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2766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④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

⑤减免赋税徭役

3作用:

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开元盛世

1、时间:

712年,

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年号:

开元

2、治国措施:

①任用贤能(姚崇、宋璟)

②采取措施发展生产

③下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

④实行“宽仁”政策,废除了武则天的酷刑苛法;

⑤倡导节俭

3、表现:

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1、三国两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2、隋文帝:

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3、隋炀帝:

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产生。

4、科举制度在唐朝时进一步完善

特点:

①分科考试;

②择优录取。

③常科和制举两大类。

常科:

进士科(重要),明经科(其次);

制举:

皇上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特科,名目繁多,变化很大。

固定程序:

常科先参加州府的初试,再参加尚书省的“省试”。

进士科连考三场。

量才任用:

体貌伟壮、能言善辩、书法精良、擅长撰写和处理司法文书。

5、影响:

①我国选官制度转变为以考试为主;

②使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

③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④前后沿用了1300年(到清朝末年被废除)

科举制度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有何关系?

(答案:

①满足了中小地主参政的愿望,缓和了阶级矛盾。

有利于统治者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

②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利,选拔了一批促进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

③激发了教育的发展。

④看重诗赋文章,促成了唐朝文学的繁荣。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一、唐与吐蕃

1、生活在青藏高原,是藏族的祖先。

吐蕃的首领称赞普。

2、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定都逻些。

3、关系

和亲:

①唐太宗嫁文成公主给松赞干布。

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②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

尺带珠丹上书说唐蕃“和同为一家”

会盟:

823年,唐蕃正式结盟,立会盟碑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二、唐与南诏

1、生活在云南洱海一带的南诏是彝族、白族的祖先;

2、蒙舍诏统一各诏,建立南诏政权。

太和城(云南大理太和村)

3、唐玄宗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三唐与回纥

1、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2、关系:

①唐太宗贞观年间,回纥出兵助唐灭东突厥。

②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③安史之乱时回纥出兵助唐收复长安洛阳。

3、唐朝采取哪些方式来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经济文化交流、册封、和亲、会盟、直接管理

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一、唐与日本

1、唐朝时,日本派使节到唐朝

目的:

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代表人物:

空海、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

2、鉴真:

唐朝时为中日两国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僧人。

他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

二、唐与天竺

1、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天竺。

2、①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

②他学习佛学,求取佛经,他和他的弟子还把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③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

④玄奘是著名高僧、旅行家和佛学翻译家。

三、为什么说唐朝是一个开放的社会?

表现:

选官制度开放、民族政策开放、对外交往开放、文学艺术开放。

四、唐朝对外实行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对唐朝自身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1、对外政策:

开放。

2、主要表现:

①日本遣使来华;

②鉴真东渡日本传法;

③玄奘西行取经;

3、历史意义:

①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丰富了唐朝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基础考点〗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4.618年,李渊和儿子李世民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5.唐朝开国:

李渊(高祖);

奠基:

李世民(太宗);

发展:

武则天;

全盛:

李隆基(玄宗)。

6.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7.唐太宗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基本上做到了广开言路。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8.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在他统治时期,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9.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

10.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宋璟。

11.712年,李隆基当了皇帝,就是唐玄宗。

他以唐太宗为榜样,效仿“贞观之治”,勤于政事,励精图治。

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形成唐朝的鼎盛时期——开元盛世。

12.从三国到南北朝,中国主要有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

隋文帝时,下令“分科举人”。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13.唐朝时最重要的选拔官员的方式是科举制度。

分为制举(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和常科两类。

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

科举制度在中国沿袭了1300多年,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4.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15.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16.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823年,唐藩在拉萨大昭寺前立下了唐藩会盟碑。

17.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斐罗为怀仁可汗,回纥曾在灭亡东突厥和平定安史之乱时出兵助战;

六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其中南诏的中心在太和城(大理),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18.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

日本10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访问、学习。

其中著名的有空海(平假名)、阿倍仲麻吕(晁衡)、吉备真备(片假名)。

19.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高僧、旅行家、佛经翻译家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求取佛经。

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20.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留下了唐招提寺和干漆坐像,被定为日本的国宝。

〖提高考点〗

21.开皇之治出现的原因

(1)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

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价值人才;

(2)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

(3)他还提倡节俭。

22.唐太宗实现贞观之治的措施:

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改革三省六部)

(2)经济上: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3)法律上:

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4)教育上:

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5)民族关系:

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天可汗)

23.唐玄宗实施的实现与世开元盛世的措施:

(1)任用贤能:

起用一批有德有才的人,淘汰腐败无能的官员;

(2)发展生产:

鼓励扩大耕地面积,号召兴修水利;

(3)整理财政:

下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让逃亡者重新登记户口,纳税服役,但可免交几年赋税;

(4)刑罚法律:

按照唐太宗“宽仁”的原则,了武则天的酷刑苛法;

(5)倡导节俭:

遣散一批宫女,销毁宫中的大批锦绣珠玉,抵制奢侈。

24.唐朝采取那些方式来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经济文化交流、册封、联姻、直接管理

〖终极考点〗

25.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1)建立背景:

都是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政权特点:

都采取新的措施来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3)存在时间:

都很短暂,二世而亡;

(4)灭亡原因:

都因为统治者的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

(5)大型工程:

都修筑了大型工程,长城和大运河;

(6)历史地位:

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灭亡教训为后来的统治者借鉴,出现封建社会的盛世。

26.比较唐太宗与唐玄宗:

统治者

经济

政治及其他

结果

唐太宗

重视农业生产。

采取轻徭薄赋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有力推行以实物代替徭役的制度。

重视纳谏;

选贤用能;

减法轻刑;

重视教育;

改善民族关系

贞观之治

唐玄宗

采取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整理财政,清理土地、户口等办法。

积极纳谏;

倡导节俭

开元盛世

27.评价唐太宗:

26题+11题

28.科举考试与当今学校考试的对比:

项目

隋唐科举考试

当今学校考试

科目设置

偏重文科

有文科、理科,设置合理

考试内容

偏重经书、诗赋,比较脱离现实

结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考试目的

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以缓和矛盾,巩固其统治

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培养人才

唐朝的开放政策:

原因: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具有先进的政治制度、安定的社会环境、繁荣的经济、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对周边国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第七学习主题:

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一、辽、北宋、西夏的建立

1、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

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2、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3、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大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二、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

1、1005年,北宋与辽议和,订立“澶渊之盟”,从此边境稳定,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杨家将)。

2、1044年,西夏与北宋达成和议,双方在交界地带设置贸易市场,互通有无,维持了长期的和平关系。

三、南宋和金的对持

1、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上京(黑龙江阿城)。

2、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

掳走宋微宗、宋钦宗。

3、1127年,赵构称帝,定都临安(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赵构就是宋高宗。

4、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和约,此后双方战事基本停息。

岳飞是抗金英雄。

5、各族政权比较表:

名称

都城

民族

建立者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北宋

东京

赵匡胤

960年

1127年

南宋

临安

赵构

1276年

契丹(辽)

上京

契丹

耶律阿保机

916年

1125年

西夏

兴庆

党项

元昊

1038年

1227年

会宁

女真

完颜阿骨打

1115年

1234年

四、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给各方带来的影响。

①战争给双方带来损失。

②和好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并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③北宋每年向辽夏交纳大量岁币,成为北宋积贫积弱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

①南方的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有很大提高,圩田、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

②南方水稻产量大幅度增长(苏州、湖州)。

③原产北方的小麦、粟、豆在南方扩大种植。

④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

2、手工业:

①南宋时,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

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手工业行业。

②南方制瓷业发展很快,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业中心;

3、商业:

①北宋时商业发达,在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南宋时发行的纸币叫会子。

③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最大的商业都市。

④海外贸易活跃,海港主要有广州、泉州等,政府设市舶司管理

二、经济重心南移

1、南移经过:

从夏商到秦汉,我国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开始南移;

唐朝中期后南移加快。

两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2、南移原因: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②南方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

③南方自然资源得到更多的开发和利用。

3、南移表现:

①南方水稻是全国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苏州、杭州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

②南方的手工业占有重要地位。

(棉纺业、丝织业、制瓷业、造纸业、造船业)

③南方的商业水平超过北方。

南方的赋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三、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

“朝廷在故都,实仰东南财赋。

”请回答:

①“故都”指哪里,是今何处?

东京。

今天河南开封)

②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

江南经济发展,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所在,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依托)

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

一、两宋时,城乡居民的生活丰富多彩。

1、衣:

主要布料——麻布,棉布逐渐多。

着行业装;

女服样式最多;

官民服不同

2、食:

①北:

面食,羊肉。

②米饭,面食比重大大增加;

猪肉、鱼。

③普遍食用植物油(麻油)。

④城乡居民烧柴草,东京等地烧煤

⑤出现素料仿制的菜肴,饮酒、喝茶盛行。

3、住:

农民住茅屋,市民住瓦顶平房;

贵族官僚住园林式建筑;

家具种类繁多,高脚家具流行。

4、行:

富人乘轿子、马车。

百姓乘牛车、驴车,骑马、骡、驴。

南方乘小船、海船。

二、城市生活:

1、东京人口过百万,“夜市”连“晓市”,有娱乐场所“瓦子”、舞台“勾栏”

2、临安:

人口过百万;

娱乐场所“瓦舍”多;

摊点称行、团;

茶馆多

3、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宋代称春节为元旦。

4、宋代三大节日——元旦、寒食、冬至。

三、结合前课和本课的相关内容,概括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①都市商业繁荣,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城市商业繁荣;

②经商时间长,夜市刚结束,晓市又开张;

③娱乐活动商业化,瓦子,勾栏出现;

(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④纸币的出现,方便了商业贸易。

(出现纸币;

对外贸易活跃)

 

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尊推铁木真为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

二、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1、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元朝统一中国。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元朝)

4、文天祥是抗元英雄

三、元世祖改革的内容:

1、政治上:

①设置管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

②增设宣政院,专门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的军政事务。

③设立行中书省(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④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台湾)和澎湖列岛。

2、经济上:

①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禁止把农田变为牧场,鼓励开荒种粮,推广棉花种植。

②主持治理黄河水患,开凿两条新运河。

四、元朝的民族关系:

融合

1、原因:

元朝的统一,为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民族融合。

2、表现:

各民族人民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人与汉族融合,被统称为汉人;

形成信俸伊斯兰教的新民族——回族。

3、黄道婆的棉纺织业技术学自黎族。

〖基础考点〗

29.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30.1004年,辽宋发生澶州之战,1005年,达成澶渊之盟。

31.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1044年,宋夏达成和议。

3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33.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在会宁府建立金朝。

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

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34.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堰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1141年底,南宋与金订立和约,双方战事停息,北方经济恢复,南方经济发展。

35.辽宋夏金时期,南方农民在湖泊江河边开辟圩田,在丘陵山区修造梯田。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著名的水稻产区。

棉花成为南方最重要的经济作物。

36.南宋时,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

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7.南宋时最大的政治中心和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38.宋朝的海外贸易活跃,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政府在这里设市舶使进行管理。

39.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发行的纸币叫会子。

40.两宋时代,麻布仍是主要衣料,南宋时以棉布作衣料的人逐渐多了。

不同行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性别的人穿衣有很大区别。

元朝时,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41.宋代,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

北方的肉食中以羊为多;

南宋吃鱼多。

宋代时,普遍食用植物油。

饮酒之风,已慎十分盛行。

东京等地烧煤已委普遍。

42.宋代农民多住在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住瓦顶平房;

贵族官僚住园林式建筑。

高脚家具广泛流行,内地人已完全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

43.东京是北宋最繁华的城市。

有夜市、晓市,还有专门娱乐的“瓦子”,里面的勾栏还可以进行舞台演出。

南宋临安的娱乐场所叫“瓦舍”。

市内的摊点叫行或团。

44.两宋时,南方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45.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46.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47.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元军南下时,遭到文天祥等的顽强抵抗。

48.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意大利旅行家马克可﹒波罗的著作《马克可·

罗行纪》。

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49.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省,简称“行省”。

专门设立对全国佛教事务和藏区军政事务管理的宣政院。

还设置澎湖巡检司对琉球(台湾)和澎湖列岛进行管理。

50.元朝时,原来已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族、女真族同当地的汉族融合,统称汉人。

一些中亚、西亚迁至中国的各族人同汉、蒙、畏吾儿竺杂居,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51.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

A南方的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有很大提高,圩田、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

B南方水稻产量大幅度增长,苏州、湖州;

C原产北方的小麦、粟、豆在南方扩大种植;

D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

(2)手工业:

A南宋时,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

B南方制瓷业发展很快,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业中心;

C南方的丝织业、造纸业、造船业都很发达。

(3)商业:

北宋时商业发达,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最大的商业都市。

5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南方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

C南方自然资源得到更多的开发和利用。

A农业:

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苏、湖成为天下粮仓。

B手工业:

南方的棉纺织业、丝织业、制瓷业、造纸业、造船业在全国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C商业:

南方商业发展水平,总体上超过了北方。

D财政:

南方赋税收入增加,所占比重超过北方,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53.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1)都市商业繁荣,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2)经商时间长,夜市刚结束,晓市又开张;

(3)娱乐活动商业化,瓦子,勾栏出现;

(4)纸币的出现,方便了商业贸易。

54.元世祖改革的内容:

A在中央,设置管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

增设宣政院,专门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的军政事务。

B在地方:

设立行中书省(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台湾)和澎湖列岛。

A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禁止把农田变为牧场,鼓励开荒种粮,推广棉花种植。

B主持治理黄河水患,开凿两条新运河。

55.元朝的民族关系:

元与各蒙古汗国密切,推行开放的政策。

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人与汉族融合,被统称为汉人;

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56.评价宋与辽、西夏、金的几个和约:

积极:

这些和议的达成,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促进双方的发展。

消极:

宋给辽、西夏、金岁币,加重了宋的负担。

第八学习主题: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与君权的加强

1、明朝建立: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2、明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

①政治上: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把进行政务分别交给六部处理。

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②特务统治:

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强化君权。

(朱元璋)锦衣卫、(之后)东厂、西厂

③文化上:

用八取士来培养和选拔皇帝忠顺的奴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④思想上:

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

二、清朝建立与君权的加强:

1、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族,建立金国,史称后金。

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

2、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三、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1、从明朝开始实施,考试题目选自四书五经,考生答卷必须按呆板固定的格式来写,内容必须遵循朱熹《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

危害:

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2、统治者刻意挑剔文字的所谓错误而兴起的大狱。

它在历朝都发生,明清时最厉害,清朝达到顶峰。

文字狱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四、明清加强皇权的措施:

①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和中书省,把朝廷政务交给六部,皇帝直接控制朝廷军政大权。

②明成祖设立内阁,后来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中枢机构。

③明朝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强化君权。

④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乾隆时进一步加大了其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