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施工有毒气体预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4532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厂施工有毒气体预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污水处理厂施工有毒气体预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污水处理厂施工有毒气体预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污水处理厂施工有毒气体预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污水处理厂施工有毒气体预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厂施工有毒气体预防.docx

《污水处理厂施工有毒气体预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厂施工有毒气体预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水处理厂施工有毒气体预防.docx

污水处理厂施工有毒气体预防

XX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

 

 

XX年XX月日

编制说明

由于我们施工中遇到旧构筑物(包括污水厂的池体、污水井道、污泥管道等)改造或拆除的工程。

含有一定量的有毒物(气体)直接威胁到我们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足以引起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有毒物(气体)的充分认识,防止有毒物(气体)中毒事故的发生。

1、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称为生产性有

害因素。

2、生产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主要生产性有害因素可以归纳为:

生产性毒物,如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

3、接触生产性毒物,可能引起各种职业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硫中毒、硫化氢中毒等。

4、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接触或产生的各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

5、生产性毒物的分类方法很多。

按物理形态,可分为气体;按化学成分结合形态,可分为无机毒、有机毒;按毒物对机体产生的毒作用,可分为窒息性毒物、刺激性毒物、神经性毒物、血液性毒物、全身性毒物。

6、将毒物的存在形态、作用特点和化学结构等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进行综合性分类,生产性毒物可分为金属、非金属毒物、刺激性、窒息性气体、有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等几类。

7、综上所述,作业场所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我们必须掌握它们的共性和特性,以及对人体的“三致”作用是指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致癌作用。

A、致突变是指生物和机体的遗传物质在化学、物理、生物学的作用下,发生突然的根本的变异。

B、致癌是指作业场所中的某些致癌物,可导致体细胞突变,产生肿瘤的作用。

C、致畸是指生产性毒物对胚胎产生各种不良影响,导致畸胎、死胎、胎儿生长迟缓或某些功能不全等缺陷的作用。

8、对有毒物(气体),一是要初步了解。

二是要加强控制。

三是要重点掌握职业卫生工程技术的防范技术措施和防毒技术措施。

9、生产性毒物可分为直接接触和非直接接触两大类,为有效防止有毒物(气体)对人体的中毒事件的发生。

简言概括为:

A、利用监测设备,控制浓度,穿戴防毒面具,设有专人监护。

B、自然通风,利用门窗进行通风换气。

机械通风,利用通风机械强制进行

通风换气。

C、利用施工现场水资源进行高压机械清洗,污水、污泥在构筑物上的产毒源,稀释中和中介质的种类和化学性质。

10、由于市政工程广泛使用聚四氟乙烯(塑性王)具有很强的耐酸、碱能力。

窨井盖板、塑料密封件、市政管道、污水厂的栅格盖板等使用范围较广。

聚四氟乙烯成品无毒,但在被加温至300℃时开始分解;加温至490℃至600℃时分解为有毒的氟光气;超过1000℃时产生氟丙烯和八氟异丁烯,有极强的毒性。

故对含有聚四氟乙烯密封件和垫料的设备、管道严禁进行切割,以防中毒。

在施工过程中须引以为戒。

11、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GB5044-85)对我国接触的56种常见毒物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级。

本预案只对施工现场的几种有毒物(气体)进行概述。

12、施工现场有毒物(气体)中毒防治应急预案的编制根据工程所需进行不断更新、充实、完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实施。

 

有毒物(气体)管理制度

1、加强对施工人员的预防宣传教育,提高全员思想意识和相关的预防知识。

2、从思想上必须重视污泥构筑物、污水井、管道中可能含有硫化氢,有机物或无机物的分解与腐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硫化氢气体。

3、利用监测设备,控制浓度每隔0.5h测试浓度,当浓度达到15ppm不得进

入施工,施工浓度一般控制在4ppm-0ppm之内。

加强通风,现场配有专人监护。

4、对施工人员进行个人卫生指导,不在作业场所吃饭、饮水、吸烟等。

5、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断地改善劳动条件。

加强个人防护,正确使用防护防毒用具。

6、利用施工现场水资源进行高压机械清洗,污水、污泥在构筑物上的产毒源,稀释中和中介质的种类和化学性质,使作业人员脱离或减少直接接触有毒物质。

7、对有条件的有害物质污染源进行密闭、隔离、控制有毒物质逸散。

8、在污水、污泥(井道、管道、构筑物)场所作业须有专业潜水资质的单位人员进行破管开头、封堵或其他抢险处理。

9、对高浓度场所进行作业的同时做好急救响应准备。

(H2S在25ppm范围内

应暂停止施工)

10、对含有有毒物(气体)场所作业前,必须填写《下井作业工作票》,有毒作业时间<2h,未经领导批准,严禁下井作业。

11、了解作业场所污染的程度、范围及动态变化,以了解毒害的程度及评价劳动条件,采取有效的防毒措施。

12、经医生确诊不能从事有毒有害物质的人员须调离岗位。

 

目录

一、毒物进入人体的途经····················()

二、生产性毒物分级标准····················()

1、毒性指标2、有毒物质分级

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4、有毒作业分级

三、综合防毒措施···························()

1、防毒技术措施2、防毒管理措施

3、防毒教育措施

四、防毒面具使用前的简易检查方法···········()

五、自吸式长管防毒面具使用注意事项·········()

六、对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的预防中毒·()

七、何谓职业中毒及有哪些表现类型···········()

八、急性中毒有何表现和如何抢救急性中毒病人·()

九、施工现场有毒(气体)防治中毒工作应急领导小组·()

 

施工现场有毒物(气体)中毒防治应急预案

根据建筑施工的特点,我们对旧构筑物拆除或改造过程中,由于接触污水厂的池体、污水井道、污泥管道等工程,污水和污泥在构筑物中存在H2S、SO2等有毒气体。

为了落实有毒物(气体)中毒防治工作,做到抓早抓实,特制订应急预案。

一、毒物进入人体的途经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经有三种,即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

但最主要的

是呼吸道,其次是皮肤,而经消化道进入的,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发生。

(1)经呼吸道进入。

毒物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是最主要、最危险、最常见的途经。

因为凡呈气态、蒸气态的毒物随时都可伴随呼吸过程进入人体,而且人的呼吸系统从气管到肺泡都具有相当大的吸收能力,尤其肺泡的吸收能力最强。

肺泡壁极薄且总面积大约有55-120㎡,其上有丰富的微血管,由肺泡吸收的毒物会随血循环迅速分布全身。

所以在全部职业中毒者中,约95%是经呼吸道吸入毒物引起的。

(2)经皮肤进入。

经皮肤吸收毒物的途经主要有三种:

即表皮屏障、毛囊、极少数通过汗腺导管。

皮肤本身是人体具有保护作用的屏障,因此水溶性物质不能通过无损的皮肤进入人体内。

但当水溶性物质与脂溶性或类脂溶性物质(如有机磷化合物和某些金属有机化合物)共存时,就有可能通过屏障进入人体。

(3)经消化道进入。

在生产条件下,毒物经消化道吸收的机会很少,主要是个人卫生习惯不好,用被毒物污染的手直接拿食物吃或毒物溅入口腔造成的;此外,还可能进入呼吸道的是难溶气胶(如金属烟尘)、从呼吸道至咽部后进入胃肠,在肠胃道被吸收。

二、生产性毒物的分级标准

1、毒性指标

毒性是指一种化学物质损害生物机体的能力。

毒物毒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该毒物的化学结构和物理特性,同时还与机体接触毒物的剂量(即单位体重吸收毒物的质量,单位为mg/kg)、接触方式(经呼吸道、经皮肤、经消化道)、接毒时间分布(一次或多次接毒)有关。

当毒物进入机体的速度或数量超过机体对毒物的消除速度或数量时,毒物就会在机体内不断的积累,当积累毒物的剂量超过该物质的中毒阈剂量时,则造成中毒。

为评价毒物毒性大小及潜在危险程度,通常选用的毒性指标如下:

(1)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

表示一次染毒后,引起某实验总体的受试验动物中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该数值是根据急性毒性实验的结果,经数理统计后得出的,是较准确、稳定的毒性指标。

(2)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

表示某实验总体中引起一组受试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3)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或MLC):

在某试验总体的一组受试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4)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O或LCO):

在某试验总体的一组受试动物中,

不发生中毒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5)致死剂量或浓度(LD或LC):

笼统地表示可引起受试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6)急性阈浓度(Limac):

一次染毒后,引起受试验动物有害反应的最小浓度。

(7)慢性阈浓度(Limah):

经长期多次染毒后,引起受试验动物有害反应的最小浓度。

(8)无反应浓度(EC0):

不引起机体发生所观察的反应的最大浓度。

它仅比阈浓度低一档。

在上述毒性指标中,半数致死剂量(LD50)最常用。

毒性的大小和致死剂量成反比,即致死剂量越大,则毒性越小。

2、有毒物质分级

各国对毒物毒性分级尚无统一意见。

毒物的急性毒性常按半数致死剂量LD50(吸入2h的结果)进行分级。

我国通常将毒物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级,见表1。

 

表1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

毒性分级

大鼠一次经口LD50(mg/kg)

6只大鼠吸入4h死亡2-4只的浓度

(×10-6)

兔涂皮时LD50(mg/kg)

对人可能致死量

(g/kg)

总量C:

g

(60kg体重)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

﹤1

1~

50~

500~

5000~

﹤10

10~

100~

1000~

10000~

﹤4

5~

44~

350~

2180~

﹤0.05

0.05~

0.5~

5~

﹥15

0.1

3

30

﹥50

﹥1000

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职业性接触毒物(即生产性毒物)的毒物是该物质固有的属性,毒性是指毒物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是指该物质在生产和使用条件下,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可能性,它取决于该毒物的毒性及在生产和使用中的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和接触量、防护设备的良好程度等因素。

为了科学地管理有毒作业。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根据我国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的现状,制定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GB5044-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的原则是依据该物质的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定出级别。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见表2。

 

表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

指标

分级

(极度危害)

(高度危害)

(中度危害)

(轻度危害)

急性毒性

吸入LC50

(mg/m3)

经皮LC50

(mg/kg)

经口LC50

(mg/kg)

﹤200

﹤100

﹤25

200~

100~

25~

2000~

500~

500~

﹥20000

﹥2500

﹥5000

急性中毒

发病状况

生产中易发

生中毒,后果

严重

生产中可发

生中毒,预后

良好

偶可发生中毒

迄今未见急性中毒,但有急性影响

慢性中毒

患病状况

患病率高(﹥5%)

患病率较高(﹤5%)或症状发生率高(≥20%)

偶有中毒病例发生或症状发生率较高(≥10%)

慢性中

毒后果

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

治愈

脱离接触后,或基本治愈

脱离接触后

可恢复,不致

严重后果

脱离接触后自行恢复,无不

良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