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一种综合性艺术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6811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是一种综合性艺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影是一种综合性艺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影是一种综合性艺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电影是一种综合性艺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电影是一种综合性艺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影是一种综合性艺术Word文件下载.docx

《电影是一种综合性艺术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是一种综合性艺术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影是一种综合性艺术Word文件下载.docx

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

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

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

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

20年代拓荒时期,有《孤儿救祖记》等关注社会改造的进步电影;

抗日救亡时期,有《狂流》《中华儿女》等鼓舞斗志、弘扬爱国主义的影片;

抗战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又深刻揭示社会矛盾和本质,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

  她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经历十年文革浩劫,中国电影走出低潮,拍摄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实践、针砭社会时弊的优秀影片。

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焦裕禄》《凤凰琴》等现实题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赵实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合流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艺术质量和形式都有崭新的突破和提高。

除《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喜莲》《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还出现了《不见不散》等贺岁片、喜剧片的新样式,涌现出一大批新生力量。

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形成了国有、集体、民营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电影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邓小平》《可可西里》《台湾往事》等力作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英雄》《神话》等国产大片共同占据了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世界影坛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票房奇迹。

近三年来中国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标志着第三次发展高潮的到来

编辑本段中国电影节及奖项

上海国际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Shanghai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是中国国内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在中国有很高的重要性。

每年6月在中国上海举行。

  上海国际电影节由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上海文化广影视集团国际大型活动办公室承办。

电影节在1993年首次举办,1994年,获得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承认,每年6月上旬举行,中国唯一的一个A类国际电影节,最高奖名称为“金爵奖”,下设8个奖项,都由来自各国的国际评委评审产生。

  上海国际电影节共分为4个主要部分,包括竞赛部分金爵奖、国际电影展览放映、国际电影交易市场,及金爵国际电影论坛暨亚洲新人奖评选。

  电影节举办至今,已经吸引了世界各洲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3823部影片的报名,959部影片展映,累计票房2770万人民币。

这是尚没有完全开放的中国电影市场每年度唯一的一次世界影片集萃,因此,每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对上海及周边城市的观众无疑是一次期待已久的电影朝圣,创办至今,已经有150多万人次融入这个中国重要的电影活动中。

现在,每年六月期间九天的电影节已然成为上海文化生活一个重要的景观。

中国长春电影节

  中国长春电影节创办于1992年,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举办的具有国际性的国家级电影节。

每两年举办一次。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长春市人民政府主办;

长春市人民政府、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事业管理局、吉林省文化厅、中国电影发行放映输出输入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和长春电影制片厂联合承办。

本届电影节的宗旨是:

友谊、交流、发展。

电影节组委会将聘请电影界各方面专家组成评委会。

本届电影节设下列奖项:

1、最佳华语故事片奖(包括合拍故事片);

2、最佳外语故事片奖;

3、优秀华语故事片奖;

4、优秀外语故事片奖;

5、最佳编剧奖;

6、最佳导演奖;

7、最佳男主角奖;

8、最佳女主角奖;

9、最佳男配角奖;

10、最佳女配角奖;

对获奖者,电影节组委会分别颁发金鹿杯、银鹿杯,证书和奖金。

中国珠海电影节

  中国珠海电影节创办于1994年,原名“中国珠海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节”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主办。

从1996年的第二届起改为现名,电影节本着加强内地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电影界的交流与合作,而且将跨出两岸四地的范围,逐步接纳评选海内外由华人担任主创人员的影片,朝着“国际华语电影节”的目标发展。

中国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视台影视部、中国电影报社、北京市电影公司、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影基金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一项大型文化活动。

  她创建于1993年,是当今中国每年始于春季的第一个电影节。

其权威性受到电影界人士普遍认同,被誉为中国电影界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奖。

历届有多部获奖影片后来在国内政府奖、金鸡奖、百花奖和东京、柏林、西班牙等国际电影节获得各种奖项。

"

大学生电影节"

以"

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

为宗旨,以"

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

为特色,在教育、文化和影视三界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

电影前辈凌子风、著名导演谢铁骊、谢晋等曾为大学生电影节题词,希望大学生电影节能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

  “大学生电影节”还是中国青年导演初试艺声的舞台,霍建起、张扬、金琛、施润玖等新生代导演曾在这里首次获奖,最佳处女作奖和艺术创新特别奖的设立传达出大学生们对影坛新鲜力量的期待和鼓励。

  “大学生电影节”不但赢得电影创作者和大学生观众的青睐,还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及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同,在广电部2001年召开的北戴河会议中,赵实部长两次提到"

对我国电影事业及高校文化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大学生电影节日益成为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民间电影活动。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台、《北京晨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80余家媒体对电影节进行系列报道,电影节闭幕暨颁奖晚会在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欢聚一堂》栏目、北京电视台等重要媒体多次播出,取得较大反响。

  “大学生电影节”于每年的4月20日--5月4日之间召开。

电影节组委会秘书处办公室设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

目前,第九届电影节已在积极进行。

她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参赛影片几乎囊括最新优秀国产影片,学生评委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参与人数居国内电影节之最。

本届电影节设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观赏效果、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艺术创新特别奖等奖项,在大学生投票推选的基础上,由大学生和青年评论家组成的评委会评定。

电影节主会场设在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此外还将在北京20余所著名大学放映参赛影片,观影人次达20余万人次。

  “大学生电影节”还将举办专题影展、专题讨论和专题讲座等众多学术活动,集中学界、业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讨最新热门影视话题。

老中青年导演与演员,在新片首映式、参赛片剧组见面会、著名导演专题研讨会等活动中与大学生欢聚一堂。

"

不仅是大学生的电影盛会,也是电影人的青春聚会。

  “大学生电影节”还对大学生自己拍摄的录像作品进行评奖。

“大学生录像作品大赛”是国内唯一面向大学生的影视文化赛事。

今年的参赛片规模和评奖规模进一步扩大,参赛对象扩展到香港,关注群体成直线上升。

中国台北电影节

  由台北市政府主办、台北市文化局承办,台湾电影文化协会、台湾艺术大学执办。

始于1998年,每年一届。

是台湾地区重要的电影盛会,从第四届开始把主题定位于“城市、市民、学生”,并由以国际城市为主题的“城市影展”、以“台北电影奖”“台北主题奖”为况赛单元的“市民影展”、以及以国内外学生作品为主的“国际学生电影金狮奖”三部分级成。

中国电影金鸡奖

  该奖始创于1981年中国农历鸡年。

它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由电影艺术家、电影评论家参与评选的专业性电影奖。

奖杯以金鸡啼晓象征百家争鸣,同时亦包含着激励电影工作者闻鸡舞、奋发前进的意义。

该奖每年评选一次。

大众电影百花奖

  该奖始创于1962年,1964年停办。

1980年恢复举办。

它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所属《大众电影》杂志社主办的,经由广大观众投票产生的群众性电影奖。

它以百花盛开象征影坛繁荣,鼓舞电影工作者为广大群众创作出更好的影片。

中国电影华表奖

  中国电影华表奖是中国电影的最高荣誉奖,其奖杯采用的是北京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造型,每年由广播电影电视部对前一年度完成的各片种影片进行评选。

华表奖的前身是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始评于1957年。

中断了22年后,从1979年继续进行评奖活动,一年一届。

1985年文化部电影局整建制划归广播电影电视部后,更名为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

除1986年与1987年,1989年与1990年合并评奖外,仍为一年一届,1994年开始启用现名。

中国电影童牛奖

  中国电影童牛奖系全国电影四大奖之一,是专为奖励优秀儿童少年影片、表彰取得优秀成绩的儿童少年电影工作者而设立的。

1985年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受国家广电部、教育部、文化部、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委托创办了中国电影童牛奖。

其宗旨是团结少年儿童电影工作者,在党的文艺方针和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不断提高我国儿童少年电影的创作水平,为广大小观众拍摄出更多更好的儿童少年电影,让健康优秀的精神食粮伴随孩子们成长。

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

  香港电影金像奖”于1982年由《电影双周刊》创办。

这是从《电影双周刊》每年邀请影评人评选十大电影的扩大和延续。

目的是通过评选与颁奖形式,对表现优异的电影工作者加以表扬,同时亦检讨过去一年电影的成绩,亦希望藉此促进香港电影的贸素,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

1982年与香港电台合作举办第一届的颁奖礼,当时只有十大华语及外语片奖及五个奖项。

其后与星岛报业合办第二届与第三届,以后就由《电影双周刊》独力举办。

中国香港电影金紫荆奖

  香港电影金紫荆奖(GoldenBauhinaAwards)由香港影评人协会(HKFCA)主办,始于1996年,每年举办一次,本协会共有会员四十多人,其中包括电影教育、电影研究、电影工作者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及学者。

目的是推动香港电影文化的发展,鼓励创作更多优秀电影,总结一年香港影坛的成绩。

中国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

  由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主办,始于1995年。

每年1-2月举行评选,评选范围为上一年度在香港公开上映的华语电影。

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

  “金马奖”是台湾为促进华语片制作事业,对优良华语片以及优秀电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项竞赛奖励。

该奖创办于1962年,由台湾中华民国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赞助,每年举办一届(其中1968、1974年停办),主要评选对象为台湾电影,后扩展了香港电影,九十年代后将大陆电影也纳入评选范围。

现在是一个世界华语电影年度评选的奖项,至1999年一共举办了36届,奖励了许多优良华语影片及优秀的电影工作者,成为华语影片制作事业最崇高的荣誉指标,也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整体电影事业的发展,对华人电影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和鼓励。

中国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是国内唯一将内地和港台电影作品同时纳入视野的电影评选活动,由南方都市报发起,创办于2001年,旨在通过两岸三地电影人的交流,电影的多方面对比,创造一个更开放、活泼、新锐的电影评论环境,全面推动中国电影的创造。

  中国电影的第一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戏曲片京剧《定军山》,内有《请缨》《舞刀》等片断,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

无声片,长约半小时。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1913年在上海拍摄,无声片,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联合导演。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摄制。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是20世纪30年代由蔡楚生导演的《渔光曲》,它在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拍摄于上海的戏曲片《生死恨》,由华艺影片公司出品。

费穆导演,主演梅兰芳,著名摄影师黄绍芬为摄影指导,李生伟任摄影师。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故事片是《桥》,编剧于敏,导演王滨,东北电影制片厂1949年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7年拍的《祝福》(鲁迅著,夏衍改编,桑弧导演),北京电视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故事片是1959年拍的《老兵新传》,编剧李准,导演沈浮,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立体宽银幕故事片是1962年拍的《魔术师的奇遇》,编剧:

王栋、陈恭敏、桑弧、,导演桑弧,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舞台纪录片是1954年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编剧:

徐进、桑弧,导演桑弧,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遮幅式宽银幕故事片是1977年拍的《青春》,李云官、王炼编剧,谢晋导演。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译制片是《团的儿子》,原译名《小英雄》,杨范、陈涓翻译翻译,周彦译制导演,上海电影制片厂1950年译制。

  我国与外国合拍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8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法国加朗斯公司合摄的《风筝》,导演王家乙、罗歇·

比果。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

  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

  来源:

互联网社区

二,电影文化的多元建构与中国电影的良性发展

来源: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06-05-1315:

32:

00]作者:

陈晓云编辑:

凌月仙仙

[摘要]单一影片或单个导演的成功,都无法完成中国电影文化的整体性结构性建构。

在世纪之交的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电影不仅需要跟踪世界电影发展的潮流,实施区域间的横向的电影文化合作,而且需要在纵向上完成多层次的电影文化建构,达到电影类型的多元化和类型电影的多元化,这样才能促进中国电影良性、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多元化中国电影电影类型类型电影

Abstract:

thesinglesuccessofamovieoradirectorcouldnotfinishthecompletestructureconstructionofChinesemovieculture.Inthesituationofglobalizationofanewcentury,Chinesemovieneedtofollowthepopulartrendofworldmovieindustryandcarryouthorizontalmovieculturecooperationamongregions.Italsoneedstofinishtheverticalmulti-levelmoviecultureconstructiontoachievethemulti-choiceofmovietypesandstylemovies.AlloftheseareforthefinedevelopmentofChinesemovie.

Keywords:

multi-choice,Chinesemovie,MovieType,StyleMovie

对于一个电影制作机构或者一个导演个体来说,无论是创作“艺术电影”或者“商业电影”,似乎都无可厚非。

而对于一个国家,尤其是对于正处在艰难发展时期的中国电影来说,单一的张艺谋或者冯小刚,单一的《英雄》、《十面埋伏》或者《天下无贼》,无论它们取得如何辉煌的票房,都无法完成中国电影文化的整体建构,无法在整体上具备与好莱坞电影抗衡的能力,尽管它们对中国电影文化产业的发展实际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在全球化语境中,在实施横向区域电影文化合作的同时,只有在纵向上完成多元形态的电影文化建构,才能够促进中国电影良性、有序的发展。

一电影类型的多元化

多元形态的电影文化建构,首先体现在多层次的电影创作上。

所谓多层次,就是既需要作为电影文化产业主体的、以商业票房为创作主旨的类型电影,也需要以探索电影语言、追求个人表达为主导的艺术电影,还需要在艺术个性和商业需求之间寻求平衡的电影。

在中国内地,当然还有在创作数量上占据相当份额的主旋律电影。

事实上,近年来的主旋律电影已经越来越显示出超越单一教化层面的类型化趋势。

任何单一形态的电影类型,都无法建构起完备、有序的电影文化产业,久盛不衰的美国好莱坞电影、全盛时期的香港电影、世纪之交崛起的韩国电影都证明了这一点。

只有形成电影类型的多元化、多层次建构,才能形成一个电影文化的有序结构。

好莱坞是类型电影发展最为完备的大众商业文化之都,但即便如此,在百年美国电影史上,仍然会间断地出现一些偏离类型电影轨道,乃至偏离商业需求的电影作品。

正是这样一些作品的出现,在实质上也推动着类型电影的发展。

20世纪40年代初,奥逊·

威尔斯的《公民凯恩》以其打破常规的多重视角叙事和景深镜头的创造性运用,成为世界现代电影的一个真正的发端。

这部商业上遭遇失败的影片在奥斯卡奖评选中也仅仅获得了最佳剧本奖,成为奥斯卡评选历史上最大的“遗珠”之一。

但是,经典永不褪色,随着时代的推移,影片的价值开始越来越为人们所认知,其影响也一直在延续着。

法国导演特吕弗说:

“从1940年以来,电影中一切有创见的东西都来源于《公民凯恩》和让·

雷诺阿的《游戏规则》。

”[1]在英国《画面与音响》杂志邀请国际知名影评家评选“世界电影10大佳作”活动中,影片多次名列第一。

1998年6月16日美国CBS电视台公布的“美国电影学院百年百片”中,《公民凯恩》名列第一,这次评选是美国电影学院邀请1500多名演员、导演、制片、评论家、史学家、经理人、放映商等电影界知名人士从1896到1996年间生产的400部美国影片中投票产生的。

[2]以罗伯特·

阿尔特曼、弗朗西斯·

福特·

科波拉、马丁·

斯科西斯、斯坦利·

库布里克、阿瑟·

佩恩、西德尼·

波拉克、迈克·

尼克尔斯、乔治·

卢卡斯、史蒂文·

斯皮尔伯格、伍迪·

艾伦等为代表的新好莱坞电影“试图给美学上以及经济上已经部分停滞不前的好莱坞电影生产注入新的生命,他们虽然承认各种电影样式的规律、承认明星制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但却从内部使它们充实新的内容。

他们把自己亲身的经验倾注到影片中来,反映青年一代的理想、梦想和期望,更加充分地利用各种电影样式的种种美学手段。

”[3]而斯蒂芬·

索德伯格的《性、谎言和录像带》、科恩兄弟的《巴顿·

芬克》、昆廷·

塔兰蒂诺的《低俗小说》等影片的出现并且先后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奖,一方面表现了素以“艺术”著称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对于美国具有独立品格的电影创作的持续认同,同时,他们对于经典好莱坞模式的反叛,可以看成是对奥逊·

威尔斯、对新好莱坞电影精神的某种延续。

正是这种对经典好莱坞模式的不断的反叛和背离,构成了好莱坞类型电影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之一。

曾经的“先锋”往往成为后来的“主流”。

这些曾经“先锋”的导演后来也成为美国主流电影的中坚力量。

通常人们都会把欧洲当成是艺术电影的圣地。

二战结束后的现代电影思潮,正是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和新德国电影作为主要标志的。

回望世界电影史,可以说几乎所有先锋电影或新浪潮电影都有一个无法逃脱的宿命,这个宿命就是它的短命,它们作为一个运动通常只持续短短几年时间,但其影响力却一直延续着,并影响到了表面上似乎与之相对的商业化的类型电影创作之中。

通常认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作为一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