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纳指标PM25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5705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纳指标PM25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谈新纳指标PM25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谈新纳指标PM25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谈新纳指标PM25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谈新纳指标PM25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新纳指标PM25Word格式.docx

《浅谈新纳指标PM25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纳指标PM25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新纳指标PM25Word格式.docx

3中国PM2.5污染现状4

3.1全球PM2.5发展4

3.2中国的PM2.5继而发展5

3.3福州的PM现状6

4pm2.5综合防治措施8

4.1PM2.5污染防治的措施8

4.2治理方法9

4.3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步聚:

10

4.4辅助的治理方法:

11

5结论12

前言

现在每天下午5点45分时都可以听到关于PM2.5的危害广告,可想而知人们对于大气中的悬浮物PM2.5不在是可忽视的环境影响指标,它的组分在大气上比例不多但是成分且不容小觑,据了解PM2.5的标准,是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

现由于PM2.5人们对于自己生活水平环境要求越来越重视而且PM2.5与PM10比危害更大是由于粒径在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

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

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也即“PM2.5”),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1/10大小,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据了解,到2010年底为止,除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还未开展对PM2.5的监测,大多通行对PM10进行监测。

我国在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

2012年12月21日在京西宾馆召开的2012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由环保部长周生贤明确了PM2.5监测分四步走的计划,由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先展开实施。

浅谈新纳指标PM2.5

【摘要】PM2.5是大气直径小于2.5微米颗粒物,在大气含量不高,但是它是不可忽视的,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它的粒径小,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的物质,且有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等特点,那么可想而知对人体健康以及大气环境有多大影响吧。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以及越来越多的城市对空气质量越来越重视,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对于PM2.5也越来越重视了。

【关键词】PM2.5、危害、污染、防治措施

1PM2.5的概况

1.1PM的含义

PM2.5写法: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matter(颗粒物)。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用比较直观的比喻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可想而知它的大小。

1.2PM2.5的组分

PM不是一种单一的成分,而是来自于许多不同人为或自然的污染源的大量的不同化学组分的复杂可变的大气污染物,从产生过程来说PM可以直接从污染源直接排出(一次粒子),也可以是由各种污染源排出的气态污染物经过冷凝或在大气中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而生成(二次粒子)的大气中含有硫酸、硫酸氢氨、硫酸铵、硝酸铵、元素碳(NP)、和有机酸(BP)。

主要成分是元素碳、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

其它的常见的成分包括各种金属元素,既有钠、镁、钙、铝、铁等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也有铅、锌、砷、镉、铜等主要源自人类污染的重金属元素。

与较大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1.3PM2.5来源

1.3.1一次粒子与二次粒子

PM2.5中的一次粒子主要产生于化石燃料(主要是石油和煤炭)和生物质燃料的燃烧,但在一些地区某些工业过程也能产生大量的一次PM2.5一次粒子的源包括从铺装路面和末路装路面扬起的无组织排放以及矿物质的加工和精炼工程等,其它的一些源如来自建筑、农田耕作、风蚀等的地表尘对环境PM2.5的贡献则相对较小。

可凝结粒子主要由可在环境温度凝结而形成颗粒物的半挥发性有机物组成。

二次PM2.5由多相(气-粒)化学反应而形成,普通的气态污染物通过该反应可转化为极细小的粒子。

在大多数地区,硫和氨为所观察到的二次PM2.5的主要组分,而二次有机溶胶在一些地区也可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1.3.2自然与人为

PM2.5既来源于自然,也来源于人为。

自然来源包括:

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花粉、真菌孢子、细菌。

但PM2.5的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

人类既直接排放PM2.5,也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变成PM2.5。

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

在空气中转化成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

其它的人为来源包括:

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

2PM2.5产生原因以及危害

2.1PM2.5产生原因

2.1.1汽车尾气产生原因

2.5以及2.5以下的颗粒物污染主要是来自汽车尾气,我们知道这是更加危险的污染物,因为颗粒越小就越容易被吸入到我们体内。

除此之外,迅猛增长的小汽车,让交通拥堵成为了各大城市的梦魇。

以北京为例,每天的拥堵时间已经从2008年的3.5小时,增加到现在的5小时。

这不仅增加了油耗,也加剧了尾气的排放。

公交优先,绿色出行已经迫在眉睫。

2.1.2、煤炭燃烧

可查资料显示,煤炭燃烧排放的烟尘中有许多无法去除的超细颗粒是无法去除的超细颗粒,是PM2.5细颗粒的主要来源。

而煤炭燃烧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硝酸盐二次颗粒,由气体污染物转化成固体污染物,成为PM2.5升高的最主要原因。

2.2通过霾天气述PM2.5危害

2.2.1何为霾天气

PM2.5的预防“PM2.5”潜伏于空气中,预防起来有点困难,但也不是无法预防。

近几年,许多气象台站将以“PM2.5”等颗粒为物质基础的“霾天气”分为三级,对外发布有关“霾”的天气预报,效果还是不错的。

“霾”天气预报一般分为三级:

轻度霾、中度霾和重度霾,湿度标准都是一样的,即空气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80%,区别主要在能见度上。

灰霾天是PM2.5引起的吗?

虽然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颗粒物,但是颗粒物却能降低空气的能见度,使蓝天消失,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这种天气就是灰霾天。

2.2.2灰霾天与PM2.5联系

根据《2010年灰霾试点监测报告》,在灰霾天,PM2.5的浓度明显比平时高,PM2.5的浓度越高,能见度就越低[23]。

虽然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物均能降低能见度,不过相比于粗颗粒物,更为细小的PM2.5降低能见度的能力更强。

能见度的降低其本质上是可见光的传播受到阻碍。

当颗粒物的直径和可见光的波长接近的时候,颗粒对光的散射消光能力最强。

可见光的波长在0.4-0.7微米之间,而粒径在这个尺寸附近的颗粒物正是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

理论计算的数据也清楚地表明这一点:

粗颗粒的消的消光系数则要大得多,在1.25-10平方米/克之间,其中PM2.5的主要成分硫酸铵、硝酸铵和有机颗粒物的消光系数都在3左右,是粗颗粒5倍[24]。

所以,是灰霾天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灰霾天是颗粒物污染导致的,而雾天则是自然的天气现象,和人为污染没有必然联系。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空气湿度,通常在湿度大于90%时称之为雾,而湿度小于80%时称之为霾,湿度在80-90%之间则为雾霾的混合体[25]。

其中轻度霾是指能见度大于5千米且小于10千米的霾天气;

中度霾是指能见度大于2千米且小于等于5千米的霾天气;

而重度霾则是指能见度小于等于2千米的霾天气。

2.2.310微米与2.5微米颗粒物大小对人体影响

一般来说,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迚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

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

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迚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

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因为过于细小,易被阻挡,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呾肺泡,干扰肺部的气体亝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呾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2.2.4PM2.5对人体危害

研究表明,PM2.5主要对呼吸系统呾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常、非致命性的心脏病、心肺病患者的过早死亜。

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

危害人体的是PM2.5吸附物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不是颗粒物本身,而是颗粒物上吸附的化学物质。

PM2.5对健康的影响,本质上讲是PM2.5表面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比如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二口恶英就有生殖危害,要是吸附了重金属就有重金属的危害,关键是要看PM2.5吸附了什么东西。

3中国PM2.5污染现状

3.1全球PM2.5发展

PM2.5的标准,是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

PM2.5指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

2011年年初《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版征求公开意见,PM2.5可吸入颗粒物尚未列入新标准,但开始作为各地指标的参考值。

2010年数据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0年9月公布了一张全球空气质量地图,专门展示世界各地PM2.5的密度。

地图由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制作。

他们根据NASA的两台卫星监测仪的监测结果,绘制了一张显示出2001年至2006年PM2.5平均值的地图。

在这张图上红色(即PM2.5密度最高),出现在北非、东亚和中国。

中国华北、华东和华中PM2.5的密度,指数甚至接近每立方米80微克,甚至超过了撒哈拉沙漠。

在这张2001-2006年间平均全球空气污染形势图上,全球PM2.5最高的地区在北非和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全部测定规范

2011年11月1日开始,环保部发布的《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以下简称《测定》)开始实施。

《测定》首次对PM2.5的测定进行了规范,但在环保部近期进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中,PM2.5并未被纳入强制性监测指标。

目前,日、美、印、欧盟等都已陆续将PM2.5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

在我国1996年版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PM10被列入控制标准,但未将PM2.5列入。

3.1.1对于测定的介绍

《测定》将飘尘改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同时规定了PM10和PM2.5的测定方法。

但由于此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中,PM2.5并未被纳入强制性限制,因此这个测定方法测出来的数据只具有参考价值。

3.2中国的PM2.5继而发展

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在2011年11月10日第七届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国际研讨会上表示,我国的PM2.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即将出台。

标准将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第一过渡时期的数值,来说明PM2.5指数的污染危害。

2011年11月15日,著名大气环境专家、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远航透露,世卫组织的标准与美国标准比稍微松一些,即使按照世卫的标准,加入PM2.5后,中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将从现在的80%下降到20%,“我想这也是环保部迟迟未能下定决心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监测体系的原因。

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

2.2、2012年PM2.5的背景

12月21日,2012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以下简称“环保会议”)在京西宾馆召开。

在此次环保会议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目前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空气质量管理需要,要尽快抓紧修改完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细颗粒物(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三项国际通行的监测指标,争取尽早发布,并明确了PM2.5监测分四步走的计划。

3.2.1 PM2.5监测四步走

具体将分四步走:

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监测;

2013年,在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监测;

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

2016年1月1日,将是新标准在全国实施的关门期限,届时全国各地都将按照新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3.3福州的PM现状

3.3.1福州设PM2.5地点以及发展史

在全国进入了作战PM2.5计划中,福州市民也开始越来越关注它,当地的环保局在此做出决策。

  

 

福州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2010年6月起,福州市就对PM2.5进行了连续监测。

目前,福州市区6个国控监测点位具备了监测条件,其中有5个城市评价点,分别是:

位于福建中医药大学老校区的五四北路监测点、位于上三路福建师大仓山老校区的师大监测点、位于杨桥西路福州大学怡山老校区的杨桥西路监测点、位于海潮路省机械科学研究院的紫阳监测点和位于马尾区快安马江路的快安监测点。

另外还有一个为清洁对照点,即位于鼓山风景区管理处的鼓山监测点。

清洁对照点是用来对比城区空气质量的,不参与城市空气质量评价。

早在今年3月初,本报记者就走访福州5个国控监测点。

五四北路监测点,设置在福建中医药大学老校区内的病房楼上,距离五四北路100米左右,到华屏路也有400米。

该监测点位于校园中心,监测点的四周是成排绿树。

虽然此时五四路上车水马龙,但站在监测点,记者感觉到环境空气宜人。

师大监测点、杨桥西路监测点,同样设置在绿树成荫的高校校园内的高楼上,距离道路百米远。

快安监测点远离市区,车流量不大,空气比较清新。

紫阳监测点则位于一栋六层楼上。

3.3.2福州PM2.5浓度数值有何特点

2013年4月27日5点15分,记者查询到,从下午4点到5点这一个小时内,五四北路监测点、师大监测点、杨桥西路监测点、紫阳监测点、快安监测点和鼓山监测点的PM2.5数据分别是22微克/立方米、23微克/立方米、20微克/立方米、24微克/立方米、20微克/立方米、16微克/立方米。

傍晚7点15分,6个监测点数据变成21微克/立方米、28微克/立方米、22微克/立方米、27微克/立方米、20微克/立方米、16微克/立方米,部分监测点的数据有所上升。

“这证明福州城区PM2.5数值呈早晚较高的规律,由于是上下班高峰期,道路上车辆较多。

特别是福州是盆地地形,机动车尾气排放出的小颗粒物更不容易扩散,导致PM2.5数值升高。

”环保监测专家表示,最近一段时间PM2.5监测数值较低,也和降温降雨有关。

有市民觉得奇怪,为啥作为清洁对照点的鼓山监测点,PM2.5数值比有些市中心还高?

对此,专家解释道:

“PM2.5是飘移性很强的超细小颗粒物,在大气中容易均匀分布。

3.3.3PM2.5分析

利用2010-2011年福州市PM2.5、PM10以及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福州市PM2.5污染的分布状况和PM2.5/PM10的主要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结果表明:

福州市PM2.5年平均值36ug/m3,略高于"

标准"

规定的年平均浓度限值;

日平均浓度57.9%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93.4%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超标率6.6%;

PM2.5月均最大值(峰值)出现在5月,谷值出现在7月,12-翌年5月浓度处于一年中的高值区;

与PM10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春季PM2.5平均浓度是四个季节中最高的,其次是冬季,再次是秋季,夏季最低;

春季PM2.5日平均浓度只有27.3%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82.6%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超标率17.4%;

夏季一级达标率88.9%,二级达标率99.3%,超标率仅0.7%,四季差别很大;

PM2.5日变化呈现"

单峰型"

清晨交通高峰期后PM2.5浓度迅速上升,12-13时达到最大值,14-15时出现明显下降,16时至翌日清晨06时处于一天中的低值区;

PM2.5/PM10日变化呈现"

多峰型"

可能与污染物间复杂的、非线性的化学反应有关;

春季福州市PM2.5/PM10平均值最大,其次是冬季,夏季最小,说明冬春季节是PM2.5污染较重的季节,夏秋季节污染较轻;

影响PM2.5浓度出现相对高值的天气系统主要有三类,一是暖区辐合与高空槽前,二是大陆高压后部,三是暖区降水系统,其中暖区降水天气形势下PM2.5平均浓度63μg/m3,是所有系统中最高的,超标率25.5%;

影响PM2.5浓度出现相对低值的天气系统主要有三类,一是冷高压脊、高压底部和高空槽后,二是副热带高压及边缘,三是台风(热带辐合带)及外围系统,后两者影响下PM2.5平均浓度最低,超标率0;

PM2.5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大气的能见度,剔除因降水、雾等水粒子和北方浮尘导致能见度降低的个例,PM2.5浓度与能见度的相关系数为-0.626,显著负相关,PM2.5浓度迅速上升会导致大气能见度明显下降,形成灰霾天气;

冬春季节是雾霾的高发期,PM2.5浓度与能见度的相关系数是夏秋季节的1.4倍;

PM2.5浓度与单一气象要素如气压、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相关性不明显,但不同季节气象要素变化的组合,形成的天气背景,对PM2.5浓度影响很大。

4pm2.5综合防治措施

4.1PM2.5污染防治的措施

一是要控制源头,不能在城市上风向建大气污染重的企业,要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

二是要对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治理,做到少排废气;

三是提倡使用天然气、水电、风能、核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尽量少使用煤炭、重油和废料等污染重的燃料;

四是要发展公共交通,减少车流量,提高机动车辆污染排放标准;

五是要控制生活污染,餐饮油烟机要定时清洗,干洗机要封闭操作,通过洒水作业等方式防止建筑和道路扬尘;

六是要注意农业农村污染,不能露天烧秸秆和垃圾,少用农药和化肥,多种树。

4.2治理方法

主要的治理方法:

采用水喷雾系统,其构造方式如下图4:

图4.1水喷雾系统控制方案图

4.2.1、布置PM2.5、PM10、TSP监控网,布置风速、温度、湿度等气象监测网(可采用现有监测网);

4.2.2、在广场、小区、天桥、路灯、高层建筑区域架设喷雾设备,喷雾设备可以采用荷电水雾方法。

景观区域采用雾粒粒径可调的设备,水雾平均粒径从5μm-50μm可调,粒径越大,耗能越小,粒径20μm以上时采用自来水压力即可实现喷雾;

以城市中心或净化中心为圆心,将喷雾方向布置成旋涡,喷雾时形成人造旋涡风系,有利于空气垂直对流,加强扩散和吸附,更高效的净化城市空气。

4.2.3、前端超活性水预处理:

水经过特有的活化处理后,具有超强的吸附力、溶解力,不仅可以吸附亲水性物质、溶解可溶性物质,而且可以快速吸附憎水性物质(如油滴),吸收有机气体和非可溶性气体,活性水经过喷雾后,表面积又几何级数扩张,能够在数秒内清除异味、大幅度降低粉尘浓度,快速清除TSP、PM2.5、微量有害气体。

4.2.4、喷雾设备装载GSM、CDMA等无线数据控制设备和GPS等空间定位设备,对喷雾量、粒径、喷雾影响范围等实现控制;

图4.2系统性能对比表

4.2.5、建立区域的计算控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编制人工影响模型,通过合理的程序自动控制。

4.2.6、建立道路雨水收集与回用系统,将分级净化的雨水分别用于喷雾、喷淋和浇灌。

喷水喷雾系统在经济可行的方式下又能高效的去除PM2.5的污染,右表为水喷雾系统与空调、植树种草的经济技术对比分析。

4.3.1、虚拟治理法:

在检测仪器周边10至50米内布置超活性水喷雾系统,可以大幅度降低检测仪器周边的TSP、PM10、PM2.5、NOx、SO2等污染物浓度,从而使得弱风状态下检测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城市大气污染数据更加美化,这一方案能以极低的成本大幅度提升大气质量,但这是虚拟的大气质量。

这一方法已被较多的城市采用,也将被更多的城市采用,对那些无法短期内改善实际空气质量,但又想谋求政绩的政府是一个特别好的技术解决方案。

4.3.2、城市绿地方案:

城市绿地的喷水系统改为粒径更小的喷雾系统或混合式喷水喷雾系统,以持续小流量向城市绿地供水,长时间保续绿地及邻区的润湿,特别是位于道路分隔带上的绿地润温与喷雾处理,可以快速吸收高浓度污染源(例如汽车)的污染物,这一过程无需投入土地和过多的建设成本,空气净化的效率高于无喷雾系统的5倍以上,相当于新增5倍以上的城市绿地。

对于北京,冬季植物不仅没有吸收PM2.5的能力,由于枯叶的影响增加更多的污染物,采用小流量持续喷雾系统则可持续高效的净化城市空气,喷雾用水可采用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净水。

4.3.3、楼顶喷雾方案:

楼顶喷雾具有更高的净化效率,由于城市空气对流影响,楼顶喷雾系统是一个三维的立体净化系统。

楼顶喷雾系统配合灯光时能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流动的雾配合彩灯若仙境。

这一投入无需土地和复杂管网,利用现有的小区架设喷雾和灯光系统,可由楼宇业主自身完成。

4.3.4、路灯支架方案:

在现有的路灯支架上架设喷雾系统,这一过程对水质要求较高,需要重新铺设供水管网,但无需土地支撑,这一方案政府相对投入较大。

4.3.5、广场方案:

广场地下架设喷雾系统,喷雾于近地面。

这一过程可配合灯光和娱乐设施,空气净化的同时也有利于市民其它的活动,这一方案政府投入相对较大,但受益人群多。

4.1、保护分散的水域,

4.2、市区的绿化尤为重要,增加分散水域、增加楼顶绿化、增加楼外墙光触媒涂装或装鉓。

4.3、加快实施更为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

4.4、完善配套治理措施,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切实控制PM2.5浓度。

改变燃料构成;

提高环境准入门槛;

工业合理布局;

深化污染减排。

5、冬季实行区域集中供热,这是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有力措施。

5结论

现如今环境是全球热话题,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计划,在2010年之前人们只对于PM10的意识并未对于PM2.5有多少重视但现如今认识PM2.5是不可忽视的。

PM2.5是小于2.5微米的颗粒粒径,那么对于人体有什么影响呢?

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

由此可见PM2.5必须纳入《空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PM2.5主要由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因此对此人们通过对于来源上进行处理主要分为室内处理、室外处理,室内处理主要是过滤法、水吸附法、植物吸收法;

室外主要采用喷雾喷淋法。

在2012年12月21日环保部长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