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6740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方开挖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土方开挖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土方开挖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土方开挖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土方开挖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方开挖方案Word格式.docx

《土方开挖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开挖方案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方开挖方案Word格式.docx

2.1.1联系好挖掘机、自卸汽车,装载机等;

2.1.2配合机械挖土方所需要的劳动力要提前进场(人数为10~15人);

2.1.3工具(包括铁锹、小平车、麻绳等)、和测量仪器(水准仪、全站仪、塔尺等)。

2.2技术准备:

2.2.1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人进行入场教育。

2.2.2施工前由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

2.2.3根据甲方提供的标高、基准线,在基坑周边不受挖土影响的墙体或通视的地面上引测出控制桩,便于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控制标高、位置(在土方开挖的过程中,要有专人在基底抄平,防止扰动基底土质或挖不到位设计标高)。

土方作业要服务于基坑支护施工,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2.2.6开挖方法为机械开挖,采用斗容量为1.6m3的履带式反铲挖掘机(1-2两台)开挖,6辆自卸汽车将挖出的土方及时运到指定位置。

2.2.7基坑土方开挖挖深约7m,分三步开挖,现场场地标高为802.29m,第一步开挖深度约为2m,之后进行锚索支护,喷射砼进行护坡,护坡完毕后进行第二步挖土,开挖深度约为3m;

第三步开挖深度约为2m。

2.2.8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基坑边严禁机动车辆行驶和有其它震动,更不得在对基坑边坡有影响的范围内堆土。

2.3基坑开挖顺序

总的施工方向是:

由综合楼北面开始,向南退挖至住宅楼,住宅楼挖土完毕之后开挖地下车库。

2.4施工工艺

2.4.1、工艺流程:

挖运土方→锚索支护及护坡→挖土方→测标高→挖桩间土→护坡→破桩头→验桩

2.4.2开挖第一步,开挖深度为2m左右。

依据围墙上的标高为依据进行控制,坑底相对绝对标高约为800.38m。

第一步挖土完毕之后进行锚索支护和护坡。

在挖土过程中,桩间土要清理干净,桩间土要清平。

钢筋网用Φ16的钢筋固定;

喷射砼要均匀,厚度在80mm左右。

2.4.3回填坡道

在地下车库的东面回填坡道,坡道宽6m,两侧放坡为1:

0.7,水平距离长为15m,坡脚取15°

,作为拉土车上下基坑的临时坡道。

2.4.3开挖第二步,开挖深度为3m左右,即桩顶以上的土方。

开挖时应严密监测,监测监控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编制监测方案,并严格执行。

基坑监测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测量或专业测试原件监测为主,以现场目测检查为辅。

监测工作从挖土或支护桩施工前开始持续到基坑至自然地面。

2.4.4开挖第三步,开挖深度为2m左右,桩顶预留500厚土方,开挖桩间土,采用小挖机。

CFG桩周边土体应对称开挖,要求挖斗离开工程桩大于20cm,桩上土方由人工采用铁锹等工具进行清理铲除,挖斗不得碰撞工程桩。

小挖机挖出来的土方利用大挖机进行二次倒运装入自卸汽车。

2.5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以上300mm时,停止机械施工,改用人工清理基底土方,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

人工清挖基底土方要与机械挖土同时进行,以便将余土及时运走。

人工开挖桩间土时必须在基坑周边、桩身测出基底500mm线,拉线尺量,进行清底。

2.6土方施工完毕后开始进行护坡。

2.7临时坡道的二次开挖,开挖方式采用接力收坡的方式,分别在在标高-7m处和-4m处设置挖机站立的平台进行开挖。

对机械无法挖到部位采用人工开挖。

2.8协调施工

①土方开挖与测量的配合

土方施工队伍必须服从项目管理人员的统一协调指挥,严格按照挖土方案进行施工。

②土方开挖与护坡施工的配合

土方开挖前,必须查明场地地下管线的埋藏位置和深度,由业主提供书面材料和进行现场移交,共同协商移位和保护方案;

在土方开挖时,派专人现场指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挖土,并马上组织人员抢修,使损失降到最低。

为确保基坑的边坡稳定,在完成上层作业面的锚杆与喷设完毕混凝土以前,不得进行下一层开挖。

开挖前要求锚索注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

挖掘机和载重汽车等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基坑时,一定要走固定马道,严禁在距基坑2.0m内行走或停放,以免影响边坡支护结构的强度。

沿基坑四周开挖时,挖掘机的铲头与支护结构一定要保持不少于200mm的距离,以免碰撞支护结构。

2.9土方超挖预防及处理措施

为防止土方超挖,开挖时测量工全程监控,并设专人负责协调土方开挖与护坡施工的程序。

土方开挖期间,由测量工将每步土的开挖深度在边坡上做好标志,并随时监测实时开挖深度。

将至槽底时,从地面原始高程点引测标高至槽底标高上1m处,做好永久性标志,以些控制槽底标高。

万一出现超挖时,不得随意回填,需上报监理工程师,必要时报设计院。

需以1:

3:

6混凝土回填或另做方案经监理工程师及设计院批准后实施。

3破桩头

3.1测标高

根据设计桩顶标高,用红油漆在CFG上做出明显标记。

3.2破桩

采用人工破桩头,先用切割机沿桩顶转圈切割,然后用平錾剔除切割过的部分,錾子应至上而下断,之后再用切割机往里切,这样由外向内逐层切割剔除,直至整个桩头破断。

不得用重锤从水平方向击打,严禁破坏桩顶,不得出现缺棱掉角,确保桩头平整。

3.3注意事项

3.3.1在测量人员的监督下,做标高标记,并经项目施工员,质量员验收后,方可动工破桩。

3.3.2碎桩头临时堆放在场地内的无桩部位,用塔吊运至基坑外指定地点。

自卸汽车集中运出场外指定地点。

3.3.3进场基坑内的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行走时,不得踩在桩头上,在场地内做出注意保护桩头的标志。

4.1砂石褥垫层(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铺设范围为筏板基础外扩300,砂石级配为砂:

石子=3:

7,夯填度(夯实后垫层厚度与虚铺厚度之比)不得大于0.9。

4.2碎石垫层厚度为300mm,一次性铺设,虚铺厚度为350~400mm,人工配合装载机摊平。

4.3压实方法采用12t压道机碾压密实,碾压遍数为4-6遍,每次碾压一轮压半轮,碾压时适当浇水湿润,碎石含水率控制在2%-4%,以利于密实。

4.4碎石垫层施工要在验槽合格之后方能进行。

5、注意事项

5.1施工注意事项

5.1.1在测量人员的监督下,做好标高标记,并经监理人员现场验收后,方可挖土。

5.1.2机械开挖时,不得扰动基坑底及边坡的土方。

5.1.3发现土质有异常情况时,要及时通知甲方、监理、勘察、设计等单位,提前验看土质,避免不必要的返工或重复工作,也为验槽提前做准备。

5.1.4做好人员及机械设备的协调工作,严禁出现窝工或机械停滞等现象。

5.1.5基础开挖结束后,及时会同有关单位进行地基验槽,办理有关手续。

验槽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5.2安全注意事项

5.2.1挖掘机的工作半径内,运土方的汽车开行路线上,均不得站人。

5.2.3夜间施工时,要设足够的照明,确保在操作的工作面上没有背光或黑暗死角,危险区段或处理紧急情况时,要设红灯示警,专人负责指挥调度。

5.2.5搭设基坑防护栏杆的同时,要在基坑内设置扶梯或通道。

5.2.6运土汽车的开行路线要有专人指挥,避免发生撞车事件。

5.2.7基坑四周3m范围内不得有超载,3-15m内超载:

≤20KPa。

5.2.7在基坑周边设置挡水堰,砌筑240mm墙,高度为300mm。

6.1监测目的

施工中可能会出现基坑变形,为确保边坡的安全稳定和工程顺利进行,及时掌握基坑边坡变形动态,便于采取各种保护措施,我们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需对边坡进行水平位移、沉降等变形进行监测。

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

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经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认可,监测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监测依据、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监测人员及主要仪器设备、监测频率、监测报警值、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监测数据的记录制度和处理访求、工序管理及信息反馈制度等。

6.2监测项目

基坑边坡水平位移、沉降、裂逢。

6.3边坡水平位移监测

6.3.1监测点设置

在基坑开挖段冠梁上设置边坡水平位移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为20~25m。

支护结构顶部水平和竖向位移观测,按规范布置观测点,其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不少于3个测点,水平和竖向监测点宜为共用点。

开挖深度h<

5.0m期间每1天观测一次,当h>

5.0m时每天观测1-2次。

6.3.2监测点制作

利用全站仪将一根1m长的Ф18钢筋固定在散水上,钢筋向基坑内侧伸出,钢筋上固定一段长度大于0.5m的钢尺;

或利用经纬仪在冠梁上钉入钢钉作为监测点。

6.3.3监测点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不得随意破坏。

以保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6.3.4监测方法

采用全站仪来进行观测,监测方法为“视准线法”。

在边坡冠梁上沿基坑边坡布点采用视准线法,即在基坑开挖深度1倍距离外的边坡上口延长线上设置工作基点,并在槽边设一条视准线,读取视准线上钢尺数值或钢钉与视准线的垂直距离,定为初始值。

一般用经纬仪正倒镜4次读数取中数。

初始值应测2次以上,以保证无误。

6.3.5观测周期

开挖过程中,每天定时观测1次。

如发现位移量较大或有突变时,应加强观测,每隔数小时观测1次。

6.3.6边坡变形监测报警值

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

水平位移累计30mm或3mm/d。

周边环境监测报警值:

邻近建筑沉降10mm或3mm/d。

6.4周边沉降变形监测

6.4.1监测点设置

监测点设置在基坑周边地面。

监测点间距约15~20m。

其具体位置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在地面上的点应先将局部地面进行硬化处理,在钉入钢钉并标识。

沉降监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人为破坏。

6.4.2监测方法

采用DS1型水准仪,按国家三级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组成闭合水准线路,每测站高差中误差±

1.00mm。

高差系统采用施工高程系统。

6.4.3监测周期

基坑土方开挖前应先行观测,确定初始值。

首次观测时,对各观测点连续观测2次,2次高程之差不宜大于±

0.1mm,取中数作为初始值,以后每次观测值均应与初始值进行比较,以求得垂直位移量。

6.5监测管理

各监测点和基准点要严格保护并做明显标记。

基坑变形监测点采用混凝土平台保护,施工过程严禁破坏。

监测应定人、定仪器、定时进行,不许漏测,开挖接近槽底时,应加强监测,每天至少观测2次。

对监测数据应如实记录,及时进行汇总、分析和评定,并根据变形趋势作出预报。

监测中如发现变形异常,应及时提交变形资料以便及时进行处理。

监测完毕后,提交完整监测资料。

挖土期间应有专人进行巡视观察:

主要观察地面,道路是否出现裂缝、沉陷,建筑、支护结构,冠梁是否出现裂缝。

7安全文明、环境保护施工措施

7.1安全目标:

杜绝死亡,重伤事故。

轻伤事故频率控制在6‰以内。

积极创建安全文明工地,推进安全达标工作,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达部颁合格标准100%,项目全年安全达标优良率50%以上。

文明施工目标:

争创省级安全文明工地。

7.1.1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设专职安全员,各机长设兼职安全员,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使每个职工牢固树立安全观念。

7.1.2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7.1.3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

7.1.4对需加强安全保护的场地张贴安全标志。

7.1.5各班交接时,必须认真清查电器,电缆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7.1.6施工现场必须保持良好的视线及夜间照明,以使操作人正常操作。

7.1.7严格执行“三工制度”,做到工前交底,工中检查,工后评奖。

7.1.8严格执行安全用电制度,现场设施工用电负责人,负责各种机电设备用电情况,配电箱,开关箱应采取防范措施,施工机械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漏”。

7.1.9注意防火、防盗、防滑。

7.1.10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部“建筑施工市场管理规定”,加强文明施工保持环境卫生。

7.1.11施工现场必须平整、坚实、斜度不大于30º

7.1.12做好施工现场规划,设置必要的指示牌、警告牌,施工现场严禁非施工人员出进,24小时有专人值班,非施工人员进出须进行登记。

7.1.13切实做好现场环境的保护工作,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

7.1.14夜间施工一律不准高声喧哗。

7.1.15物料堆放,整洁有序。

7.1.16加强机具有维护保养、清洗检修工作。

7.1.17加强食堂、厕所等设施管理,搞好现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止疾病发生。

7.2安全应急预案

7.2.1应急管理体系

a施工现场实行层层安全把关的原则,实行施工队安全管理制度,项目部及施工队各设置专职安全员。

b施工过程中现场成立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

副组长:

***、***

组员:

***、***、***、***

施工前对工人进行应急救援培训,一旦出现安全事故,立即参与救援。

7.2.2应急准备

a.施工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各级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及有关规范组织施工。

b.施工过程中对机械设备及危险源进行安全检查。

7.2.3应急措施

(1)一旦出现事故时的处理措施

a.现场人员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同时向安全负责人报告,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b.组长现场指挥救人,若不在现场时由副组长现场指挥;

c.派专人负责拨打急救电话120,及时将伤员送往医院。

同时通知单位以及甲方有关领导,增大救援力度,积极营救伤员;

d.副组长指挥工人救援伤员;

f.安全责任人负责事故后进一步的安全检查及防护,防止事故扩大。

7.3应急方案

7.3.1边坡出现险情

边坡发生险情后及时撤离现场附近人员及机械设备、材料,在发险地段树立围挡、立警示牌,调集挖土机在坡底附近堆载以减轻边坡安全隐患,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对于边坡附近渗漏水而导致的险情及时采取堵漏措施防止渗漏,对于坡顶超载原因导致的险情及时卸载,如本身安全性不足,则在边坡稳定后及时采取加固措施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

具体应急措施如下:

首先与建设单位密切配合,了解施工场区周边地下管线(上、下水、污水、雨水及消防等)是否有渗漏现象,及时切断水源并进行补漏和堵截。

边坡可采取设置导流花管的方法将土体中水导出,导管在渗水点下部设置,间距根据渗水量大小确定,保证坡面不积水,导水管应将水引出坡面,防止滴溅破坏坡面,导水管插入坡面内的部分外面包裹两层水泥编织袋,里面可以填充中粗砂或石屑。

基坑内设置盲沟和集水井,用水泵将水尽快排出基槽。

增加边坡监测次数,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

7.3.2边坡位移发生突变,地面产生较大裂缝,位移未有收敛迹象

7.3.2.1立即封锁该区路面,禁止各种车辆及无关人员通行,及时通知领导、设计人员及安全人员到场。

7.3.2.2判断边坡出险原因,如果由于边坡荷载、渗漏等原因引起的原因,则可以根据现场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边坡加固、坡后卸荷。

如果由于桩发生较大的变形而产生的危害则根据情况分析原因,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增加锚杆),在加固施工前应保证边坡安全,可以在坡脚堆土回填或其它支撑方法减缓、阻止边坡位移。

7.3.2.3缩短边坡监测周期,同时尽快分析事故原因,找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避免事故继续恶化,防止类似现象发生,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7.4条件保障

7.4.1器材

7.4.1根据自身需要,确保各救援组织器材装备应为何标准,包括通讯器材、救援器材、防护器材等。

7.4.2落实对防护器材、救援器材、药品等的专人保管、定期检查保养制度。

使常处于备用状态。

指定相应的技术部门对应急救援器材使用方法的培训和检查担负责任。

7.5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目标:

降低施工噪音,减少大气污染,控制污水排放,保持环境整洁。

7.5.1加强环保教育

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学习环保知识,加强环保意识,使大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7.5.2美化施工环境

a.环境污染的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降低或减少污染的产生,加强对“三废”的综合利用,提高“三废”的回收利用率。

7.5.3防止和减轻水、大气污染

7.5.3.1保护水质

a.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饮用水源。

b.冲洗集料或含有沉淀物的操作用水,应采取过滤、沉淀处理或其他措施。

c.施工期间,施工物料如水泥、油料、化学品等应严格管理堆放,防止造成污染。

d.施工机械应防止严重漏油,禁止机械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油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或维修机械时油污水直接排放。

7.5.3.2控制扬尘

a.为减少施工作业中产生的灰尘,应采取洒水或其他抑尘措施,使不出现明显的扬尘。

b.易于引起粉尘的细料或松散料应进行遮盖或进行洒水处理。

运输时应用帆布或其他盖布进行遮盖。

c.运转时有粉尘的施工现场,如混凝土搅拌站等投料器应有防尘设施,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7.5.3.3减少噪声、废气污染

使用机械设备的工艺操作,要尽量减少噪声、废气的污染,遵循当地部门对夜间施工的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