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事业编东营市市情市况.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5487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垦利事业编东营市市情市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垦利事业编东营市市情市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垦利事业编东营市市情市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垦利事业编东营市市情市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垦利事业编东营市市情市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垦利事业编东营市市情市况.doc

《垦利事业编东营市市情市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垦利事业编东营市市情市况.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垦利事业编东营市市情市况.doc

垦利事业编参考-------------------------------------------------------------------------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东营市境内流入渤海。

东营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6°55′~38°10′,东经118°07′~119°10′。

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

南北最大纵距12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4公里,总面积7923平方公里。

【地质】东营市地处华北坳陷区之济阳坳陷东端,地层自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古炭统及中生界三叠系。

凹陷和凸起自北而南主要有:

埕子口凸起(东端)、车镇凹陷(东部)、义和庄凸起(东部)、沾化凹陷(东部)、陈家庄凸起、东营凹陷(东半部)、广饶凸起(部分)等。

【地貌】地势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西南部最高高程为28米(大沽高程,下同),东北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为1/8000~1/12000;西部最高高程为11米,东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为1/7000。

黄河穿境而过,背河方向近河高、远河低,背河自然比降为1/7000,河滩地高于背河地2~4米,形成“地上悬河”。

全市微地貌有5种类型:

古河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15%,主要分布于黄河决口扇面上游;河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3.58%,主要分布于黄河河道至大堤之间;微斜平地,占全市总面积的54.54%,是岗、洼过渡地带;浅平洼地,占全市总面积的10.68%,小清河以南主要分布于古河滩高地之间,小清河以北主要分布于微斜平地之中、缓岗之间和黄河故道低洼处;海滩地,占全市总面积的27.05%,与海岸线平行呈带状分布。

【气候】东营市地处中纬度,背陆面海,受亚欧大陆和西太平洋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基本气候特征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

春季,干旱多风,早春冷暖无常,常有倒春寒出现,晚春回暖迅速,常发生春旱;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有时受台风侵袭;秋季,气温下降,雨水骤减,天高气爽;冬季,天气干冷,寒风频吹,雨雪稀少,多刮北风、西北风。

主要气象灾害有霜冻、干热风、大风、冰雹、干旱、涝灾、风暴潮灾等。

境内南北气候差异不明显。

多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长达206天,≥10℃的积温约4300℃,可满足农作物的两年三熟。

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易形成旱、涝灾害。

2008年全市年平均气温13.6℃,较常年偏高0.8℃;年降水量410.1毫米,较常年略偏少26.2%;光照时数2456.2小时,接近常年偏少7.6%。

总的气候特点是:

冬季冷暖变化幅度大,前期暖,后期冷,降水量接近常年略少;春季气温起伏明显且冷暖交替频繁,降水量偏多,降水过程主要集中于4~5月份;夏季气温适宜,高温天气出现频次少,降水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南部降水量明显多于北部,雷暴、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时有出现;秋季气温以偏高为主,降水量接近常年略少。

【河流】黄河东营段上起滨州界,自西南向东北贯穿东营市全境,在垦利县东北部注入渤海,全长138公里。

黄河水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含沙量大。

据利津水文站1950~2001年实测资料,黄河年均径流量332.6亿立方米,最大973.1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18.8亿立方米(1997年);最大流量为10400立方米每秒(1958年7月),最小流量为断流干河;年均输沙量8.36亿吨,最大21亿吨(1958年),最小0.15亿吨(1997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年径流量减少,经常出现断流。

1999年后,黄河水利委员会加大对沿黄地区引水的管理力度,断流现象趋缓,2000~2008年实现不断流。

2008年,黄河利津站径流量147亿立方米(报汛值),比常年少59%,来沙0.8亿吨,比常年少91%。

全市除黄河外共有骨干排水河道30条。

以黄河为分界线,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阳河、泥河子、预备河,支脉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沟、广蒲河、五干排,广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东营河、老广蒲河、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丰河及其支流三排沟,张镇河、小岛河20条河流;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草桥沟东干流,挑河,神仙沟及其支流新卫东河10条河流。

【海域】东营市海岸线北起顺江沟河口,南至淄脉沟口,全长412.67公里,约占山东省海岸线的1/9。

“0”米至岸线滩涂面积10.19万公顷。

负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

沿岸海底较为平坦,浅海底质泥质粉砂占77.8%,沙质粉砂占22.2%。

海水透明度为32~55厘米。

海水温度、盐度受大陆气候和黄河径流的影响较大。

冬季沿岸有2个月冰期,海水流冰范围为0~5海里,盐度在35‰左右;春季海水温度为12℃~20℃,盐度多为22‰~31‰;夏季海水温度为24℃~28℃,盐度为21‰~30‰;黄河入海口附近常年存在低温低盐水舌。

东营海域为半封闭型,大部岸段的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每日2次,每日出现的高低潮差一般为0.2~2米,大潮多发生于3~4月和7~11月,潮位最高超过5米。

易发生风暴潮灾,近百年来发生潮位高于3.5米的风暴潮灾7次。

近海在黄河及其它河流作用下,含盐度低,含氧量高,有机质多,饵料丰富,适宜多种鱼虾类索饵、繁殖、洄游。

【土地资源】全市土地总面积1188.49万亩,人均占有土地6.72亩,是山东省人均占有土地的2.6倍。

其中,农用地面积564.46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7.49%;建设用地面积168.19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4.16%;未利用地面积为455.84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8.35%。

1855~1985年,黄河平均每年淤地造陆3~4万亩;1985年后,因黄河来水量减少,造陆速度趋缓。

【水资源】年平均水资源量5.3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4.47亿立方米,多集中在夏季,大部分排入海洋,利用率较低。

地下淡水资源为0.85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以南地区,其北为咸水区。

黄河是境内主要客水水源,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58亿立方米,年际间丰枯变化较大,近几年年均引水量10亿立方米左右,2008年共引黄河水7.26亿立方米,基本满足区域工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需要。

小清河多年平均入境径流量为5.82亿立方米,支脉河多年平均入境流量为2.82亿立方米。

2008年,东营市总供水量93349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83226万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10123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卤水、煤、地热、粘土、贝壳等。

至2008年底,胜利油田共发现不同类型油气田75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8.34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299.95亿立方米。

沿海浅层卤水储量2亿多立方米,深层盐矿、卤水资源主要分布在东营凹陷地带,推算储量达1000多亿吨。

煤的发育面积约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广饶县东北部、河口区西部,因埋藏较深,尚未开发利用。

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湾南新户、太平、义和、孤岛、五号桩地区及广饶、利津部分地区,地热异常区1150平方公里,热水资源总量逾1.27×1010立方米,热能储量超过3.83×1015千焦耳,折合标准煤1.30×108吨。

【生物资源】农作物品种数百个,木本植物44科、79属、179种(含变种),其中用材树种主要有刺槐、毛白杨、旱柳、国槐、白榆等,经济树种主要有苹果、梨、枣等;草场类植物有35科、84属、93种;中草药类植物300余种,其中有采集价值的近70种;有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

畜禽类约11科20余种40多个品种,主要有猪、牛、羊、鸡、家兔等;鸟类48科270种,其中国

家一类保护鸟类7种,二级保护鸟类33种;水生动物有641种,其中有淡水鱼类108种、海洋鱼类85种;主要经济鱼品种有草鱼、刀鲚、鲫鱼、鲤鱼、鲈鱼、刀鱼等。

【区划】建市初,全市划为东营、牛庄、河口3个区,广饶、利津、垦利3个县,3个镇、55个人民公社,1780个生产大队。

1984年撤社改乡、撤队改村。

1987年6月,牛庄区与东营区合并为东营区。

此后多次进行乡镇规模调整,撤、并了一些乡镇。

至2008年底,东营市辖东营、河口2个区,广饶、利津、垦利3个县,23个镇、13个乡、7个街道办事处,1781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2008年全市人口小幅增长。

据1%人口抽样数据推算,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0.48万人,增加1.39万人。

城镇化率57.77%,比上年提高0.67个百分点。

年末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数58.44万户,人口为183.97万人,增长0.5%,其中:

男性人口93.05万人,女性人口90.92万人。

全市人口出生8.59‰、死亡率4.86‰、自然增长率3.73‰;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

【民族】2008年底,全市共有36个少数民族成份,4530人(常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0.3%;人口最多的是回族,共2136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47.5%,其他百人以上的有满族、壮族、蒙古族、土家族、苗族、白族。

其中,胜利油田有26个少数民族成份,3691人;石油大学有9个少数民族成份,52人;地方有28个少数民族成份787人。

全市少数民族散居的自然村154个。

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5种宗教,信教公民16147人。

其中基督教信教公民11998人,穆斯林群众2135人,天主教信教公民137人,佛教信教公民1877人。

全市基督教教职人员49人,其中基督教牧师1人,长老12人,传道员32人,神学生2人;伊斯兰教阿訇2人。

依法登记的活动场所61处,其中,基督教活动场所58处,伊斯兰教清真寺1处,天主教活动场所1处,佛教活动场所1处。

有宗教团体6个,其中全市性宗教团体2个(市伊斯兰教协会、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县区4个(东营区、河口区、广饶县、垦利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勇克时艰,积极应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扎实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国民经济保持了健康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协调发展。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05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0274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4783美元,增长12.9%。

第一产业增加值70.08亿元,增长5.0%,对GDP的贡献率为1.2%;第二产业增加值1570.93亿元,增长13.2%,对GDP的贡献率为74.3%;第三产业增加值411.61亿元,增长17.2%,对GDP的贡献率为24.5%。

经济结构继续保持“二三一”的格局。

三次产业结构为3.4:

76.5:

20.1。

【东营精神】基本内涵如下:

 

“和谐”: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更是东营发展的本质要求。

“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人的和睦相处,特别包含油地军校的团结融合,还包括经济社会、城乡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东营人的精神特质、东营的品牌和亮点。

“诚信”既反映了东营人民的优秀品质,也是东营扩大对外开放、树立良好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创新”: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东营的突出特点、黄河三角洲崛起之魂。

东营取得的一切成就来自于创新,东营的未来和希望也在于创新。

创新既包含与时俱进,敢为人先,也包含艰苦奋斗,不断创业。

实践无止境,创新也永无止境。

“卓越”:

“卓越”是取法乎上的目标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