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5295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1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docx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docx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

教学基本信息

课名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学科

语文

学段

低段

年级

授课日期

2017

教材

书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12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并且首次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然而,阅读是学生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学生课上习得,课外应用,是贯通的。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打破课内外阅读界限,将课内外阅读融会贯通,树立教阅读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书是阅读的内容,平常的课外阅读读物也是阅读的内容,教师把课内外阅读贯通之后,在课上从让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到学会阅读,再到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把阅读能力作为一个整体,进而培养一个会阅读的学生。

而由建构主义我们得知,知识不是完全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具体情境下,借助自己的努力,或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本篇课文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探究意识。

因此,在环节设计上,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利用学习资料,对自己提出的质疑进行答疑解惑,进行由内向外发展的学习,体现了学习是主动的、目标取向的过程。

当然本节课我还借助了前见理论、学习迁移理论,以学生生理、心理发展为依据,关注学生已有认知,顺序而导,展开教学。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最大的书》这篇课文编排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

本单元以“美丽、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来整合课文。

本课处于一个重要的教学地位上,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它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

同时透过对话形式,突出川川刨根问题的品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基于以上特点,在本课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在语言上的学习,科学知识的了解,科学探究精神的体悟三个方面的关系。

因此教师利用本篇课文对话形式这个表达上的特点,以对话为支点,通过读好对话,学习对话这种语言形式,了解科学知识,感受人物刨根问底的探究精神,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情感的体验。

学生情况:

本班共有34名学生,他们热爱朗读。

能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

另外,本班学生喜欢阅读,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已经初步交给学生利用阅读课外书籍解答疑惑的方法。

走出教材,面对学生,我进行了学情调研。

我采用问卷的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前测,针对课文内容:

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

其中读懂的内容大体有:

最大的“书”指的是岩石。

岩石上有字、画。

川川长大以后想当地质勘探队员。

不懂的内容主要是:

为什么说岩石是最大的书?

刨根问底的意思?

根据学情,我的思考:

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提进行分类,“为什么说岩石是最大的书?

”“刨根问底的意思?

”是课文内容理解的难点,在教学环节中通过学习对话帮助学生突破。

而“什么是矿物?

”“为什么岩石是一层一层的?

”以及“地球表面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则是有课文内容延伸出的问题,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想借助这篇文章去了解更多的关于岩石的知识,有深入探究的愿望。

因此本节课在学生学习对话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探究精神,通过阅读,让学生解决不懂得问题。

另外,本文由川川的提问引出六组对话,内容则由浅入深,川川的态度也由开始的好奇,转为认真,最终刨根问题,一探究竟。

这样的变化是学生很难发现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熟读对话,利用提示语帮助学生发现,并指导学生读好提问的语气,更好地体会人物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方式:

1.顺学而导,在学生读课文,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会通过阅读,解决不懂的疑问。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

技术准备:

制作PPT课件。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教学目标:

1.借助图片巩固识记生字,正确书写“底、厚、质”三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通过阅读,解决不懂的疑问,练习对话表达形式。

4.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读懂人物的六次对话,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川川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通过阅读,解决不懂的疑问,练习对话表达。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读书分享,走进“书”。

同学们,从一年级起,我们班就开展了“阅读成长”活动,现在又到了你们最喜欢的分享时间啦!

今天我们来分享《神奇校车——地球内部探秘》这本书,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学生分享)

随机评价:

听了她们的分享,看来“阅读成长”可以让我们收获知识。

(贴板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最大的书》,(指板书,齐读课题),看看通过阅读谁的收获最大!

【设计意图】积极开展阅读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二、复检字词,回顾课文。

1.复检字词。

上节课学习的字词来和大家打招呼啦,如果你们都能准确地读出岩石背后的词语,就会有一位神秘的老朋友和大家见面。

准备好了吗?

出示:

煤炭陆地刨根问底铁矿宝藏脚印地质勘探队员(注意地质勘探队员这一词语)

2.回顾对话,整体感知。

快看!

这神秘的老朋友是谁呀?

(岩石)对啦!

岩石就是最大的“书”!

上节课你们还提出了一个不懂的问题,谁还记得?

(岩石为什么是最大的书?

)板书:

这是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通过阅读来解决它!

请你自己打开书83页小声读一读,找一找答案。

三、顺学而导,阅读答疑,读懂“书”。

过渡:

谁来说说你画的。

预设:

(一)第一层:

样子像

一层一层

(1)学生汇报。

出示:

岩石就是书啊!

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是啊,你真会读书,岩石一层一层的,板书:

一层一层你们想看看是什么样子吗?

(2)利用书、图片帮学生理解样子像。

出示:

 

这就是一层一层的岩石,这是一页一页的书(手中翻书),结合老师手里的书,谁来具体说说岩石怎么像书呢?

(岩石是一层一层的,书是一页一页的,所以说岩石像书。

评价:

你真会发现,原来岩石的样子像书。

板书:

样子

(3)提出疑问,阅读书籍,扩展知识。

 

过渡:

其实岩石每一层还有它们自己的名字呢!

今天分享的《神奇校车——地球内部探秘》就告诉我们了,谁来给我们讲讲。

教师小结:

我想仅仅知道岩石的名字是不够的,你们还想进一步了解,那就去继续去阅读吧。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知道了岩石一层一层的样子像书,又阅读课外书,知道了岩石每一层都不同,就像书每一页都有不同的内容,所以说岩石真像一册厚厚的书呀!

(4)指导朗读。

那我们把对话再读一读吧。

(女生读叔叔,男生读川川)

读出川川的好奇,和一层一层。

引读:

川川好奇地问——

出示:

叔叔,你在看什么?

我在看书呀!

哪里有书啊?

岩石就是书啊!

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设计意图】教师将阅读能力作为一个整体,课本是阅读的内容,平常的课外阅读读物也是阅读的内容。

因此在教学环节设计中,引入推荐书目,借助学生以往通过阅读收获的知识,加深对岩石一层一层样子像书的理解。

打破课内外阅读界限,将课内外阅读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过渡:

岩石不仅样子像书还有哪里像书呢?

(二)第二层:

蕴含知识

1.岩石上有字和画。

(1)学生汇报。

(2)明确岩石上的字和画都是什么。

随机出示:

这上面有字吗?

有。

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

它们都是字呀!

这上面有图画吗?

有。

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3)利用图片与学生互动。

你说得真清楚,岩石上也有字和画,随机板书:

字画大家都能分清它们吗?

这是——

出示:

依次出示三幅图片

 

(4)通过多种形式阅读,了解矿物。

生活中谁见过矿物,对矿物有了解吗?

(教师随机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我们就一起来来看看矿物。

出示:

矿物图片。

它们都是岩石中神奇的字。

过渡:

书上的字和画能告诉我们知识呢,岩石上的字和画也能告诉我们知识吗?

2.地壳运动或地球表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学生汇报。

(2)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

预设:

那我们都来看看这段话,想想这里的“它”指谁呢?

(变红)你怎么知道的,(他联系了上文有所发现)那我们都来读读上文,找一找答案(出示上文)原来是岩石上的树叶、贝壳和小鱼这些画吿诉我们这么多知识。

看来联系上文是种很好的阅读方法,我们以后要经常用。

(3)小组探究学习。

那岩石上的画到底告诉我们什么了?

自己读读,你可以用画一画,或是用其他的你们喜欢的形式。

小组同学一起学习吧!

一会我们汇报。

(4)学生小组汇报。

预设1:

画画:

陆地——大海——高山

1学生明白三次变化。

2了解树叶、贝壳和小鱼和陆地、大海之间的关系。

(那你看到了什么,猜到了这里曾经有这样的变化呢?

你看我们再次联系上文又有所发现)

3了解地球表面三次变化之间的联系。

(看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除了关注单独的知识,还可以将知识联系起来看,往往又能获得新的知识。

预设2:

朗读

1读出变化,漫长。

2分组读。

(4)推荐阅读。

一块小小的岩石能告诉我们地球几千万年前的发生的事情,真是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板书:

知识看来,岩石真是一本知识丰富的书,一本值得我们去深入阅读的书。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地球变化的知识,你们还可以看看这两本书。

出示: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有效地展开学习。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随机点拨,突破难点。

过渡:

岩石还有哪里像书呢?

2.作用大或哪里埋着煤炭,铁矿

(1)汇报答案。

(2)教师点拨,了解省略号的作用;借助图片,体会岩石作用大。

出示:

用处可大哩!

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矿铁……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仅仅能告诉我们煤炭和铁矿吗?

还能从哪看出来(……)就是通过读懂岩石这本最大的书,我们的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就在祖国各地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宝藏。

在新疆这个地方有大量的天然气;西藏储存着大量的铜矿,就连你们经常去旅游的南海的海底还发现了石油……祖国处处都是宝藏,要找到它们都离不开岩石,所以说岩石的作用可真大呀!

(3)指导朗读。

岩石的作用这么大,我们可要夸夸它!

出示: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用处可大哩!

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矿铁……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听出来了,岩石的作用可真大!

板书:

作用大

(4)教师提问,学生通过阅读解惑。

其实,除了岩石除了能让我们发现宝藏,在生活中的作用也有很多。

谁知道?

也可以翻开手边的书找一找。

真棒!

你们通过阅读又理解了新的知识,明白了岩石的作用大!

看来老师也要向你们学习,多看看科普类的书。

教师小结知识内容:

学到现在,通过阅读叔叔的话,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岩石,不仅样子像书,还能告诉我们知识,拥有巨大的作用,所以说岩石是一本最大的“书”。

板书:

擦问号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探究意识。

因此,在环节设计上,教师利用学生的质疑,作为课堂的出发点,顺学而导。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利用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