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6501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Word下载.docx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Word下载.docx

按骨料品种、规格及施工要求的塌落度值选择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mω0)按表3.4-1选用。

当水灰比小于0.4或大于0.8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按下式计算:

mωα=mω0(1-β)

式中:

mωα——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用水量(Kg);

mω0——未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用水量(Kg);

β——外加剂的减水率(%)由试验确定。

注:

掺用外加剂应遵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的规定。

混凝土用水量选用表(Kg/m3)表3.4-1

所需塌落度(mm)

卵石最大粒径(mm)

碎石最大粒径(mm)

10

20

40

16

10~30

100

170

150

200

185

165

30~50

180

160

210

195

175

50~70

190

220

205

70~90

215

230

本表用水量系采用中砂时的平均取值。

如采用细纱,每m3混凝土用水量可增加5~10Kg,采用细纱则可减少5~10Kg;

掺用各种外加剂或掺合料时,可相应增减用水量。

3.5计算水泥用量(mco)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mco)可按下式计算:

mco=

3.6砂率的选取

当无历史资料可参考时,混凝土砂率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塌落度为10~60mm的混凝土砂率,可根据粗骨料品种、粒径及水灰比按表3.6-1选取。

混凝土的砂率(%)表3.6-1

水灰比(W/C)

0.40

26~32

0.50

30~35

0.60

33~38

0.70

36~41

①本表数值系中砂的砂率,对细纱或粗纱,可相应地减少或增大砂率;

②只用一个单粒级粗骨料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应适当增大;

③对薄壁构件,砂率取偏大值;

④本表中的砂率系指砂与骨料总量的重量比。

2)塌落度大于60mm的混凝土砂率,可经试验确定,也可在表3.6-1的基础上,按塌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

3)塌落度小于10mm的混凝土,其砂率应经试验确定。

3.7粗、细骨料的确定

1)当采用重量法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mc0+mg0+ms0+mw0=mcp

βs=

×

100%

式中mc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mg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

ms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

mw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βs——砂率(%);

m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Kg),其值可取2350~2450Kg。

2)当采用体积法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0.01α=1

式中ρc——水泥密度(Kg/m3),可取2900~3100Kg/m3;

ρ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

ρs——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

ρw——水的密度(Kg/m3),可取1000Kg/m3;

α——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α可取为1。

3)粗骨料和细骨料的表观密度(ρg、ρs)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和《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规定的方法测定。

3.8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

1)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时应采用工程中实际使用的原材料。

混凝土的搅拌方法,宜与生产时使用的方法相同。

2)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时,,每盘混凝土的最小搅拌量应符合表3.8-1的规定;

当采用机械搅拌时,其搅拌量不应小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1/4。

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表3.8-1

骨料最大粒径(mm)

拌合物数量(L)

31.5及以下

15

25

3)按计算的配合比进行试配时,首先应进行试拌,以检查拌合物的性能。

当试拌得出的拌合物塌落度或维勃稠度不能满足要求,或粘聚性和保水性不好时,应在保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相应调整用水量或砂率,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然后提供出混凝土强度试验用的基准配合比。

4)混凝土强度试验时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

当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时,其中一个应为3)中确定的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

用水量应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

当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拌合物塌落度与要求值的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可通过增、减用水量进行调整。

5)制作混凝土强度试验试件时,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或维勃稠度、粘聚性、保水性及拌合物的表观密度,并以此结果作为代表相应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

6)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三块)试件,标准养护到28d时试压。

需要时可同时制作几组试件,供快速检验或较早龄期试压,以便提前定出混凝土配合比供施工使用。

但应以标准养护28d强度或按现行国家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GBJ146)、现行行业标准《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等规定的龄期强度的检验结果为依据调整配合比。

3.9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

1)根据试验得出的混凝土强度与其相对应的灰水比(C/W)关系,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与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相对应的灰水比,并应按下列原则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

①用水量(mw)应在基准配合比用水量的基础上,根据制作强度试件时测得的塌落度或维勃稠度进行调整确定;

②水泥用量(mc)应以用水量乘以选定出来的灰水比计算确定;

③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mg和ms)应在基准配合比的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基础上,按选定的灰水比进行调整后确定。

2)经试配确定配合比后,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校正:

①应根据1)中确定的材料用量按下式计算混凝土的表观密度计算值ρc,c:

ρc,c=mc+mg+ms+mw

②应按下式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δ:

δ=

式中ρc,t——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Kg/m3);

ρc,c——混凝土表观密度计算值(Kg/m3)。

③当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时,按1)中确定的配合比即为确定的设计配合比;

当二者之差超过2%时,应将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数δ,即为确定的设计配合比。

3)根据本单位常用的材料,可设计出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备用;

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原材料情况及混凝土质量检验的结果予以调整。

但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①对混凝土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时;

②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

③该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

3.11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抗渗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②细骨料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

③外加剂宜采用防水剂、膨胀剂、引气剂、减水剂或引气减水剂;

④抗渗混凝土宜掺用矿物掺合料。

2)抗渗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试配步骤除应遵守3.1~3.10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和矿物掺合料总量不宜小于320Kg;

②砂率宜为35%~45%;

③供试配用的最大水灰比应符合表3.11-1的规定。

抗渗混凝土最大水灰比表3.11-1

抗渗等级

最大水灰比

C20~C30混凝土

C30以上混凝土

P6

0.55

P8~P12

P12以上

0.45

3)掺用引气剂的抗渗混凝土,其含气量宜控制在3%~5%。

4)进行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尚应增加抗渗性能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试配要求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

②试配时,宜采用水灰比最大的配合比作抗渗试验,其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式要求:

Pt≥

+0.2

式中Pt——6个试件中4个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值(MPa);

P——设计要求的抗渗等级值。

③掺引气剂的混凝土还应进行含气量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3)中要求。

3.12抗冻混凝土

1)抗冻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②宜选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③细骨料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

④抗冻等级F100及以上的混凝土所用的粗骨料和细骨料均应进行坚固性试验,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和《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⑤抗冻混凝土宜采用减水剂,对抗冻等级F100及以上的混凝土应掺引气剂,掺用后混凝土的含气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的最大含气量不宜超过7%,具体如表3.12-1:

长期处于潮湿和严寒环境中混凝土的最小含气量表3.12-1

粗骨料最大粒径(mm)

最小含气量(%)

4.5

5.0

5.5

2)抗冻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试配步骤除应遵守3.1~3.10的规定外,供试配用的最大水灰比尚应符合表3.12-2的规定。

抗冻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表3.12-2

抗冻等级

无引气剂时

掺引气剂时

F50

F100

F150及以上

——

3)进行抗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尚应增加抗冻融性能试验。

3.13高强混凝土

1)配制高强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应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②对强度等级为C60级的混凝土,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1.5mm,对强度等级高于C60级的混凝土,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

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0%,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宜大于0.2;

其他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规定;

③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大于2.6,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其他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④配制高强混凝土时应掺用高效减水剂或缓凝高效减水剂;

⑤配制高强混凝土时应掺用活性较好的矿物掺合料,且宜复合使用矿物掺合料。

2)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试配步骤除应遵守3.1~3.7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基准配合比中的水灰比,可根据现有试验资料选取;

②配制高强混凝土所用砂率及所采用的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品种、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③计算高强混凝土配合比时,其用水量可按3.4的规定来确定;

④高强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应大于550Kg/m3,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应大于600Kg/m3。

3)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与确定的步骤应按3.8、3.9的规定进行。

当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其中一个应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2~0.03;

4)高强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确定后,尚应用该配合比进行不少于6次的重复试验进行验证,其平均值不应低于配制强度。

3.14泵送混凝土

1)泵送混凝土所采用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泵送混凝土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②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宜符合表3.14-1的规定;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表3.14-1

石子品种

泵送高度(m)

粗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比

碎石

<50

≤1:

3.0

50~100

4.0

卵石

2.5

>100

③泵送混凝土宜采用中砂,其通过0.315mm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应少于15%;

④泵送混凝土应掺用泵送剂或减水剂,并宜掺用粉煤灰或其他活性矿物掺合料,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泵送混凝土试配时要求的塌落度值应按下式计算:

Tt=Tp+△T

式中Tt——试配时要求的塌落度值;

Tp——入泵时要求的塌落度值;

△T——试验测得在预计时间内的塌落度经时损失值。

3)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试配步骤除应遵守3.1~3.10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泵送混凝土的用水量与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之比不宜大于0.60;

②泵送混凝土的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小于300Kg/m3;

③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宜为35%~45%;

④掺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其混凝土含气量不宜大于4%。

3.15大体积混凝土

1)大体积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水泥应选用水化热低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如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当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延缓水化热的释放;

②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宜采用中砂;

③大体积混凝土应掺用缓凝剂、减水剂和减少水泥水化热的掺合料。

2)大体积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塌落度要求的前提下,应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3)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试配步骤除应遵守3.1~3.10的规定进行,并宜在配合比确定后进行水化热的验算或测定。

4.拌合物取样

4.1检查搅拌机、震动台、试模、铁铲、台称、料桶、坍落度筒。

4.2拌和混凝土时室温宜保持在20±

5℃,试样应提前运入室内。

4.3拌制混凝土时,材料用量以重量计,称量的准确度:

骨料为±

1%;

水、水泥和外加剂均为±

0.5%。

4.4按设计的配合比,称取所需的砂、石、水泥、水、(外加剂)。

5.搅拌

搅拌可采用机械搅拌和人工搅拌。

机械搅拌:

把称好的砂、石、水泥放入搅拌机内搅拌,把称好的拌合水徐徐加入,边加水边观察,预估混凝土坍落度,满足设计要求,即停止加水,搅拌均匀后放出混凝土,再用铁铲拌2~3遍。

人工搅拌:

把称好的砂、水泥,放在搅拌的铁板上,二人分站两边用铁铲翻拌均匀,中间划沟,倒入称好的石子,然后边翻拌,边徐徐加水,直至翻拌均匀为止。

6.稠度试验(坍落度法)

6.1湿润坍落度筒及其他用具,并把筒放在刚性不吸水的平面上,然后用脚踩住两个踏脚板,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保持位置固定。

6.2把搅拌好的混凝土用小铲分三层均匀地装入筒内,每层高度在捣实后大致应为筒高的1/3。

每层用捣棒插捣25次,插捣应呈螺旋形由外向中心进行,每次插捣均应在截面上均匀分布。

插捣筒边混凝土时,捣棒可以稍稍倾斜,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

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并使之刚刚插入下面一层。

浇灌顶层时,混凝土应灌满到高出筒口,插捣过程中如混凝土沉落到低于筒口,应随时添加,以使混凝土始终能保持高出筒口。

顶层插捣完后,刮去多余混凝土,用抹刀抹平。

6.3清除筒边底板上的混凝土,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坍落度筒的提离过程应在5~10秒内完成。

从开始装料到提起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地进行,并应在150秒内完成。

6.4提起坍落度筒后,立即量测筒高与坍落后的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此即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值。

以毫米为单位,精确至5毫米。

6.5坍落度筒提离后,如混凝土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样另行测定。

第二次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则表示该混凝土和易性不好。

6.6观察坍落度后的混凝土试体的粘聚性及保水性。

粘聚性的检查方法是用捣棒在已坍落后混凝土锥体侧面轻轻敲打,此时如果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粘聚性良好。

如果锥体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则表示粘聚性不好。

6.7保水性以混凝土拌合物中稀浆析出的程度来评定。

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有较多的稀浆从底部析出,锥体部分的混凝土也因失浆而骨料外露,则表明此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不好。

如坍落度筒提起后无稀浆或有少量稀浆自底部析出,则表示此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良好。

7.拌合物含气量试验

7.1试验设备

1)气压式含气量测定仪(如图7.1-1),主要由容器及盖体两部分组成:

①容器1由硬质金属制成,其内径应与深度相等,容积约为7L。

②盖体2应由与容器相同的材料制成。

盖体部分应包括有气室3、操作阀4、进气阀6、排气阀7及压力表5。

压力表的测量范围应为0~0.25MPa,其精度应满足GB1227对精密压力计的要求。

容器及盖体之间用螺栓连接,并应装有密封圈以保证组装后能密封持压。

2)捣棒或振动台

3)台秤:

称量100Kg,感量50g。

4)打气筒、抹刀、刮尺等。

7.2试验准备

1)气压式含气量测定仪的校正及率定

①容器容积的校核:

称量干燥容器和玻璃板共重精确至50g,将容器加满水,然后边加水边推移玻璃板把容器口盖住,并使玻璃板下不夹入任何气泡。

擦净容器及板的外部余水,称重精确至50g。

两次称重之差即为容器的容积。

仔细地取下玻璃板,避免将水分带出。

②仪器的率定:

容器灌水至满后放好密封圈加盖拧紧螺栓。

关闭操作阀,打开进气阀,用气筒打气,使气室内的压力稍稍大于0.1MPa,轻扣表盘使指针稳定,打开排气阀,并用操作阀调整压力,使压力计的指针刚好指在0.1MPa上,然后关紧所有阀门。

打开操作阀测定压力下降后的压力表读数。

此即为含气量为0%时的读数值。

打开排气阀,解除压力,开盖吸出等于容器体积1%的水量。

加盖拧紧螺栓,重复上述步骤读得含气量为1%时的压力表读数值。

按上述方法测得含气量为2%、3%、4%、5%、6%、7%、8%时的压力表读数值。

以上每次读数均应精确至0.001MPa。

③根据测量结果绘制含气量与压力表读数值之间的关系曲线。

仪器中总的气体体积(包括气室体积、盖体与液面之间的空隙体积以及含气量值)的变化与表压值之间的关系应符合波义尔定律(P1V1=P2V2)。

如发现有显著偏离,则应寻找原因,重新进行率定。

2)骨料含气量测定

在进行拌合物含气量测定之前应先测出骨料中的含气量值,其测定步骤为:

①用下式计算粗出供测定骨料含气量值的粗细骨料重量:

Ws=

Gs

Wg=

Gg

Wg、Ws——分别为用作试验的粗、细骨料重量(Kg);

V——含气量测定仪容器容积(L);

Gg、Gs——分别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细骨料用量(Kg)。

②容器中先盛三分之一高度的水,把称好的粗、细骨料式样均匀,仔细地逐渐加入容器中,水面每升高25mm左右就应轻轻插捣约10次,并略予搅动以驱除夹杂进去的空气。

轻敲容器外壁以排除气泡。

加料过程中始终要使液面保持高出骨料的顶面,骨料全部加入后,再浸泡约5min,然后除去水面泡沫,加水至满,擦净容器边缘。

③放好密封圈,加盖拧紧螺栓,关闭操作阀4和排气阀7。

打开进气阀6,用气筒打气,使气室内的压力稍稍大于0.1MPa,轻扣表盘,使指针稳定。

打开排气阀7,并用操作阀4调整压力,使压力计的指针刚好指在0.1MPa处。

然后关紧所有阀门。

打开操作阀,使气室的压缩空气进入容器,待压力计指针稳定后,读出表值,以此按预先率定好的压力与含气量关系曲线,查得骨料的含气量Aq值(精确至0.1%)。

7.3试验步骤

1)进行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测定时,先用湿布把容器和盖的内表面擦净,然后装入混凝土试样进行捣实。

2)捣实分机械振动和手工插捣两种形式。

一般说来,坍落度小于等于70mm的混凝土用振动台振实,大于70mm时用捣棒捣实。

用捣棒捣实时,将混凝土拌合物分三层装入,每层捣实后的高度应约为容器高度的三分之一。

每层插捣25次,各次插捣应均衡地分布在截面上,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并使之刚刚插入下面一层。

每层捣完后可把捣棒垫在容器底部,将容器按住,左右交替地颠击地面各15下。

插捣后如有棒坑留下,可用捣棒轻轻填平。

用振动台振实时,一次将混凝土装满到高出容器,装料时允许用捣棒梢加插捣,振实过程中如混凝土沉落到低于内口则应随时添加混凝土。

振动时间不宜过长,当混凝土表面平整并呈现釉光时,即表示振动合适。

3)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质量检验时,其装料及捣实应按施工时实际采用的振实方法而定。

现场用人工捣实的混凝土应用捣棒捣实,现场用机械振实的混凝土,采用振动台或插入式振动器振实,但其所用振动机械的频率应与现场所用的相同。

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实时,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容器,并使略高出容器上口,开动插入式振动器插入容器中心。

此时,振动时间不得过长,并应避免振动器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4)捣实完毕后立即用刮尺刮平,表面如有凹陷应予填料,然后用抹刀抹平,使表面光滑。

如需同时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容重,此时可予称重计算得出。

然后,在正对操作阀孔的混凝土表面贴一张小薄纸或塑料薄膜,擦净法兰盘,放好密封圈,加盖拧紧螺栓。

5)关闭操作阀,打开进气阀,用气筒打气,使气室内的压力稍稍大于0.1MPa,轻扣表盘使指针稳定,打开排气阀,并用操作阀调整压力,使压力计的指针刚好指在0.1MPa,然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