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传播教学案例八年级物理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5201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的传播教学案例八年级物理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光的传播教学案例八年级物理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光的传播教学案例八年级物理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光的传播教学案例八年级物理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光的传播教学案例八年级物理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的传播教学案例八年级物理教案模板.docx

《光的传播教学案例八年级物理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的传播教学案例八年级物理教案模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的传播教学案例八年级物理教案模板.docx

光的传播教学案例八年级物理教案模板

光的传播教学案例_八年级物理教案_模板

   “光的传播”教学案例    山东邹平好生初级中学科研处李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学生实验器材

   激光手电、蚊香、玻璃砖、火柴、蜡烛、光屏、中间有孔的不透明硬纸板、盛水的小烧坏(水中放适量粉笔末)、果冻。

   三、教学过程

   1、设置情景课前启动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

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播放一幅幅美丽的城市夜景。

   2、导入新课

   师:

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同学们欣赏到了美丽的城市夜景,此情此景,同学们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呢?

(学生谈感受)是的,正是有了这色彩斑斓的光,城市才被打扮的如此美丽,如此迷人。

对于光,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光的传播》。

   3、新授

   

(一)光源

   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城市夜景,那么,这些把城市点缀的如此美丽的光是哪儿来的呢?

   生:

结合图2.1-1天然光源和图2.1-2常见的人造光源,阅读课本。

然后讨论交流。

   师:

是的,是从光源发出来的。

除了课本上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吗?

   生:

讨论交流。

   师:

很好,刚才同学们说出了好多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我们就把这些物体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像太阳、萤火虫、水母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像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白炽灯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二)光的传播

   1.提出问题

   师:

(手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射向天花板。

)老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

从激光手电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到天花板上去的?

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经验或感性认识提出自己的猜想。

   2.猜想

   生: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

同学们都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可科学是严谨的,仅仅靠猜想是不够的,怎样检验我们的猜想的正确性呢?

   生:

需要用实验的方法去检验。

   师:

好,今天,同学们就用实验桌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3.设计并进行实验

   (学生动脑动手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并观察各小组实验情况。

   师:

好,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设计的实验、操作的方法、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4.展示并交流。

   学生甲:

我们先用激光手电射向硬纸板上的小孔,在另一侧的光屏上看到一亮点,而射向硬纸板的其他位置时看不到亮点,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然后我们做了小孔成像实验。

点燃蜡烛,中间是带小孔的不透明硬纸板,另一侧是光屏,在光屏上我们看到了烛焰的倒立的像。

也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学生乙:

当我们点燃了蜡烛的时候,我们小组四个人都看到了光,说明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学生丙:

我们先点燃香,然后用激光手电沿着向上冒的烟的方向照过去,我们看到了一条亮光,时断时续的,美极了!

   学生丁:

我们用激光手电照射烧杯里的水,看到水中一条亮光。

又照射果冻,还是看到一条亮光。

   ……

   5.分析论证。

   师:

同学们说的太精彩了!

方法各异,但都说明了一个问题: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做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

把玻璃砖固定在光具盘上,用激光灯沿光具盘面射向玻璃砖。

   生:

诧异、迷惑(光怎么不是沿直线传播了呢?

)。

   师:

对呀,光不再沿直线传播了,同学们能想想什么原因吗?

   生:

讨论交流。

   师:

考虑一下,同学们做实验的时候,光是在什么介质中传播的?

而老师做实验的时候呢?

   生:

我们做实验时,光是在水中、空气中、果冻中传播的,是同一种介质,而老师做实验的时候,光是从空气传播到玻璃中,介质不一样了。

   师:

很好。

所以我们说“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首先要在同种介质中,而且是均匀的。

同学们能总结这个结论了吗?

   生: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三)光线

   师:

知道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那我们如何描述光呢?

我找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来。

   学生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及对光的认识画出光的表示方法。

   师:

同学们画的都很好,我们就用一条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用箭头代表光的传播方向。

这样的表示方法体现了我们物理学上的简单之美。

   (四)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师:

我们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同学们能举例说明哪里用到了光的直线传播吗?

   生:

在开掘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现偏差。

   师:

光的直线传播还可以解释哪些常见的光现象呢?

   生甲:

我们玩过的手影游戏,就是因为光在传播过程中被手挡住了,在手后面的墙壁上产生影。

   生乙: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也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生丙:

刚才我们做的实验“小孔成像”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师:

很好,

[1] [2] 下一页

老师发现同学们讨论积极,思维活跃,并且能从课本和生活中获取信息,同学们的表现令老师欣慰。

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生:

欣赏课件展示的激光准直、手影、小孔成像、日食的成因、月食的成因。

(加强感性认识)

   (五)光的传播速度

   师:

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36页,读完之后能告诉老师什么呢?

   生甲:

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生乙:

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

   生丙:

光速是很大的。

如果一个飞人以光速绕地球运行,在1s的时间内,能够绕地球运行7.5圈。

   师:

同学们都说的很好。

既然光速如此之快,科学家们是怎样测出来的呢?

这个问题我想留给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上网查询。

   四、回顾反思

   师:

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我们学习“光是怎样传播的”这个问题时,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

   生:

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交流总结──得到结论──结论应用。

   师:

是的,刚才我们经历的探究过程,正是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时走过的路程,所不同的是,科学家们在研究问题时走过的弯路更多,付出的劳动更艰辛。

   五、课堂小结

   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

讨论交流。

   六、动手动脑学物理

   “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熟悉吧?

你能解释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吗?

你能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画图来说明吗?

   七、布置作业

   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

上一页  [1] [2] 

【设计思想】

本节是学生接触物理的第一节,它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能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激发出学生学习物

 

 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就成为这节课首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突破以上难点,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我在教学策略上发生了三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以,让“课堂充满生活活力”就成为设计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三个教学情景:

一是通过播放器播放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同时展示与之相一致的声波图形,并介绍贝多芬的生平,让学生感悟到声音的美好,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通过播放一些有趣的发声现象、介绍录音的基本原理等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振动发声的特点,并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学习、研究兴趣;三是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实验得结论——再提问——再猜想——再实验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其中,从多角度进行细致研究,并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一些方法。

二、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器官(眼、耳、口、鼻、手等)去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实验才能真正吸收知识,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是不能改变的。

因此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设计了一个教师演示实验、三个学生实验和一个自学环节。

一是通过学生发音、制作发声器,在制作中去揣摩、比较得出发声体在振动这一结论;二是演示真空铃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三是学生根据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并尝试实验,最后归纳得结论;四是让学生自学声速这一部分知识并相互交流。

以上的体验学习,贯穿于教学始终,力图使学生自己的输入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资源,并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

同时,通过以上的体验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位科学家用了10年时间进行调查,想知道学习哪方面的知识永远不会被社会淘汰?

调查结果是与人相处的能力。

因此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学生学习交往和合作的过程。

在两个学生实验及上台交流展示活动中,通过同桌互相学习,小组间合作,从而形成全班共同学习的动态组合立体交叉网络结构,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小组之间往复的、多通道、多层次的信息交流,在这种全方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和方法,而且学会了彼此间的协作,同时也培养了同学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总之,通过本节课将努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美的熏陶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达到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尝试的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并通过学生的探索实验,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2)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通过列举大自然中发声的事例,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并能体验中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大胆尝试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结构】

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总结归纳。

【教学模式】

“活动——实验”的探索模式。

【教学仪器】

1)教师演示实验的全套器材

2)学生实验的器材

3)多媒体、图片、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