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实务易错易混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5666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会计实务易错易混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级会计实务易错易混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级会计实务易错易混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级会计实务易错易混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级会计实务易错易混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会计实务易错易混点.docx

《初级会计实务易错易混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会计实务易错易混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会计实务易错易混点.docx

初级会计实务易错易混点

2018《初级会计实务》易混难点总结

第一章会计概述

1.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权责发生制:

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费用;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费用。

收付实现制:

凡是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支付款项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归属于本期,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反之,凡是本期未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未支付款项的费用,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

2.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区别?

1)两者的共同点:

核算的内容一致,性质相同。

2)两者的区别:

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没有结构和格式;而会计账户有一定的其结构和格式,可以记录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动及其余额。

3.收入和利得的区别

收入: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利得:

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4.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核算的内容相同,只是所反映内容的详细程度有所不同,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核对。

总分类账户对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起着统驭和控制的作用,明细分类账户从属于总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起着补充和说明的作用。

5.什么是备抵账户?

常用的备抵账户有哪些?

备抵账户也称“抵减账户”或“调整账户”,它是作为被调整对象原始数额的抵减项目,以确定被调整对象实有数额而设置的独立账户。

备抵账户按被调整账户的性质和内容,又可分为资产类备抵账户和权益类备抵账户两类。

其中,在资产类账户中,常用的备抵账户有:

累计折旧、坏账准备、累计摊销等,这类账户虽然属于资产类的备抵科目,但是结构与一般资产类账户结构正好相反,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余额通常在贷方。

第二章 资 产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中包含的应收未收现金股利为什么不能计入应收股利

这里是2018年教材的新变化,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款中包含的应收未收的现金股利,应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中,而不是作为应收项目核算,这一点和2017年教材有明显不同,学习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

2.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划分?

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如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等)等。

不能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不属于现金(定期存款)。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期限短,一般是指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

现金等价物,通常包括三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权益性投资变现的金额通常不确定,因而不属于现金等价物。

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现金等价物的范围,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库存现金、银行本票和三个月内到期的国债属于现金和现金等价物;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均属于应收票据,不属于现金等价物。

3.账面价值、账面净值、账面余额的区别?

对固定资产来讲:

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

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计提的减值准备对于无形资产来讲:

账面余额=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无形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摊销

账面价值=无形资产的原价-计提的累计摊销-计提的减值准备

4.什么时候会影响应收账款余额不影响应收账款账面价值?

什么时候影响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不影响账面余额呢?

还有什么时候又影响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又影响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呢?

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坏账准备

①、计提坏账准备时,

借:

资产减值损失

  贷:

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增加,影响账面价值,但不影响账面余额;

②、冲回多计提的坏账准备,

借:

坏账准备

  贷:

资产减值损失

坏账准备减少,影响账面价值,但不影响账面余额;

③、实际发生坏账,

借:

坏账准备

  贷:

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余额减少,坏账准备减少,并且减少的金额相同,账面价值不变;(结合公式“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坏账准备”)

④、发生坏账又收回,

借:

应收账款

  贷:

坏账准备

借:

银行存款

  贷:

应收账款

第一笔分录应收账款余额增加,坏账准备增加,增加的金额相同,不影响账面价值;第二笔分录收回应收账款,应收账款余额减少,但两笔分录一借一贷,导致应收账款余额不变。

5.委托加工物资,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该记入什么科目?

这个问题要区分不同的情况:

如果是委托加工收回后继续加工,那么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要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不计入成本;

如果是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那么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就要记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中。

6.移动加权平均法与月末加权平均法的区别?

移动加权平均法与月末加权平均法计算原理相同,但还是有区别的,每次存货发生变动时,都要计算一次存货成本,这是移动平均法计算存货成本即移动加权平均数,而月末加权平均法计算成本即月末加权平均数,是月末计算一次存货的成本。

平时存货进出时,只计算数量,不计算金额。

一、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也叫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加月初存货成本的和,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单价=(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月初存货成本)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加权平均法一个月计算一次单位成本,而移动平均法每收进一次存货,就计算一次单位成本。

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平均单价=(本次进货的成本+原有库存的成本)/(本次进货数量+原有存货数量)

本批发出存货成本=本批发出存货数量x存货当前移动平均单价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存货计算方法,也就是说,企业可以自行决定选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或者是月末加权平均法来计算存货的成本。

7.解析计划成本、实际成本与材料成本差异率

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其本质上还是实际成本,只是将实际成本分为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

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处理顺序:

①采购时,按实际成本记入“材料采购”科目借方;

②验收入库时,按计划成本记入“原材料”科目的借方,实际成本记入“材料采购”科目贷方,差额形成“材料成本差异”;

③平时发出材料时,一律用计划成本;

④期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期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材料的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率),节约差为“-”表示。

【提示1】如果企业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各期之间是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分摊本期的材料成本差异。

年度终了,应对材料成本差异率进行核实调整。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提示2】节约差异为负号,超支差异为正号。

8.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中替换原固定资产某部分的账面价值和账面原值的区别

企业发生的某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可能涉及到替换原固定资产的某组成部分,当发生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时,应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

这样可以避免将替换部分的成本和被替换部分的成本同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导致固定资产成本高估。

此类题目中常常出现已知条件为“被替换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被替换固定资产账面原值”,这两种已知条件的含义是不一样的,被替换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是包含被替换部分资产的已计提的折旧的,所以如果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为“被替换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时可以直接进行计算,如果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为“被替换固定资产账面原值”时,还应该减去被替换部分已经计提的对应的折旧金额。

9.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与对当期利润的影响

对不题中要求计算的不同的投资收益与对利润的影响应该区分情况选择公式进行计算,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同情况下对投资收益及损益的影响:

1)计算整个持有期间对投资收益的影响:

将从购入到出售整个期间的所有投资收益发生额加总即可(借方为“-”,贷方为“+”)。

2)计算整个持有期间对当期利润的影响:

交易费用(负数)+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出售时价款(扣除增值税因素)与账面价值之间差额确认的投资收益。

3)计算处置时点的投资收益:

出售时收到的价款(扣除增值税因素)-初始入账金额。

4)计算处置时点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出售时收到的价款(扣除增值税因素)-出售时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

10.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如何理解?

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是应该计入到成本当中的,所以合理损耗是不影响总成本的,按照实际数量入库,只影响单位成本。

(因为这种损耗是合理的,而不是意外。

或者你可以理解为经常性的,而非偶发性的)举列:

我用10块钱买了10颗糖放在口袋里了。

回家的路上掉了1颗,只剩下九颗了。

做以下会计分录:

①.买糖时,我花了10元。

发生经济业务时的付出为10元,不会因为我掉了一颗而变成9元

借:

原材料等10元

  贷:

库存现金10元

②.回家计算每颗糖的单位成本,因为只剩下9颗了,那么分摊下来,单位成本为1.11元。

单位成本=10/(10-1)=1.11(元)

11.固定资产在年中投入使用,下一年的折旧如何计算?

会计年度和折旧年度怎么区分?

比如一项资产2017年3月投入使用,4月开始计提折旧,那么第一个会计年度:

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第一个折旧年度:

2017年4月1日—2018年3月31日

第二个会计年度:

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第二个折旧年度:

2018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

如果题目要求计算2018年的折旧额,那么就需要分段进行计算:

2018年应计提的折旧额=第一个折旧年度的3个月+第二个折旧年度的9个月,一般题目中问的是某年的折旧额,指的是某年1月1日——某年12月31日的折旧额。

第三章 负 债

1.基本养老保险为什么不是职工福利?

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短期薪酬具体包括:

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短期带薪缺勤,短期利润分享计划,非货币性福利以及其他短期薪酬。

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除外。

(养老保险及失业保险归为此类)

基本养老保险费是在离职后福利中进行核算的,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明细科目为“应付职工薪酬——设定提存计划——基本养老保险费”,所以不算作短期薪酬当中的职工福利费明细科目。

2.哪些税费是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的?

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的有:

1)印花税

借:

税金及附加

  贷:

银行存款

2)耕地占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