要求比较严格。

室外变、配电站与建筑物、堆场、储罐应保持规定的防火间距。

露天变、配电装置不应设置在易于沉积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的地方。

3)消除引燃源

根据爆炸危险环境的特征和危险物的级别和组别选用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

保持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安全运行;

在爆炸危险环境,应尽量少用携带式电气设备,少装插销座和局部照明灯。

为了避免产生火花,在爆炸危险环境更换灯泡应停电操作。

在爆炸危险环境内一般不应进行测量操作。

4)爆炸危险环境接地和接零

爆炸危险环境的接地、接零比一般环境要求高。

①接地、接零实施范围

除生产上有特殊要求的以外,一般环境不要求接地(或接零)的部分仍应接地(或接零)。

②整体性连接

在爆炸危险环境,必须将所有设备的金属部分、金属管道、以及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全部接地(或接零)并连接成连续整体,以保持电流途径不中断。

③保护导线

单相设备的工作零线应与保护零线分开,相线和工作零线均应装有短路保护元件,并装设双极开关同时操作相线和工作零线。

6.消防供电

高度超过24m的医院、百货楼、展览楼、财政金融楼、电信楼等、省级邮政楼和高度超过50m的可燃物品厂房、库房,以及超过4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500个座位的会堂等大型公共建筑,其消防设备(如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消防排烟设备、火灾报警装置、火灾事故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电动防火门窗、卷帘、阀门等)均应采用一级负荷供电。

消防用电设备配电线路应设置单独的供电回路。

即——要求消防用电设备配电线路与其他动力、照明线路(从低压配电室至最末一级配电箱)分开单独设置,以保证消防设备用电。

消防配电设备应有明显标志。

在有众多人员聚集的大厅及疏散出口处、高层建筑的疏散走道和出口处、建筑物内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以及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等处应设置事故照明。

6.电气灭火

1)触电危险和断电

触电危险:

①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发生火灾,如果没有及时切断电源,扑救人员身体或所持器械可能接触带电部分而造成触电事故。

②使用导电的火灾剂,如水枪射出的直流水柱、泡沫灭火器射出的泡沫等射至带电部分,也可能造成触电事故。

③火灾发生后,电气设备可能因绝缘损坏而碰壳短路;

电气线路可能因电线断落而接地短路,使正常时不带电的金属构架、地面等部位带电,也可能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

因此,发现起火后,首先要设法切断电源!

切断电源应注意以下几点:

(1)火灾发生后,由于受潮和烟熏,开关设备绝缘能力降低,因此,拉闸时最好用绝缘工具操作。

(2)高压应先操作断路器而不应该先操作隔离开关切断电源,低压应先操作电磁启动器而不应该先操作刀开关切断电源,以免引起弧光短路。

(3)切断电源的地点要选择适当,防止切断电源后影响灭火工作。

(4)剪断电线时,不同相的电线应在不同的部位剪断,以免造成短路。

剪断空中的电线时,剪断位置应选择在电源方向的支持物附近,以防止电线剪后断落下来,造成接地短路和触电事故。

2)带电灭火安全要求

(1)应按现场特点选择适当的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剂都是不导电的,可用于带电灭火。

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剂(水溶液)不宜用于带电灭火。

(因其有一定的导电性,而且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有影响)

(2)用水枪灭火时宜采用喷雾水枪,这种水枪流过水柱的泄漏电流小,带电灭火比较安全。

用普通直流水枪灭火时,为防止通过水柱的泄漏电流通过人体,可以将水枪喷嘴接地(即将水枪接入埋入接地体,或接向地面网络接地板,或接向粗铜线网络鞋套);

也可以让灭火人员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靴或穿戴均压服操作。

(3)人体与带电体之间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用水灭火时,水枪喷嘴至带电体的距离:

电压为10kV及其以下者不应小于3m。

1.静电的种类:

1)固体静电

固体静电可直接用双电层和接触电位差的理论来解释。

双电层上的接触电位差是极为有限的,而固体静电电位可高达数万伏以上,其原因在于电容的变化。

橡胶、塑料、纤维等行业工艺过程中的静电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很容易引起火灾。

2)人体静电

人在活动过程中,人的衣服、鞋以及所携带的用具与其他材料摩擦或接触-分离时,均可能产生静电。

例如,人穿混纺衣料的衣服坐在人造革面的椅子上,如人和椅子的对地绝缘都很高,则当人起立时,由于衣服与椅面之间的摩擦和接触-分离,人体静电高达10000V以上。

液体或粉体从人拿着的容器中倒出或流出时,带走一种极性的电荷,而人体上将留下另一种极性的电荷。

人体是导体,在静电场中可能感应起电而成为带电体,也可能引起感应放电。

人体静电引起的放电往往是酿成静电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3)粉体静电

粉体只不过是处在特殊状态下的固体,其静电的产生也符合双电层的基本原理。

粉体物料的研磨、搅拌、筛分或高速运动时,由于粉体颗粒与颗粒之间及粉体颗粒与管道壁、容器壁或其他器具之间的碰撞、摩擦,以及由于破断都会产生有害的静电。

塑料粉、药粉、面粉、麻粉、煤粉和金属粉等各种粉体都可能产生静电。

粉体静电电压可高达数万伏。

粉体具有分散性和悬浮状态的特点。

由于分散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使得材料的稳定度降低。

例如,虽然整块的聚乙烯是很稳定的,而粉体聚乙烯却可能发生强烈的爆炸。

由于悬浮状态,颗粒与大地之间总是通过空气绝缘的,而与组成粉体的材料是否是绝缘材料无关。

因此,铝粉、镁粉等金属粉体也能产生和积累静电。

4)液体静电

液体在流动、过滤、搅拌、喷雾、喷射、飞溅、冲刷、灌注和剧烈晃动等过程中,可能产生十分危险的静电。

由于电渗透、电解、电泳等物理过程,液体与固体的接触面上也会出现双电层。

固定电荷层——紧贴分界面的电荷层不随液体流动;

滑移电荷层——与固定电荷层相邻的异性电荷层随液体流动。

液体流动时(r)一种极性的电荷随液体流动,(r)流动电流。

(r)管道的终端容器里将积累静电电荷。

(二)静电的危害

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也可能给人以电击,还可能妨碍生产。

其中,爆炸或火灾是最大的危害和危险。

(三)防静电的措施

1.环境危险程度的控制

静电引起爆炸和火灾的条件之一是有爆炸性混合物存在。

为了防止静电的危害,可采取以下控制所在环境爆炸和火灾危险性的措施。

(1)取代易燃介质。

例如,用三氯乙烯、四氯化碳、苛性钠或苛性钾代替汽油、煤油作洗涤剂有良好的防爆效果。

(2)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

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采用通风装置或抽气装置及时排出爆炸性混合物。

(3)减少氧化剂含量。

这种方法实质上是充填氮、二氧化碳或其他不活泼的气体,减少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性混合物中氧的含量不超过8%时即不会引起燃烧。

2.工艺控制

工艺控制是从工艺上采取适当的措施,限制和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1)材料的选用

在存在摩擦而且容易产生静电的场合,生产设备宜于配备与生产物料相同的材料。

还可以考虑采用位于静电序列中段的金属材料制成生产设备,以减轻静电的危害。

(2)限制摩擦速度或流速

油罐装油时,注油管出口应尽可能接近油罐底部,最初流速应限制在1m/s左右,待注油管出口被浸没以后,流速可增加至~6m/s。

(3)增强静电消散过程

在输送工艺过程中,在管道的末端加装一个直径较大的松弛容器,可大大降低液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积累的静电。

为了防止静电放电,在液体灌装、循环或搅拌过程中不得进行取样、检测或测温操作。

进行上述操作前,应使液体静置一定的时间,使静电得到足够的消散或松弛。

料斗或其他容器内不得有不接地的孤立导体。

同液态一样,取样工作应在装料停止后进行。

(4)消除附加静电

3.接地和屏蔽

(1)导体接地。

接地是消除静电危害最常见的方法,它主要是消除导体上的静电。

金属导体应直接接地。

①凡用来加工、储存、运输各种易燃液体、易燃气体和粉体的设备都必须接地。

②工厂或车间的氧气、乙炔等管道必须连成一个整体,并予以接地。

可能产生静电的管道两端和每隔200~300m处均应接地。

平行管道相距10cm以内时,每隔20m应用连接线互相连接起来。

管道与管道或管道与其他金属物件交叉或接近,其间距离小于10cm时,也应互相连接起来。

③注油漏斗、浮动罐顶、工作站台、磅秤和金属检尺等辅助设备均应接地。

油壶或油桶装油时,应与注油设备跨接起来,并予以接地。

④汽车槽车、铁路槽车在装油之前,应与储油设备跨接并接地;

装、卸完毕先拆除油管,后拆除跨接线和接地线。

⑤可能产生和积累静电的固体和粉体作业中,压延机、上光机及各种辊轴、磨、筛、混合器等工艺设备均应接地。

第三篇消防安全

一、干粉灭火器

1干粉灭火器是以高压二氧化碳作动力喷射干粉灭火剂的灭火器材。

有手提式与推车式两种,主要型号有:

手提式MF5、MF8、推车式MFT35、MFT50,装干粉剂量分别为:

5、8、35、50kg。

2主要技术参数:

有效喷射时间15~30秒,有效喷射距离3~13M,适应温度范围10~45℃。

3适用于工厂、仓库、油为、汽车库等场所,用于扑救石油及其产品、可燃气体、电气设备的初起火灾。

4使用步骤:

将灭火器扛到起火地点,并上、下颠倒数次,使干粉松动。

一只手握住喷嘴,对准燃烧物根部。

另一只手向上提起“提环”,握住“提柄”,干粉由喷嘴喷出。

扑救地面油火时,要平射,且左右摇摆,由近及远,快速推进。

注: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与推车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基本相同。

二、室内消火栓

1室内消火栓按出水咒骂径分为:

SN50、SN65型。

2室内消火栓由手轮、盖、本体、阀门、出水口、进水咒骂组成,配套有水带、水枪。

3适用于扑救建筑物内部的初起火灾。

打开玻璃门,取出消防水带。

抛开消防带<

注意不要有拧、折叠现象>

将消防水带一头套在消火栓口上,另一头套上水枪。

握稳水枪后,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手轮,打开消火栓阀门,使水喷出。

将水枪对准着火物喷射。

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按适当间距和高度装置一定数量喷头的供水灭火系统,主要由喷头、阀门、报警控制装置和管道、附件组成。

2适用于各种可用水灭火的场所。

发生火灾时能自动喷水灭火,并发出警报。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主要有:

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水幕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喷头是在系统中担负探测火灾、启动系统和喷水灭火任务,是系统的关键。

报警阀是灭火系统中接通或切断水源并启动报警器的装置。

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独立设置水源,确保水源充足。

6应定期对喷头、管道、供水设施、报警阀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处于正常状态。

火灾自救十法

1.熟悉环境

熟悉环境就是了解我们经常或临时所处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环境。

对于我们经常工作或居住的建筑物,事先可制定较为祥细的逃生计划,所有成员都要知道逃生出口、路线和方法。

当我们外出,走进商场、宾馆、酒楼、歌舞厅等公共场所时,要留心看一下安全出口、报警器、灭火器的位置,以及有可能作为逃生器材的物品,以便遇到火灾时能及时疏散和灭火。

只有警钟长鸣,养成习惯,才能处惊不慌,临危不乱。

1985年4月18日,哈尔滨市天鹅宾馆发生特大火灾,起火的楼层住着一位日本客人。

他在18日住进11层时,进房前先看了周围环境,知道了疏散出口。

当夜里意识到火灾后,便穿过烟雾弥漫的走廊往疏散通道摸去,得以死里逃生。

进入不熟悉的建筑物时,首先熟悉一下环境,养成这种习惯很有必要。

2.迅速撤离

逃生行动是争分夺秒的行动。

一旦听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烟火包围,千万不要迟疑,要立即跑出房间,设法脱险,切不可延误逃生良机。

1989年,吉林省东辽县就曾发生过一位表年妇女已经脱离险境又返回火场穿衣服、抢夺财物,导致丧生火场的悲剧。

一般说来,火灾初期烟少火小,只要迅速撤离,是能够安全逃生的。

3.毛巾保护

火灾中产生的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达%时,人在1-3分钟内即可窒息死亡。

同时,燃烧中产生的热空气被人吸入,会严重灼伤呼吸系统的软组织,严重的也可导致人窒息死亡。

逃生时多数要经过充满浓烟的路线才能离开危险的区域。

逃生时,不管附近有无烟雾,都应采取防烟措施。

常用的防烟措施是用干、湿毛巾捂住口鼻。

可把毛巾浸湿,叠起来捂住口鼻,无水时,干毛巾也行;

身边如没有毛巾,餐巾布、口罩、衣服也可以替代,又多叠几层,使滤烟面积增大,将口鼻捂严。

穿越烟雾区时,即使感到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