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传播的十大特点及对言论生态的影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5405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博传播的十大特点及对言论生态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微博传播的十大特点及对言论生态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微博传播的十大特点及对言论生态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微博传播的十大特点及对言论生态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微博传播的十大特点及对言论生态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博传播的十大特点及对言论生态的影响.docx

《微博传播的十大特点及对言论生态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博传播的十大特点及对言论生态的影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博传播的十大特点及对言论生态的影响.docx

微博传播的十大特点及对言论生态的影响

微博传播的十大特点及对言论生态的影响

2011.9《新聞記者》

■曹 林

  【本文提要】微博改变着中国的舆论传播生态和言论生态。

本文旨在分析微博传播的特点,并阐述其对言论生态的影响。

由于对微博的褒扬者众,对其信息传播的迅速、对管制的突破、信息的海量和多元、传播的便捷与互动、凝聚公民社会的力量、突发事件中对真相的追问等等,都有诸多论述,本文则更多地从批判的角度分析常态下的微博,归纳其传播的十大特点。

   【关键词】微博传播 言论 舆论 生态

  微博兴起,从平民到精英,从白领到官员,人人争戴“围脖”。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

作为一种社交工具,因其表达的便捷和沟通的方便,已经超越了其作为一种工具和平台的技术意义,而改变着中国的舆论传播生态和言论生态。

转发影响时事,围观改变中国,评论推进改革,从曝光腐败到打拐慈善,微博在中国政治的发展、制度的推进、官民沟通和影响公共事件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自互联网革命以来,互联网的技术创新和形式革新此起彼伏,没有一天停止过对创新的追求。

但似乎从论坛到博客,从Web1.0到Web2.0,没有哪一次网络技术革新像微博这样对社会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

微博到底有什么魅力,一出生就风华正茂,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这么多用户、融入了社会交往体系中并对言论和传播生态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这源于微博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交流、交往的技术平台,有着很鲜明的与以往传播工具、传播平台不同的特点,既在技术设置上契合了人性的需求,又在传播功能上契合了当下中国社会的需求,于是能够以狂飙突进的速度和无坚不摧的力度占领并主宰了中国的舆论场域。

  本文旨在分析微博传播的特点,并阐述其对言论生态的影响。

特别强调一下,因为平常对微博赞美得太多了,比如其信息传播的迅速、对管制的突破、信息的海量和多元、传播的便捷与互动、凝聚公民社会的力量、突发事件中对真相的追问等等,这里会更多地从批判的角度去分析常态下微博的传播特点。

  

微博传播特点之一:

浓厚的围观氛围

  

  著名评论员笑蜀写过一篇题为《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的评论,盛赞的就是微博的“围观”力量。

媒体曝光的那个在微博上跟情人公开调情开房的常州卫生局局长,就因为微博知识的缺乏而误读了微博,不明白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围观性”,而将其当成了私密聊天的QQ,以至于什么见不得人的话都公开地聊,而不知道大众在围观,从而在众目睽睽之下闹出了大笑话、曝出了大丑闻。

微博的技术设置:

自由进入、自由评论、自由关注、自由浏览、自由转发的“广场效应”,决定了这种围观的氛围和传播特性。

  这种围观的传播特点是怎么影响言论生态的呢?

它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独立判断,使言说者无法独立地不受影响地去表达观点和作出判断,而不得不去迎合围观者的偏好,被围观的氛围所感染,甚至被绑架。

譬如媒体曾有报道,某地一个市民走到一座高楼的楼顶,本想俯瞰城市,结果楼下的人看惯了跳楼自杀的场景,以为他要跳楼,于是就一齐起哄让他“往下跳”,进入了那种围观的氛围,被一群旁观者架到了“跳楼”的语境中。

面对众目睽睽他骑虎难下,结果真跳楼了。

  这种“被围观而跳楼”的隐喻,在微博中是经常发生的。

那种即时的评论和留言压力,是比较容易影响人的独立判断的,除非你的内心真的很强大,像凤姐、染香、窦含章之流那样,无论别人怎么骂,无论别人如何评价,他们在微博上就是自言自语,不受围观者的任何影响。

因为被围观,一个人说话时,就会有了迎合,有了从众,有了揣摩,有了顺应,于是也就有了很鲜明的“沉默的螺旋”的特征。

  

微博传播特点之二:

段子化传播

  

  微博正如其名:

“微”,即微传播——微言微语,每条微博只有140个字的表达空间,不能长篇大论,不能言不及义,不能思维发散,而必须用尽可能短小精悍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意思。

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这140个字还必须有趣,有新意,有冲突,有故事性,有与众不同的、能让人或者一乐、或者一惊、或者一悟、或者一悲的信息。

  这种微传播,决定了微博言论的段子化。

段子化的一大好处是,语言精简,没有废话,而且妙语如珠,蕴含智慧,意味深长——否则,没人转你的微博,难以被关注。

缺点是,为了有趣,为了段子化,有时不得不对事实进行剪裁和加工,使其更符合段子传播的特征,为了可乐而添油加醋,为了激起愤怒而虚构情节,为了精彩而隐瞒会破坏段子结构的信息。

  因为短,不得不选最有冲突的情节,而这种叙述上的简缩化,就容易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了,丢失了许多重要的信息。

因为是微传播,而微博上的信息又是海量的,并且微博上的人又多数是没有耐心的,需要传播者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吸引别人,这就致使传播者用极端和偏激的语言去表达,以求更能吸引人的注意。

因此在微博上,传播最广的并不是理性平和的、有智慧内涵的观点,而是那些听起来很过瘾、很能迎合大众情绪的段子化言论。

  

微博传播特点之三:

“报忧不报喜”

  

  微博更偏爱坏消息,也就是有人戏言,上一次微博,需要看一个月的“新闻联播”才能疗伤,才能弥合微博上那些坏消息投射到心理上的阴影。

还有一句话是:

看微博上的信息,感觉快要爆发革命了,可到菜场上逛一圈会发现,啥事也没有——虽是笑话,却形象地描述出一个现实,微博上的消息多是坏消息,多是一些非常负面的情绪和负面的评论。

即使是很阳光的事情,在微博传播中也会被洗成负面的消息,比如,一个老人靠捡破烂捐资助学,这种让人感觉很感动的事,在微博传播中言说的取向一定会变成痛批中国官员花天酒地、痛批权力腐败。

  微博偏爱坏消息,有很多原因,比如,因为现实中管制比较紧,主流媒体报喜不报忧,这种传播生态迫使微博通过“报忧不报喜”来进行平衡。

坏消息在传统媒体上出不来,负面情绪得不到正常的表达,于是都转移到了网络和微博上。

我觉得,“新闻联播”上的中国,肯定不是真实的中国,而微博上的中国,肯定也不是真实的中国。

这是一种互动的逆反:

你把中国说得那么完美,我非要说得那么不堪;你把中国描述得那么黑暗,我非要来进行消毒。

  这种“偏爱坏消息”的传播特点,对言论生态的影响是,强化了言论的批判性,对社会情绪是一种强化。

人们更偏爱坏消息,即使坏消息是一条假新闻,人家也会相信它,而不会相信辟谣。

很多新闻在微博上辟谣好长时间都没有成功地澄清(比如一个保安救跳楼者的新闻,被误读为城管抓小姐,至今都没有被澄清,人们更相信他们的想象,而不愿接受事实和真相)。

人们喜欢转发作为坏消息的假新闻,而不喜欢转发那些不符合他们期待的,是好消息的真新闻。

微博上有一个叫“辟谣联盟”的群体,专门澄清一些微博上的不实消息,可这些辟谣者并没有赢得网众的认同和尊重,没有收获应得的掌声,而是很狼狈地成为众矢之的。

公众觉得这些辟谣者都是“为政府说话”的人,辟谣动机很不纯。

  

微博传播特点之四:

易受操控性

  

  虽然微博现在有实名认证,但多数人还是匿名的,这决定了微博是网络水军和网络炒作泛滥的地方。

前几天一条新闻说:

别看好像是我们在玩微博,其实是微博在玩我们,许多粉丝动辄上百万的草根微博背后,都是有商业之手在操纵的,粉丝可以买卖,评论可以买卖,名人转发微博是有价码的。

很多微博事件都是人为操纵的结果,而不是自然传播,我们很多时候其实是被人牵着鼻子走。

新浪微博排名前50名的草根微博中,被好几个“帮派”控制着。

一位从事微博营销行业的资深人士称,一个叫蔡文胜的人拥有的账号至少控制了1/8新浪微博用户,在微博上呼风唤雨,可以随意制造热点和炒作事件。

  你根本不知道微博背后是一条狗,这种易受操控性,对言论生态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你以为你是在自由地表达,很多时候不过是被人牵着鼻子走,情感被人利用,愤怒感和正义感被人利用,你的转发和评论被人利用。

微博成了一个名利场和生意场。

假新闻泛滥成灾,很多看起来很迎合人的正义感的信息之中,包裹着许多谣言。

很多微博事件,都是公关公司炒作起来的,这种易受操控性,严重影响着微博的公信力。

  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假新闻是微博的阿喀琉斯之踵》,很多网友不爱听,不过这确实是现实。

微博是互联网创新赋予中国民主政治的一件礼物,去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进入第二年的微博在中国日常政治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的围观效应和凝聚效应在宜黄强拆事件中达到顶点。

可微博也暴露出了它致命的“阿喀琉斯之踵”,诸多假新闻都是始于微博并盛传于微博,微博似乎已成为假新闻的最大孳生地。

其一,140字的低信息容量很难全面客观地传递信息,容易滋生假消息,这是物理基础;其二,字数简短,阅读和传播方便,加上多数是匿名,易受操控,有些人为了吸引眼球就喜欢发布一些耸人听闻和刺激的信息,这是造假的心理基础;其三,微博传播极易变成情绪传染,这是社会基础。

  

微博传播特点之五:

精英性

  

  很多人都歌颂微博,说这是草根的舞台,它让每个人都有了一个小喇叭,让每个人都成为了一个媒体,也就是“自媒体”。

比如中国人民大学一位教授就盛赞这种草根性,他说:

微博创造了一种可能——它对于人的身份要求是各种传播形式当中最低的,而它对内容本身的价值、趣味、关联赋予的重要性权重最高,是各种传播形态当中最看重内容本身的传播平台。

在微博世界里,有时候,一个草根所发出的声音和产生的影响力,一点也不比权威的大机构低。

  我觉得,这种“草根性”不过是一个自欺欺人的幻觉罢了,或者说,只是对草根的一种精神按摩。

一个普通的、没有特殊身份的网友,在微博中发出一个声音,不过像是在大海中落进的一个小雨滴一样,没有反响。

如果你作为一个普通博主的声音,没有名人和精英帮着你评论和转发,没有人在背后有意识地帮你推,你的声音再有思想,信息再有爆炸性,内容再有趣,也会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

相反,只要名人转发了一下,一个再无趣、再无内容的信息,也会被疯狂地转发起来成为热门微博。

  《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数据显示,随着用户数的不断增长,新浪微博上每天都会产生海量信息。

2010年7月,新浪微博产生的总微博数超过9000万,每天产生的微博数超过300万,平均每秒会有近40条微博产生——从分析那些成为热贴的微博可以看到,都是精英和名人的微博,或者是经过精英转发和评论后才成为热贴的,没有一条是依靠草根自身的力量而成为热贴的。

这样的传播特点催生了一个职业,为了扩大影响,请求粉丝数量多的名人和精英转发,这种转发在市场上都是有标价的。

  所以,“舆论领袖”在微博传播中表现得更为活跃和明显。

很多事件发生后,会迅速以相应的舆论领袖为中心,形成几个观点派别和声音中心,然后舆论领袖引领着舆论的方向。

一事当前,许多粉丝也会在微博中寻找与自己的观点相似的舆论领袖,依赖舆论领袖扩大自己的声音。

  

微博传播特点之六:

封闭性

  

  说封闭性,很多人又不理解了,不是说微博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性吗?

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自由评论,自由关注,公开讨论问题,各种观点自由竞争,怎么会封闭呢?

  我这里所要谈的封闭性,是一个人的关注视野的问题,因为我们上微博时,一般都会选择跟自己观点相近或相同的人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熟悉的和喜欢的人关注,而不是去关注自己不喜欢的、观点跟自己相反的人。

这种关注的偏好,决定了你每天在微博上看到的信息,基本上都是跟自己观点相近的、或者自己期待看到的信息,而根本不会去看可能与自己不同的观点。

所以,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这种情况在微博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于是,微博特别容易形成小圈子,你就生活在了一个自己通过关注所构造的“封闭世界”中,形成一种膨胀的自我强化。

  这种传播的封闭性对微博的影响导致思想的封闭,错误的思想越来越强化,不是思想的交流,而是党同伐异,寻找跟自己想法相同的人交朋友,对意见不同的人就去讨伐和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