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情绪问题表现及相关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班幼儿情绪问题表现及相关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幼儿情绪问题表现及相关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虎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虽然月龄偏小,但动作、语言发展都不亚于其他的孩子。
对小虎的“哭”,我们尝试了很多教育方法,效果不佳。
我们发现:
小虎的”哭”不但仅是因为孩子入园的不适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小虎的自我理解出现了偏差,不能很好地建构积极地自我认知,从而导致不自信。
所以,我们将小虎作为个案,实行观察、引导和疏通,对其实行心理干预,协助控制和调适自己的情绪,让其产生良好的自我理解,建立初步的自信心,从根本上解决情绪问题,适合幼儿园环境。
案例观察记录:
虎的妈妈与外婆很早就把他送到了幼儿园,小虎看到老师,露出了非常害怕的表情,大哭
“小虎要找妈妈”。
小虎妈妈与外婆把小虎交给老师,转身就走了。
小虎一边“哭”,一边歇斯底里地喊着:
“小虎要回家,妈妈早点来接我”,并在教室里不停地来回走动。
小虎本是认真摆弄玩具,一见老师,就马上流露出紧张的神情,接着大”哭”并将老师推到门外,嘴里还不停地说:
“小虎不上幼儿园!
老师再见。
”。
案列三:
(2012年5月16日)小虎这段时间有了一定进步,入园“哭”持续的时间已经逐渐减少。
午睡起床,孩子们都在自己穿鞋子,小虎一个人呆坐在床边,看着大家自己却不动手。
老师急忙催促小朋友:
“大家动作快点,穿好鞋子去洗手”。
小虎一听急了,哭着说“老师,小虎不会,小虎不会……”
案列四:
(2012年9月7日)今天离园活动是美术活动“小花伞”,小朋友们都在认真涂色,只有小虎在那叫“老师,小虎不会……”。
这时小虎的外婆来接小虎,外婆见到小虎不愿意画画,心急的外婆拿起油画棒,大声对小虎说“小虎,你看大家都画好了,你赶紧画”
。
固执的小虎又开始”哭”了“小虎不会,小虎不会……!
”外婆有些生气,一把拉起小虎回家。
后来小虎妈妈告诉我,小虎为这事回家”哭”了很久。
家庭背景:
小虎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因为父母工作繁忙,长期由外公,外婆照顾,老人溺爱孩子,自然事事都由着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家庭成员中文化水平偏低,但小虎妈妈非常重视小虎的教育,经常会主动与老师沟通,并对幼儿园的教育表示认同和,在与小虎妈妈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小虎不但在幼儿园容易”哭”,在家也是一样,而且脾气有些暴躁。
外公外婆的溺爱,让小虎失去了很多自己动手尝试的机会,小虎的自理水平几乎为零。
小虎的外婆还固执认为,小虎还小,这些事情不会,是理所当然的。
针对小虎的情绪问题,小虎妈妈希望老师能给于孩子更多注重,让他能够及早爱上幼儿园。
研究对象分析:
经过对小虎个案的跟踪、观察、记录、分析,我们发现小虎的“哭”主要源于两个方面。
一、
入园分离焦虑
小虎入园第一天大”哭”的场面,至今记忆犹新。
眼神流入出的害怕,恐惧进而产生分离焦虑。
所谓焦虑就是指个体预感到即将面临不良处境时的一种紧张情绪。
幼儿入园焦虑,即由入园导致的生活规律及周围环境的转变给幼儿造成的心理负担。
从一定意义上讲,分离焦虑构成了幼儿入园焦虑的核心内容。
关于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爸爸妈妈等周围比较熟悉的家人分离后形成的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安等情绪[1]。
幼儿园的陌生环境,小虎不适合,这是造成小虎“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自我意识出现偏差,不自信
小虎在幼儿园已有一年,对于环境已经不再陌生,但是他依然还会“哭”,而且每次的“哭”的现象,都伴随着困难出现,小虎在遇到困难,所表现出的退缩,不自信,是造成他“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孩子不自信的是自我意识出现了偏差,不能客观地理解自己。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
是指主体意识到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内心活动,
并且能够恰当地评价和支配自己的理解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
由此逐渐形成独立性、主动性、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与支持性等性格特征。
通过一段时间基础,
我们了解到孩子智能方面发育较好。
但是过度溺爱和过度保护,
形成了他对成人的极度依赖,
限制了他们活动的独立性、创造性、积极性,
妨碍了他正常的交往和对周围环境的适合[2]。
小虎至今已满3周岁,但他的语言中还不能用第一人称“我”来代表自己,所以在评价中不能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概念。
不能区分别人眼中的“我”与“自我”。
家人的过渡保护,使小虎没有机会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更不能体验成功的快乐,所以,遇到困难,小虎习惯性的自我暗示“小虎不会”,习惯性寻求协助。
当自己愿望不能得到满足,只能用“哭”来解决问题。
小虎“哭”的两个原因之间存有必然的联系,两者相互作用,致使小虎形成了“情绪问题”,如果不能即时干预,会对孩子一生的发展产生影响。
所以,
我们积极与小虎的父母联系,并得到家长大力支持,展开了系统干预。
干预策略及效果
相关策略:
一、注重孩子情绪反应,读懂并理解孩子
作为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移情水平,学会欣赏、理解、宽容有问题的幼儿。
经过度析,我认为小虎的“哭”源于他的不适合。
他不适合幼儿园陌生的环境里,没有爸爸妈妈,外公外婆;
他不适合在园什么事情都要需要自己去尝试,去完成。
所以,当小虎“哭”着要找爸爸,妈妈时,我们不会跟小虎说“再”哭”,妈妈就不来接你”之类的话,加重他的入园焦虑,我们开始转移小虎的注意力,告诉他,“老师这里有好吃的糖果,有好玩的汽车,小虎我们一起玩。
”
二、培养生活自理水平,自己体验“我真棒”
为了让小虎不再把“老师,小虎不会”挂在嘴边,我们与小虎的妈妈即时沟通,让小虎妈妈在家有意识,有目的培养小虎基本生活自理水平,由最简单的:
喝水,吃饭开始。
在家中,小虎起先习惯性连调羹都不会自己拿,肚子饿了,他就习惯性张开嘴巴,大叫“小虎饿”,小虎的家人极力配合训练,教小虎学习拿调羹的准确方法,进餐的方法。
不管小虎自己能吃多少,也不管把衣服,地弄得多脏,家长都放开手,当孩子自己去吃。
孩子体验到了自己吃饭的快乐,体验到了独立的快乐。
不但在家,在幼儿园,班级老师也配合培养小虎的生活自理水平,餐前自己卷袖子,小便后自己穿裤子。
即使开始遇到了困难,还需协助才能完成,但一个月后,小虎能自己独立完成穿裤子,真正体验到了“我很能干,我真棒。
三、给于即时肯定,告诉孩子“你真棒”
研究发现,3岁幼儿正处于自我概念的萌芽阶段,
他们做完事情后是否符合要求,别人是否喜欢他们等诸多关于自我的知识或自我概念等,只能听信教师、依赖父母或顺从他人。
准确地讲,幼儿的自我概念反映了他人的评价,有心理学家将这种评价称为“反映性自我评价”,即人们在评价自我时,在某种水准上是通过内化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形成的。
反映性自我评价的最大特点是人们从他人眼中看自我,
这个自我被称为“镜像自我”(库利,1902)[3]。
准确地说,3岁孩子评价自己还依赖于成人。
即时告诉孩子“你真棒”,能够肯定孩子出现的“好”的行为。
这是心理干预治疗中,常出现的“强化”的方法。
小虎出现一次好的行为,如:
小虎今日入园仅仅闹了一下,甚至没有流眼泪。
老师就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小虎,小虎十分开心,第二天入园,小虎又有进步,连闹的表现都没有。
在家长老师一次又一次的即时肯定中小虎终于入园停止了哭泣。
效果反馈:
在入园的第三个学期的第一个月过后,小虎终于不“哭”了,他已经顺利度过了这个不适合期,而且他的自理水平有了很大进步,我们为他的健康成长而高兴!
由案例引发的思考
存有的问题:
小虎“哭”仅仅小班孩子情绪问题的一个典型的案列,就我们班级来说,就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
甜甜“舔手指”、炜林“爱打人”、凯诚“咬被子”等各类问题。
我们认为,小班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由以下几个原因:
一、幼儿的情感缺失,是引发幼儿情绪问题的主要因素
现代的社会是快节奏的社会,父母的工作很忙,工作压力大,很少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往往将抚养孩子的任务移交到长辈、亲戚、保姆或托幼机构身上,与孩子沟通、相处的时间较少,往往易造成孩子的情感缺失和情感偏移。
二、教养态度的不一致,容易郁积幼儿情绪问题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普遍存有高度期望,过于严格的心理,而长辈们通常溺爱孩子,缺少准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父母与长辈、父母与老师对孩子教养方法的不一致性给了孩子不明确模糊的信息,没有准确的是非观,易造成孩子情绪波动起伏大、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
因为不一样的文化背景、文化水准、教养观点在很大水准上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容易郁积情绪问题。
比如:
攻击性行为、任性、退缩、不自信等等情绪异常行为。
三、忽视孩子的情绪问题,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常识。
个案研究过程中,,有的家长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小孩子就是这样的,长大就自然会好了,他们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问题都很重视,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情绪问题。
另外,家长们对孩子出现的情绪问题不知该如何引导教育,缺乏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常识。
他们往往将纠正孩子的情绪问题的期望寄予教师。
几点思考:
一、重新理解幼儿情绪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的情绪特点体现出不稳定性和外显性,3岁孩子的心灵里已经开始萌发出“独立”的意识,这也是他骄傲的源泉。
他们现在的任务是需要学会对情绪的控制水平,生活就好像是被情绪驱使的小船,小家伙的兴趣则在于尝试并让大人们注重他的情感。
孩子的情感得到了满足,情绪就表现出积极健康的一面。
所以,教师、家长、社会教育大环境需要共同理解幼儿情绪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情绪教育提升幼儿的情绪适合水平,做到防范与未然,避免出现不应该出现的幼儿情绪问题。
将幼儿的情绪导向健康、积极的一面。
重视孩子的情感需求,促动情绪心理健康。
二、学习和掌握幼儿情绪教育的基本方法
为人父母、为人师者的教育观点决定着孩子的情绪态度,科学的、准确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技巧需要学习和掌握。
以下是几种幼儿情绪教育的方法,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一:
宽容和理解孩子
给孩子做教育,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把孩子当“人”。
当孩子有异常情绪反应时,我们应持理解和宽容之心,尽量平静对待。
做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做他们的朋友。
为孩子创设孩子轻松的心理环境
方法二:
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有异常情绪的时候,通过转移注意力,设法缓解孩子的异常情绪。
尽量避免或减少争执,可转移情绪,让孩子与成人之间的气氛变得温和。
方法三:
协助孩子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形成认知自身的情绪
让孩子了解各种情绪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了解情绪的各种集体表现,形成正确的情绪观。
方法四:
关注幼儿情绪、进行合力教育
家庭和幼儿园对于孩子的情绪问题应给予共同关注、共同商讨配合,共同实施教育,家园的合力教育,使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