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9851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11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全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全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全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全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全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4、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会求平均数,根据图里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交流。

5、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更为清晰,确实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6、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7、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把握,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包括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8.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使学生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使学生会用量角器画所指定的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60度和90度的角。

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能从现实情境和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相互垂直的线段,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通过测量,使学生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进一步认识垂直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生活场景的观察,让学生认只到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

全书总备二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让学生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境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

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通过一些常见容器的测量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2、使学生通过练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学会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调商的方法。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

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O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3、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想像与推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生尝试着画视图进一步巩固空间观念。

4、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5、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掌握类似于求两积和(差)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7、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通过对比、估计等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学生产生疑问时使学生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

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

8、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

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联系生活实际,懂得数学知识(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地认识平行线,学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学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培养一定的操作技能,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4、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5、使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6、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的信心。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附录 

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107~108页。

【教学要求】 

⒈ 

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⒉ 

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

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

⑶16乘5的积是多少?

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

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

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

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

提问:

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

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

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

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你们是怎样解答的?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的?

15+20中的15表示什么?

是怎样得出来的?

20呢?

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学习梯等式的书写格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

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

算式中50、15、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

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

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解答时,

⑵提问:

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

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比较:

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

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⑵提醒:

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 

3、5、6题 

第二课时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9-110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脱式计算,并进一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脱式计算,并进一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学生说出已知商品的价格,重点帮学生分析售货员阿姨说的那句话。

根据“一盒钢笔有10枝,一共是80元”能求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一枝钢笔的价钱。

这幅图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买一枝钢笔和一个钉书机,一共应付多少元?

你会列综合算式计算吗?

试试看。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解答例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了解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对有困难的学生适时指导。

谁来说说,你怎么列式的?

学生每说出一种方法后,教师提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1)80÷

10+12

(2)12+80÷

10

谈话:

上面两道算式,都应该先算什么,请同学们在先算的算式下面画一条横线,再跟同组同学交流一下,然后计算。

谁来把你的计算过程告诉大家,你先算的什么?

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提问:

80÷

10算出来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答:

一共应付20元。

这两道算式都是先算什么?

2.教学“试一试”。

让学生自己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教师板书:

18—80÷

1080÷

10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

3.概括运算顺序。

讲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都是含有除法的混合运算,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学的“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同学们想一想,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

三、巩固提高

1.完成习题第1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计算过程,教师辅导个别学生。

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再订正。

小结:

做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想清楚先算什么,然后再动笔算,必要时可在要先计算的算式下面画一条横线。

2、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各是怎样规定的?

3、3、完成习题进行练习。

评讲纠错

四、布置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112页。

通过讲座和交流,使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⒊ 

让学生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重点难点】 

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⒈口答:

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口算出结果。

60+30×

42÷

2-20 

63÷

20+30-40 

160÷

80×

30 

52+420÷

70 

以上几题综合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⒉出示例题图 

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并解答。

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⒊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⒈教学例题:

①引导学生看图。

出示问题:

用50元钱买1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②请同学们先分步算一算,再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③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并分别说说每道算式求出的是什么?

你如果要列综合算式必须要先求出什么才行?

能不能这样列式50-20÷

应该怎么办?

④请同学们算出结果 

在这道算式中有哪几种运算?

我们是先算什么的?

在这样的算式中为了要先算减法,我们是怎样做的?

追问:

加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⒉教学“试一试”:

①出示题目,请同学们独立算一算,指名板演。

②提问:

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之处?

③提问:

通过今天的学习,算式中有小括号时,应先算什么?

(板书) 

同学们说一说,算一算,指名板演。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

又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们计算。

说说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图,提问:

什么是一套衣服?

同学们独立完成,要求列出综合算式。

指名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

四、布置作业 

2、5. 

第三课时 

练习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113页,练习第1~5题。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一、基础练习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前几节课学习的混合计算进行练习,比一比谁练习得最好。

(板书课题) 

⒉口算 

900÷

120 

50×

40 

800×

630÷

70+90 

4+36 

二、整理混合运算顺序 

⒈运算顺序。

⑴出示:

280+120÷

10 

280+120×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⑵出示:

30÷

30-6+5 

⑶出示:

(120+150)÷

90 

17×

(78-29) 

⑷提问:

刚刚计算的几道题可以分成几类?

应该怎样计算?

⒉完成练习第2题。

480-180+60 

31+5×

175÷

7-2 

480-(180+60)

(31+5)×

(7-2) 

请同学们分组分别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

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不同的地方呢?

三、实际应用 

完成练习第4题。

①出示题目。

看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

②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来计算。

③指名请同学们说说解题思路,并相应地简洁说综合算式为什么这么列式?

练习3、5 

第四课时 

练习⑵ 

【教学内容】教材第113~114页,练习第6~10题,思考题。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基本训练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混合运算,完成练习上的练习。

⒉口算:

720÷

484÷

450÷

50 

28+42 

13×

840÷

21 

360×

65-17 

56+8 

⒊计算下面各题。

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87-49+21 

(90+70)÷

80 

100-5×

13 

32×

(47-17) 

二、灵活运用 

⒈完成练习第6题。

⑴出示题目:

请同学们一组一组地算一算。

⑵比较:

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关系?

⑶小结:

通过这组题的计算,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果相同。

⑷组织同学们分组举例,并证实以上的结论。

⒉完成练习第7题。

⑴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可以不计算,通过观察比较。

⑵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每题比较时的思考过程。

⒈完成练习第9题 

同学们读题,小组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完成练习第10题。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已经学过,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所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3.完成思考题 

小组合作完成。

单元反思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一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容量单位经常用来度量容器里容纳液体的体积。

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尽量早点教学容量以及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里需求,由此过渡到第二道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想想做做”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方法比较容器的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

学情分析:

 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

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

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

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

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

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目标: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

电子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动物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争夺冠军比赛,那就是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酒决赛”。

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摇摇晃晃了,老虎得意地说:

“我是森林中的酒仙,森林中的冠军!

”狮子不服气地嚷道:

“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

所以我是冠军!

”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肯让步,争得面红耳赤。

师:

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

生1:

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撑不住了,所以老虎的肚量大,老虎是冠军。

生2:

狮子用的杯子比老虎用的杯子大,所以冠军应该是狮子。

二、探索领悟,认识容量

1、初步认识容量

谈话:

同学们的两种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全面,(教师这时取出两个不一样大的杯子。

)这是大小不一的两个杯子,这个是老虎用的杯子,而这是狮子用的。

如果有学生说了两种想法,就说:

你想得很周到,我们不仅要看喝的杯数,还要看杯子的大小。

同样是一杯酒,你们认为哪一杯多?

生:

大的杯子里盛的酒多。

对,一看就知道大杯子比小杯子盛的酒要多,在数学上,我们就说,盛液体多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大。

盛液体少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小。

板书:

容量

2、加深对容量的认识

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1号和杯子2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