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辽宁省抚顺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抚顺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一氧化碳有毒,能污染空气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属于碳单质
9.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使水结冰﹣分子停止运动
B.空气液化后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C.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分子间隔变小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10.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
B.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通过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D.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淡水资源是无限的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羊毛制品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12.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碳酸钙用作补钙剂
B.亚硝酸钠用于腌制食品
C.生石灰用作食品干燥剂
D.熟石灰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13.关于“舌尖上的化学”,下列说法科学的是( )
A.为防止海产品腐烂,可将其浸泡在甲醛溶液中
B.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在食盐中添加大量的碘元素
C.为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的小苏打
D.为节约粮食,发霉的大米经过浸泡、淘洗后可以食用
1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式,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所有的原子核中一定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D.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则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15.如表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木炭粉
氧化铜
在空气中灼烧
B
氮气
氧气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氯化钾
氯酸钾
加少量二氧化锰,加热
D
氯化钠
泥沙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B.BC.CD.D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6.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气 ;
(2)氧化铝:
;
(3)3个硅原子:
(4)2个一氧化碳分子:
。
17.厨房中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下列物品是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瓷碗B.竹筷C.塑料袋D.玻璃杯
(2)家用净水器利用活性炭的 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3)妈妈准备的晚餐有红烧排骨、米饭、鸡蛋汤,从营养均衡的角度,还缺少的营养素是 。
(4)烧菜结束后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 。
(5)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 作用。
18.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已经开始海试,制造航母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 。
(2)航母的航电系统使用铜作导线,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 性。
(3)制造航母使用锰钢而不用纯铁,是因为锰钢比纯铁 。
(4)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其与 接触而锈蚀。
(5)为了探究航母材料中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除Fe和ZnSO4溶液外,还需选用的试剂是 。
19.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
(2)t1℃时,将10gA物质投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t2℃时,取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最小的是 。
(4)t3℃时,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大
B.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三、解答题(共3小题)
20.能源、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汽车已成为人们出行必备的交通工具,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
汽油或柴油是由 炼制而成的。
(2)今年我市引进了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公交车。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写出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煤燃烧排放出的SO2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的环境问题是 ,为缓解这一问题,你的建议是 (写一条)。
21.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事物
(1)图A是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B~E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锰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②B~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
(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图中所示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有 种。
②参加反应的A、B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2.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其中A能供给呼吸,B、C都是氧化物,D广泛应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
各物质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端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C物质的化学式为 ;
(2)B物质的用途是 (写一种)。
(3)写出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A→C的转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3.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2)B实验中加热通入CO2后的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3)C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4)D实验中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 有关。
24.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欲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装置B或C,相对于装置B,装置C的优点是 。
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
25.学习了碳酸钠的性质后,小莹和小雨各取三支试管做了如下实验。
(1)试管A中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 性。
(2)试管B中的实验现象为 。
(3)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束后,小莹和小雨将各自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倒入①号、②号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请分析:
编号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①号烧杯
溶液呈红色,且有白色沉淀
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填除指示剂外的全部溶质,下同)
②号烧杯
溶液呈无色,没有白色沉淀
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可能有HCl
为了确定②号烧杯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小雨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验证】
取②号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后,观察到 ,说明溶质中含有HCl。
【讨论交流】
下列试剂中可以代替锌粒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填字母序号)。
A.Fe2O3B、CO2C、Cu
【实验反思】
两位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两烧杯中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反应物的用量不同。
五、计算题(共2小题)
26.柠檬酸(化学式为C6H8O7)是一种果酸,有爽快的酸味,常用于固体饮料。
请计算:
(1)1个柠檬酸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2)柠檬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19.2g柠檬酸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g
27.某硫酸厂废水中含有少量的硫酸,技术员检测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现有98t废水,为达标排放,需要加入熟石灰中和至中性。
请计算所需熟石灰的质量。
参考答案
1.【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棉花纺线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胆矾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石蜡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C。
【知识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2.【分析】常用的化学肥料有:
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肥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肥料;
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因此铵根离子遇到氢氧根离子会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
A、NH4Cl属于铵态氮肥,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因为铵根离子遇到氢氧根离子会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故选项正确;
B、Ca3(PO4)2属于磷肥,不是铵态氮肥,可以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故选项错误;
C、K2SO4属于钾肥,可以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故选项错误;
D、CO(NH2)2属于氮肥,因此可以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故选项错误;
A。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3.【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NiFe2O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NiFe2O4中Fe为+3价,氧元素显﹣2价,设镍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x+(+3)×
2+(﹣2)×
4=0,则x=+2价。
B。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4.【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单质的概念进行分析;
C、根据混合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D、根据混合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A、葡萄糖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B、液氧属于单质,故错误;
C、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D、食醋中含有醋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5.【分析】A、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A、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知识点】物质的溶解、溶液的酸碱度测定、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液体药品的取用
6.【分析】A.根据空气中氮气的含量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的用途进行分析;
C.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空气的用途进行分析。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故A错误;
B.氧气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用途燃料,故B错误;
C.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故C错误;
D.空气的多种用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故D正确。
D。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7.【分析】“山青水绿、天蓝地净”,就是要要减少环境污染,据此分析解答。
A.垃圾分类回收,使垃圾资源化,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故正确;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易造成环境污染,故错误;
C、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改善环境质量,故正确;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故正确。
【知识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白色污染与防治
8.【分析】A.根据氧气的量不同,碳和氧气反应生成物的种类也不同进行分析;
B.根据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进行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有毒,能污染空气进行分析;
D.根据金刚石、石墨和C60都属于碳单质进行分析。
A.碳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A错误;
B.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B正确;
C.一氧化碳有毒,能污染空气,故C正确;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属于碳单质,故D正确。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9.【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回答,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体积很小,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发生改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
A、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故此项说法错误。
B、空气液化后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小,而分子体积不变,故此项解释错误。
C、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较快,是因为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快,故此项解释错误。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分子构成不同,故此项解释正确。
【知识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10.【分析】A、根据水的用途来分析;
B、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水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水资源现状来分析。
A、水可以溶解多种物质,是实验室里最常用的溶剂,正确;
B、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正确;
C、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
D、地球上的水资源丰富,但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错误。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状况、水的组成
11.【分析】A、根据羊毛制品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A、羊毛制品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12.【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A、碳酸钙能与人体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可被人体吸收,故A对;
B、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于腌制食品,故B错;
C、生石灰能与水结合生成氢氧化钙,所以生石灰可用作食品的干燥剂,吸收水分,故C对;
D、熟石灰用于配制波尔多液,故D对。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用盐的用途
13.【分析】A.根据甲醇有毒进行分析;
B.根据合理摄取营养素进行分析;
C.根据小苏打可用于焙制糕点进行分析;
D.根据黄曲霉素有毒进行分析。
A.甲醇有毒,不能用于食品防腐,故A错误;
B.过量摄入碘元素也会导致甲状腺肿大,故B错误;
C.为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的小苏打,故C正确;
D.发霉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有毒,难溶于水,且十分耐热,蒸煮不能将其破坏,故D错误。
【知识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用盐的用途、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14.【分析】A.根据原子的结构来分析;
B.人类利用的能量不一定由化学反应提供;
C.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A.原子核中不一定有中子,氢原子核内无中子,故错误;
B.人类利用的能量不一定由化学反应提供,可以由风能、水能等提供,故错误。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故错误;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故正确。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15.【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16.【分析】
(1)根据稀有气体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进行分析;
(4)根据分子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进行分析。
(1)稀有气体用元素符号表示,氦气可表示为:
He;
(2)在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化学式可表示为:
Al2O3;
(3)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3个硅原子可表示为:
3Si;
(4)分子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个一氧化碳分子可表示为:
2CO。
故答案为:
(1)He;
(2)Al2O3;
(3)3Si;
(4)2CO。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17.【分析】
(1)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
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2)根据活性炭有吸附性解答;
(3)根据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解答;
(4)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灭火的原理进行解答;
(5)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进行解答;
(1)A、瓷碗属于硅酸盐材料,故选项错误。
B、竹筷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C、塑料袋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D、玻璃杯属于硅酸盐材料,故选项错误。
(2)家用净水器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3)主食和配菜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油脂、无机盐和水等营养素,从营养角度来看,还缺少维生素,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4)烧菜结束后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5)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乳化功能;
(1)C;
(2)吸附;
(3)维生素;
(4)清除可燃物;
(5)乳化。
【知识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均衡营养与健康、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8.【分析】
(1)根据金属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3)根据合金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金属锈蚀的条件来分析;
(5)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来分析。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及其合金;
故填:
合金;
(2)铜具有导电性和延展性,所以可制成导线;
导电;
(3)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所以锰钢的硬度大于纯铁的硬度;
硬度大;
(4)铁与水、氧气共存时会发生锈蚀,因此航母外壳涂料可以隔绝水和氧气,防止铁生锈;
水和氧气;
(5)锌的活动性大于铁,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时,可以选择锌、铜和硫酸亚铁溶液,也可以选择硫酸锌、硫酸铜和铁;
硫酸铜。
【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9.【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含义是:
t3℃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10g,所以将10gA物质投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5g;
(3)t2℃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所以取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最小的是B;
(4)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