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不得不看山东事业编真题带答案综合A.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5738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不得不看山东事业编真题带答案综合A.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备战不得不看山东事业编真题带答案综合A.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备战不得不看山东事业编真题带答案综合A.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备战不得不看山东事业编真题带答案综合A.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备战不得不看山东事业编真题带答案综合A.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不得不看山东事业编真题带答案综合A.doc

《备战不得不看山东事业编真题带答案综合A.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不得不看山东事业编真题带答案综合A.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不得不看山东事业编真题带答案综合A.doc

2009年山东事业编真题

1.《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

A.民族区域自治B.单一制

C.联邦制D.邦联制

3.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据是()。

A.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B.上层建筑的变革

C.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D.社会革命

4.政党监督的主体除了党委和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外,还有()。

A.党的宣传部门B.党的基层组织

C.党的组织部门D.党的领导集团

5.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

D.对该事物的理论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取得预期效果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说明,实现我国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B.缩小贫富差距,消除两极分化

C.保持社会稳定,不断深化改革D.扩大对外开放,参与世界竞争

7.下述社会关系中属行政法调整范围的是()。

A.各社会组织内部的管理关系

B.行政机关缔结买卖合同而形成的关系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使某一行政管理权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D.行政机关与相对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民事关系

8.行政责任是基于()关系而发生的。

A.行政B.行政法律

C.法律D.其他

9.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是()。

A.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B.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D.教育和保护相结合

10.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2月19日讲话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

A.小康社会人与自然B.小康社会人与人

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和谐社会人与人

11.“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

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

C.价值标准D.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12.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13.非同一系统的任何机关相互行文都使用()。

A.上行文B.平行文

C.越级行文D.下行文

14.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

A.对事物一分为二B.把分析与综合统一起来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一切从实际出发

15.调研员是对应于()。

A.厅、司级副职B.县、处级正职

C.县、处级副职D.乡、处级正职

16.某店主发现一歹徒正在持刀抢劫店里的顾客,便乘其不备,用木棍将歹徒击倒,造成其重伤。

对这个案例,同学们认为该店主:

①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②侵犯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③实施了正当防卫;④对歹徒有“无限防卫权”。

你赞同()。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7.各级政府中设置的政策研究室是()。

A.领导机构B.办公机构

C.办事机构D.职能机构

18.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起15日内到()缴纳罚款。

A.做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B.指定的银行

C.其所在地的村委会、居委会D.财政局

19.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核心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坚持改革开放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A.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C.古典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

D.电子学、高分子化学、分子生物学

21.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件()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必须B.可以

C.不能D.可能

22.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列举的从公元1世纪到18世纪由中国传到欧洲等地的重要发明就有26项,特别指出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更是对世界工业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表明我国封建时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①代表着全人类经历封建社会发展阶段时取得的成就;②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③是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④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23.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获得了人身自由,是自由的劳动者。

此“自由”是指()。

A.不必再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B.支配生产资料的自由

C.不受资本家雇佣剥削的自由D.选择受雇于某个资本家的自由

24.行政处罚只能()。

A.对有行政隶属关系的人实施

B.由公安机关执行

C.处罚公务员或公民个人,而不能处罚单位或组织

D.是国家特定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的个人或组织依法采取的惩戒措施

25.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

A.经验材料B.理论结论

C.一般方法论D.具体方法

26.下列文稿中具有正式公文效用的是()。

A.议论稿B.送审稿

C.征求南京市意见稿D.定稿

27.我国现行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A.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B.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

C.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D.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

28.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不包括()。

A.政治监督B.法律监督

C.对行政立法、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D.市场监督

29.以下选项中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的是()。

A.抢劫银行巨款违反了刑法

B.欠债不还违反了民事法律法规

C.中学生不穿校服参加升国旗仪式违反了校规

D.扰乱公共秩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30.行政行为已完成原定目标、任务,实现了国家的行政管理目的,应予以()。

A.宣布无效B.撤销

C.废止D.变更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它们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号后的相应字母涂黑。

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下列内容属于行政征收的有()。

A.管理费B.党费

C.排污费D.洗理费

2.下列是国家机关的有()。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D.国务院

3.行政确认的主要形式有()。

A.确定B.认可

C.登记D.行政鉴定

4.行政诉讼具有的与其他诉讼活动不同的基本原则有()。

A.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B.人民检察院特定监督原则

C.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原则

D.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

5.在江总书记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无论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还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都集中体现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

中国共产党必须而且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因为()。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中国共产党是人数最多的政党

C.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D.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6.有关危害行为,正确的说法是()。

A.它是犯罪的客观方面三个基本要件之一

B.它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即作为和不作为

C.作为是指行为人用积极行动实施为我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D.不作为是指负有特定义务实施某种行为而又能履行这种义务的人消极地不履行义务而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

7.能够联合行文的机关应是()。

A.同级政府之间B.政府各部门之间

C.上级党委和下级政府之间D.政府部门和同级人民团体之间

8.对国家公务员违纪行为给予行政处分的种类有()。

A.警告B.记大过

C.降职D.撤职

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我国的国情决定国策

B.社会主义之所以优越于资本主义,是因为社会主义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

C.从物质生产活动的规律出发,可以寻找到社会主义必然实现的客观根据

D.只要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密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经济职能主要是()。

A.保障职能B.参数调节职能

C.直接配置资源职能D.间接配置资源职能

11.我国不可能实行同时同步共同富裕的政策,是因为()。

A.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B.同步富裕是空想

C.劳动者的能力有差别D.两极分化可以刺激生产力的发展

12.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有()。

A.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当合乎情理

B.行政行为不能超越职权

C.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行政目的

D.行政职权的授予、委托要有法律依据

1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

A.国家的利益B.集体的利益

C.社会的利益D.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14.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