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领导学期末复习范围更新后Word格式.docx
《行政领导学期末复习范围更新后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领导学期末复习范围更新后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领导活动的很多方面都受制于领导环境。
21.关于领导权力起源的学说,除了暴力说外,其他主张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
22.在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
23.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一种法理型的权力。
24.领导权力的发展变化是与社会发展阶段紧密相连的。
25.领导权力的主要内容包括权力的主体、客体和目标。
26.领导权力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
27.政党、血缘、知识、年龄都属于权力载体的承担者。
28.根据在授权时所凭借的媒介的不同,可以将领导授权分为正式授权和非正式授权。
29.领导体制的核心是组织结构的设置。
30.领导体制的本质属性是自然属性。
31.简单而低层的组织与重复性较高的简单工作宜采用职能式组织结构。
32.职能式组织结构有利于高效完成临时性的重大攻关任务。
33.根据领导系统中各层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职责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
34.根据组织系统内部各机构的职责权限的性质与范围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层级制与职能制。
35.根据上级行政领导机关对下级行政领导机关的指挥、控制方式与程度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完整制与分离制。
36.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者人数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37.我国领导体制最主要的弊端是权力过分集中以及领导素质不高。
38.领导体制的特征包括适应性、系统性、稳定性和灵活性。
39.被领导者作为领导活动的主体,在领导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
40.领导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因此领导素质只有后天性特征。
41.物质性是真正把人与人在内在条件上拉开档次的地方。
42.对于领导者来说,政治素质是第一位的。
43.领导能力是由领导者在社会中特殊的职责所决定的。
44.领导素质与领导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领导素质不是一种重要的领导力。
45.领导素质是领导行为的内在渊源,是开展领导活动的前提与基础。
46.领导群体的智能结构与领导群体的知识结构没有区别。
47.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可以消除领导班子的内耗。
48.领导群体中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使职责与权力相称。
49.“个性”包含能力、气质和性格。
50.能力是使人能成功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必须通过活动才能体现出来。
51.气质具有先天性、稳定性,同时也具有可变性。
52.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指性格具有统合性。
53.有效领导与特质之间有着稳定的对应关系。
54.就控制意识而言,内控型的领导者比外控型的领导者更可能选择一个具有风险和创新性的组织。
55.智商是情商的基础,智商为情商的发展确立基本的方向。
56.领导形象不仅包括领导个体的形象,也包括领导群体的形象。
57.领导形象指领导者在进行公务活动时受到的评价,不包括领导者在非公务活动时受到的评价。
58.领导形象具有稳定性、可变性。
59.按决策问题的出现概率分类是程序性决策和宏观决策。
60.按决策目标的数量分类是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61.为决策中枢系统提供专门咨询服务的是信息系统。
62.决策前景不属于领导决策要素。
63.最佳原则不属于渐进决策模型的特点。
64.最佳原则是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的特点。
65.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的特点是满意原则。
66.科学决策的第一步是确立目标。
67.事物的实际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是问题。
68.缩小应有状态与实际状态之间的差别而制定的总体设想是决策目标。
69.检测决策方案实施的情况与决策目标是否相一致的方法是决策追踪。
70.运用同态模型的原理进行决策的方法是德尔斐法。
71.危机决策的过程有危机控制阶段、危机持平阶段、危机解决阶段、危机消除阶段。
72.有效避免危机的办法有树立危机意识、动态预测、构建危机应对机制、消除危机。
73.思维的物质性根源于思维器官的物质性。
74.思维样式是思维方式的核心内容和具体体现。
75.同一时代的不同实践主体在思维方式上很少表现出个体差异。
76.思维形式属于思维方式的范畴,是思维方式的一部分。
77.现代思维方法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是高度辩证的系统思维方法。
78.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创新。
79.激发思维创新的首要因素的意志。
80.思维创新的逻辑起点是创新目标。
81.在思维活动中,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82.领导关系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83.在领导关系的两重属性中,自然属性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着领导关系的本质。
84.离开了社会,领导关系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发展。
85.权力和命令是领导关系的实质。
86.领导关系对领导活动的影响分为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两个方面。
87.冲突等同于竞争。
88.非正式组织也是组织,组织都有自己的首领,因此非正式组织的领袖是由组织任命产生的。
89.非正式组织不是因为完成组织任务而自发产生的,所以领导者不应该承认非正式组织。
90.冲突时由于利益不同而产生的对抗性行为,因此冲突只有消极作用。
91.增值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力资源区别于物质资源的根本所在。
92.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93.对于一个社会系统来说,领导人才问题是决定其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94.因人设事,为人择官,就不能保证事得其人。
95.考核人才是用人的前提和基础。
96.人力资源不同于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具有增值性特征。
97.现代社会讲究效益,所以领导只用人才,不必养人才。
98.领导效能只有定性因素。
99.领导效能是一个单一性指标体系。
100.领导效能测评要从静态理解动态,而不是从动态理解静态。
101.领导效能不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特点。
102.领导效能分为正效能与负效能。
103.封建制领导效能的取得是建立在领导者与追随者个人关系基础之上的。
104.我国网民的数量正处于缓慢增长期。
105.应对网络舆情,要禁止网民发帖。
106.互联网日益成为治国理政新平台,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107.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108.领导环境是领导活动中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集合。
第一章领导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
一、名词解释
1.领导:
领导是由特定组织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组织目标,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调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的行为互动过程和强效社会工具。
2.领导主体:
是指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等职责的个体或群体。
3.领导客体:
主要包括领导者的下属和部分领导相对方,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
4.追随者:
是指那些在领导活动中与领导者有共同利益或信仰,追求共同组织目标的人。
5.领导特质理论:
这一理论以领导者为中心,从不同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显示出的性格、生理、智力等不同特质出发,分析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特质差异,并希望通过对领导特质的研究,发现领导者的一般特征,解释领导现象的发生与变化,并制定选拔有效领导者的标准。
6.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行为理论强调对领导行为的基本倾向进行划分,并据此界定出不同的领导风格,进而研究不同领导风格对领导绩效的影响。
7.领导权变理论:
就是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的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
8.变革型领导:
就是领导者激发组织成员的高层次需要或扩展他们的需要和愿望,使下属为团队、组织和更大的政治利益努力工作甚至牺牲个人利益。
9.内隐领导理论:
内隐领导理论是探明人们“内心”关于领导概念的结构,这种结构既含有领导者是什么的内容,也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内容。
10.柔性领导理论:
柔性领导理论认为,领导活动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思想与动机上的互动的过程,组织和社会的发展是由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推动的,而不是主要由领导者推动的。
因此,现代领导者要善于通过沟通、协调、激励等方法,依靠其非权力影响力实现下属内心的服从和认同,实现平等、理解、尊重基础上的心灵感召和互动。
2、简答题
1.简述领导的属性及其关系。
领导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其自然属性是各个社会的领导活动所共有的,指领导源于社会活动的自然需要。
领导的社会属性是指采取什么样的领导方式,应由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
在领导的双重属性中,社会属性占据着主导地位,决定甚至改变自然属性,使其发生某种形式上的变化。
2.简述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
儒家(德治、仁政);
道家(无为而治);
法家(法治,刑治);
兵家(区分战略与战术、帅才和将才等)。
3.简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思想与领导实践方面的主要贡献。
(1)坚定地走中国式的革命和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实现政策目标公共性的方向保证。
(2)不断地思考自身的建设,持续深化领导体制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政策目标的公共价值的制度保障。
(3)坚持群众路线的领导理念、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导风格以及民主集中制的领导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政策目标的公共价值的有效手段。
(4)坚持选人用才与党内管理、作风建设并重是提升中国共产党领导效能的有效方法。
4.简述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原则走向和研究方向。
基本原则是沿着由价值中立理论向价值非中立理论的线索发展的。
两个研究方向:
一是从研究领导者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二是从研究领导活动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
5.简述权变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贡献。
权变理论认为,领导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与被领导者的交互作用去完成特定领导目标的动态性行为过程。
这一理论认为领导的成效依赖于领导者本身的条件、被领导者的条件、环境条件三个因素的交互关系。
领导权变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它使领导具有了更强的艺术化色彩,并且使得人们对领导的判断不再局限于道德范畴。
3、论述题
1.试述领导与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领导与管理的联系:
(1)领导的产生源于管理活动的需要;
(2)领导和管理具有较强的相容性和交叉性。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1)战略与战术的区别。
领导侧重于重大方针的决策,着眼于通过一定的领导手段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则侧重于政策的执行,着眼于规范和引导下属完成管理任务。
(2)宏观与微观的区别。
领导注重长期和宏观规划,不排斥带有一定风险性的战略;
管理强调一定时间范围内微观上的具体工作的执行,追求合理性和可行性,希望降低甚至排除风险。
(3)稳定与变革的区别。
领导行为的目标是通过变革提高组织绩效,管理则以有效地维持秩序为目标。
(4)综合与专业的区别。
领导追求组织乃至社会的整体效益,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注重于综合素质;
管理则着眼于某项具体问题的处理,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注重于专业水平。
2.你认为领导最核心的功能有哪些?
请列举五项,并做简要分析。
领导的基本功能有:
1.规划功能;
2.组织功能;
3.指挥功能;
4.控制功能;
5.协调功能;
6.激励功能;
7.教育功能。
(任选五项,作简要分析。
P5--6)
第二章领导环境与文化
1.领导环境:
是指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发展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
2.领导者:
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选举、任命、聘用或由群众推举出来的能够指导和协调组织成员向着既定目标努力的、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
3.被领导者:
是指在领导活动中执行具体决策方案、命令、任务,实现组织目标的具体执行者。
4.领导环境的发展:
是指领导主体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适于发挥组织成员积极性的全新环境条件,实现领导环境的优化乃至创新。
5.领导文化:
是指领导者群体或个体在领导实践中形成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得到发展的,关于领导活动的过程、本质、规律、规范、价值以及方式方法等各方面内容的综合反映形式,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者心理反应上的积累或积淀,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和从事领导行为的内驱动力和精神导向。
二、简答题
1.简述领导生态系统中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影响与作用。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既协调统一又矛盾冲突。
它们的互动关系可以从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影响和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P24—25
2.简述领导环境发展的原则。
(1)科学原则;
(2)层级原则;
(3)超前原则;
(4)系统原则。
1.判断下面命题是否正确,并做简要分析:
领导环境发展过程依次为适应环境、认识环境和改造环境。
该命题不正确,正确的领导环境发展过程依次为:
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1)认识环境。
正确认识环境是开展领导工作和改善、发展领导环境的前提。
(2)适应环境。
这是领导者在认识和熟悉领导环境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环境的特性和要求,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开展领导工作,使领导活动符合领导环境的情况及发展规律。
(3)改造环境。
这是领导者在认识环境、适应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环境条件向有利于实现领导目标的方向转化。
第三章领导权力与监督制衡
1.领导权力:
就是领导者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做出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
2.领导权力结构:
是指领导权力的各种构成要素依附于一定的组织机构,并且进行有序性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总称。
3.领导授权:
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赋予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客观条件。
4.充分授权:
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在下达任务时,允许下属自己进行决策,并能进行创造性工作。
5.不充分授权:
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对于下属的工作范围、内容、应达成的目标和完成工作的具体途径都有详细规定,下级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
6.制衡授权:
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将某项任务的职权分解授给两个或多个子系统,使子系统之间产生互相制衡的作用,以免出现疏漏。
7.弹性授权:
是指在完成任务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授权形式。
8.权力异化:
即公共权力主体滥用权力或者偏离公共职责,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的特殊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
9.权力监督:
指国家权力机关、专门机关和公众为维护公共利益,依照一定的法律、制度规范对公共组织或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管理的社会活动。
10.权力制衡:
是享有制衡权力的个人或者组织与群体,运用民主、法制与新闻舆论等多种手段,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权力所有人与运行者所形成的特定的限制与约束关系。
1.简述领导权力的特点。
权力的共性:
(1)无形性;
(2)依附性;
(3)可塑性;
(4)有限性;
(5)强制性;
(6)目的性;
(7)交换性。
(8)垄断性;
(9)诱惑性。
领导权力的特殊性:
(1)载体的确定性;
(2)职责范围的限制性以及职权层级性;
(3)领导权力的强制力往往具有强大的组织保障和资源保障;
(4)目的的复杂性;
(5)高度的垄断性。
2.简述领导权力运行需要遵循的原则。
(1)正当性原则
(2)可行性原则(3)民主性原则(4)效益性原则(5)权变性原则
3.简述领导授权需要遵循的原则。
(1)适当原则;
(2)责任原则;
(3)可控原则;
(4)信任原则;
(5)考绩原则。
4.简述领导授权的特点。
(1)领导授权在本质上是组织内部权力分配的特定形式。
(2)领导授权的核心内容是上级领导给下属分派任务以及相应的资源配置权限。
(3)领导授权是一种权责高度统一的行为。
5.简述领导权力异化的特征。
(1)权力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权谋私;
(2)权力异化的主要内容为“寻租”与“设租”;
(3)权力异化的主客体趋向法人化与集团化;
(4)权力异化的范围扩大,程度加深;
(5)权力异化的新形式不断出现。
6.简述领导权力异化的危害。
(1)权力异化直接损害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并可能造成危及根本的合法性危机;
(2)权力异化直接消解了一个国家政治生活朝着民主化方面发展的积极力量;
(3)权力异化破坏了行政效能;
(4)权力异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5)权力异化已经并将继续对经济收入的分配产生极其严重的不利影响;
(6)权力异化完全可能造成优秀人才的外流和埋没;
(7)权力异化会导致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下降。
7.简述领导权力制衡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保障功能;
(3)防范功能;
(4)矫正功能;
(5)惩戒功能;
(6)调整功能。
8.简述权力监督与制衡的差异。
(1)二者的主体关系不同:
监督是自上而下的,而权力制衡关系是横向的
(2)二者的作用机制不同:
权威是运行监督的有效推动力,制衡更多的依赖法定的程序制约。
(3)二者的作用方向不同:
监督是单向行为,权力制衡的关系是双向的。
(4)二者的作用阶段不同:
监督包含事中、事后行为,制衡则包含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
1.试述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与配置。
(1)影响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的宏观要素:
国家政治制度,公民权利的保障,社会经济结构,民族传统文化。
(2)影响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的微观要素:
组织职能的配置,组织机构,组织人员。
(3)综上所述,领导权力的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大系统相适应,并充分考虑领导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从而把各种要素相互融合与协调,才能达到领导权力划分与配置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2.试述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衡。
(1)进一步调整权力结构:
以权力制衡权力
进一步调整权力结构,包括调整执政党与权力机构的关系、执政党与政府的关系、执政党与政府和司法部门的关系。
(2)道德制衡机制:
以道德监督和制衡权力
通过学习和教育的方法帮助政府官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以内心的道德力量抵制外在的不良诱惑,严格要求自己,运用好手中的权力。
(3)权利制衡机制:
以权利制衡权力
恰当地配置权利,以使它能够起到一种限制、阻遏权力之滥用的作用。
这里包含两重意思:
第一,承认公民的权利,这是一种消极的制衡作用。
第二,一些公民权利可以发挥积极的制衡作用。
3.试分析权力的共性,请列举至少五项,并做简要分析。
(1)无形性
(2)依附性(3)可塑性(4)有限性(5)强制性
(6)目的性(7)交换性(8)垄断性(9)诱惑性(任选五项,作简要分析。
第四章领导体制与深化改革
1.领导体制:
是指政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领导权限的划分为基础所设置的组织机构及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体系。
2.领导层次:
是指领导体制中纵向组织结构的等级层次。
3.领导幅度:
是指领导者可直接指挥下级的人员范围。
4.直线式:
指一个领导系统,在纵向上垂直划分为若干层次,从最高到最低形成一个逐级扩散、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
5.职能式:
是一种为了完成某一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或特定的领导功能而成立的某些专门性机构。
6.混合式:
是一种将直线式组织结构与职能式组织结构有机结合起来的组织结构形式。
7.矩阵式:
是一种在混合式领导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数学上的矩形方阵原理建立起来的领导体制。
8.集权制:
是指一切重大问题的最后决定权都集中在上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下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必须完全按照上级的指示或决定办事的领导体制。
9.分权制:
是指下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有独立的自主权,可以自主解决问题,上级对下级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决定处理的事情不得随便干预的领导体制。
10.完整制:
是指属于同一个领导层级的各机关,或者一个机关中的各个构成单位,不分工作性质异同,其所接受的上级指挥、监督与控制完全集中在一位行政首长或者是一个上级机关的领导体制。
11.分离制:
是指凡属同一个领导层级的各机关,或者一个机关中的各个构成单位,不分工作性质异同,其所接受的上级指挥、监督与控制不集中于一位行政首长或者是一个上级机关,而是按照各个行政领导机关的不同职责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限,且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并制约的领导体制。
12.一长制:
是指在一个系统或者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力完全集中在一位行政首长身上的领导体制。
13.委员会制:
是指在一个系统或者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力由两位或者两位以上的行政负责人共同行使的领导体制。
14.层级制:
是指将一个领导机关在纵向上划分为若干个层级,每一个下属层级对上一个层级负责,从指挥中心到基层形成一个类似金字塔式的指挥系统。
15.职能制:
是指在一个领导机关中在横向上平行地设置若干个职能部门,辅助领导机关实施领导。
1.简述领导体制的特征。
(1)系统性;
(2)适应性;
(3)稳定性;
(4)灵活性。
2.简述领导体制的地位与作用。
(1)科学的领导体制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科学的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