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优选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3747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优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合肥市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优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合肥市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优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合肥市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优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合肥市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优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市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优选Word文档格式.docx

《合肥市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优选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优选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肥市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优选Word文档格式.docx

以此军中感之,人思效命。

建德二年,进爵安康郡公。

三年,卒于襄州,时年六十四。

赠金州总管。

谥曰壮武。

(节选自《周书·

李迁哲传》,卷四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炽闻官军至/乃烧绝栈道据守/直谷敦众不得前/太祖以迁哲信著山南/乃令与敦同往经略

B.炽闻官军至/乃烧绝栈道/据守直谷/敦众不得前/太祖以迁哲信著山南/乃令与敦同往经略

C.炽闻官军至/乃烧绝栈道据守/直谷敦众不得前/太祖以迁哲信/著山南/乃令与敦同往经略

D.炽闻官军至/乃烧绝栈道/据守直谷/敦众不得前/太祖以迁哲信/著山南/乃令与敦同往经略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左,又称“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斜流,古人以东为左而得名。

B.转,指职务调动,意义相近的词语还有“调”“徙”等,而“迁”一般指官职提升。

C.大统是年号,年号是帝王为纪其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起算之年称为“建元”。

D.爵是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设置王、侯、伯、子、男五等,后代因时改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迁哲沉稳从容,耿直信义。

兵败被俘,面对太祖的质问,仍慷慨陈词,不卑不亢,委婉表达了没能尽早归降的愧疚。

B.李迁哲少年英雄,有所作为。

二十岁时,其父担任衡州刺史留他镇守本乡,他能安抚驾驭部下,很得军心。

C.李迁哲骁勇善战,所向披靡。

山南一带叛乱,叛兵据险顽抗,太祖派他前去平乱,叛车闻风归服,余寇也被迅速荡平。

D.李迁哲关心下属,宅心仁厚。

军粮匮乏之际,他用葛根磨粉掺上米,和大家一起吃,若有美味,就分赏给士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世荷梁恩,未有报效,又不能死节,实以此为愧耳。

②迁哲谓其众曰:

“纳降如受敌,吾观其使视瞻犹高,得无诈也?

”。

【答案】

(1)B

(2)D

(3)A

(4)①我世代受梁国的恩惠,未能报答,又不能以死尽节,因此实在感到惭愧。

②李迁哲对部属说:

“接纳投降,如同对敌,我看对方使者顾盼的神态还很高傲,恐怕会有欺诈吧?

【解析】【分析】

(1)画线句中“直谷”是“据守”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C;

“信著”意为“信义闻名”,是主谓句式,中间不能断开,“太祖以迁哲信著山南”意为“太祖认为李迁哲在太行山以南素有信义之名”,表意完整,故排除D。

故选B。

(2)D项,“爵是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设置王、侯、伯、子、男五等,后代因时改制”表述错误,五等爵应为“公侯伯子男”。

故选D。

(3)A项,“李迁哲沉稳从容,耿直信义。

兵败被俘,面对太祖的质问,仍慷慨陈词,不卑不亢,委婉表达了没能尽早归降的愧疚”中“委婉表达了没能尽早归降的愧疚”有误,据原文“答曰:

‘世荷梁恩,未有报效,又不能死节,实以此为愧耳’”意为李迁哲答道:

“我世代受梁国的恩惠,未能报答,又不能以死尽节,因此实在感到惭愧”可知,他愧疚的原因是没能为报效梁国而战死。

故选A。

(4)本题关键词有:

①荷:

蒙受,接受;

死节:

以死尽节;

以此:

因此。

②众:

部下、部属;

视瞻:

形容顾盼的神态;

高:

高傲;

得无……也:

固定结构,恐怕……吧”。

故答案为:

⑴B;

⑵D;

⑶A

⑷①我世代受梁国的恩惠,未能报答,又不能以死尽节,因此实在感到惭愧。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

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

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

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⑵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⑶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

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

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⑷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参考译文】

李迁哲字孝彦,安康人,世代为太行山以南的豪族,在江东做官。

父李元真,在梁为官。

李迁哲从小修养立身之道,有识见气度,意气风发,善于谋划。

最初担任文德主帅,转任直阁将军、武贲中郎将。

其父担任衡州刺史时,把李迁哲留在本乡,督率自己的私人军队。

当时他二十岁,安抚驾驭部下,很得军心。

后来侯景篡位背叛,诸王争夺帝位,李迁哲抵御外敌入侵,守住了自己的辖区。

大统十七年(551),太祖派达奚武、王雄等人进攻太行山以南,李迁哲率部属抵抗,兵败,向达奚武投降,然而神色仍镇静如常。

达奚武把他押送到京师。

太祖对他说:

“为什么不早点归附,以至劳动军队?

如今当了俘虏,不感到惭愧吗?

”李迁哲答道:

“我世代受梁国的恩惠,未能报答,又不能以死尽节,因此实在感到惭愧。

”太祖对他十分赞许。

魏恭帝初年,直州人乐炽、洋州人田越、金州人黄国等互相勾结,发动叛乱。

太祖派雁门公田弘从梁州、汉州出兵,开府贺若敦进攻直谷。

乐炽听说官军将至,就烧毁傍山架木所成的险路,据守直谷,贺若敦的军队无法进攻。

太祖认为李迁哲在太行山以南素有信义之名,就命令李迁哲与贺若敦一块前去治理。

乐炽等人有的投降,有的被俘,叛乱很快被平定了。

又与贺若敦继续南下夺取土地。

军队驻扎鹿城,城主派遣使者请求投降。

李迁哲对部属说:

”于是不接受投降。

梁人果然在道路东边设下伏兵,企图截击李迁哲的军队。

李迁哲发动进攻,击败敌军。

从此巴州、濮州的百姓,相继投降。

李迁哲常常率领勇猛之士担任前锋,每次作战,无不身先士卒,共攻占十八州,开拓疆土三千余里。

当时信州被蛮族首领向五子王等人所包围,田弘又派李迁哲前去救援。

等赶到时,信州已经沦陷。

向五子王等人听说李迁哲到,吓得狼狈逃跑。

李迁哲入据白帝。

贺若敦等人也赶到,共同追击向五子王等人,把他们打败。

信州原先没有储备,军粮缺乏。

李迁哲就收集葛根磨成粉,又搀上米让士兵吃。

他自己也同士兵一样。

若有美味,就分别赏给士兵。

士兵中有得病的,他亲自去为他们医治用药。

军中因此感激他,人人都愿意为他效力。

建德二年(573),晋封安康郡公。

三年,在襄州去世,终年六十四岁。

追赠金州总管。

谥号壮武。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穆字闳中,福州候官人。

性醇谨好学,读书至忘栉沐,进退容止必以礼。

门人千数,与陈襄、陈烈、周希孟友,号“四先生”。

举进士,四冠乡书,遂登第,为寿安主簿。

召为国子监直讲,除编校集贤院书籍。

岁满,为馆阁校勘,积官太常博士。

乞纳一秩,先南郊追封考妣,从之。

改集贤校理,求外补,通判汾州。

熙宁三年,召为岐王侍讲。

嘉王出阁,改诸王侍讲。

府僚阙员,御史陈襄请择人,神宗曰:

“如郑穆德行,乃宜左右王者。

”凡居馆阁三十年,而在王邸一纪,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

讲说有法,可为劝戒者,必反复擿诵,岐、嘉二王咸敬礼焉。

元丰三年,出知越州,加朝散大夫。

先是,鉴湖旱干,民因田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

既而连年水溢,民逋官租积万缗,穆奏免之。

未满告老,管勾杭州洞霄宫。

元祐初,召拜国子祭酒。

每讲益,无问寒暑,虽童子必朝服延接,以礼送迎。

诸生皆尊其经术,服其教训。

故人张景晟者死,遗白金五百两,托其孤,穆曰:

“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

”反金而收其子,长之。

三年,扬王、荆王请为侍讲,罢祭酒,除直集贤院,复入王府。

荆王薨,为扬王翊善。

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特制仍祭酒。

六年,请老,提举洞霄宫。

敕过门下,给事中范祖禹言:

“穆虽年出七十,精力尚强。

古者大夫七十而致仕,有不得谢,则赐之几杖。

祭酒居师资之地,正宜处老成,愿毋轻听其去。

”不报。

太学之士数千人,以状诣司业,又诣宰相请留,亦不从。

于是公卿大夫各为诗赠其行。

空学出祖汴东门外,都人观者如堵,叹未尝见。

明年卒,年七十五。

(选自《宋史·

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第一百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B.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C.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D.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阁,皇子出就藩封。

古时也指内阁官员出任外职。

还有古时也称公主出嫁为“出阁”,后以“出阁”泛指女子出嫁。

B.薨,古代称诸侯之死。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C.致仕,古代官员奉命退休。

致仕的年龄必须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D.祖,出行前祭祀路神。

从周朝的时候起,上至君王,下至平民,出门都要祭祀路神,意思是求路神保佑自己一路平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穆好学不辍,才华出众。

他读书废寝忘食,声名远播,门人众多,曾经四次获得乡试第一名。

B.郑穆深得皇上器重,多次担任要职。

他多次担任国子监祭酒,皇上亲自选定他给皇子们做侍讲。

C.郑穆为官爱民,不交结攀附权贵。

他任职越州期间,减免百姓赋税;

任京官时从不奔走权门。

D.郑穆为师尽责,为人重义。

他教学尽心尽力,深得皇子们的敬爱;

朋友托付的大事,他也慨然担当。

①先是,鉴湖旱干,民因田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

②“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

(2)C

(4)①在此之前,鉴湖干旱,百姓于是在湖中种田,绵延上百里,官府登记对此收税。

②“抚恤孤儿,是我分内的事,银子对我来说有什么呢?

”把银子返还给友人但是收养他的儿子,并抚养他长大。

(1)本题中,“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意思是“太学生请他做老师,他又任祭酒,兼任徐王翊善。

四年,郑穆任给事中,兼祭酒一职。

五年,郑穆升任宝文阁待制,仍旧兼任祭酒之职”。

“翊善”是官职名,“翊善”意思是“辅翼人之善行”,这里指辅翼“徐王”因此,“徐王翊善”不能断开,排除AC项;

“五年”是时间状语,应单独断开,排除D项。

(2)C项,“奉命退休”错。

致仕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

一般是自己主动请辞,皇上挽留,如此反复几次,以显示君臣情意。

故选C。

(3)A项,“曾经四次获得乡试第一名”错,是“乡试考了四个第一”。

(4)①中,“先是”,“是先”的倒装,此之前;

“田”,名次用作动词,种田;

“延袤”,绵延;

“籍”,登记“税”,名次用作动词,收税。

②中,“恤”,抚恤;

“恤孤,吾事也”,判断句;

“金于何有”,宾语前置。

“反”,返还;

“收”,收养;

“长”,使动用法,使他长大。

⑵C;

⑶A;

⑷①在此之前,鉴湖干旱,百姓于是在湖中种田,绵延上百里,官府登记对此收税。

②“抚恤孤儿,是我分内的事,银子对我来说有什么呢?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

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

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

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

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

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郑穆字闳中,是福州候官人。

性情醇厚严谨好学,读书读到忘记梳头洗面,进退时仪容举止一定遵循礼仪。

门人以千计,和陈襄、陈烈、周希孟交友,号称“四先生”。

他考取进士,乡试考了四个第一,随即考中进士及第,任寿安主簿。

郑穆被召为国子监直讲,任职编校集贤院书籍。

满一年,任馆阁校勘,累积官衔至太常博士。

他请求朝廷给他提高一个官阶,这样就可以提前在南郊追封自己死去的父母,朝廷听从了他的请求。

改任集贤校理,他清求到外地补官,做了汾州通判。

熙宁三年,郑穆被征召做岐王侍讲。

嘉王出就封国后,改任诸王侍讲。

府僚缺人,御史陈襄请求选择人,神宗说:

“像郑穆的品德操守,才适合辅佐王室。

”郑穆共在馆阁三十年,在王府十二年,没有公事不登主持政事人的门,讲话有法度,可以作为劝诫的,一定反复摘引典籍陈说,岐、嘉二王都尊敬礼待他。

元丰三年,郑穆出京任越州知州,加封朝散大夫。

在此之前,鉴湖干旱,百姓因而在湖中种田,绵延百里,官府登记收税。

不久连年水涨,百姓拖欠官方的租税累积达到万缗,郑穆奏请免去这些。

郑穆任期未满便告老还乡,负责掌管杭州洞霄宫。

元祐初年,郑穆被征召任命为国子祭酒。

他每次讲课,不管寒暑,即使是儿童也一定穿着朝服在廷署接待,按礼节送出、迎接。

学生们都尊崇他的经术,佩服他的教育训导。

故友叫张景晟的去世时,给他五百两银子,把儿子托付给他,郑穆说:

“抚恤孤儿,是我分内的事,银子对我来说有什么呢?

三年,扬王、荆王请他担任侍讲,他罢离祭酒一职,任职集贤院,又进入王府。

荆王去世,他担任扬王的翊善。

太学生请他做老师,他又任祭酒,兼任徐王翊善。

五年,郑穆升任宝文阁待制,仍旧兼任祭酒之职。

六年,郑穆请求退休,让自己管理洞霄宫。

敕书送达门下省,给事中范祖禹上奏说:

“郑穆虽然年龄超过七十,但精力尚还旺盛。

古代大夫七十退休,有不能辞谢的,就赐给他几案拐杖。

祭酒处于老师的地位,正应该用年高而有德的人,希望不要轻易地听任他离开。

”皇帝没有回复。

太学生几千人把挽留郑穆的请求报告给司业,又报告给宰相,都没有被采纳。

于是公卿大夫各自作诗为他送行,太学生空校出汴京东门为郑穆祭祀路神祈福,京城观看的人像一堵墙一样,感叹不曾见过这样的场面。

第二年郑穆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郭原平字长泰,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穷,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飧盐饭而已。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籴买,然后举爨。

父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

父亡哭踊恸绝。

②高阳许瑶之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之,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

瑶之乃自往,曰:

“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①耳。

”原平乃拜而受之。

③及母终,毁瘠弥甚。

墓前有数十亩田,不属原平,原平不欲使人慢其坟墓,乃贩质家资,贵买此田。

每出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

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

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④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

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

⑤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

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

人或问曰:

“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

”原平曰:

“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终不肯纳。

﹣﹣《南史》(有删改)

【注释】①尊上,对人父母的敬称。

(1)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父笃疾弥年________ 

②原平不欲使人慢其坟墓___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要使微贱________

A.细小 

B.低下 

C.稍微 

D.没有

②己自引船________

A.领 

B.拉 

C.征引 

D.退却

(3)第①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B.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C.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D.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4)把第⑤段划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5)对第③段郭原平卖物时的情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卖物时常常会有人拦腰砍价。

卖物花费的时间往往特别长。

物价为邑人认可,货品特别抢手。

买家总是主动出高于报价的价格。

(6)综观全文,结合郭原平的性格特点,推断其拜受棉而拒受米的原因。

【答案】

(1)重;

怠慢、亵渎

(2)C;

B

(3)D

(4)府君如果是因我的孝义行为(而赐米),那么(我)没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不能随便承受这一赏赐。

(5)D

(6)太守赠米既为褒奖其德行,也有怜老惜贫之意。

郭原平一方面因谦虚而推让褒奖;

另一方面仁厚且自强,念及天下贫老而不愿独享。

许瑶之赠绵表的是对郭母的尊敬和挂念,且亲自上门以示重视,故而孝子郭原平郑重接受。

(1)①“笃”应翻译为“重、严重”,可以联系《陈情表》“刘病日笃”中“笃”的解释;

②“慢”应解释为“怠慢,亵渎”。

据推断这块母亲墓前的地不是他的,有人耕种会“亵渎”母亲。

(2)①前面说到“欲买者稍稍减价”意思是想要买东西的人稍稍地降价,后面“要使微贱”中“微”也应讲成“略微,稍微”,选C项。

②“引”应翻译为“拉”,联系《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引车避匿”中“引”字的意思就是“拉”,应选B项。

(3)根据语意断句。

“无”需要宾语,没有什么?

所以是“无食”,在“食”后断句,排除A项、C项;

“竟日”是作“虚中”的状语,后置了,不能断开,应是“则虚中竟日”,排除B项。

这句话翻译为:

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

(4)“若”,如果;

“以”,因为;

“义行”,孝义行为;

“则”,连词,那么;

“一介之善”,一点微小的善行;

“滥”,随意;

“荷”,承受;

“此”,代词,这。

句子翻译为:

府君如果是因我的孝义行为(而赐米),那么(我)没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不能随便承受这一赏赐。

(5)A项,表述有误,结合“每出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分析,不是有人拦腰砍价,是郭原平自己只要半价;

B项,表述有误,文中并没有说到卖物花费的时间往往特别长,“如此积时”是说这样时间长了,本地人都知道这情况,不是说他卖物花费时间特别长。

C项,“物价为邑人认可”表述有误,据原文“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可知,大家总是加上原价付钱,认为他东西价钱卖得太低了。

(6)首先找到“拜受棉”的描述。

据原文“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以此奉尊上耳”可知,他是反复送棉花好多次,而且亲自上门送,且表达了棉花是送给郭母的,表示尊敬,所以郭原平奉孝,郑重接受。

找到有关“拒受米”的描述。

太守赠米的原因是“深加贵异”“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佩服他的为人行事作风,觉得他很孝顺而且怜悯他又穷又老。

他的回答是“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表现了他的谦虚,觉得不知自己一人孝义,而且念及很多人都贫困,不只自己一人而且,他不愿意独享这些馈赠,宅心仁厚,自立自强。

⑴重 

怠慢、亵渎

⑵C;

B;

⑶D;

⑷府君如果是因我的孝义行为(而赐米),那么(我)没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不能随便承受这一赏赐。

⑸D;

⑹太守赠米既为褒奖其德行,也有怜老惜贫之意。

(1)本题是以主观性试题的形式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2)本题是以客观性试题的形式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

要联系语境,注意将各选项的意思带入到句子中进行判断。

(3)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