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9T.,
教学方法:
EKkWm/
1、
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形式。
qcC1xmd
2、
动手操作。
YYTUy23q
3、练习Yl&
_pUMMh
自学要求:
1.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各名称之间的关系是甚么?
教学案:
教学过程:
Uf>
7}_r>
g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bAG\YR5
1、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
愿意参加些什么样的活动呢?
二年级一班的同学一起去郊游。
看看他们都带了些什么?
ka!
n}5d7
9个蛋糕、10碗方便面……v="
kMR}}H
【2、猜一猜他们接下来要做些什么?
是怎样想的?
3U15#RZ:
二、
探求新知%{cU`Zcc+
1、看来大家急着想把这些好吃的来分一分,那就赶快行动吧!
你打算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
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列算式算出来的,说一说算式的意思,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教师边小结边板书:
9÷
4=2(个)……1(个)读作:
9除以4商2余1。
和同位说一说9个面包平均分的结果是怎样算出的。
S9=LD
……学生回答(一般情况都会列算式来表示)我1个1个地来分……我2个2个地分……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
用算式表示:
4=2(个)……(个)学生说出9÷
4表示的意思和怎样进行计算的<
RGKwj
2、其他食品怎样平均分呢?
大家在小组里一起分一分,看看结果是怎样的?
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师小结。
y-\=O
生:
那么多好吃的,咱们4个人来分一分吧。
!
)yJRl$)
学生同位讨论,加深理解。
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方便面:
10÷
4=2(碗)……2(碗)I;
j3o^.=
zQykz:
e"
c
矿泉水:
11÷
4=2(瓶)……3(瓶)u39J/pbP{}
SS[0|Zr`l
香肠:
12÷
4=3(根)……3(根)M${WNcDP
"
q`J:
wbW
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数真多
……d(}NbO9!
awhCC
3、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
你能说出来么?
还须知道些什么呢?
你打算每人分几块?
假如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几个人呢?
3块呢?
还可以每人分几块?
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算一算。
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又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那么多的算式都有余数,为什么产生余数?
HbNK#
&
vsGL~l~D
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
学生会有些疑惑。
学生想出少了些什么,这样问根本不知道可以平均给给几个人。
;
#B!
\jkz
学生回答:
我想每人分2块,^Gx2yl4
我想……18÷
2=9(人)18÷
3=6(人)Pia1'
L@
学生独立完成。
g/|_Wcf
18÷
4=4(人)……2(块)18÷
5=3(人)……3(块)d'
'
7+%
生:
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a"
scdm`
】
练习案:
出示口算卡片:
18÷
3=
56÷
7=
63÷
9=
32÷
4=
40÷
54÷
6=
(边出示卡片边提问:
商几,你是怎样想的?
)
(2)(
)里最大能填几?
4×
(
)<
27
9×
46
7×
67
6×
29
(以4×
27为例)你是怎样想的?
如果填7,4乘7就得28,比27大了,所以只能填6。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小结
wvdW'
1
板书设计r%,|4
有余数的除法[eG;
c>
:
4=2(个)……(个)>
)*:
[WZ]
读作:
9除以4商2余1
教学反思:
1、学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一般会采用两种不同层次的方法:
一是借助
直观图或动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数;
二是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
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的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
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是为了达到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学习多位数的除法计算奠定基础。
在设计时,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体现了有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数学思考水平。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使学生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而对解决问题过程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则能使学生对有余数出发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透彻
信息窗二:
搭帐篷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明白各部分之间的等量关系。
1..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逐步养成书写工整,计算仔细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试商方法。
自学要求;
1.有余数的除法用竖式怎么计算呢?
2.有余数的除法的检验方法?
过程设计:
谈话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在野营活动中,我们帮助小朋友们平均分了食品,并从中学到了不少的数学知识。
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去看看他们还有哪些有趣的野营活动,我们又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哪些问题呢,想不想去看看?
活动一:
探索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
(出示情景图):
1.同学们,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活动?
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充分发言,教师选取信息有序板书。
2.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试一试。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解决策略)
3.汇报交流,重点讲解竖式做法。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2÷
4=5(人)……2(条)可以列竖式计算
先写“”,表示除号,把要分的22条鱼,也就是被除数写在“”的里面。
把每人分的条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的左边。
写好后,按下面的步骤用竖式计算。
一商:
22除以4,商是几,写在哪?
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5,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22的个位对齐。
二乘:
商与除数相乘的积是分了的总数,5×
4=20,把20写在被除数22的下面,相同数位对齐。
三减:
每人分4条,可以分给5个人,共分了20条,从总数22里减去分走的20,还剩2条,22减20得2,画上横线对着个位写2。
4.同桌相互说说竖式每部分表示的意义。
ji{,!
4}N
活动二:
巩固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
1.同学们,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2.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下面请你先从这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喜欢的问题解决:
(1)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2)55个蘑菇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几个?
3.反馈:
指名板书,重点说说每一步的意义,关注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活动三:
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1.刚才有同学提出了“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你们会解决吗?
2.汇报交流:
说说你们的计算结果。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
5顶,6顶。
3.出示:
搭一顶帐篷需要9米布,43米布最多可以搭多少顶帐篷?
学生独立解决。
43÷
9=4(顶)……7(米)剩下的
7米不够搭一顶帐篷了,所以最多能搭4顶。
4.观察上面的两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
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很有趣,有时余数可以舍去,最后结果就是商,有时候余数还要考虑进来,最后的结果应该加1,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决定。
练习案
:
活动四:
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里最大能填几?
2.自主练习第2题:
用竖式计算
3.自主练习第3题:
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教学中注意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很多万以内数的知识,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的基础。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教的意义。
2.在教学时要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注意让学生体会到:
一方面,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
另一方面,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与数有关,利用数可以进行简捷而丰富的信息交流。
让学生在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更大的数,掌握数的概念,体会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
3.教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如数、拨、猜、写、比、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紧张有趣的活动中,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温馨提示:
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