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投毒事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7035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旦投毒事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复旦投毒事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复旦投毒事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复旦投毒事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复旦投毒事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旦投毒事件Word下载.docx

《复旦投毒事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投毒事件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旦投毒事件Word下载.docx

转发

复制链接小|中|大字号

分享到:

  4月7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门诊6楼第一会议室,有一个人缺席。

  缺席者是黄洋。

他本应该在这个晴好的初夏早晨,坐到这个会议室里,参加博士研究生复试。

在将近一个月前,黄洋参加了初试并顺利通过。

  顺利几乎来得没有任何意外。

黄洋的专业成绩不仅受到同学认可,导师更对黄洋赞誉有加。

但一杯清澈透明的饮用水,改变了黄洋整个生命轨迹。

  数月以来,被师友均笃定认为将稳进博士研修的黄洋,尚需为完成一篇漂亮的硕士毕业论文而继续努力。

4月1日,按照黄洋的日程表,他会前往学校图书馆,为他的论文润色。

  “时间不够,”勤奋的黄洋此前对身边同学说,“我的研究实验还没做完,论文也没写完。

  那个中毒的早晨

  那是个阴霾的清晨。

黄洋起床,打开寝室的饮水机,喝了一小杯水。

黄洋立即觉得味怪,便将饮水迅速吐出,但剩余的部分有毒水,已径直被咽了下去。

  毒物并没有立刻发挥作用。

直到黄洋来到图书馆,最开始的呕吐方才出现。

中午,黄洋独自步行前往距离学校仅一街之隔的中山医院就诊。

当日,他被诊断为急性肠胃炎,医生为他开出了抗感染及解痉的处方。

  黄洋的同校学弟莫慈(化名)在当天中午接到了黄的电话。

“他说感觉不舒服,要打针,希望我过去看他。

”莫慈回忆。

  大约下午两点,莫慈赶到点滴室。

彼时,黄洋正在接受头孢滴注,手呈惨白色。

在有暖气的注射室里,黄洋持续向莫慈抱怨身体很冷,因为体感难受,黄洋一度还像个负气的小孩子,对莫慈说,不想再打针了,要回学校。

  迅速爬升的体温摧毁了黄洋坚持回校的念头。

下午4点,黄洋的体温攀升至39.3度,坚持不愿打退烧针、吃退烧药的他终于松口,对医生表示愿意接受打退烧针。

  对于突如其来的病痛,黄洋在当日就已对莫慈说,他怀疑清晨喝下的那杯怪味的水,可能就是突发急病的原因。

莫慈说,在当日黄洋被诊断为急性肠胃炎时,医生即已由黄洋的主诉推测,寝室饮水机内的桶装水可能因置放日久,细菌滋生而引发食物中毒。

  当日,N-二甲基亚硝胺远未进入任何人的视线。

黄洋、莫慈和医生均推断,导致黄出现病症的原因是饮用水内可能滋生的细菌。

在众多被考虑的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当时嫌疑较大。

  这是一种常见的细菌,由其引发的感染会导致患者剧烈呕吐。

  但看似对症下药的处方并没有缓解病情。

黄洋的病历显示,在4月1日完成所有注射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

  第二天早晨,黄洋仍呕吐、发热,并感到腹部隐痛。

当日,黄洋第一次接受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检查。

结果显示,这两大项内的数个重要指标均不在正常值内。

黄洋开始接受保肝及输血治疗。

  病情随后急剧恶化。

3日,黄洋的血小板开始减少,被送入住进了外科重症监护室;

7日,鼻孔出血;

8日,陷入昏迷。

在此期间,治疗团队不断尝试确定引发黄洋肝功能重度损伤的毒素来源,直至9日,黄洋的一位师兄收到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提请注意一种化学药物,经过院方及师生努力,最后发现引发黄洋中毒的是N-二甲基亚硝胺。

  复旦大学新闻发言人方明对媒体说,学校和中山医院曾组织过多次全市专家会诊,试图寻找黄洋的病因,但一直未能完全确诊,最后想到提请警方介入调查。

  11日,在饮水机弯管的残余饮用水中,警方确认找到了少量N-二甲基亚硝胺,黄洋的室友进入警方排查视线。

  一个“有点悲观倾向”的人

  15日晚间,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通告称,4月12日,警方基本认定同寝室的林沐(化名)存在下毒嫌疑。

  黄洋的寝室位于医学院20号寝室楼背阴的四层。

寝室本可供四名学生入住,但在2010年黄洋开始就读研究生后,这个寝室一直仅住有三名学生。

由于一位上海籍的学生经常回家,寝室实际上仅有黄洋及林沐日常居住。

  林沐正是目前被警方认为具有重大作案嫌疑的黄洋室友。

2010年,这位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的潮汕小伙,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部。

  由于医学科室甚多,在医学院研究生部,寝室室友各自拥有不同研究方向的情况极为正常。

黄洋在研究生阶段的方向是耳鼻喉科,而林沐则主攻超声科。

  在科研方面,林沐的成绩并不逊于黄洋。

2011年9月,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青年论文论坛上,林沐的一篇文献被评为优秀论文。

第二年,在新一次的会议上,林沐又作为嘉宾在青年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

  两段青春的悲剧交集?

  《东方早报》引述林沐高中同学小吴的话称,林在中学时期“性格比较安静,不过待人真诚,挺聪明,是一个和善的人”,但有时候“脾气确实有点古怪”。

  林沐的近照显示,他有着高颧骨、剑形浓眉、戴眼镜的青年形象。

然而即便是去旅游,林沐出现在照片里的表情,大多数仍显严肃。

  “那些良心被狗吃了一大半,不分轻重乱开检查,乱开药的医生,通通他妈的不得好死!

”这是一条由林沐发布于2009年6月的QQ签名,目前仍被记录在他的QQ空间里。

彼时,林正在中山大学本科就读。

  在医学专门论坛丁香园,林沐针对如何防止医院暴力的帖子回复:

“对待迷茫的患者的疑问要耐心,再忙也得平静下来解释。

对于专门找事的就不能手软,该出手时就出手。

  林沐对自己的情绪状况也曾有过不满。

“周围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我的状况却像天气,反复无常——像个神经病。

”在复旦读研的第二个学期末,林沐发表日志,这么写道,“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不喜言辞,不善言辞……我想,我是个有点悲观倾向的人。

这种悲观倾向会在不恰当的时刻提醒我事情的不确定性,让我动摇、害怕、继而放弃。

  即便在这篇日志里,林沐把自己称为“怪人”,他仍寄语说,“要成为一个简单的人,要乐观,要自信”。

  一次悲剧的交集?

  在莫慈看来,黄洋、林沐等三人组成的寝室关系看起来“挺好的”。

  外人已无法从黄、林口中听到他们对彼此的评价。

不过在去年底,林沐在微博上曾经透露他对黄洋的称呼是——“黄屌丝”。

  “上海的冬夜,开着电脑,在小台灯的光照下,看着各种图文,听着电脑的沙沙声,还有黄屌丝的呼噜声。

”林沐说。

  外人也已很难确认,“黄屌丝”究竟是寝室好友间的一个玩笑,抑或是暗藏玄机的一种嘲讽。

  黄洋的家境确实不好。

他曾在演讲中提到,其来自四川一个普通的小县城,父母在上高中那年就双双下岗,母亲还体弱多病,光医疗费用已经让家里欠下了一大笔钱。

  不过刻苦的黄洋在本硕阶段的成绩有目共睹。

然而由于家境的原因,黄洋对于继续攻读博士的选择曾有过两次反复。

2012年,黄洋的成绩实际上足以让他获得直升博士的资格,但他却选择放弃。

  莫慈回忆,黄洋当时并未想过考博,对他来说,医生这份工作责任重大,他觉得自己承担不起,他想要去公司。

  “作为复旦大学枫林校区赛扶团队的前任领队,黄洋的领导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莫慈说,“无奈黄洋因事耽搁而错过了公司的招聘季,最后在2012年底才决定考博。

  莫慈强调,黄洋和林沐的专业和就读的医院都不一样,因此他们在获取博士就读资格的问题上,根本不会有利益冲突。

  官方尚未披露林沐涉嫌毒害黄洋的原因。

本报记者则从一位接受过警方调查笔录的黄洋同学处获悉,林沐已对警方供述了毒害黄洋的动机,但警方对动机的核实尚在进行中。

  更多的人则在网上呼吁,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要“重证据,轻口供”,不轻易给嫌疑人下判断,并由律师及时介入。

  莫慈则告诉本报,4月1日,在结束陪同黄洋并返回医院的途中,他曾见过林沐。

而那天下午,林沐正前往就读中的中山医院。

  “我当时告诉林,黄洋患病打了针,现在在寝室,希望他回寝室后能帮忙照顾一下,”莫慈说,“林则对黄洋患病表示同情。

  莫慈说,黄洋直到去世前,都不知道他的病是因为被下毒。

治疗期间,他还曾请超声波专业的林沐为他做B超检查。

  黄洋曾对康复很乐观。

大约在4月3日,黄洋打电话给复旦“圆梦墨脱”志愿者项目的负责人小高,说自己食物中毒,等痊愈后还会参与到志愿者的工作中去。

  2010年,黄洋曾作为志愿者远赴西藏墨脱支教。

而今年暑假,黄洋本计划带队再度前往墨脱,而前期的准备工作,黄洋一直亲力亲为。

  林沐在黄洋发病期间,也显得并不慌张。

黄洋入院治疗后,莫慈和同学在探视返回途中偶遇林沐。

据莫慈回忆,当时林还与同学一起讨论黄的病情。

  4月3日,黄洋被送入重症监护室。

当晚,林沐则观看了同学推荐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部影片讲述一个台湾青年因情侣猝死而走向犯罪道路。

  “它有在抨击女人是祸水吗?

”林沐发表了简短的观后感。

  8日,黄洋病重陷入昏迷。

而林沐则在当天凌晨发布了被警方带走前的最后一条微博:

“有时候挺痛恨这个行业的,名义上叫做医生,但是面对病人,尤其面对那些急切想从这里解决困惑的病人,帮忙总不能帮到底,好比带一个问路者走了一段路,然后跟他说,你找别人帮忙吧。

  这是林沐在社交网络上第一次对医生这个职业表达负面情绪。

四年前,他曾在《内科学》扉页写下这么一句话:

“我热爱医学,立志献身医学事业,为祖国医学发展与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

  就在将要踏进复旦校园前夕的暑假里,林沐在QQ空间写下:

“要有一种执着:

骂粗口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唯有武力”。

他的朋友打着哈哈开玩笑评论说,“暴力不能解决问题,但能解决你。

  “我知道还有一条:

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林沐回复到。

  “你那么瘦,打得过人家么?

”另一个朋友问。

林沐没有回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