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6156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Word格式.docx

《《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Word格式.docx

  ⑤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⑥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寒士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⑦征人思妇形象

  ⑧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⑨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⑩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蕴涵某种品质或思想的物象:

  三.鉴赏示例

  例1:

  题李凝幽居(贾

  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填空:

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环境的描写,暗示出李凝的

  身份。

  从环境上来看,李凝的居处“少邻”,少人来,清幽),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了他对李凝的隐逸生活的向往。

因此可以说,李凝是—位隐者。

  例2:

  登幽州台歌(唐&

#8226;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

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析】分析感情只能从人物的形象特点中来。

抓人物语言:

“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

“独”“怆然而涕下”。

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四.真题训练: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

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

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

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

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

(2)抓人物心理:

“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

“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

“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

“尘暗旧貂?

”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

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2.分析诗中“蓑笠翁”形象。

  江

  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

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3.问: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解析】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方法总结:

  .具体要求: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怎样把握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

  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

注意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

初学者往往失去重点,分散笔墨,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4.评分标准: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说解,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缺第一方面,扣2分;

没有分析,而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容,扣3分;

不能围绕中心写,扣3分。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鉴赏古典诗歌中的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形象。

  一.考点解读:

  蕴涵某种品质或思想的物象:

即具体事物鲜明的形象或景象,通常是以物喻人。

如虞世南《蝉》中的“蝉”的形象,韦应物的《闻雁》和赵嘏的《寒塘》中“雁”的形象。

出题的方面为:

物象的特点、蕴涵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评价、塑造的方法、语言特点等。

诸如松、竹、梅、菊花一类事物被人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高洁的品格,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馋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说到“明月”,就与思乡、思人相联系,说到“清秋”,就与感伤、悲愁相联系,那么这里的“明月”“清秋”,就成了一种具有特定意味的形象,这种含有特定意味的艺术形象,就是诗歌中的意象。

其他常见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

  二.常见意象: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

古人很喜欢咏物,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

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诬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

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感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

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高贵人”的志得意满。

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情。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作者明确的寄托,但不管有没有寄托,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②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③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岁寒三友之一。

  ⑧松——坚贞高洁

  ⑨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⑩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相类似还有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11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

  2鹧鸪鸟——离愁别绪

  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4、水:

因为水的绵软,剪不断的特点与人的惆怅情绪有相似性,诗人往往以水喻愁。

  5、猿啼:

常象征悲哀、悲伤的感情。

  6、羌笛:

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7、长亭:

陆上的送别之所。

  8、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另外,还有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

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

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

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

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

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

等等

  三.课堂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6分)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怎样的感情?

  答:

(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意思对即可)(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

(2)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答案要点:

战争频仍,时尚动荡,民不聊生。

(“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出长不达”)

  

(2)答案要点:

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

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题为\"

咏柳\"

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

请简述理由。

  答案:

(1)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2)用“天地”好。

“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浩然之态。

“秋后”与“清霜”重复。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王安石)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物咏怀。

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芙蓉楼宋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一、二两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一片冰心在玉壶”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你认为写得好吗?

请说出理由。

(1)这两句写景,增添苍茫萧瑟之意,渲染离别时悲凉、暗淡的气氛,凸显自己的孤独。

  

(2)写得好。

“冰心”“玉壶”都是纯净无暇,用它们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冰清玉洁的操守和志节。

诗人以此告慰亲友,更表达了他对亲友的深情。

  7、问题:

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参考答案:

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

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

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

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总结:

  鉴赏诗歌中的物象的主要方法

  .抓物象的特点。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北固山:

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悬:

端端正正地高挂。

  【析】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关注诗歌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句、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找到理解的切入点。

“次”:

驻扎,停泊。

“客”为诗人。

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

“客路”:

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在洛阳故里,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小松(唐&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刺头:

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分析】该诗是典型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精神勾画了出来。

  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

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

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

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

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四.布置作业

  《诗歌鉴赏之语言》教案

  兴化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王卫锋

  XX-9-20

  【教学目标】

  了解诗歌语言形象性、抒情性、凝炼精确的特点,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义、比喻义、隐含义、暗示义及其在描绘形象、表情达意、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掌握赏析诗歌语言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炼字类炼句类赏析诗歌语言题的答题模式。

  【知识链接】

  常见的语言风格有:

含蓄|明快、简洁|细腻、冷峻|热情、婉约|豪放、朴实|华美、庄重|幽默、冷静|激昂等。

  【教学过程】

  一、真题回眸

  、(XX江苏)阅读下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

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共煮茶。

  问:

①“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中“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②有人认为“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共煮茶”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命题特点归纳:

  语言鉴赏题就是对语言在写景状物、表情达意、谋篇布局方面特点和作用的分析。

  三、精讲精练: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亭【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泒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①隋炀帝为东游广陵(扬州),不惜民力开凿一条运河,其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②迷楼:

隋炀帝筑。

景阳楼,朝陈后主筑。

颈联哪两个字用得最为精妙?

请指出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寒,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

  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瞿唐:

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故故:

常常,频频。

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语中任选两个,分别分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离亭燕

  孙浩然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

霁色冷光相射。

蓼岸荻花舟,掩映竹篱茅舍。

  天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水浸碧天何处断?

”中的“浸”,如果换成“接”或“连”,可以吗?

为什么?

  四、当堂检测: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颔联中的“空”字用得好不好?

请作简要分析。

  五、题型及答题模式归纳:

  、题型:

  ①炼字类常用的提问方式:

你认为最传神的是哪个字?

  ②炼句类的提问方式:

前人认为某一句最有表现力,谈谈你的看法。

  ③分析语言型:

这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2、答题模式:

  ①炼字类:

解释该字在诗中的具体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描摹景象,分析手法,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炼句类:

对该句进行分析,注意层次和手法;

根据该句在诗中的位置,分析该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点出它对表达主题和情感所起到的作用。

  ③分析语言类:

用一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语言特色,用诗中的具体诗句来说明这一特色;

指出描写的意境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当堂训练

  七、布置作业:

【课后巩固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