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论《绿山墙的安妮》对童话的传承和颠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8445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心得论《绿山墙的安妮》对童话的传承和颠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读书心得论《绿山墙的安妮》对童话的传承和颠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读书心得论《绿山墙的安妮》对童话的传承和颠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读书心得论《绿山墙的安妮》对童话的传承和颠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读书心得论《绿山墙的安妮》对童话的传承和颠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书心得论《绿山墙的安妮》对童话的传承和颠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读书心得论《绿山墙的安妮》对童话的传承和颠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心得论《绿山墙的安妮》对童话的传承和颠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书心得论《绿山墙的安妮》对童话的传承和颠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从标题来看,《绿山墙的安妮》就是在模仿童话故事,而且创作模式的基本特征也相似,最后也都以女主人公接受到英雄救美式的帮助而得到圆满的爱情结局。

蒙哥马利巧妙地将《灰姑娘》中的人物形象、场景、情节结构、主题等模仿到她的作品中,添加了自己独特的创作元素,并赋予其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意蕴。

其中有重复、模仿部分,也有改写、升华的部分,不难看出,新文本《绿山墙的安妮》和前文本《灰姑娘》民间童话存在着互文关系。

作为一种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中产生的文本理论,互文性已成为当今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通常被用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互文关系,也被称作“间文本性”或“文本间性”。

互文性这个概念,最早由法国著名批评家、符号学家朱丽娅·

克丽斯蒂娃依据前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的“对话性”和“复调”理论推演而来的。

在其著作《符号学》一书中首次指出:

“每一个文本都同其他文本处于相互参照、彼此关联的关系中,形成一个兼有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无限开放的动态网络文本体系。

以此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和文学符号学的演变过程。

用隐喻来说,互文本就是将原有文字刮去后再度使用的羊皮纸,在新墨痕的字里行间还能瞥见先前文本的未擦净痕迹。

”“任何文本都是由引语的镶嵌品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文本的吸收和改编。

新文本《绿山墙的安妮》并非是对前文本童话的简单传承和重复,而是在传承中加以改变,有所创新和发展。

克里斯蒂娃认为:

“互文本决不能理解为摘抄、粘贴或仿效的编辑过程,而是说,从文本之网中抽出的语义成分总是超越此文本而指向其他先前文本,这些文本把现在的话语置入与它自身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更大的社会文本中。

”《绿山墙的安妮》并未局限于童话中王子搭救陷入困境的女主人公这一传统英雄救美的模式上,而是男女主人公通过一系列的冲突、竞争、帮助之后萌生好感,在男女爱情的关系形成中存在着偏见、冲突和竞争,而不是简单的一见钟情。

女主人公除了得到爱情之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因此,新文本《绿山墙的安妮》颠覆了传统童话的旧有模式,在模仿、传承、重构的过程中,作家蒙哥马利给作品添加了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和寓意:

女性必须要有独立自我的精神追求,自尊自强、自给自足才能幸福,仅有爱情的婚姻是远远不够的。

本文论述了《绿山墙的安妮》和《灰姑娘》童话文本的互文性关系,阐述小说如何巧妙地对“灰姑娘”童话模式进行传承、颠覆和重构,彰显出作者笔下的安妮更多的时代色彩。

一、对灰姑娘童话的模仿、传承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有很高的语言艺术。

布鲁诺·

贝蒂海姆曾说:

“童话以想象和象征的形式描写了成长和获得独立存在的基本步骤。

”在作家的创作中,常常运用到童话的这一特征,尤其是用来描写小主人公的独立生活过程。

《绿山墙的安妮》之所以经久不衰,与它有着童话故事的独特魅力有关。

《灰姑娘》童话可以看作是《绿山墙的安妮》的前文本。

从安妮与灰姑娘的相似经历中可以看出,童话前文本对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文本的标题告诉我们小说的主人公是安妮。

蒙哥马利对安妮的成功刻画,正是从整体上运用了灰姑娘童话故事的浪漫模式。

这是个加拿大式的灰姑娘故事,当时的加拿大遭受着工业化侵袭,童话故事发生在爱德华王子岛的乡村小镇上。

蒙哥马利以众所周知的《灰姑娘》童话故事为基础进行创作。

小说的字里行间中总能找到灰姑娘的影子,折射出蒙哥马利内心的“灰姑娘情结”。

细读文本就可以看出小说《绿山墙的安妮》与灰姑娘童话在情节结构上有着对应关系,形成互文对照。

1.新文本《绿山墙的安妮》中主人公的童年家境描写模仿了前文本《灰姑娘》

灰姑娘是一个遭受辛酸生活的可怜女孩,对幸福生活有着美好的向往,却因从小母亲早早过世、父亲再娶而受到继母及其两个女儿的欺负,不得不从早到晚做着繁重的家务,睡在陈列废旧杂物的阁楼。

安妮和灰姑娘生活的环境有着相似之处——她们都是被遗弃的孩子。

安妮在未被马修带到绿山墙农舍之前历经坎坷,过着令人怜悯的生活:

从小失去父母,只好到陌生环境生活;

她曾经在不同条件的家庭当过小保姆,干过各种家务劳动;

也曾经在孤儿院过着没有亲情、没有父母长辈疼爱的生活。

2.新文本《绿山墙的安妮》模仿了前文本《灰姑娘》中的英雄救美浪漫主题

当爱与危险并存、一个女孩遇挫这最紧要的关头,会有个英俊的男士前去抢救,这就是英雄救美的浪漫主题。

灰姑娘遭遇磨难时会遇到她的王子,而蒙哥马利则安排了安妮的同学吉尔伯特这个英雄“王子”的两次“拯救”事件,与《灰姑娘》童话中“王子拯救公主”的模式类似。

第一次“拯救”事件在“不幸的百合少女”章节有所体现。

安妮在游戏中扮演一位躺在船上的百合少女,却遇到船里漏水,差点儿被水淹死,幸亏吉尔伯特的英雄救美才得以脱险。

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拯救”事件是,当吉尔伯特知道安妮放弃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上大学的机会是为了照顾年迈孤单的养母玛丽拉时,非常感动,便主动将他自己在阿冯利社区学校任教的机会让给了安妮,以便让她有份稳定挣钱的工作,方便陪在养母身边照顾。

这两个拯救事件反映出了小说中如同灰姑娘童话故事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3.新文本《绿山墙的安妮》对前文本《灰姑娘》的另一个模仿——女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中都遇到了贵人

两个文本中的女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都得到贵人的帮助。

灰姑娘遇到的贵人是仙女教母,送给了她漂亮的水晶鞋和华丽的裙子参加舞会。

在《绿山墙的安妮》文本中,不难发现安妮在自己的愿望实现中,也遇到了两位施以帮助的贵人。

一位贵人是安妮好朋友戴安娜的姑姑巴里太太。

她富有,喜欢帮助安妮满足其好奇心和想象力,组织安妮参加了辩论俱乐部举办的音乐会,帮安妮实现了参加音乐会的愿望,并邀请安妮参观展览馆,去饭店就餐。

另一位贵人是安妮的老师斯塔西小姐。

安妮被她独特的、新颖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所吸引,她使安妮对宗教和学校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倍加热爱学习并把上大学作为学习目标。

斯塔西小姐发掘了安妮的学习潜力,并推荐她参加高级学习班以备考大学。

最终,安妮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考试成绩全校第一,成为了全爱德华王子岛唯一的全额奖学金攻读大学学士学位者。

斯塔西小姐用她那知识的魔杖、令安妮敬佩的为人处事之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安妮,成为安妮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引领着安妮从一位平凡善良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位成熟能干的知性大姑娘。

灰姑娘如果没有接受贵人仙女教母的帮助,或许她遇不到自己的白马王子,生活因此没有改变;

要是安妮没有遇到这两位人生中的贵人,她的人生或许不会变得那么多姿多彩。

4.两个文本的结局形成互文对照——新文本模仿了前文本的美好结局

新文本对前文本的模仿还在于小说的结局相似。

众所周知,“灰姑娘”童话故事反映了人们对纯真、善良、美好人性的向往和对真挚爱情的祝福。

童话里灰姑娘由于仙女教母设置的午夜十二点的时间限制,被迫从王子身边跑掉;

几番波折后,王子与灰姑娘有情人终成眷属,过上了圆满的幸福生活。

安妮在经历几番波折后寻找到了自己的爱情,这与灰姑娘在经历几次坎坷之后被英俊的王子找到而得到圆满的爱情结局形成互文关系。

小说中安妮的同学吉尔伯特被刻画为一位英俊瘦高的男孩子,安妮因缺乏完善的自我认识在爱情之路上也比较坎坷。

初次见面因被吉尔伯特起了绰号而产生偏见,接着蒙哥马利安排了吉尔伯特“英雄救美”和“转让教书机会”两次“拯救”事件,这和童话中的“王子因爱护公主而拯救她,最后俩人幸福走到一起”的模式相似。

经过这两次“拯救”事件后,安妮逐渐原谅了吉尔伯特,两人的关系发生了质的转变,这为后来两人爱情的滋生埋下了伏笔。

最后,在努力求学的过程中,率真、可爱的安妮意识到了自己的真爱。

其实,自我素养的提升成为了安妮获得美好爱情的必经之路。

获得美满爱情似乎成为了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最大心愿,也是幸福的结局。

加拿大女性二十世纪的爱情梦想被蒙哥马利用童话般“灰姑娘”故事演绎着。

二、对灰姑娘童话的颠覆

前文本《灰姑娘》对新文本《绿山墙的安妮》的创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绿山墙的安妮》颠覆了童话的旧有模式。

《灰姑娘》童话故事里的女主人公是甘愿忍受欺负、虐待型的女子,她不敢主动反抗。

而安妮的性格从表面来看同灰姑娘类似,实则完全不同。

小说在模仿童话时与民间传统模式有所变化,安妮在阿冯利社区的地位最终实现了质的飞跃,颠覆了传统的灰姑娘形象。

安妮所凸显出来的敢于反抗、有主见的性格特征使得我们不该单一地把《绿山墙的安妮》当成是以爱情婚姻为结局的童话故事,而可以看到蒙哥马利在创作中有意识地颠覆童话,呈现了一个具有叛逆精神和独立思想的新女性形象。

1.安妮叛逆的性格特征

安妮叛逆的性格和传统灰姑娘性格大相径庭。

可见,蒙哥马利对传统文学中的女性角色定位的描写有所突破。

在小说的第一章,从安妮外貌的描写上,我们感受到安妮有所展露的叛逆性格。

蒙哥马利是这样描写安妮的:

“十一岁左右的孩子,穿着一件很短、很紧、很难看的黄灰色棉绒裙,戴着一顶退色的棕色水手帽,帽子下一直拖到后背的是两条粗粗的红发辫子。

她的脸又小、又白、又瘦,布满雀斑;

嘴巴很大,眼睛也是;

一双眼睛在某些眼神和状态下看上去是绿色的,而在另外一些眼神和状态下又是灰色的。

”在西方,红头发往往象征着暴躁、固执和独立。

小说中的林德太太初次见到安妮后对玛丽拉说:

“我想,她的脾气倒挺配她的头发。

”[5]也就是当时大家认为红头发的人有脾气。

安妮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能力非凡。

她长着大嘴巴,一旦开始讲话,就滔滔不绝,说话夸张,生性浪漫。

蒙哥马利通过安妮的语言来塑造她的形象并突显其个性:

一个叛逆的女孩子,善于通过努力尝试改变自己命运的女孩,彻底颠覆了传统灰姑娘形象。

起初,安妮不大喜欢自己的外形,尤其是那一头红色的头发。

她在十一岁的时候对马修说不喜欢自己的红头发,希望长大以后头发可以变成赤褐色。

红头发是引起冲突的一个重要因素,蒙哥马利在作品的创作中,以安妮的红头发为中心,添加了几个颇为有趣的故事情节。

有关红色头发的转折事件是安妮从小贩那里买来了染头发的染料,却把头发染成了绿色,只好把头发剪掉。

看得出来,安妮颠覆了灰姑娘逆来顺受、被动等待的形象,而是主动积极尝试改变形象、改变自己的命运。

安妮从小具有独立、有主见、敢于反抗的性格特征,不大符合当时社会上所要求的小孩听话或女孩子温柔的标准。

在当时社会看来,小孩必须顺从大人教导,不允许有自己的看法,更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话是必须被尊重的,被视为不可亵渎、难以反抗的权威存在。

但是安妮话非常多,不仅滔滔不绝,而且还有自己的主见和看法。

她的反抗精神在小说中的第一次展露是在小说的第九章。

当林德太太第一次看到安妮时,对安妮的外貌加以评论,说安妮长着胡萝卜似的头发等等。

安妮的自尊心被伤害了,她一边跺着脚一边气得嚷道:

“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你怎么敢说我又瘦又丑?

你怎么敢说我雀斑脸、红头发?

你是个粗暴无礼、毫无感情的女人!

如果别人这样说你,你会觉得怎么样?

”可见安妮是一个个性极强的女孩子,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这种掷地有声的话语明显颠覆了灰姑娘式的女性形象。

特瑞兹曾说:

“儿童文学历史上最强的一股潜流就是改造这些女性反叛者。

”声音通常和权力联系在一起,声音的消失表示了权力的让位。

可以说,安妮是一个成功被改造的例子。

2.安妮和吉尔伯特的关系发展

灰姑娘和王子是一见钟情,不存在偏见、傲慢。

而安妮和吉尔伯特的关系始于偏见。

初次见面因吉尔伯特给安妮起了个绰号——红头发,导致安妮对他充满了偏见,产生了一些冲突。

音乐会上安妮精彩的朗诵后,戴安娜告诉安妮,吉尔伯特捡起了她头发上掉下的玫瑰花,放进了他胸前的口袋。

可是安妮却丝毫不在乎,说道:

“那个人干些什么与我无关,我根本不会在他身上浪费一丝一毫的思考时间。

”即使后来吉尔伯特救过安妮的性命,安妮也不愿原谅他。

在以后几年的齐头并进中,两人在学习中还成了竞争对手,互相激励。

安妮比灰姑娘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

最后,在吉尔伯特的无私帮助下,历经骄傲、误会、偏见,安妮终于对吉尔伯特产生了好感,找到了自己的真爱。

或许两个人是由于有着共同的人生学习目标以及为此目标勤奋努力付出的精神相互吸引着彼此。

3.小说故事人物的角色分配

在《灰姑娘》中,两个继母带来的姐妹时常欺负灰姑娘。

然而,蒙哥马利在作品《绿山墙的安妮》中未涉及到这样的情节。

安妮遇到了邻居小姐妹戴安娜,两人之间没有竞争和暗斗,一直共同分享着快乐和忧伤,成为知心好朋友。

从小说中可以看到加拿大文学关注的主题特点之一:

共同分享、友爱互助、相互依存。

和《灰姑娘》童话故事相比,玛丽拉代表了父母的身份角色,她收养了安妮,但她是一位仁慈的“继母”:

当听说孤儿院准备将安妮安排到一个难以相处的粗暴家庭时,玛丽拉产生了怜悯之情,尽管她想收养一个男孩,但她还是决定将安妮留在身边抚养。

玛丽拉一直督促安妮要勤奋学习,待人接物有涵养、有礼貌;

而对于小时候没有受过良好教育、习惯了无拘无束的安妮来说,非常难。

玛丽拉仍然试着努力要把安妮培养成知书达礼的女孩,说:

“我只要你的行为同别的女孩子一样,不要使自己变得荒唐可笑。

”尽管这些要求相对有些高,安妮的性格导致她时常不愿意顺从长辈的意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激的安妮逐渐地意识到长辈是为自己好,从而努力遵循着玛丽拉的教导。

为了实现安妮的大学梦,玛丽拉决定把绿山墙农舍卖掉以供安妮读大学等行为都充分体现出玛丽拉对安妮的爱。

玛丽拉对安妮的批评教育都是以使安妮变得更好为出发点的,这正是母爱的体现。

这样的一种继母形象与《灰姑娘》版本中的继母相比,作家蒙哥马利的人物创作似乎都是以善良为基础的。

在新文本《绿山墙的安妮》中,并没有真正的继母。

玛丽拉这一继母的形象反映了加拿大人民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顺应了加拿大的历史文化——友爱、和平的生存。

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人民追求民主、和谐的社会氛围。

创作加拿大式的继母形象——玛丽拉和林德太太,或许与作家蒙哥马利的潜意识里受到加拿大社会政治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关。

4.女主人公安妮具有独立的自我追求的梦想

在《灰姑娘》童话故事中,灰姑娘并没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在《绿山墙的安妮》中,安妮有着自己的希望和理想,并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梦想。

她聪慧、勤劳、独立,追求与男性一样的学识和才华。

因为刻苦努力,安妮获得了去省城夏洛特敦市女皇专科学校学习并获取任教资格的机会。

她以全年级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赢得了爱德华王子岛省唯一的攻读学士学位的全额奖学金,使自己的学业梦想得以实现……马修和玛丽拉为她感到欣慰和骄傲,安妮也为自己有幸成为绿山墙农舍家的一员而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温暖。

安妮活泼外向、充满活力的个性魅力,逐渐被阿冯利社区的人们所接纳和喜爱,并为她赢得了友谊和真挚的爱。

安妮在竞争中获得了内在的精神支柱,通过不懈的努力得到了令人尊敬的社会地位。

三、新文本《绿山墙的安妮》对灰姑娘童话颠覆的原因:

加拿大民族文化生存精神

小说《绿山墙的安妮》和《灰姑娘》民间童话形成互文对照,在《灰姑娘》文本基础上吸收、改编、升华,创作了一部成熟的作品,把经典文化和传统文化相融合并进行了升华。

《灰姑娘》民间童话为作者蒙哥马利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和素材,小说对灰姑娘童话的涉及中,既有模仿,也有颠覆,既有传承,又有重构。

小说在模仿、解构灰姑娘童话的同时,也建构了一个跨文化的加拿大灰姑娘童话的新文本。

安妮的性格体现了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她独立、倔强、有主见、有梦想,这些都颠覆了《灰姑娘》童话文本中的灰姑娘逆来顺受的形象。

安妮倔强、独立的性格之所以和灰姑娘大相径庭,与当时的加拿大社会、文化背景不无关系。

《绿山墙的安妮》体现了加拿大文学中最主要的“生存”主题。

其创作背景看似与《灰姑娘》类似,但仔细探究,作者的创作似乎都是将可怜的女主人公置于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中。

灰姑娘和爸爸一起生活,而安妮独自一人前往陌生环境求生存。

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

阿特伍德在《生存:

加拿大文学主题指南》书中提出:

“每个国家或每种文化的核心都有一个单一的,一元的而且是鲜明的象征……美国的象征就是它的拓荒……它提供一种永远也满足不了却经常在允诺的乌托邦式的希望,一种完美的人类社会……相对来说,英国的象征就是岛屿……加拿大的中心象征,毫无疑问是生存。

加拿大文学中最重要的“生存”主题在文本《绿山墙的安妮》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加拿大文学“生存”主题源于这个国家的历史地位,当时的加拿大一直被外国政府统治着、一直在寻求文化上的生存。

这部1908年问世的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与其对经典童话的反响密不可分。

在这种对童话原型既表层模仿又深层颠覆的过程中,蒙哥马利创作了出色的作品,折射出作者深刻的意蕴,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奏响了别具一格的交响曲。

《绿山墙的安妮》可以看作是一个有思想、独立的小女孩努力追求“生存”的女性成长故事。

或许是在谋求生存过程的背景下,蒙哥马利塑造的安妮的人物性格与灰姑娘有所反差。

安妮无依无靠,不得不凭借自己的努力生存,去适应周围的环境、适应阿冯利社区不同性格的人们并与之融洽相处。

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因此,安妮必须完全依靠自己,独立、坚强、有主见、有梦想,必须克服生活环境、性格弱点、思维习惯等差异,应付在新环境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安妮从孤儿院来到绿山墙农庄这个陌生的地方,与初到加拿大的移民相似。

安妮自始至终在残缺中坚忍地追求着个人的“生存”,她的成长是来之不易的。

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安妮与生俱来的善良、爱心、纯真给环境带来了光明,对自己也是一种提升和完善。

她对环境的改造、提升,是对自身精神家园的寻找和建构。

她在改变自己适应社会的同时,使得自己在陌生环境中不断成长,像早期披荆斩棘的加拿大人一样,在与环境的矛盾冲突、融合中使自己得到升华。

在这一意义上,安妮的故事和整个加拿大民族的故事、加拿大民族文化精神是一致的,反映了加拿大民族对那片土地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体现着这个民族在前进道路上的艰辛和自信。

随着情节的发展,安妮努力获得了玛丽拉和马修的喜爱。

与林德太太相处并妥协,赢得戴安娜的友谊,受到教师阿塔西小姐的喜爱,最终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从最初的不被大家喜欢到最终获得大家的喜爱、称赞,安妮以一种开朗积极的态度努力成长、生存着。

《绿山墙的安妮》文本的“生存”主题反映出法英殖民文化入侵下加拿大社会家庭生存状况的时代背景。

经济落后、位置偏僻的阿冯利村村民玛丽拉兄妹一家是爱德华王子岛农户家庭的缩影:

兄妹以种田为生,银行积蓄甚少。

银行的突然倒闭给绿山墙带来了沉重打击。

当时的加拿大处于经济发展的缓慢萧条期,整个国家当时都面临着生存危机,即自然经济因殖民主义的入侵而瓦解。

加拿大人民渴望社会和平、家庭和谐。

可以说,蒙哥马利潜意识中受到了加拿大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塑造了安妮那独立、倔强、有主见、有梦想的主人公性格。

小说《绿山墙的安妮》通过描写人与自然的对抗、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与自我的矛盾,体现了加拿大民族的倔强、顽强的精神以及加拿大人民坚韧不屈的品格和他们善良的本性。

作为加拿大人,蒙哥马利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融入到小说《绿山墙的安妮》中。

安妮的成长源于特殊的生活经历。

安妮与环境的矛盾、融合,从一个孤女成长为一名女教师,她的成长道路是独特的。

但这个仅仅讲述女孩成长的故事却已风靡加拿大乃至全世界一个世纪,至今还牵动着许许多多读者的心,这里显然有着比安妮命运更让人关注的东西。

或许,这就是从安妮身上揭示的加拿大民族性格的某些内容——民族文化生存精神。

四、结语

这部作于1908年的小说《绿山墙的安妮》,在对民间童话文本《灰姑娘》表层模仿且深层颠覆的过程中,两个文本形成互文关系。

露西·

蒙哥马利创作了一部独特的加拿大式灰姑娘童话,她把经典文化和传统文化融合、升华,巧妙地对“灰姑娘”童话模式进行传承、颠覆和重构。

在与传统灰姑娘故事文本的映照中进一步赋予小说新的内涵和深刻意蕴,为童话故事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加拿大民族和谐发展的文化生存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