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6271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书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题申报书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题申报书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题申报书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题申报书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书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课题申报书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书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申报书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研究类型: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184234241

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1国外研究情况:

构建核心素养框架

(1)国际组织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1997年12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

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确定了三个维度:

能互动地使用工具;

能在异质群体中进行互动;

能自律自主地行动。

2006年12月,欧盟(EU)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核心素养包括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共八个领域。

2013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报告《走向终身学习——每位儿童应该学什么》,该报告基于人本主义的思想提出核心素养,即从“工具性目标”转变为“人本性目标”,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重视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等七个维度的核心素养。

(2)发达国家的核心素养框架2002年,美国制定了“21世纪素养”框架,该框架以核心学科为载体,确立了三项技能领域:

一是学习与创新技能;

二是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

三是生活与职业技能。

从2009年起,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启动了为期5年的“教育课程编制基础研究”,它关注“社会变化的主要动向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适应今后社会生活的素质与能力,从而为将来的课程开发与编制提供参考和基础性依据”。

2010年3月,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新加坡学生的“21世纪素养”框架,其中包括核心价值观;

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

公民素养、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技能;

批判性、创新性思维;

交流、合作和信息技能。

1.2国内研究情况:

打造国内教育新常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入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

目前从国内的研究看来,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素养;

思维素养;

人文素养;

专业素养;

身心素养。

(二)、选题意义“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强调不同学习领域、不同情境中都不可或缺的共同底线要求,是关键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素养。

包括:

沟通、表达和分享;

欣赏、表现、审美及创新;

运用科技及资讯;

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

主动探索和研究;

独立思考与问题解决;

规划、组织与执行;

终身学习,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

文化学习与国际理解。

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因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身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核心素养不仅能够促进个体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运行良好的社会。

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学校信息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们更加感受到,当前不仅需要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更迫切需要更新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中学习的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实现高效教学,高效学习,这是当今世界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当前我国学校改革发展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基本建设!

因此,从推进新课改和信息时代的要求出发,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研究,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研究价值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

在新形势下,必须深入探寻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核心素养培养的多元模式。

1.核心素养培养适应学生的成长规律。

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

2.核心素养培养是推进学校改革的必由之路。

学校是以知识与技能为媒介,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担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在构建核心素养培养体系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必须发挥出其特殊职能。

3.核心素养培养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

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培养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国民素质的有效、长效提升的有效途径。

4.核心素养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核心素养的研究是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所共同探寻和培养人才的方向,我国的研究及时地跟上了世界的大势。

核心素养的研究不仅要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还要明确核心素养不仅与国民个人相关,还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总之,学校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国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至高无上的课题,没有核心素养,改革就缺了灵魂,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引领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必由之路。

结合我校实际,利用刚刚升级的互动课堂设备,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课题的研究目标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发展自己,做一个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

2、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教师教学行为转变。

教师要变教学视角为教育视角,突破传统的知识视野、课堂视野,既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又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素养不断提升。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构建“助学课堂”,即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

4.构建“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

构建适合于学生的个性化的教学和辅导体系,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学习系统,让学生乐学、恒学、慧学,达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多元培养。

5.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高课题组成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等教学能力,做一个拥有“核心教育技术”的教师。

6、落实“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构建朝气蓬勃、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

7.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根据各学科特点,开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1.运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①利用网络,把信息技术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②发挥信息技术网络特性,实现学生的合作式学习。

③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师生互动式学习。

④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

2、初步构建新课程体系,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建立健全立足于学情、生情的课程体系,开设学科拓展课、选修课、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德育课程、校本课程等具有开创性的课程,开展走班教学形式,既延伸各学科层面夯实双基的需要,又通过初步构建的新课程体系来探索和解决问题,达到跨学科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和全面发展,达到推进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

3.利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①备课方式根本转变。

②课堂组织方式的转变。

③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的转变,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效率。

④评价方式的转变。

4、初步形成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大数据的三大核心要素是:

反馈、个性化和概率预测。

在此基础上,将带来学习的三大改变:

能够随时收集学习中的双向反馈;

定制个性化学习;

通过概率预测优化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和教师的功能将发生彻底改变,学校将转变成为学生交流和沟通的社会化场所。

教师则成为学生和学习系统的重要连接者,倾听学生的教育和学习需求,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利用大数据提供的科学与便利,初步形成围绕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进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5.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与创新“助学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多项交流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网络媒体,营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从而提高核心素养。

②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更生动、直观的信息源,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③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主题研究活动,创建平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三)、课题的主要观点1.正确把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

2.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本真课堂的基本精神、价值追求。

3.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上既强调真实、扎实,又超越知识本位,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本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4.优化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技术细节,构建起真实扎实、灵活灵动,先学后教、学教互动的本真课堂基本教学模式,然后研究在这模式下本真课堂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5.学科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我们建设本真课堂的“课堂”是大课堂,将在重点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课前、课后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策略。

6.改进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的研究,根据研究确定的本真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目前尚处于理论探索与建构阶段,这样给了本课题研究以契机,在学校教育中,不断地运用新理念,顺应新形势,寻找新视角,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教育教学的实践,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索建构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1.新模式:

探索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实现课堂如何以学定教,直指核心素养的培养。

2.新流程:

探索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前自主解决问题、课上提出有效问题、师生合作解决问题,课后自主探索新问题的新教学流程。

3.新评价: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用全面、多元的评价方法,科学、合理评价,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

4、新途径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智能文明”时代,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教育大数据,使教师用互联网思维来思考问题,将教育方向,教学重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相结合,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深入融合,进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对于处于教育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信息技术的变化带来的不仅是理念的冲击、行为模式的变动,更能满足学生在新的形势下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进而实现长效学习发展的需求。

5、运用大数据评价,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应用的侧重点由单一的结论移向了个性化的判断。

运用大数据分析评价系统,及时、全面地分析和评价新课程体系在实际运用中的优势和问题,实现实时修正,切实发挥课程体系的重构和多元融合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作用。

三、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适合古驿二中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1、实现互联网资源服务于教学,互联网思维指导教学实现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2、搭建网络平台,培养核心素养。

依托互联网平台的课堂教学实践及交互式学习方式,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

3、探寻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模式。

通过微课、智慧课堂及基于互联网环境的作业布置、质量检测数据生成的分析评价,形成一套适合我校特点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方法:

针对古驿二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出适合古驿二中学生现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理论研究、问卷调查、统计实验等方式,收集比较全面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观察法:

通过观察课堂及相关的实践活动,关注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

3、行动研究法:

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构建微课、智慧课堂、等多种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4、经验总结法:

各研究成员将课题研究的各阶段工作及时进行总结,撰写阶段性论文。

(三)技术路线研究中以信息技术应用和资源建设研发并重,目的在于应用信息技术为培养核心素养服务。

利用我校信息中心全面提升的契机,以合理开发与应用相关网络平台、智学网,辅以广域因特网技术的应用。

(四)实施步骤第一阶段理论准备阶段(2018年5月-2019年6月)该阶段主要是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结合本校情况,初步选定信息技术与核心素养结合的突破口。

1、选准课题,撰写研究方案,向市教研室申报,力争立项;

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

2.制定《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邀请专家,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听取专家和课题组教师对《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方案的意见。

3.开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完善《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的目标、内容、流程、模式及其评价相关研究工作。

讨论形成可行性的研究方案,撰写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等。

第二阶段启动研究阶段(2019年7月—2020年7月)组织课题组教师,编订《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案例、论文集。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相关论文成果推出选定实验班级,展开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

完成相关的调查报告、活动记录,设计、搜集、筛选课堂观察、课例研究等资料。

1.组织课题组教师,编订《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案例、论文集。

2.《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相关论文成果推出第三阶段论证及结题阶段(2020年6月—2021年7月)1、整理课题研究大事记和典型课例,统计与分析实验年级和实验学科质量监控数据,课题组成员在整理研究课题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2、撰写相关课题论文;

3、完成课题过程性材料汇总,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编辑课题成果汇编,申报结题;

4、召开课题研究总结及成果推广会,课题成果成为全校各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行为。

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本课题研究人员具有浓厚的科研意识和教育科研的能力。

本课题由我校校长担任课题负责人,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

重视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平时教学中也大力推动青年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

同时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各学科教研组长,都曾参加过市级或校级课题研究,在各级各类刊物中也发表多篇教科研论文;

在各学科教学中经验丰富,业务精良,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引领本组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这使课题研究的推进有了可靠的团队保障。

各学科在本组的校本研训中都确立了与该课题研究相一致的研训主题。

并组织开展了微课制作与展示、示范课研讨、专题讲座、课题沙龙等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系列活动,推动了教师和学生教与学行为转变。

主要参考文献[1]张义兵.<

<

美国的“21世纪技能”内涵解读——兼析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

.比较教育研究,2012,(5).[2]刘红学.<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研究和实践>

.山西教育(管理),2013,06(05).[3]张永涛,藏智超.<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法探讨>

.大学教育,2013,07(15).[4]邱婷.<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校本推进策略研究与实践>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9(20).[5]李睿.<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

.华东师范大学,2013[6]裴新宁,刘新阳.<

为21世纪重建教育——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

全球教育展望,2013,(12).[7]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8]褚宏启张咏梅田一.<

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

.中小学管理,2015,09[9]张宗康.<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2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作单位乔爱国男1974.10高级教师基础教育本科襄州区古驿镇二中司宗会男1976.1高级教师基础教育本科襄州区古驿镇二中吴春菊女1972.9高级教师基础教育本科襄州区古驿镇二中王德春男1974.9中级教师基础教育本科襄州区古驿镇二中杨文科男1975.1初级教师基础教育本科襄州区古驿镇二中范立占男1976.03初级教师基础教育本科学士襄州区古驿镇二中杨艳霞女1976.2中级教师基础教育本科襄州区古驿镇二中宋建海男1970.12高级教师基础教育本科襄州区古驿镇二中陈桂莲女1971.8中级教师基础教育本科襄州区古驿镇二中王俊涛男1977.10初级教师基础教育本科襄州区古驿镇二中杨忠保男1968.11中级教师基础教育本科襄州区古驿镇二中吴明喜男1971.7高级教师基础教育本科襄州区古驿镇二中三、课题保障条件:

古驿二中所有教师,特别是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都具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中级或者高级职称,都能熟练运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电子白板等进行课堂教学,并且经常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效果比较明显。

学校图书室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储备达到近千册,为教师的教育教学以及课题研究,提供了查阅资料方面的保障,同时学校开通了多达100兆的网络资源,各年级办公室配备了无线WiFi,确保教师随时上网学习。

全校十四个教学班,都装备了电子白板,教师和学生使用电脑达到100多台套。

能确保每次一个班的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学校为课题的研究计划划拨经费计划每年投入1万元。

力争三年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