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练习题试题习题Word下载.docx
《合欢树练习题试题习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欢树练习题试题习题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
我
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去。
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
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
手摇车进去不方便。
1.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很少 偶尔 推说
B.没有 一次 说
C.很少 一次 推说
D.很少 偶尔 就说
2.为什么“我的心得到一点儿安慰”( )
A.母亲的死总算有了一点理由。
B.“我”也就是需要安慰一下自己而已。
C.我在做梦。
D.母亲为“我”付出太多,她终于解脱了。
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我想,我死的时候穿的什么就是什么,不要特意弄一身装囊,然后找一块最为贫瘠的土地,挖一个以我的肩宽为直径的深坑,把我垂直着埋进去,在那上面种一棵合欢树。
我喜欢合欢树。
我想这是个好办法。
人死了,烧了,未免太无所作为,不如让他去滋养一棵树,给正在灰暗下去的地球增添绿色。
我想为什么不能人人如此呢?
沙漠的扩展、河流的暴虐无常、恶劣气候的频繁,正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而这,都是因为地球上的森林正在与日俱减。
要是每个人死了都意味着在荒贫的裸土上长成一棵树,中国有十一亿人世界有五十亿人,一百年后中国便多出十几亿棵树,世界便多出五十亿棵树,那会是一片片多么大的森林!
那时侯土地会变得肥沃,河流会变得驯顺而且慷慨,气候会更动秩序,一年四季风调雨顺。
当然不是都种合欢树,谁喜欢什么树就种什么树,树都是平等的。
后人像爱护先人的坟墓那样爱护着这些树,每逢祭日,培土还是培土,酹酒改为浇灌,献花改为剪枝,死亡不单意味着悲痛,更不意味着浪费,而是意味着建设,意味着对一片乐土的祈祷和展望。
森林逐日地大起来,所有可爱的动物和美丽的植物都繁荣昌盛。
那样,墓地不仅是人类历史的祭坛,不仅是人类平等的象征,还是万灵万物的圣殿,还是人与自然和解的象征与实证。
我想,为了记住这一棵树下埋的是谁,也可以做一面小小的铜牌挂在树上,写下死者的名字。
比如说我,那铜牌上不要写史铁生之墓,写:
史铁生之树。
或者把树的名字也写上:
史铁生之合欢树。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2.试给这段文字概括一个标题。
参考答案
1.答案是B
解析:
A项的虔诚(qiān)应为虔诚(qiá
n);
C项的够戗(chuāng)应为够戗(qià
ng);
D项的茂盛(miè
)应为茂盛(mà
o)。
2.答案是D
此题考查结合句子,正确把握词义。
不能脱离语境孤立地去解释词义,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抖”在句中是因为情景触发而引起的心里的震动,体现出我的难以抑制的悲痛和深深的愧疚,脱离语境仅理解为哆嗦尤其是理解为晃动就不大确切。
3.答案是C
文章有部分记叙的文字,但记叙的目的是为评论提供事实论据。
4.答案是B
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
二、判断题
1.答案:
正确。
合欢树没有发芽正像我的医治不好的腿,母亲对合欢树的希望也正是对我的希望。
2.答案:
合欢树具有象征意义。
3.答案:
错误。
合欢树虽没有在第一部分出现,但是,通过母亲对合欢树的照料,通过写合欢树的生长,母亲的内心世界得到进一步的展示,母子的情结也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母亲的形象随着合欢树的生长而凸现出来,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深深的情愫也伴随着合欢树的生长而升华。
(一)1.答案:
A
要理解词语的含义,还要对课文内容熟悉。
D
结合课文的内容,准确理解作者与母亲之间的情感即可解答。
悲痛和愧疚。
在“我”对母亲的无尽的思念中更多地包含的是悲痛和愧疚。
(二)1.答案:
史铁生对自己死后的墓地的想象与诠释。
有独特的认识和见解,体现了他对生与死的豁达。
诗意的谢幕
“谢幕”即表明了人生的结束,而“诗意”则体现了这一种人生归宿的美之所在。
《合欢树》练习题
1.说说下列粗体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①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
还:
②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
尽力:
2.作者在文中叙述了母亲生前的哪些事情?
从中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3.史铁生有着不同一般人的生活经历,你对这位作家了解多少呢?
请说说你知道的史铁生。
4.文章中提到"
那个孩子"
,请你说说这个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5."
合欢树"
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6.文章语言朴素但情感厚重,请你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
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
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刊、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
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
"
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
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②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
含羞草"
,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
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兰旦些尽丝迪边世l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
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
7.选文的第一段中两个加着重号的词语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①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
终于:
②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还是:
8.从选文中邻居对我的态度,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9.第②段开始就说"
我没料到"
合欢树还活着,为什么会"
没料到"
呢?
10.第②段中加着重号的"
竟"
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11.第②段中的"
叹息"
、"
高兴"
表达了母亲对合欢树一种怎样的寄托?
12.文中画线句子中的"
别处"
是指什么而言?
1.①表现母亲一直不放弃给"
我"
治病,对"
的病情好转充满了希望。
②"
的病是自己的痛,更是母亲的痛,我们都努力不让对方感到难过,表现了母子情深。
2."
作文获奖,母亲的反应;
为"
治病,支持我写作等。
寄托了"
对努秦的思念、感激以及深深的眷恋之情。
3.略。
4.表现作者对未来的一种寄托。
5.寄托了对母亲的追思,是连接现在和未来的纽带,凸现主题,深化感情。
6.略。
7.①"
终于"
是邻居们担心"
伤感,表现了对"
的关心和爱护。
还是"
表现了我对母亲那巨大的思念之情一直在心里抑制着,克制了几次的冲动,也是为了不让大家陪着自己伤感。
8.对母亲的怀念,对"
的关心爱护。
9.母亲去世后,合欢树无人照料,没想到它生命力那么顽强。
10.出乎意料,同时也表现了欣喜之情。
11.母亲把合欢树看作是儿子病情好转的一种预兆,树枯母叹,树荣母乐,它寄托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感情和对未来的希望。
12.指"
的病情。
一、思考与探究
1、课文写母亲对合欢树有心思照顾到“不丢得扔掉”再到“常去侍弄它”,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变化?
——————————————————————————————————
2、“我”对合欢树由不敢看到想去看,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
3、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你能谈谈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的母亲?
————————————————————————————————
参考答案、1、由痛苦到惊喜,表现了母亲希望奇迹也能在儿子身上出现,它包含着母亲对儿子获得幸福的祈盼。
2、开始合欢树勾起我对母亲的深深思念,表达母之痛,难以忍受后我认识到母亲虽然去世但对自己的爱,让作者感到幸福,悲伤也成了享受。
3.略
二揣摩下列句子所包含的感情
1.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
“怎么会烫了呢?
我还直留神呀!
”
2.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报了希望。
3.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参考答案:
1自责,愧疚,认为自己没照顾好孩子
2对儿子深沉的爱。
3对母亲的怀念。
(愧疚)
巩固训练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母亲惊惶( )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
(2)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 )幸获奖,母亲已离开我整整七年了。
此题在考查拼音正确拼写的同时又考查了形近字的掌握。
“侥”字就易读错,需要格外注意。
答案:
(1)huá
nɡ
(2)jiǎo
2.根据注音写汉字。
(1)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ɡuà
nɡ____,不想急着回家。
(2)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dɑo____,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1)中句意表达在街上的情况与“走”有关,这就要考虑字的形旁。
(2)句中“叨”是一个多音字,其有“dɑo”和“tá
o”两个读音。
如“叨扰”一词中的“叨”就读“tá
o”
(1)逛
(2)叨
3.课文为什么以“合欢树”为题目?
从文章主旨上考虑。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
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
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4.史铁生,____人,“文化大革命”初期响应号召由北京赴陕西务农,积劳致残,下肢瘫痪,后返京潜心进行文学创作。
作品有____、《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
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平时注意加强积累记忆。
北京市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或《我与地坛》)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合欢树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
“可能?
什么叫可能还不到?
”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灸。
“别浪费时间啦!
根本没用!
”我说。
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
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
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
“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
“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
”她提醒我说。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
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
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
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
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
“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
”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
“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
”我听了心里一阵抖。
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
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
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
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我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
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
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
我问起那棵合欢树。
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
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着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
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着车进去看看。
我告别了老街坊,摇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
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
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
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取材于《史铁生作品集》)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
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
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
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D.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章,比获奖更重要。
E.“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6.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
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7.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
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
8.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
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
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5.解析:
A项中“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说法不合实际。
C项中“有点迷信了”说法欠妥。
AC
6.解析:
使母亲形象更真实。
(1)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很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形成对比。
(2)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快乐的生活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
(3)这样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
7.
(1)二十岁以后,作者双腿残废,母亲为了给他治病和帮助他学习写作而努力不懈,直至因过度操劳而早逝,这使他体会到母亲的执著与无私。
(2)三十岁以后,作者在创作上接连获得成功,他感念没有母亲就没有自己的现在,痛定思痛,更体会到母亲的深厚与恒久。
8.解析:
“孩子看树影儿”应是“我”内心的复杂感情的流露,从这个角度考虑还要结合全文。
想表现的是:
①母爱是普遍的;
②母爱又是独特的。
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
①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
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拓展延伸
16.联系课文说说为什么“我”后来到院子里想去看而又不去看那棵合欢树?
合欢树融入了作者对母亲无以回报的愧疚之情。
母亲为他付出太多太多,牺牲了一个正常女人所追求的事业、生活和爱情。
如果自己不残疾的话,母亲的生活将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17.如何理解课文中“悲伤也成享受”这句话的含意?
母亲的去世让人悲伤,合欢树里有作者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感伤,传递出人世代谢的无奈之感。
但深挚的母爱却始终温暖鼓舞着作者,感伤过后对生活充满更坚定的信念。
深切母爱,触人心灵——读史铁生的《合欢树》
《合欢树》是史铁生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追忆母爱之曲。
曲中音符如行云流水般演绎着,敲击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款款文字渗透着对母亲去世的悲伤之情,跳动着对母亲的真切怀念之心。
乍一看去,觉得文章应是状物类散文,因为题为《合欢树》;
然而,初读文章,有心生奇异:
怎么是写人叙事文章?
通读全篇,才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构思巧妙。
文章以第六段“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作为过渡段,乘转结合,非常自然。
前部分是追忆母亲,后部分是思索合欢树。
对母亲的回忆为合欢树的意义作好了铺垫,打下了感情基调。
两部分衔接流畅,浑然一体。
作者在前部分沿着回忆的路径重现定格了母亲身影的两个镜头,以时间为序,信笔而书,笔触所至。
无不渗透深情,行文如水流成溪,质朴中显风采,平淡中藏深味。
第一个镜头是:
10岁时,“我”作文获奖,母亲很高兴,说自己当年的作文写得还要好。
“我”不服气,故意气她。
年幼的“我”想来是还没读懂一位母亲对自己的良好禀赋能传给儿子的那份喜悦与自豪的。
最后两句话“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体现出“我”重新回首这件事时,内心充满对母亲的敬意与眷恋。
第二个镜头是:
20岁时,“我”两腿残废后,母亲为了让“我”重新站起来,不辞劳苦,“全副心思放在给我治病上”。
当时,医院放弃了“我”,“我”也“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
而母亲从不肯放弃。
这是一位母亲对儿子最深沉的爱。
生命是可贵的,母亲把儿子带到了这个世界,儿子成了她另一个生命,她又怎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鲜活的生命走向失望?
文中说到“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
‘怎么会烫了呢?
我还总是在留神呀!
’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人生在世,能为自己疯,为自己痛的人有几个?
无论何时何地,母亲都是儿子忠实而坚定的支持者。
当母亲发现“我”想写小说时,鼓励帮助“我”。
“她到处给忘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当一个人受到如此厚重的坚持
时,怎能不燃起希望之火?
终于,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如此的母亲是伟大的,她们总是默默地为儿女无私的付出。
却从不记回报,甚至连分享儿女成功的喜悦也常常被无情的生命剥夺。
“我”怀念母亲,遥想母亲,静静地在树林里遥问上帝,“风正在树林里吹过”,母亲似乎曾回来过。
也许母亲从未离开过,她活在儿子的心灵里,陪伴他一生。
细心读来,可以发现作者选择的三个时间段分别是10岁,20岁,30岁,这都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母亲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虽然30岁时,母亲已逝世了,但30岁的成就是母亲用一生的付出为“我”收获的。
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了。
这也体现了作者在选材组织上的独具匠心。
在前部分里,我们始终不见合欢树的半点踪迹,从文中看来,第八段有一句话“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合欢树似乎已在作者记忆中遗失了。
记忆的闸门在曾经的邻居的一句话中打开了“到小院子去看看吗,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
”当时“我心里一阵抖”,“推说手摇车进出不易“,拒绝与合欢树见面。
为什么会“抖”?
怕忆起母亲?
怕难以乘受悲伤?
史铁生内心的疼痛在一个“抖”字倾泻而出。
接着,作者追忆合欢树的由来,从追忆可见,母亲无意栽种合欢树的时候是“我”已两腿残废。
想来那时母亲内心的伤痛是难以言表的。
她挖回这棵“刚出土的绿苗”,很大程度是寄予了一种生命常青的愿望。
因为绿是生命的象征。
我们可以细细品味这段话“母亲从来喜欢这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子,而且还比较茂盛。
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甘太大意。
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叼,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这似乎是母亲全心为“我”找药方到支持“我”写作的过程的写照。
我想这位母亲在料理合欢树时定是充满了对儿子的痊愈的希望的。
合欢树被弃置在路边,在被无意栽种的一年里,无人打理。
然而第三年却“长出了叶子”,还比较茂盛。
这是一个顽强的生命,在逆境中生存了下来。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勇于面对才能拥有充
满阳光的将来。
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下的,是母亲亲自料理过的,它的身上有着母亲的影子,凝聚着深沉的母爱。
母亲虽已逝去,而合欢树仍在健康生长,“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暗喻着母爱长青,母爱永恒。
文中三次提到那个“刚来世上的孩子”,前两次说他“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这里的“树影儿”,这里的“树影儿”就是合欢树的影子,最后说到“有那么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他自己的妈妈”,一言道出,合欢树上处处是母爱的影子,是一生都不能磨灭的。
作者始终对合欢树怀着一种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找借口不肯去看,另一方面“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也许是他不知如何去面对失去这一份厚重的母亲吧。
也许他只想把这一切深深地藏在心底,独自咀嚼,“悲伤也成享受”吧。
文章自始至终都没有正面描写过“合欢树”,只是借回忆之手,托他人之语,一一交代“合欢树”的情况,不着一笔,却尽显风采,果然不悦是大师手笔。
文章的语言淡雅、朴素,娓娓道来深切母爱,就仿佛和读者在聊天是不经意谈起母亲,说起合欢树一般,内心的深情没有像蓄势待发的洪水喷涌而出,仍是如涓涓细流,闲话家常一一道来,怀念、悲痛之情潜藏于字里行间,除却华丽辞藻与刻意雕饰,思绪所至,笔触所到,深切隽永的真情蕴涵其中,等待有心人细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