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的学理性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5269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国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的学理性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关于我国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的学理性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关于我国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的学理性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关于我国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的学理性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关于我国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的学理性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我国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的学理性反思.docx

《关于我国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的学理性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国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的学理性反思.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我国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的学理性反思.docx

关于我国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的学理性反思

学号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关于我国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的学理性反思

——以临潭县为例

学生姓名  李彦斌       

专业班级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001班       

系别  政法与经济管理系     

指导教师        

职称        

日期  2014年4月26日      

郑重声明

本人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

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

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目录

关于我过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的学理性反思——以临潭县为例1

中文摘要1

关键词1

序言1

一、临潭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1

(一)生活基本状况2

1.吃穿住用需自理2

2.节假日生活空虚2

3.生活问题自己做决定2

(二)学习基本状况2

1.他们大多数被称为“差生”2

2.回家后只能自己探索2

3.缺乏鼓励与肯定3

二、人格发展存在的缺陷及原因3

(一)生活经验不足,独断能力过强3

(二)精神世界空虚,情感无处寄托3

(三)长期自我封闭,普遍自信不足4

(四)道德标准失范,不愿服从管教4

(五)意志力强弱差异大,呈两极分化发展4

三、关于留守儿童健全人格培养之反思5

(一)已有之对策5

1.政府在倡导5

2.爱心人士出力5

3.邻里帮助照顾5

(二)已有对策之反思5

1.政府倡导收效甚微5

2.热心人帮助力量薄弱6

3.邻里帮助忽视精神关照6

(三)几点建议6

1.消除情感孤寂问题,促使人格健全发展6

2.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政策6

3.减小城乡差距,留住儿童父母6

四、小结7

参考文献7

附录8

Aboutourcurrentruralleft-behindchildren'shealthypersonalitycultivation

intheauthors.furthermorereflection-tolintancountyasanexample10

致谢11

 

关于我国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的学理性反思

——以临潭县为例

摘要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基本国情下,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发展不均衡。

这是一个现实情况。

其次,由于三十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实行,东南沿海地区较内地先富了起来,然而,高速发展的经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其前提。

在此情况下,大量农村人口纷纷涌入城市,投入了“打工”生涯,外出务工来赚取报酬,以供家庭生活之用,家庭经济条件因此改善。

但是,由此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随之产生。

近几年,研究此问题的专家学者不在少数,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很强可行性的建议和措施。

我在这里主要对近几年产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反思,并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以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探索和解决。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健全人格反思

农村留守儿童,是新时期下“打工经济”所导致的特殊群体,这里所述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进城务工,由于各种条件所限,子女仍留在户籍所在地学习、生活的农村特殊儿童群体。

其特点是在农村,不是在城市。

从地域上说,还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城市留守儿童不在本文涉及的范围。

具体来说,文中所述农村留守儿童的年龄一般是在0——16岁之间。

直至今天,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还在继续,因此留守儿童还在源源不断的产生。

可以肯定地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城乡文明一体化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综合性的未成年人成长与教育问题。

权威调查显示,就2010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近5800万。

2013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超6000万。

如此庞大的数据,让留守儿童问题成为近年来比较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社会热点问题。

国内许多学者、教育工作人员等已将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重点问题研究。

剖析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措施。

对解决这个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临潭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新课题,没有固有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成熟的方法可以用来解决问题,所以,近年有许多专家学者投入到此课题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具有较高理论性和一定可行性的建议。

但是,全国各地情况不一,地区发展有所差异,这也导致了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困难性和复杂性。

尤其在临潭县这样一个地区经济水平低,人民思想观念落后而且民族成分复杂的地方而言,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上更是显得无从下手,几乎所有人都面临这个问题,但是迫于生计的压力,他们不得不外出务工。

所以,在临潭县,这一问题是现实的存在,但却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据调查了解,以12周岁为界定,临潭县目前共有留守儿童3500多名,其中大约97%的儿童(约3395名)都在接受国家免费义务教育,其余约3%的儿童(约105名)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而未到校接受教育。

笔者在临潭县一所九年制学校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200份。

其中就“父母是否经常外出务工”这一问题,有83%的儿童选择的答案是“是”,而当问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选择“赞成”的人只有12%。

(见表1)数据反映出了临潭县目前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庞大,造成留守儿童数量庞大,然而大多数儿童都不希望父母外出这一现实。

这庞大的数据背后,隐藏着的是每一个家庭的无奈与每一名儿童的痛苦,更有全社会对这一群体的隐忧。

鉴于此,我根据临潭县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反思,重点在于留守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的反思。

表1你的父母是否经常去外地务工

调查项目

人数

百分比(%)

(续表)

166

83

34

17

合计

200

100

你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是

调查项目

人数

百分比(%)

赞成

24

12

不赞成

146

73

一般

30

15

合计

200

100

(一)生活基本状况

1、吃穿住用需自理

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外出务工,留下他们在家中,其监护人的角色多由祖父母充当,或者由亲戚帮忙为其解决一些问题,但是经过我走访调查,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多由自己解决。

祖父母年迈体弱,亲戚不在一起居住,早上上学前应有的早点对于这些留守儿童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他们的午饭,能吃饱已是很高的标准,更本无人关注荤素的搭配,晚饭亦如此。

长期面对这些问题,又无法得到解决,导致他们身体虚弱,智力发展缓慢。

在日常穿衣方面,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不足,不会根据天气的变化而增减衣物,没人提醒,也注意不到衣物的卫生,很多一部分儿童表现为“蓬头垢面”,更是常常受到疾病的控扰。

日常起居上,不会合理安排时间,也没人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关于如何科学的休息,他们自己更是没有一个正确的概念,起居往往没有规律可言。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

在学校里,对学习用具缺乏的学生进行调查,其中,80%左右是留守儿童。

更为值得关注的一点:

有些比较困难的留守儿童家庭甚至出现逆向照顾的现象,即幼小的留守儿童不但得不到祖父母的照顾,反过来还要他们照顾其老弱病残的祖父母的日常生活,承担的劳动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劳动能力。

2、节假日生活空虚

除了一些在传统意义上被称为正式节日的情况外,这里所述的节假日还包括周末,这样,更有利于对他们的精神状态做出比较全面地评价。

通过调查发现,在节假日,其他孩子几乎全部是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度过。

而这些留守儿童,情况并不乐观。

在周末时间,和祖父、亲戚在一起,他们觉得无话可说或者大人没有更多时间来关心他们。

找同学去玩,又觉得很难进入那些人的圈子。

这样一来,陪伴他们的只有一台破旧的电视机。

遇到正式的节日,在周围人的气氛渲染下,他们更是会加倍思念自己的父母亲,感到自己无依无靠,表现为不愿和人说话,从而将自己封闭起来。

这都是他们精神生活空虚的表现。

3、生活问题自己做决定

与留守儿童一起生活的祖父母,由于其科学文化知识的缺乏和思想观念的落后,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无法给小孩子给出合理科学的建议或指导。

即使他们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小孩子也很难听得进去,因为在孩子们听来,都是一些“老掉牙”的观念。

这样一来,他们容易形成一种”独断”的性格,很多问题都是用自己不成熟的方法来解决。

(二)学习基本状况

1、他们大多数被称为“差生”

在调查中,通过对调查对象学习情况的直接观察和分析,通过对一些教师的访谈,得出结论:

学习成绩排名在前的学生中,九成都是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学生。

而提及班里的留守儿童,教师们给出的普遍评价是“差生”,进一步对学生的成绩、名次等进行具体的分析,情况也确实如此。

这样一来,人们只要一提起在校的留守儿童,普遍的感觉是学习上没有其他孩子优秀。

2、回家后只能自己探索

在学校里,对于学习上的问题,通过老师的帮助和同学间的讨论可以基本解决,但是回家后,问题就永远是问题,很难得出答案。

因为与他们隔代的祖父母辈欠缺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无法帮他们指导功课,从而所有的问题都留给了他们自己,没有人对其进行帮助或解答。

在问及他们是否有其他途径获取解答时,72%的回答是否定的,其余学生是通过一些辅导书上对类似问题的解答来帮助自己理解他所遇到的问题。

(见表2)但是众所周知,对于处于掌握基础知识阶段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方法无疑是收效甚微的。

关于学习,回家后他们只能做个孤独的学习者,这是又一现实情况。

表2平时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你一般向谁求助

调查项目

人数

百分比(%)

求助老师

22

11

求助同学

16

8

求助亲戚

8

4

自己解决

144

72

其他途径

10

5

合计

200

100

3、缺乏鼓励与肯定

对于十几岁的儿童,他们的学习不仅仅是全面地灌输,并不是一味的苦口婆心就能收到好的效果,严格的规定更是会适得其反,而是应该在学习中给予其更多肯定和赏识的眼光,鼓励其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这比纯粹的知识学习更为重要。

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往往表现为:

单亲监护人由于农活和家务繁重,无暇顾及;隔代监护人自身受教育程度低,多为半文盲,没有这方面能力;亲朋监护人又一般只负责儿童们的食宿问题,很少过问学习。

得不到最亲近的人的鼓励和肯定,就是教师的辅导,也往往难以替代。

父母辅导的缺位,尤其是父母的鼓励和鞭策的缺位,是他们学习一直处于不理想状态的一大主因。

二、人格发展存在的缺陷及原因

人格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

在心理学中,还经常运用“个性”一词表达人格的概念。

我国的《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中就有人格即个性的提法。

就一般儿童与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进行比较,一般儿童有正常的家庭环境,拥有健全的家庭教育,起码在亲情的呵护上是健全的。

但留守儿童较这些儿童而言,情况很不乐观,因没有一个正常的家庭环境,享受不到最基本的父母双亲的生活上的照顾和心理上的呵护,他们的人格发展与一般儿童有着明显的差别,而这些差别几乎全部是不足或缺陷。

在这里,就留守儿童人格发展方面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使问题更加清晰,促使问题的解决。

(一)生活经验不足,独断能力过强

对于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而言,面对生活,他们普遍表现出的问题无疑且必定是经验不足。

而同样的问题,在留守儿童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就留守儿童而言,除了单亲留守的孩子在这方面较优于其他孩子,此外不管是隔代监护,上代寄养,还是同辈照看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